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385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在室内站立的方式设置并向前方排出空气的立式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通常,空气调节器以借助制热器、制冷器以及净化器等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供暖,或者净化空气为目的而进行设置,以此给人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空气调节器具有以挂在墙上的方式设置的挂壁式空气调节器、以在室内地板站立的方式设置的立式空气调节器以及以设置在室内天花板的方式设置的吊顶式空气调节器。立式空气调节器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和排出在空气调节器的内部经过调节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空气吸入口能够形成在空气调节器的前表面下部或侧面下部,并且空气排出口能够形成在空气调节器的前表面上部或侧面上部。立式空气调节器能够借助空气吸入口来吸入空气调节器的下部周围的空气,并使其经由设置在内部的热交换单元等的空气调节单元之后,向空气调节器的上部周围排出。但是,当在立式空气调节器的前方观看时存在着如下问题当通过空气排出口暴露出立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时,外观显得杂乱,并通过空气排出口异物入侵到内部,因而对内部产生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气调节器,可以最小化当在前方观看时内部可视的现象,并能够最小化污染物质向内部入侵的现象。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在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并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上述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上述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在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并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上述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上述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在该壳体的上部形成有上侧空气排出口,在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并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上述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上述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在该壳体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分别形成有空气排出口,在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并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上述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上述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上述空间部面板的上下宽度小于上述空气排出口的上下宽度。上述空间部面板的下端高度比上述空气排出口的下端高度更低。上述空间部面板的左右宽度比上述空气排出口的前后宽度更宽。包括空间部排出引导部,该空间部排出引导部在上述壳体的内部朝向上述空间部突出,受到上述空间部面板的保护,用于引导经由上述空气流动口流动的空气的排出。上述空间部排出引导部的旋转中心位于上述空间部外部。包括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用于使上述空间部排出引导部向上述空间部突出地进行旋转,并使上述空间部排出引导部以不向上述空间部突出的方式向上述壳体的内部进行旋转。上述空间部面板包括空气排出本体,该空气排出本体的前方开放,在该空气排出本体的周边部的一部分形成有上述空气流动口,在空气排出本体的内侧形成有上述空间部。上述空间部面板还包括能够通过上述空间部看到的装饰面板。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上述空气流动口,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下表面遮蔽而后表面开放,上述装饰面板能够遮蔽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后表面。上述装饰面板包括后盖,其结合在上述空气排出本体;后装饰板,其安装在上述后盖;前装饰板,其位于上述后装饰板的前方;光学机构,其设置在上述后盖,用于向上述后装饰板和前装饰板之间照射光。上述前装饰板遮蔽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后表面并能够通过上述空间部看到。在通过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前方排出空气时可以启动上述光学机构。上述光学机构能够设置在前装饰板的下部和后装饰板的下部之间。上述空气排出本体包括后空间部,在该后空间部的上方,上述空气流动口沿上下方向开放,在该后空间部的内部形成有空间;前空间部,其倾斜地形成在上述后空间部的前方,而且形成有比上述后空间部的空间更大的空间。在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后端,能够突出形成与上述后盖相结合的后盖结合部,上述光学机构能够设置在上述后盖结合部的后方。在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上表面形成上述空气流动口,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下表面以及后表面遮蔽,上述装饰面板能够设置在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内部。在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上表面能够形成上述空气流动口,上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下表面以及后表面遮蔽。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从前方观看时,由于看不到立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因而显得简洁而高档,并能够最小化异物入侵到立式空气调节器内部的现象。
