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571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和与压缩机(10)通过管路连通的补气储液装置(20),补气储液装置(20)固定连接在压缩机(10)上。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占用空间大、管路复杂和噪音大的问题。
【专利说明】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空调系统普遍采用压缩机10’和补气储液装置20’配合使用,压缩机10’和补气储液装置20’分开设置并通过铜管连接,参见图1,这种设置方式使空调系统需要相对较大的摆放空间和复杂的管路设计,而且由于压缩机10’和补气储液装置20’形成两个振动噪声源,会产生较大噪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占用空间大、管路复杂和噪音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通过管路连通的补气储液装置,补气储液装置固定连接在压缩机上。
[0005]进一步地,压缩机具有补气口,补气储液装置设置有补气管路,补气管路的第一端延伸到补气储液装置的内部,补气管路的第二端与补气口连通。
[0006]进一步地,在补气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阀门。
[0007]进一步地,阀门置于压缩机顶部且位于补气管路的第一端。
[0008]进一步地,阀门置于压缩机底部且位于补气管路的第二端。
[0009]进一步地,补气储液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媒管路,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的壳体内部,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的壳体外部;第二冷媒管路,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一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的壳体内部,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二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的壳体外部;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连通。
[0010]进一步地,补气储液装置内部设置有过滤网,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一端均成斜切口状并且位于过滤网下方。
[0011]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和储液器,四通阀的第一接口与储液器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三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器连通,储液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0012]进一步地,补气储液装置采用套缚的方式固定在压缩机的壳体上。
[0013]进一步地,压缩机为双级压缩机。
[0014]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通过管路连通的补气储液装置,补气储液装置固定连接在压缩机的壳体上。通过把补气储液装置直接与压缩机固定在一起,节省了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分别设置需要的空间,进而减少了空调系统的占用空间,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也大大减少,而且使原本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两个噪音源合并成一个,通过压缩机本身的减噪音设施便可以减掉补气储液装置额外的噪音,使空调系统的噪音大大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不出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图2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补气储液装置和储液器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图3的压缩机、补气储液装置和储液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5示出了图2的补气储液装置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示出了图2的压缩机与补气储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2]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补气储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4]本发明提供了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具体参见图2至图6,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
10和与压缩机10通过管路连通的补气储液装置20,补气储液装置20固定连接在压缩机10上。优选的,补气储液装置20紧靠在压缩机10的壳体上。
[0025]通过把补气储液装置直接与压缩机固定在一起,节省了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分别设置需要的空间,进而减少了空调系统的占用空间,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也大大减少,而且使原本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两个噪音源合并成一个,通过压缩机本身的减噪音设施便可以减掉补气储液装置额外的噪音,使空调系统的噪音大大降低。
[0026]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压缩机10为双级压缩机。压缩机10具有补气口 11,补气储液装置20设置有补气管路25,补气管路25的第一端延伸到补气储液装置20的内部,补气管路25的第二端与补气口 11连通。在补气管路2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阀门27。这样设置,补气储液装置20中的气态冷媒通过补气管路25可以进入双级压缩机10中进行补气。设置阀门27可以有效地控制补气,增加补气管路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空调系统中补气管路25上设置的阀门27置于压缩机10顶部且位于补气管路25的第一端。在一种未不出的实施例中,阀门27置于压缩机10底部且位于补气管路25的第二端,虽然阀门27的位置不同但同样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补气的效果。
[0027]优选地,补气储液装置20还包括第一冷媒管路21和第二冷媒管路23,第一冷媒管路21的第一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20的壳体内部,第一冷媒管路21的第二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20的壳体外部,第二冷媒管路23的第一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20的壳体内部,第二冷媒管路23的第二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20的壳体外部,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30和第二换热器40,第一冷媒管路21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器30连通,第二冷媒管路23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40连通。补气储液装置20内部设置有过滤网29,第一冷媒管路21的第一端和第二冷媒管路23的第一端均成斜切口状并且位于过滤网29下方。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50和储液器60,四通阀50的第一接口与储液器60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器30连通、第三接口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器40连通,储液器60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连通。补气储液装置20采用套缚的方式固定在压缩机10的壳体上。当然,补气储液装置20也可以采用焊接、支架固定等方式固定在压缩机10的壳体上。
[0028]本发明提供了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补气管路25—端与补气储液装置20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补气口 11连通,而将补气管路25上的用于控制补气的阀门省去,补气储液装置的结构具体参见图7。这样设置在不影响补气储液装置对压缩机补气的情况下,使补气储液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容易。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技术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29]在空调系统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气体经过第一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变成气液混合的状态进入补气储液装置20 ;其中,气态冷媒通过补气管路25进入压缩机10中进行补气,从而实现补气储液装置20的补气功能;而液态冷媒则留在补气储液装置20的底部,实现了补气储液装置20的储液功能;储存在补气储液装置20底部的液态冷媒再通过第二冷媒管路23进入第二换热器40进行换热后,最后通过储液器60回到压缩机10内,从而实现了整个制冷循环。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和与所述压缩机(10)通过管路连通的补气储液装置(20 ),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 )固定连接在所述压缩机(10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具有补气口(11 ),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设置有补气管路(25),所述补气管路(25)的第一端延伸到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 )的内部,所述补气管路(25 )的第二端与所述补气口( 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补气管路(2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阀门(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27)置于压缩机(10)顶部且位于所述补气管路(25)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27)置于压缩机(10)底部且位于所述补气管路(25)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还包括: 第一冷媒管路(21),所述第一冷媒管路(21)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的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21)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的壳体外部; 第二冷媒管路(23),所述第二冷媒管路(23)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的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冷媒管路(23)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的壳体外部;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30)和第二换热器(40),所述第一冷媒管路(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连通,所述第二冷媒管路(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内部设置有过滤网(29),所述第一冷媒管路(21)的第一端和第二冷媒管路(23)的第一端均成斜切口状并且位于所述过滤网(29)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50)和储液器(60),所述四通阀(50)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储液器(60)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连通、第三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口连通、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连通,所述储液器(60)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储液装置(20)采用套缚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压缩机(10)的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为双级压缩机。
【文档编号】F24F13/24GK103542616SQ201210243935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王现林, 张辉, 陈绍林, 叶泽波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