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8938阅读:16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烘干设备的热风炉。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烘干设备的热风炉普通采用单筒体结构,热效率低,缺乏热能回收手段,造成大量热能浪费,同时还存在诸如升温慢、噪声大等不足之处。另外,传统产品缺乏消烟和除尘等技术手段,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热风炉热效率低、缺乏热能回收手段、升温慢、噪声大等的技术问题,以提供一种具有热效率高、热能回收充分、升温快、噪声小、具备消烟与除尘功能等技术优点的热风炉。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由炉体6、鼓风机7、引风机1、烟道3和除尘器2构成,其中炉体由三个相互嵌套的以炉体水平中心线为轴心的筒体构成,三个筒体由内向外依次为筒体一 16、筒体二 19和筒体三21,三个筒体的夹层为空气通道;筒体一 16内由炉门11向烟道3方向依次设有炉桥22、热能放大器组和换热管20,换热管20的出口顺次与烟道3和除尘器2相贯通;进风预热器4呈筒状设于烟道3同心的外部,进风预热器4的出口端经由节能热再利用风道5与设于炉体6上方的鼓风机7的预热风进口 8相通;鼓风机接口 9与筒体三21和筒体二 19的夹层相贯通形成鼓风输出通道,该通道与设于换热管20外侧之筒体二 19上的数个筒体二进风口 23相通,进风口与设于靠近炉门11 一侧的炉体6上之热风出口接管10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节能热再利用风道5 —个出口端与设于炉体6上方的鼓风机7的预热风进口 8相通,其另一个出口端与落灰斗25相通。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热能放大器组由两个锥顶相接的锥形热能放大器构成,其中一个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开口朝向炉门11,另一个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开口朝向换热管20。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外表面均设有传热片18。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筒体一 16内的换热管20与烟道3的接口之间设有一个锥形热能放大器,该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小端开口朝向烟道3,其大端开口朝向换热管 20。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筒体一 16靠近炉门11 一侧的端面内侧设有热反射器12。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筒体一 16靠近炉门11 一侧上设有二次进风口 15。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烟道3外表面包覆有传热片一对。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落灰斗内设有朝向炉桥的挡风板27。[0014]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其中所述进风预热器4的入口设有可调节旋转启闭的风门 26。本实用新型热风炉的有益效果1.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2.升温快,短时间内使热空气温度可达到380°C ;3.节约燃料;4.具备消烟与除尘功能,保护环境。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左视图图3为图IiB-B向剖示图图4为图1之C-C向剖示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筒体一和筒体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之D-D向剖示图图7为图5之E-E向剖示图图8为图6之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8之右视图图10为图1之F-F向剖示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另一种节能热再利用风道结构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之右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另一种节能热再利用风道结构的炉体外形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落灰斗结构示意图[0034]图15为图14之左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引风机、2除尘器、3烟道、4进风预热器、5节能热再利用风道、6炉体、7鼓风机、8预热风进口、9鼓风机接口、10热风出口接管、11炉门、12热反射器、13出灰门、 14支座、15 二次进风口、16筒体一、17热能放大器、18传热片、19筒体二、20换热管、 21筒体三、22炉桥、23筒体二进风口、24传热片一、25落灰斗、26风门、27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15,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如附图1-15,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由炉体6、鼓风机7、引风机1、烟道3和除尘器 2构成,其中炉体由三个相互嵌套的以炉体水平中心线为轴心的筒体构成,三个筒体由内向外依次为筒体一 16、筒体二 19和筒体三21,三个筒体的夹层为空气通道;筒体一 16内由炉门11向烟道3方向依次设有炉桥22、热能放大器组、换热管20和锥形热能放大器,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大端开口朝向换热管20,其小端开口顺次与烟道3和除尘器2相贯通;进风预热器4呈筒状设于烟道3同心的外部,进风预热器4的出口端经由节能热再利用风道5与