并且,具有当空间部收纳各种物品时,所收纳的物品不会掉落到立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由此空间部能够起到物品收纳部的作用的优点。并且,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借助通过空间部可视的装饰面板来提高装饰美,并能够借助装饰面板来强调通过空间部面板的排出的同时能够让使用者容易识别空气的排出。并且,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具有如下优点在通过空气排出本体来排出空气时,使空间部显得明亮,并能够直接可视排出空气的与否及排出空气的位置,能够通过空间部来可视前装饰板,而不是空气调节器的内部,从而能够实现高档化。并且,具有能够实现空气排出本体及前装饰板的大小的最小化,并能够实现装饰美的最大化的优点。并且,具有如下优点能够通过将后装饰板、前装饰板以及照明机构设置在后盖来实现装配化,能够通过将后盖紧固在空气排出本体的简单的动作来进行组装。并且,从照明机构照射的光不向空间部的前方直接照射而间接照射,因而具有能够防止从照明机构照射的光直接照射到空间部的前方时有可能发生的使用者的视力降低现象的优点。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结合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参照以下的附图可以变得更加明确,上述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一实施例的运转时的纵断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一实施例的停止时的纵断面图。图5是在图1至图4所示的空间部面板的立体图。图6是在图1至图4所示的空间部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二实施例的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二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图10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三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图13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三实施例的横断面图。图14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四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图15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五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可以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一实施例的运转时的纵断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一实施例的停止时的纵断面图。
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10,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 2,在前方部的上端4和下端6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8 ;热交换单元12,其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空间部面板20,其配置在开口部6,并凹陷形成前方16开放的中空的空间部S,并形成有使与热交换单元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向空间部S流动的空气流动口 18。壳体10与空间部面板20 —同形成立式空气调节器的外观。壳体10在后方部能够形成空气吸入口 2。空气吸入口 2向前后方向开放形成。室内空气从壳体10的后方部经由空气吸入口 2而吸入到壳体10的内部。壳体10包括底座22 ;吸入面板24,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 2 ;前面板26,其配置在吸入面板24的前方。吸入面板24包括设置有热交换单元12的下板25。吸入面板24与底座22的后方部一同构成壳体10的后方部。前面板26形成收容后述的送风单元28的空间。前面板26与底座22的前方部一同构成壳体10的前方部。前面板26形成借助送风单元28来吹送的空气的流路,并在热交换单元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接收前面板26的引导来吹送。送风单元28配置在热交换单元12和前面板26之间。送风单元28将室内空气吸入到空气吸入口 2,来向空间部面板20吹送,送风单元28由离心式送风单元构成,该离心式送风单元吸入后方的空气之后向上、下、左及右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吹送。室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空气吸入口 2和热交换单元12,此后向除了送风单元28的前方方向及后方方向以外的外围方向吹送。送风单元28包括电机30,其旋转轴向后方突出地形成在前面板26 ;涡轮风扇32,其连接在电机30的旋转轴;孔板34,其设置在热交换单元12的前方,来使经由热交换单元12的空气向涡轮风扇32引导。空间部面板20设置在送风单元28的下侧。空间部面板20位于比前面板26更低的位置。立式空气调节器在前面板26和底座22之间形成开口部8,空间部面板20在前面板26和底座22之间排出空气。立式空气调节器在前面板26的前方配置前面上部盖36,在前面上部盖36和底座22之间形成开口部8,空间部面板20在前面上部盖36和底座22之间排出空气。立式空气调节器在底座22的前方配置前面下部盖37,在前面板26和前面下部盖37之间形成开口部8,空间部面板20在前面板26和前表面下部盖37之间排出空气。