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808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LF炉,具体属于LF炉盖的移动极限装置。
技术背景[0002]在LF炉生产工艺过程中,炉盖的上下限位参与了对钢包车、喂丝机水冷导管等设备的联锁控制.由于炉盖的安装是单油缸支撑,加上自身重量,及目前现有的极限撞尺多为硬链接,撞尺与极限的感应距离经常发生变化,且多次动作后焊接在炉盖上的极限撞尺与极限支架不在一条直线上,造成炉盖极限不到位,影响了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艺生产的连续性。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炉盖运动轨迹与极限支架安装之间的不同步性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确保炉盖到位快速、准确,并能减少设备人员的日常维护工作量的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0005]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主要由极限支架、装在极限支架上的上极限器及下极限器、极限撞尺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极限支架上连接有滑轮固定架,滑轮固定架的中间为空腔;在滑轮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有撞尺移动孔,极限撞尺通过滑轮固定架中间的的空腔横穿于撞尺移动孔内;在滑轮固定架的顶部连接有滑轮组,滑轮组上的吊绳一端与极限撞尺的中心位置连接,另一端连接于LF炉盖。[0006]其特征在于在极限撞尺的中心位置连接有吊柄。[0007]其特征在于在滑轮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有的撞尺移动孔的长度长于上极限器与下极限器之间的间距。[0008]其特征在于滑轮固定架还由两个对称的凹形板连接而成。[0009]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0010]1、能有效解决炉盖限位不准的情况,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有节奏的进行,也降低了维护职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0011]2、能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0012]3、能确保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减少了资源浪费。[0013]4、极限支架改造后,尤其是对短距离移动设备的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制作简单,安装方便。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图1中滑轮固定架的左视或右视结构示意图[0016]图3图1中组成滑轮固定架凹形板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中1-极限支架,2-上极限器,3-下极限器,4-极限撞尺,5-滑轮固定架,6_撞尺移动孔,7-凹形板,8-滑轮组,9-吊绳,10-吊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0019]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主要由极限支架1、装在极限支架1上的上极限器 2及下极限器3、极限撞尺4组成。将滑轮固定架5采用整体加工成型或采用角钢焊接为中间为空腔的形状,并在其两侧对称加工出撞尺移动孔6,或由两个对称的凹形板7焊接成中间为空腔的形状,其撞尺移动孔6由凹形处形成,撞尺移动孔6的长度长于上极限器2与下极限器3之间的间距即可;将制成的滑轮固定架5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极限支架1上,并将极限撞尺4通过滑轮固定架5的空腔横穿于撞尺移动孔6内;在滑轮固定架5的顶部焊接滑轮组8,滑轮组8上的吊绳9 一端与极限撞尺4的中心位置或在其中心位置连接的吊柄 10连接,吊绳9的另一端连接于LF炉盖上。[0020]动作原理[0021]当LF炉盖上下运动时,通过钢绳9带动极限撞尺4在撞尺移动孔6内上下移动, 极限撞尺4在撞尺移动孔6内上下移动的距离为上极限器2与下极限器3之间的间距,以使LF炉盖能够快速并准确到位。[0022]该实施例仅为例举,并不代表所有。
权利要求1.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主要由极限支架、装在极限支架上的上极限器及下极限器、极限撞尺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极限支架上连接有滑轮固定架,滑轮固定架的中间为空腔;在滑轮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有撞尺移动孔,极限撞尺通过滑轮固定架中间的的空腔横穿于撞尺移动孔内;在滑轮固定架的顶部连接有滑轮组,滑轮组上的吊绳一端与极限撞尺的中心位置连接,另一端连接于LF炉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极限撞尺的中心位置连接有吊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滑轮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有的撞尺移动孔的长度长于上极限器与下极限器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F炉盖防错位的移动极限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轮固定架还由两个对称的凹形板连接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LF炉盖的移动极限装置。其主要由极限支架、装在极限支架上的上极限器及下极限器、极限撞尺组成。其在极限支架上连接有滑轮固定架,滑轮固定架的中间为空腔;在滑轮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有撞尺移动孔,极限撞尺通过滑轮固定架中间的空腔横穿于撞尺移动孔内;在滑轮固定架的顶部连接有滑轮组,滑轮组上的吊绳一端与极限撞尺的中心位置连接,另一端连接于LF炉盖。本实用新型能使LF炉盖到位快速准确,并能降低劳动强度,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F27D1/18GK202274746SQ20112040958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吕城, 吴晋, 熊志刚, 程晋, 袁璋峰, 钱龙, 鲁建设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