4设于炉体6上方的鼓风机7的预热风进口 8相通;鼓风机接口 9与筒体三21和筒体二 19 的夹层相贯通形成鼓风输出通道,该通道与设于换热管20外侧之筒体二 19上的4个筒体二进风口 23相通,进风口与设于靠近炉门11 一侧的炉体6上之热风出口接管10相贯通。 热能放大器组由两个锥顶相接的锥形热能放大器构成,其中一个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开口朝向炉门11,另一个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开口朝向换热管20。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外表面均设有传热片18。筒体一 16靠近炉门11 一侧的端面内侧设有热反射器12。筒体一 16靠近炉门 11 一侧上设有二次进风口 15。烟道3外表面包覆有传热片一对。燃烧室内表面亦覆有传热片。换热管数量为88根。落灰斗内设有朝向炉桥的挡风板27。进风预热器4的入口设有可调节旋转启闭的风门26。参见图11-1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另一种节能热再利用风道结构的示意图,节能热再利用风道5 —个出口端与设于炉体6上方的鼓风机7的预热风进口 8相通,其另一个出口端与落灰斗25相通。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可使用多种燃料作为热源,包括煤炭、木材等多种易燃物均可。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热风炉是烘干机上应用的设备,冷空气经进风预热器4 (经烟道表面换热,采用余热再利用方式)进入节能热再利用风道5,再通过鼓风机进入热风炉的筒体三21内,筒体三21中的空气由左至右通过筒体二 19的进风口进入筒体二 19内,之后空气再由右至左与筒体一 16中的换热管20和热能放大器进行充分换热后通过热风出口接管10输送至烘干设备。燃料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燃烧的烟气通过热能放大器再经过换热管20流到烟道, 通过引风机1进入除尘器2,再排出。烟气和空气在上述过程中主要经过热能放大器、传热片18、换热管20和烟道3进行充分换热。热能放大器、传热片18、换热管20是主要的换热部分,而烟道则是主要的余热回收利用部分,通过两者的充分配合而达到最理想的烘干效果。
权利要求1.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由炉体(6)、鼓风机(7)、引风机(1)、烟道(3)和除尘器(2)构成,其中炉体由三个相互嵌套的以炉体水平中心线为轴心的筒体构成,三个筒体由内向外依次为筒体一(16)、筒体二(19)和筒体三(21),三个筒体的夹层为空气通道;筒体一(16) 内由炉门(11)向烟道(3)方向依次设有炉桥(22)、热能放大器组和换热管(20),换热管 (20)的出口顺次与烟道(3)和除尘器(2)相贯通;进风预热器(4)呈筒状设于烟道(3)同心的外部,进风预热器(4)的出口端经由节能热再利用风道(5)与设于炉体(6)上方的鼓风机(7)的预热风进口(8)相通;鼓风机接口(9)与筒体三(21)和筒体二(19)的夹层相贯通形成鼓风输出通道,该通道与设于换热管(20)外侧之筒体二(19)上的数个筒体二进风口 (23)相通,进风口与设于靠近炉门(11) 一侧的炉体(6)上之热风出口接管(10)相贯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热再利用风道(5)—个出口端与设于炉体(6)上方的鼓风机(7)的预热风进口(8)相通,其另一个出口端与落灰斗(25)相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放大器组由两个锥顶相接的锥形热能放大器构成,其中一个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开口朝向炉门(11),另一个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开口朝向换热管(2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外表面均设有传热片(1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一(16)内的换热管(20)与烟道 (3)的接口之间设有一个锥形热能放大器,该锥形热能放大器的小端开口朝向烟道(3),其大端开口朝向换热管(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一(16)靠近炉门(11)一侧的端面内侧设有热反射器(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一(16)靠近炉门(11)一侧上设有二次进风口(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3)外表面包覆有传热片一 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灰斗内设有朝向炉桥的挡风板 (27)。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预热器(4)的入口设有可调节旋转启闭的风门(2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涉及锅炉制造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热风炉热效率低、缺乏热能回收手段、升温慢、噪声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由炉体(6)、鼓风机(7)、引风机(1)、烟道(3)和除尘器(2)构成,其中炉体由三个相互嵌套的以炉体水平中心线为轴心的筒体构成,三个筒体由内向外依次为筒体一(16)、筒体二(19)和筒体三(21),三个筒体的夹层为空气通道;筒体一(16)内由炉门(11)向烟道(3)方向依次设有炉桥(22)、热能放大器组和换热管(20),换热管(20)的出口顺次与烟道(3)和除尘器(2)相贯通。
文档编号F24H9/18GK202057037SQ2011201166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李水生 申请人:李水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