立式空气调节器在前面板26的前方配置前面上部盖36,在底座22的前方配置前面下部盖37,在前面上部盖36与前面下部盖37之间形成开口部8,空间部面板20在前面上部盖36和前面下部盖37之间排出空气。壳体10还包括左侧盖38,其遮盖前面板26的左侧面和底座22的前方部左侧面;右侧盖39,其遮盖前面板26的右侧面和底座22的前方部右侧面。空间部面板20包括空气排出本体40,该空气排出本体40使空气向外部排出。就空气排出本体40而言,前方16开放,在周边部形成空气流动口 18,在内测形成空间部S。空气排出本体40在周边部中的上表面能够形成空气流动口 18,空气排出本体40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下表面遮蔽,开放后表面42。空间部面板20还包括通过空间部S可视的装饰面板50。装饰面板50设置为能够遮蔽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表面。装饰面板50的前表面能够遮蔽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表面42。装饰面板50在空间部S后方位置,能够提高立式空气调节器的装饰美,并能够实现立式空气调节器的高档化。装饰面板50可以由液晶显示面板等的显示面板构成,能够由表现出至少一种颜色的照明面板来构成。装饰面板50包括后盖100,其结合在空气排出本体40 ;后装饰板110,其安装在后盖100 ;前装饰板120,其位于后装饰板110的前方;光学机构130,其设置在后盖100,并向后装饰板110和前装饰板120之间照射光。后盖100、后装饰板110、前装饰板120以及光学机构130能够构成照明面板。光学机构130当通过空气排出本体40的前表面来排出空气时可以启动。前装饰板120能够在启动光学机构130时显得明亮,使用者借助前装饰板120显得明亮,来得知空气由空气排出本体40进行排出。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该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用于引导经由空气流动口 18流动的空气的排出。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在壳体10的内部朝向空间部S突出,受到空间部面板20的保护。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的旋转中心位于空间部S的外部。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的旋转中心位于空气流动口 18的上侧位置。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水平地进行配置或向前方下部倾斜地进行配置。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位置。并可旋转地配置在前面板26。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旋转机构70,其旋转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旋转机构70用于使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向空间部S突出地进行旋转,并使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以不向空间部S突出的方式向壳体10的内部进行旋转。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借助旋转机构70来向空气流动口 18的上侧位置水平地进行旋转,并借助旋转机构70来向空间部S的内侧位置朝下倾斜地进行旋转。旋转机构70由电机构成,该电机使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进行上下旋转。旋转机构70设置在前面板26。图5是在图1至图4所示的空间部面板的立体图,图6是在图1至图4所示的空间部面板的分解立体图。空气排出本体40与前装饰板120 —同形成空间部S,该空间部S使经由空气流动口 18的空气向前方引导。空气流动口 18和空间部S可以起到在热交换单元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排出通道作用。如图3所示,在空气调节器包括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的情况下,空间部S能够起到使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不受干涉地进行旋转的中空的空间作用,空间部面板20可以起到保护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的保护部作用。空气排出本体40包括后空间部SI,在后空间部SI的上方,上述空气流动口 18沿上下方向开放,在该后空间部SI的内部形成有后空间;前空间部S2,其倾斜地形成在后空间部SI的前方,而且形成比后空间部SI的后面空间更大的前面空间。后空间部SI包括左板部43、右板部44以及下板部45,在左板部43的上端与右板部44的上端之间形成空气流动口 18,左板部43、右板部44及下板部45与前装饰板120 —同形成后空间。前空间部S2包括上侧倾斜部46A,其向前方上侧倾斜;左侧倾斜部46B,其向前方左侧倾斜;右侧倾斜部46C,其向前方右侧倾斜;下侧倾斜部46D,其向前方下侧倾斜。前空间部S2在上侧倾斜部46A、左侧倾斜部46B、右侧倾斜部46C以及下侧倾斜部46D的之间形成比后空间部SI的空间更大的空间。空气排出本体40在后端突出形成与后盖100相结合的后盖结合部47。后盖结合部47突出形成在后空间部SI的后端。后盖结合部47在后空间部SI的左板部43、右板部44以及下板部45突出形成。后盖结合部47的上端以上下方向开放。后盖结合部47包括第一突出部47A,其在左板部43、右板部44以及下板部45直交地突出;第二突出部47B,其从第一突出部47A向后方直交地突出。空气排出本体40形成将前空间部S2的上侧倾斜部46A与前面板26相结合的上部结合部48。上部结合部48与前面板26相吊钩结合或由螺栓等的紧固部件来结合。空气排出本体40形成将前空间部S2的下侧倾斜部46D与底座22相结合的下部结合部49。下部结合部49与底座22相吊钩结合或由螺栓等的紧固部件结合。后盖100由前方开放的箱体形成。后装饰板110、前装饰板120以及光学机构130设置在后盖100,从而借助后盖100来得到保护。后盖100由吊钩等的悬挂单元或螺栓等的紧固部件来连接在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端。后盖100的边缘部101、102、103、104中的左侧边缘部101、右侧边缘部102以及下侧边缘部103与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盖结合部47相紧贴。