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矩形线端子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定子、送风机用电动机、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棒状的矩形线进行弯曲加工来制造规定形状的矩形线端子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具有利用该制造方法或制造装置制造出的矩形线端子的电动机的定子、使用该定子的送风机用电动机、具有该送风机用电动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此种以往的矩形线端子以两端部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折弯而形成,组装于矩形孔,该矩形孔设于作为定子的一个构成部件的接线侧的绝缘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作为其他的矩形线端子,具有倾斜地切断矩形线端子的两端所得到的端子。该矩形线端子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即,在将矩形线切断后使其两端部同时折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4203号公报(第4页、图2)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10-193354号公报(说明书摘要)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在将矩形线端子的端部插入到在定子的接线侧的绝缘部上设置的矩形孔内时,由于矩形线端子的顶端面为平状,因此有时存在如下情况:矩形线端子的顶端面的角卡于绝缘部的矩形孔而弯曲,或者矩形线端子无法插入到矩形孔的底部。另外,在向定子组装基板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矩形线端子的位置调整,具有使基板的矩形孔扩大的方法,但在向基板钎焊矩形线端子时,有可能从矩形线端子与基板的矩形孔之间的间隙发生焊锡泄漏,而无法将矩形线端子接合于基板。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在倾斜地将矩形线的两端切断之后,使该矩形线的两端部同时呈L字状折弯,加工Z字状的成形品,但在将矩形线的两端部折弯成L字状时,存在如下情况:在形成于矩形线两端的倾斜的切断部上产生毛刺。在将两端产生毛刺的矩形线端子插入到在定子的接线侧的绝缘部上设置的矩形孔内或者插入到基板的矩形孔内时,存在该毛刺与矩形孔干涉而无法容易地将矩形线端子插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造如下矩形线端子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使用由该制造方法或制造装置制造出的矩形线端子的电动机的定子、使用该定子的送风机用电动机、具有该送风机用电动机的空调机,该矩形线端子为:即使将倾斜地切断了两端的矩形线折弯加工成Z字状并进行加工,也不会在其切断部上产生毛刺。本发明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在将棒状的矩形线切断成规定长度时,将该矩形线以相对于轴线倾斜的方式切断的工序;在将切断后的矩形线的中央部固定的状态下,使两个弯曲块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同时前进而将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使该矩形线在同一面上成形为Z字状的工序;利用折弯板将成形为Z字状的成形品的中央部向下方压入长孔内,由此弯曲成U字状而形成矩形线端子的工序,在利用两个弯曲块使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时,在形成于该矩形线两端的切断部的近前使两个弯曲块停止并后退,使两个弯曲块的前进、后退反复进行多次。根据本发明,在利用两个弯曲块使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时,在形成于该矩形线两端的切断部的近前使两个弯曲块停止并后退,使两个弯曲块的前进、后退反复进行多次。由此,能够制造在形成于矩形线两端的倾斜的切断部上没有毛刺的矩形线端子。例如,在使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的情况下,由于在矩形线端子的切断部上未产生毛刺,因此不需要扩大在定子的接线侧的绝缘部和基板上设置的矩形孔,能够容易地将矩形线端子插入绝缘部和基板的各自的矩形孔内。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将矩形线端子插入矩形孔内,因此能够缩小矩形线端子与矩形孔的间隙,能够防止焊锡泄漏,能够提高钎焊的品质。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立体图。