多层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5397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的特征的多层炉。
背景技术
这种多层炉在DE 10 2006 020 781B3范围内属于现有技术。该多层炉包括多个彼此重叠设置的且可加热的水平平面,用于接纳由钢制成的、平坦的或者至少局部变形的板坯。板坯的加热构成预备步骤,用于其随后的热成型。已知多层炉的优点在干,尤其是与沿纵向延伸的辊道炉相比,其具有相对较小的空间需求。然而这种多层炉不允许如此预热的板坯,即,随后可以实施局部热处理。

发明内容
从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炉,所述多层炉在高的处理量的情况下允许对加热的板坯进行局部的热处理。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解決。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2至16的主題。现在在本发明范围中,所述多层炉的每个平面分为至少两个加热区,所述加热区具有至少ー个加热单元,并且能够给各加热区施加彼此不同的温度。该措施保证了,根据局部热处理的目标可以对板坯进行不同的加热。在此可以将板坯(例如商品型号为USIBOR 1500P的、例如涂覆的板坯)完全加热至大约900°C,以便在此产生期望的扩散层。随后在板坯的相应所需的区域中按时间控制地降低温度,从而在局部热处理时获得期望的材料特性。这种措施也避免了板坯在上游的炉中形成中间合金(Vorlegierimg)。加热单元可以沿板坯的纵向或者横向设置。按照有利方式,在各加热区中的加热单元是可调节的。所述加热単元可以设计成感应式加热器。传导作用式加热单元也是可以考虑的。 此外,所述加热単元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燃烧器。辐射加热器作为加热単元也是可以考虑的。 在这方面,所述加热单元优选为红外线辐射器。为了缩短多层炉的周期时间,也可以借助于偏差控制装置来调节加热单元。在此, 相应加热単元具有与要加热的板坯的目标温度相比明显更高的温度。在达到板坯的目标温度时紧接着在很短时间内以如此强度降低加热单元的温度,使得板坯不再吸收其他热能, 而是仅保持在目标温度上。此外,在本发明范围内,关于最终期望的局部热处理有意义的是,在各加热区之间设置热绝缘的分隔装置。在更换产品吋,可以使所述分隔装置移位。为实现此目的,所述分隔装置可调整地设置。此外,装入到多层炉的各个不同平面的、优选涂覆的板坯现在点状地或者线状地支承。以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板坯的表面与多层炉平面中的支承部位的尽可能少的接触,从而由于这种较小的接触区域,在点状的或线状的支承装置上不会出现涂覆的(尤其是硅铝合金涂层的)板坯的较多的沉积。因而板坯的质量保持未受损。板坯的支承装置可以根据相应板坯的结构由大量的不同构型的支承尖端或者支承板条构成。按照本发明可以想到的是,将点状的或线状的支承装置直接集成到多层炉各平面中。然而,所述点状的或线状的支承装置也可以构成在所述平面中设置的抽屉式元件的組成部分。因而所述抽屉式元件可以相对于多层炉移动,以便使这些抽屉式元件装载有板坯或者从所述抽屉式元件中取下板坯。在此可以考虑的是,可水平移动的抽屉式元件可以沿两个方向从多层炉的区域运动出来,之后进行装载或者卸载。为了更容易地操作所述板坯并且为了使所述平面或者所述抽屉式元件装载有板坯以及从所述平面或者所述抽屉式元件取下所述板坯,适当的是,设置至少ー个转送装置。 当仅从ー侧将所述板坯或者抽屉式元件装入多层炉以及再次将其从多层炉取出吋,原则上一个转送装置就足够了。在多层炉的相互对置的两侧上设置两个转送装置,可以提高板坯的处理量。每个转送装置如此构造,即所述转送装置可以将板坯自动输送给多层炉并且从该多层炉取出所述板坯,为此,转送装置可以在三个空间轴线中竖直或者水平移动。特別具有优点的是,每个转送装置设有点状的或线状的支承装置,其例如呈支承尖端或者线状支承板条的形式。最后适当的是,所述转送装置配设有构成所述加热単元的加热区的至少ー个組成部分。由此,在多层炉中所加热的板坯的温度在随后运送至热成型期间可以尽量保持不变。


下面借助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进ー步描述本发明。图中图1以示意性立体图示出具有转送装置的多层炉;图2同样以示意性立体图示出图1的多层炉的ー个平面;图3以立体图示出用于板坯的各种不同支承装置;图4以立体图示出用于图1的多层炉的抽屉式元件;以及图5以立体图示出根据另ー实施方式的、用于图1的多层炉的抽屉式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以1标识多层炉,其用于加热由钢制成的、平坦的或者至少部分变形的板坯2。多层炉1具有十个彼此重叠设置的、相同构造的平面E,这些平面E在本实施例中分别用于接纳板坯2。各个平面E可以在箭头3的方向上装有板坯2。板坯2可以在其加热之后根据箭头4在多层炉1的同一侧从该多层炉中取出。不言而喻还可以想到的是,板坯2可以根据箭头3在多层炉1的一侧插入该多层炉中,并且根据箭头5在另ー侧取出。根据图2和图3,多层炉1的平面E具有用于板坯2的支承装置6、7,其呈支承尖端6或者线状的支承板条7形式。支承装置6、7的数量和其构造方式可以与相应要加热的板坯2相匹配。尤其当板坯2是已涂覆的板坯2吋,其与支承尖端6或者线状支承板条7 仅有较小的接触区域。