在左侧边缘部101、右侧边缘部102以及下侧边缘部103中至少一个能够与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盖结合部47相结合。在左侧边缘部101、右侧边缘部102以及下侧边缘部103中至少一个吊钩结合在后盖结合部47来进行安装或由螺栓等的紧固部件来进行安装。就后盖100而言,上侧边缘部104能够遮盖形成在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盖结合部47的上端。后装饰板110向后盖100的内侧插入设置。后装饰板110由反射板构成,该反射板使从光学机构130照射的光向前装饰板120反射。优选地,后装饰板110具有反射率,该反射率能够使从光学机构130照射的光反射到前装饰板120。后装饰板110起到后反射板的作用,该后反射板从前装饰板120的后方位置向前装饰板120反射光。后装饰板110能够根据前装饰板120的透明度,并通过前装饰板120可视。后装饰板110在前表面形成装饰部。装饰部涂敷形成或印刷形成在后装饰板110的前表面与后表面中的至少一面。前装饰板120能够构成装饰板50的前表面,并能够遮蔽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表面52。优选地,前装饰板120形成为比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表面42更大。前装饰板120能够通过空间部S可视。前装饰板120能够借助空间部S可视,来提高空气调节器的装饰美。流动到空间部S的空气被前装饰板120遮蔽,来阻断空气向光学机构130流入。前装饰板120与后装饰板110 —同向后盖100的内侧插入设置。前装饰板120设置为在与后装饰板110之间形成空间S3。前装饰板120可以是透射光的材质。前装饰板120由可透射在光学机构130照射的光的透射板构成。在前装饰板120形成可透射光的装饰部。装饰部能够涂敷形成或印刷形成在前装饰板120的前表面与后面中的至少一面。在前装饰板120和后装饰板110之间能够设置装饰部件,该装饰部件借助在光学机构130照射的光来变得闪売。光学机构130在后装饰板110与前装饰板120之间的位置中位于空间部S的后方,由此可以向空间部S直接照射光。光学机构130设置在后装饰板110与前装饰板120之间的位置中位于除了空间部S的后方位置以外的位置,由此可以向前装饰板120和后装饰板110之间间接照射光。光学机构130借助前装饰板120来隐藏地进行设置。装饰板50在前装饰板120和后装饰板110之间的位置,能够设置借助从光学机构130照射的光显得明亮的装饰部件,如果光学机构130向装饰部件照射光,则装饰部件借助光变得闪亮的同时能够提高空气调节器的装饰美,并能够实现空气调节器的高档化。光学机构130包括发光二极管或各种灯,并以左右方向纵长地形成。就光学机构130而言,空气流动口 18形成在空气排出本体40上部的情况下,则位于装饰板50的下部,空气流动口 18形成在空气排出本体40下部的情况下,则位于装饰板50的上部。就光学机构130而言,空气流动口 18形成在空气排出本体40的上部的情况下,则能够设置在前装饰板120的下部和后装饰板110的下部之间。光学机构130设置在后盖结合部47的后方。下面,将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如下。首先,在运转立式空气调节器时,送风单元28能够驱动,送风单元28吸入后方的空气来向空间部面板20吹送。在驱动送风单元28时,室内的空气经由空气吸入口 2来吸入到壳体10的内部,并在壳体10内部经由热交换单元12的同时借助热交换单元12来进行加热或冷却。与热交换单元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流入到送风单元28之后,向送风单元28的上、下、左、右方向吹送,并借助送风单元28来吹送的空气在前面板26和孔板34之间向下侧方向引导。朝向送风单元28的下侧方向引导的空气经由空间部面板20的空气流动口 18,向空间部面板20的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移动,此后经由空间部S的前表面16,向空间部面板20的前方方向排出。立式空气调节器的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从壳体10内侧位置向空间部S突出地旋转,并通过空气流动口 18来向空间部S流入的空气可以接收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的引导。接收空间部排出引导部60的引导的空气,其流动方向不朝向空间部S的底面或空间部S的后表面,而向空间部S的前方方向流动。在运转如上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时,装饰面板50能够通过空间部S在外部识别,并能够提高装饰美。如果装饰板50显得明亮,使用者则能够通过空间部S来识别出当前是否排出空气。图7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二实施例的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二实施例的纵断面图。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的开口部8与空气排出口 9 一同形成在壳体10,由于壳体10除了空气排出口 9以外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因而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空气排出口 9可成为形成在壳体10的上部的上侧空气排出口,壳体10在上部形成空气排出口 9,与此同时在前方部的上端4和下端6之间的一部分形成开口部8。就空气排出口 9而言,从立式空气调节器的下端的高度比开口部8更高。壳体10包括底座22、吸入面板24’以及前面板26’。吸入面板24’的上方开放,除了上方开放以外的其他结构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入面板24相同地构成。前面板26’的上方开放,除了上方开放以外的其他结构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面板26相同地构成。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壳体10还包括上部盖36、前面下部盖37、左侧盖38以及右侧盖39。壳体10包括上侧排出单元80,该上侧排出单元80引导由空气排出口 9进行排出的空气,并能够定位地设置在壳体10的上侧或升降地配置在壳体10的上部。就上侧排出单元80而言,底面82开放,以使吹送到空气排出口 9的空气流入,前方84开放,以使空气向前方排出。