图2是在图1所示的定子的端子组装用的绝缘部上设置的矩形孔的俯视及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矩形线端子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图3的矩形线端子插入到定子的绝缘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到的实施方式I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图1中的定子与基板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矩形线端子插入基板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立体图,图2是在图1所示的定子的端子组装用的绝缘部上设置的矩形孔的俯视及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矩形线端子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图3的矩形线端子插入到定子的绝缘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定子100具有:定子铁心I,其具有朝向轴心突出的例如12个齿Ia;绝缘部3,其设置于定子铁心I的齿Ia;三相单Y形接线(singlethree-phase Y-connection)的绕组2,其以直接集中绕线方式卷绕于齿Ia ;3个矩形线端子4,其分别插入设在绝缘部3的接线侧的3个矩形孔内,用于向三相单Y形接线的绕组2供电;中性点用端子5。定子铁心I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将厚度为0.1 0.7mm左右的电磁钢板冲裁成带状,然后通过铆接、钎焊、粘接等进行层叠,对通过该层叠而形成的12个齿Ia实施三相单Y形接线,之后以各齿Ia朝向轴心的方式折弯。绝缘部3例如利用PBT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与定子铁心I 一体成形,设于各齿la。另外,也可以在形成绝缘部3之后组装于齿la。在该情况下,绝缘部3被分割为接线侧和反接线侧,将它们分别从齿Ia的轴向两端部插入而构成绝缘部3。
在接线侧的绝缘部3上设有缠绕各相(U相、V相、W相)绕组2的磁导线所需要的多个销、用于将后述的基板10组装于定子100的突起3b等。并且,如上述那样,绕组2的接线为三相单Y形接线,因此,在接线侧的绝缘部3上组装有与各相绕组2的磁导线的一端连接的3个矩形线端子4 (供电的端子)、与各相绕组2的磁导线的另一端连接的I个中性点用端子5。磁导线与各端子4、5的连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S卩:通过被称作熔融的加热使磁导线的覆膜熔化,利用铆接的方法使熔化了的端部与各端子4、5机械连接及电连接。如图2所示,在组装有矩形线端子4的绝缘部3的上表面设有长方形的矩形孔3a。矩形线端子4例如使用宽度为1.5_、厚度为0.5mm的铜制的扁线,如后述那样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使两端部相互向相反方向折弯大致90°而成形为Z字状,然后使该Z字部的中央部呈U字状折弯(参照图3)。该矩形线端子4的一端部作为基板插入部4a使用,另一端部作为绝缘插入部4b使用,并且,U字状的部分作为钩线部4c使用。另外,在矩形线端子4的表面实施了锡铜合金的热浸镀。在将矩形线端子4组装于绝缘部3的矩形孔3a时,如图4所示那样,将矩形线端子4的绝缘插入部4b插入矩形孔3a内,从上方按压钩线部4c,由此将矩形线端子4固定于绝缘部3。接下来,利用图5说明制造矩形线端子4的制造装置。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50具有:底座11 ;压块12,其用于固定矩形线30 (方形剖面的线材);两个弯曲块13、14,其用于使切断后的矩形线30成形为Z字状;折弯板15,其用于使加工成Z字状的成形品弯曲成U字状;停止块21、22,其分别限制弯曲块13、14的前进(移动距离);未图示的切断矩形线30的切断机构及输送矩形线30的输送机构。底座11形成为四边形,在其上表面的中央部设有矩形线保持部11a,该矩形线保持部Ila由设有台阶的平坦的凸部形成。在该矩形线保持部Ila上设有:槽状的引导部11b,其供由输送机构输送来的矩形线30插入设置;长孔11c,其与引导部Ilb正交并贯通底座11 ;折弯引导部lld,其在长孔Ilc的大致中央部进行了倒角。矩形线保持部Ila的台阶、即引导部Ilb的深度形成得稍小于矩形线30的厚度。在矩形线30为上述那样的宽度为1.5mm、厚度为0.5mm的扁线的情况下,引导部Ilb的宽度对应于矩形线30的宽度地形成,引导部Ilb的深度对应于矩形线30的厚度地形成。压块12用于从上方向底座11压紧设置于引导部Ilb的矩形线30并将其固定。在压块12上形成有狭缝12a。折弯板15通过该狭缝12a插入长孔Ilc内。在折弯板15的下端部设有按压部15a,在该按压部15a上设有弯曲部(R)。上述的两个弯曲块13、14分别由四边形的块形成,以如下方式设置:在矩形线保持部Ila的两侧的低的下层面,在底座11上相互向相反的方向同时前进、后退并反复进行该动作。并且,在一个弯曲块13的下表面(滑动面)上,在移动方向的前部和与矩形线保持部Ila的台阶部相对的侧部形成有呈L字状连续的90°弯曲引导部13a。同样地,在另一弯曲块14的下表面(滑动面)也形成有呈L字状连续的90°弯曲引导部14a。停止块21以与弯曲块13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底座11的下层面,停止块22虽然在图5中未图示,但以与弯曲块14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底座11的下层面。停止块21在弯曲块13侧的面的下部设有空隙部21a,停止块22在弯曲块14侧的面的下部设有空隙部22a。