多层炉1的各个平面E分为至少两个加热区9,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加热区 9,这些加热区9设有加热单元8(图2、,并且可以向这些加热区9施加彼此不同的温度。加热单元8是可调节的。给这些加热单元8配设未进一歩示出的偏差控制装置 (Offsetsteuerung)。加热单元8优选设计成辐射加热器。根据图2,在各加热区9之间设置热绝缘的分隔装置10。这些分隔装置10可以根据双箭头11移动地设置,以便在更换板坯时可以没有问题地起反应。各加热区9也可以按照未进ー步说明的方式横向于板坯2设置。此外根据图1可以了解到,给多层炉1配设转送装置12,用于装入板坯2并且从多层炉1中取出板坯2。转送装置12可以根据双箭头13-15在三个空间轴线中竖直地或者水平地移动。转送装置12也设有用于板坯2的、根据图3的支承尖端6或者线状的支承板条 7。在此示出线状的支承板条7。利用图1的转送装置12可以在多层炉1的各个平面E中移动板坯2,并且在那里根据图2将板坯2放置到支承装置6、7上。加热之后,利用转送装置12可以再次从平面E 取下板坯2。为了在此避免板坯2上的温度损失,转送装置12可以类似于图2所示设有加热单元8。在需要吋,该加热単元8可以划分为各加热区9。在需要时也可以在多层炉1的另ー侧设置另ー转送装置12。在图4和图5中,借助于两个实施方式示出,点状的或者线状的支承装置6、7构造成设置在平面E中的抽屉式元件16的組成部分。抽屉式元件16可以根据双箭头17在一侧或者两侧移入到多层炉1中以及从多层炉1移出。抽屉式元件16尤其是借助于转送装置12在多层炉1之外装入板坯2或者从抽屉式元件16取下该板坯2。附图标记列表1多层炉2 板坯3 箭头4 箭头5 箭头6支承尖端7支承板条8加热单元9加热区10分隔装置11 箭头12转送装置13 箭头14 箭头15 箭头16抽屉式元件
17 箭头。
权利要求
1.多层炉(1),所述多层炉具有多个彼此重叠设置的、能加热的平面(E),用于接纳由钢制成的、平坦的或者至少局部变形的板坯O),其特征在干,每个平面Φ)具有至少两个加热区(9),所述加热区设有至少ー个加热单元(8),并且能够对各加热区施加彼此不同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所述加热単元(8)是可调节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所述加热単元(8)设计成感应式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所述加热単元(8)设计成传导式加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所述加热単元(8)设计成开放式燃烧器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所述加热単元(8)设计成辐射加热ο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所述加热単元(8)设计成红外线辐射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给所述加热单元(8)配设偏差控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在各加热区(9)之间设置热绝缘的分隔装置(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所述分隔装置(10)以可调整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ι至10之一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在所述平面¢)中设置用于所述板坯O)的点状的支承装置(6)。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在所述平面¢)中设置用于所述板坯O)的线状的支承装置(7)。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所述点状的支承装置(6)或所述线状的支承装置(7)构成在所述平面(E)中设置的抽屉式元件(16)的組成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设有至少ー个转送装置 (12),用于将所述板坯( 装载到所述平面Φ)或所述抽屉式元件(16)上以及用于从所述平面Φ)或所述抽屉式元件(16)取下所述板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每个转送装置(12)设有点状的支承装置(6)或线状的支承装置(7)。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多层炉,其特征在干,每个转送装置(12)配设有构成所述加热単元(8)的加热区(9)的至少ー个組成部分。
全文摘要
多层炉(1),其具有多个彼此重叠设置的、可加热的平面(E),用于接纳由钢制成的、平坦的或者至少局部变形的板坯(2)。在所述平面(E)中点状或线状地支承在那里已装入的板坯(2)。此外,在这些平面(E)中设置加热单元,这些加热单元作为用于局部加热板坯(2)的至少两个加热区(9)的组成部分。另外,给多层炉(1)配设转送装置(12),用于移动板坯(2)。
文档编号F27B9/02GK102564117SQ2011104633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M·波尔, O·布施西韦克, S·阿德尔贝特 申请人: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