从壳体10的内部吹送到空气排出口 9的空气通过上侧排出单元80的底面82来向上侧排出单元80流入之后,通过上侧排出单元80的前表面84来向上侧排出单元80的前方排出。就上侧排出单元80而言,在升降地配置在壳体10的上部的情况下,能够在壳体10的上部设置引导上侧排出单元80的升降的升降引导部86。在上侧排出单元80向升降引导部92内侧插入的情况下,前表面84被升降引导部86遮蔽的同时能够遮蔽空气排出口 9。当上侧排出单元80上升到升降引导部86的上侧位置时,前表面84向外部暴露的同时能够开放空气排出口 9。上侧排出单元80包括上侧排出滑片88,其调节通过上侧排出单元80排出的空气的风向;上侧排出滑片电机(未图示),其旋转上侧排出滑片88。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送风单元28’,该送风单元28’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到空气吸入口 2,来使其经由热交换单元12之后向空气排出口 9和空间部面板20分别吹送。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送风单元28’包括电机30、涡轮风扇32以及孔板34,使从涡轮风扇32吹送到下侧的空气流入到空间部面板20之后进行排出,并使从涡轮风扇32吹送到上侧的空气由空气排出口 9进行排出。送风单元28’包括上部电机30’,其设置在前面板26’的上部;上部涡轮风扇32 ’,其设置在上部电机30 下部电机30 ”,其设置在前面板26 ’的下部;下部涡轮风扇32 ”,其设置在下部电机30”;孔板34’,其设置在热交换单元12的前方,使经由热交换单元12的空气向上部涡轮风扇32’和下部涡轮风扇32”引导。在前面板26’能够形成空气引导部29,该空气引导部29用于划分上部涡轮风扇32’的流路和下部涡轮风扇32”的流路。在孔板34’能够形成上部孔34a和下部孔34b,上述上部孔34a引导吸入到上部涡轮风扇32’的空气,上述下部孔34b引导吸入到下部涡轮风扇32”的空气。运转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时,能够驱动送风单元28’,送风单元28’将吸入后方的空气,来向空气排出口 9和空间部面板20吹送。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室内的空气依次经由空气吸入口 2和热交换单元12之后吸入到送风单元28’,并借助送风单元28’来向上、下、左、右方向吹送,在送风单元28’吹送的空气从前面板26’和孔板34’之间向上侧方向和下侧方向引导。从送风单元28’向上侧方向吹送的空气通过空气排出口 9来向壳体10的上侧方向吹送,并从送风单元28’向下侧方向吹送的空气,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经由空气流动口 18,来向空间部面板20吹送。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向空间部面板20吹送的空气通过空间部S的前表面16来向空间部面板20的前方方向排出,由于对其的详细说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因而省略。从送风单元28’向上侧方向吹送的空气经由空气排出口 9之后向壳体10的上部排出。通过空气排出口 9来排出到壳体10的上部的空气,与通过空间部面板20来排出的空气,保留预定高度差来向室内排出,立式空气调节器能够保留上下高度差来形成多个排出气流。另一方面,通过空气排出口 9来排出到壳体10的上部的空气,经由上侧排出单元80的同时将其流动方向转换为前方,并通过上侧排出单元80的前表面84来向壳体10的上端4的上方排出的同时向上侧排出单元80的前方排出。图10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三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图13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三实施例的横断面图。就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而言,开口部8和空气排出口 9能够一同形成在壳体10,由于壳体10除了空气排出口 9以外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因而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空气排出口 9可成为分别形成在壳体10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空气排出口 9a、9b,壳体10在左侧部和右侧部分别形成空气排出口 9a、9b,与此同时在前方部的上端4和下端6之间的一部分形成开口部8。下面,将形成在壳体10的左侧部的空气排出口称为左侧空气排出口 9a,将形成在壳体10的右侧部的空气排出口称为右侧空气排出口 %。由于壳体10除了形成左侧,右侧空气排出口 9a、9b以外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因而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就左侧空气排出口 9a和右侧空气排出口 9b而言,从立式空气调节器的下端的高度比开口部8的下端更高。壳体10包括底座22、吸入面板24以及前面板26”。前面板26”在左侧板形成左侧空气排出口 9a,在右侧板形成右侧空气排出口 %,除了形成左侧空气排出口 9a和右侧空气排出口 9b以外的其他结构可以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面板26相同地构成。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壳体10还包括前面上部盖36和前面下部盖37。壳体10包括左侧盖38’,其遮盖前面板26”的左侧面和底座22的前方部左侧面,并形成有与前面板26”的左侧空气排出口 9a连通的左侧空气排出口 ;右侧盖39’,其遮盖前面板26”的右侧面和底座22的前方部右侧面,并形成有与前面板26”的右侧空气排出口9b连通的左侧空气排出口。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送风单元28”,该送风单元28”使室内的空气吸入到空气吸入口 2,来使其经由热交换单元12之后分别向左侧空气排出口 9a、右侧空气排出口 9b以及空间部面板20吹送。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送风单元28”包括电机30、涡轮风扇32以及孔板34,使从涡轮风扇32向下侧吹送的空气向空间部面板20流入之后排出,并使从涡轮风扇32向左侧吹送的空气向左侧空气排出口 9a排出,使从涡轮风扇32向右侧吹送的空气向右侧空气排出口 9b排出。送风单元28”包括上部电机30’,其设置在前面板26”的上部;上部涡轮风扇32 ’,其设置在上部电机30 下部电机30 ”,其设置在前面板26 ”的下部;下部涡轮风扇32 ”,其设置在下部电机30”;孔板34’,其设置在热交换单元12的前方,并使经由热交换单元12的空气向上部涡轮风扇32’和下部涡轮风扇32”引导。在前面板26”可以形成能够划分上部涡轮风扇32’的流路和下部涡轮风扇32”的流路的空气引导部29。在孔板34’能够形成上部孔34a和下部孔34b,上述上部孔34a弓I导吸入到上部涡轮风扇32’的空气,上述下部孔34b引导吸入到下部涡轮风扇32”的空气。就送风单元28”而言,旋转上部涡轮风扇32’时,使在热交换单元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向左侧空气排出口 9a和右侧空气排出口 9b吹送。旋转下部涡轮风扇32”时,使在热交换单元12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向左侧空气排出口 9a、右侧空气排出口 9b以及空间部面板20吹送。在前面板26”可以形成能够划分上部涡轮风扇32’的流路和下部涡轮风扇32”的流路的空气引导部29。在孔板34’能够形成上部孔34a和下部孔34b,上述上部孔34a弓I导吸入到上部涡轮风扇32’的空气,上述下部孔34b引导吸入到下部涡轮风扇32”的空气。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左侧排出滑片90,其调节由左侧空气排出口 9a排出的空气的左右风向,右侧排出滑片92,其调节由右侧空气排出口 9b排出的空气的左右风向。左侧排出滑片90和右侧排出滑片92能够以上下方向纵长地进行配置,并能够以垂直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地进行配置。左侧排出滑片90可旋转地配置在前面板26”的左侧板和左侧盖38’中的一个。右侧排出滑片92可旋转地配置在前面板26”的右侧板和右侧盖39’中的一个。在前面板26”的左侧板和左侧盖38’中的某一个能够设置使左侧排出滑片90旋转的左侧排出滑片电机(未图示)。在前面板26”的左侧板和左侧盖38’中的某一个能够设置使右侧排出滑片92旋转的右侧排出滑片电机(未图示)。空间部面板20的上下宽度Hl小于空气排出口 9a、9b的上下宽度H2。空间部面板20的下端的高度H3比空气排出口 9a、9b的下端的高度H4更低。空间部面板20的左右宽度LI比空气排出口 9a、9b的前后宽度L2更宽。运转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时,能够驱动送风单元28”,送风单元28”吸入后方的空气,来向左、右侧空气排出口 9a、9b和空间部面板20吹送。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室内的空气依次经由空气吸入口 2和热交换单元12,此后吸入到送风单元28”,并借助送风单元28”来向上、下、左、右方向吹送,吹送的空气在前面板26”和孔板34’之间向左、右方向和下侧方向引导。从送风单元28”向左侧方向吹送的空气通过左侧空气排出口 9a来向壳体10的左侧方向吹送。从送风单元28”向右侧方向吹送的空气通过右侧空气排出口 9b来向壳体10的左侧方向吹送。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从送风单元28”向下侧方向吹送的空气通过空气流动口 18来向空间部面板20吹送。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向空间部面板20吹送的空气通过空间部S的前表面16来向空间部面板20的前方方向吹送,由于对其的详细说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因而省略。通过左侧空气排出口 9a来排出到壳体10的左侧的空气和通过右侧空气排出口 9b来排出到壳体10的右侧的空气,能够与通过空间部面板20向空间部面板20的前方方向排出的空气,在不同的高度下进行排出的同时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排出,立式空气调节器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空气。图14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四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空间部面板20,空间部面板20不包括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所述的装饰面板,而只包括空气排出本体40”。就空气排出本体40’而言,前方16开放,在空气排出本体40’的上表面形成有空气流动口 18,空气排出本体40’的左侧面、右侧面、下表面及后表面42’遮蔽。图15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器第五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包括空间部面板20,空间部面板20包括空气排出本体40’和装饰面板50’。就空气排出本体40’而言,前方16开放,在空气排出本体40’的上表面形成有空气流动口 18,空气排出本体40’的左侧面、右侧面、下表面及后表面42’遮蔽。装饰面板50’设置在空气排出本体40’的内部。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所述,装饰面板50’包括后装饰板110,前装饰板120,其位于后装饰板110的前方,以及光学机构130,其用于向后装饰板110和前装饰板120之间照射光;后装饰板110可以位于空气排出本体40’的后表面42’。就装饰板50’而言,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后盖110能够与后装饰板110、前装饰板120以及光学机构130—同设置在空气排出本体40’。就装饰板50’而言,在没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后盖130的情况下,后装饰板110、前装饰板120以及光学机构130能够设置在空气排出本体40’的内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在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所述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所述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
2.一种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所述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所述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
3.—种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在该壳体的上部形成有上侧空气排出口,在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所述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所述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
4.一种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在该壳体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分别形成有空气排出口,在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所述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所述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面板的上下宽度小于所述空气排出口的上下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面板的下端的高度比所述空气排出口的下端的高度更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面板的左右宽度比所述空气排出口的前后宽度更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间部排出引导部,该空间部排出引导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朝向所述空间部突出,受到所述空间部面板的保护,用于引导经由所述空气流动口流动的空气的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排出引导部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空间部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空间部排出引导部向所述空间部突出地进行旋转,并使所述空间部排出引导部以不向所述空间部突出的方式向所述壳体的内部进行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面板还包括空气排出本体,该空气排出本体的前方开放,在该空气排出本体的周边部的一部分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动口,在该空气排出本体的内侧形成有所述空间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面板还包括能够通过所述空间部看到的装饰面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动口,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下表面遮蔽而后表面开放; 所述装饰面板遮蔽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后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面板包括 后盖,其结合在所述空气排出本体, 后装饰板,其安装在所述后盖, 前装饰板,其位于所述后装饰板的前方,以及 光学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后盖,用于向所述后装饰板和前装饰板之间照射光; 所述前装饰板遮蔽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后表面,并能够通过所述空间部看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前方排出空气时启动所述光学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机构设置在前装饰板的下部和后装饰板的下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排出本体包括 后空间部,在该后空间部的上方,上述空气流动口沿上下方向开放,在该后空间部的内部形成有空间; 前空间部,其倾斜地形成在所述后空间部的前方,而且形成有比所述后空间部的空间更大的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后端,突出形成有与所述后盖相结合的后盖结合部; 所述光学机构设置在所述后盖结合部的后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动口,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下表面以及后表面遮蔽; 所述装饰面板设置在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内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动口,所述空气排出本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下表面以及后表面遮蔽。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在该壳体的前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热交换单元,其配置在壳体的内部,空间部面板,其配置在开口部,凹陷形成有前方开放且中空的空间部,并形成有用于使与热交换单元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向空间部流动的空气流动口;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从前方观看时,由于看不到立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因而显得简洁而高档,并能最小化异物入侵到立式空气调节器内部的现象,当空间部收纳各种物品时,所收纳的物品不会掉落到立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由此空间部能够起到物品收纳部的作用。
文档编号F24F1/00GK103062837SQ20121006320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朴洙俊, 宋星宇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