各空隙部21a、22a为矩形线30被弯曲块13、14折弯成L字状时所通过的空间。停止块21、22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在弯曲块13、14与矩形线30的各端部的接触的长度为矩形线30的板厚的大致3倍以上时,弯曲块13、14停止。S卩,以在形成于矩形线30两端的斜切部31 (切断部)的近前使弯曲块13、14停止的方式设置停止块21、22。这是为了不会因为弯曲块13、14而在形成于矩形线30两端的斜切部31上产生毛刺。关于90°弯曲引导部13a、14a的高度(深度)及宽度,高度(深度)形成得稍大于矩形线30的厚度,宽度形成得稍小于矩形线30的宽度。另外,在引导部Ilb的角部、特别是作为矩形线30的弯曲的支点的与各弯曲块13、14的移动方向相对的一侧的角部IleUlf上,设有适当的弯曲部(R)。通过使弯曲块13、14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同时移动,使切断后的矩形线30的两端部在同一面上弯曲大致90°,制成Z字状的成形品。折弯板15将通过弯曲块13、14而成形的Z字状的成形品的中央部向下方压入长孔I Ic内,使其弯曲成U字状而形成矩形线端子4。在该情况下,矩形线端子4从底座11的下方落下。参照图5及图6说明利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50制造矩形线端子4的方法。图6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到的实施方式I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首先,如图6所示,利用输送机构使矩形线30通过底座11的引导部Ilb并将其送入至规定的长度。接着,利用气压缸等使压块12下降,将矩形线30的中央部压紧并固定于底座11。之后,利用未图示的切断机构将矩形线30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在切断时,以切断面相对于矩形线30的轴线倾斜的方式切断。由此使顶端形成为尖状。接着,在由压块12压紧切断后的矩形线30的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气压缸等使两个弯曲块13、14相互向相反的方向(箭头A、B方向)同时移动。此时,利用在各弯曲块13、14的下表面(滑动面)形成的L字状的90°弯曲引导部13a、14a (参照图5)的水平部分,将中央部分被固定了的切断后的矩形线30的两端部相互向相反侧推压,使其以引导部Ilb的角部IleUlf为支点弯曲。而且,矩形线30的两端部伴随着各弯曲块13、14的前进移动,分别通过停止块21、22的空隙部21a、22a,最终夹装在L字状的90°弯曲引导部13a、14a的垂直部分与矩形线保持部Ila的台阶部之间,分别被弯曲加工为大致90°。此时,各弯曲块13、14反复进行多次如下工序,即,与停止块21、22抵接而停止,在从此位置后退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再次使各弯曲块13、14前进。各弯曲块13、14在移动中与矩形线30接触的长度为各弯曲块13、14与矩形线30的各端部接触的长度32 (参照图6)、即不使各弯曲块13、14到达矩形线30的斜切部31的距离。这是为了在将矩形线30的各端部折弯成L字状时不会在矩形线30的斜切部31上产生毛刺。另外,使各弯曲块13、14往复多次上述的长度32是为了提高使矩形线30的两端部呈L字状折弯的弯曲精度。在利用各弯曲块13、14和停止块21、22完成对矩形线30的两端部的折弯加工时,矩形线30在底座11上成形为Z字状,压块12上升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如图5所示,折弯板15在气压缸等的作用下被引导到压块12的狭缝12a并沿箭头C方向下降。由此,折弯板15按压矩形线30的Z字状的成形品的中央部,将其压入底座11的长孔11c。由此,Z字状的矩形线30被夹在折弯板15与长孔Ilc之间,从而形成U字状的折回部。在此,折弯板15的下端部即按压部15a呈板厚33方向的剖面具有适当的R的形状,因此,形成了具有与该R相当的圆弧部的U字状的钩线部4c。而且,在折弯板15进一步下降而脱离长孔Ilc时,图3所示那样的矩形线端子4脱离折弯板15而落下。接下来,利用图7及图8说明基板10向电动机的定子100的组装。图7是表示图1中的定子与基板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矩形线端子插入基板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在上述的电动机的定子100上组装用于向定子100的各相供电的基板10。基板10与定子100的形状相匹配地形成为环状,具有与形成于接线侧的绝缘部3的圆柱状的突起3b嵌合的3个圆孔10a。通过将突起3b嵌合于基板10的圆孔10a,将基板10固定于定子100。另外,在基板10上设有供矩形线端子4的基板插入部4a插入的3个矩形孔10b。3个矩形孔IOb配置为:如图8所示那样,在基板10被定子100的突起3b固定时,矩形线端子4的基板插入部4a的顶端分别贯通矩形孔IOb并突出。在矩形线端子4的基板插入部4a插入基板10的矩形孔IOb后,分别从矩形孔IOb突出的矩形线端子4的基板插入部4a通过钎焊连接在基板10上。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I,通过制造装置50将矩形线端子4用于电动机的定子100。即,将形成于矩形线30两端的斜切部31上没有毛刺的矩形线端子4用于电动机的定子100,因此,不需要扩大设置于定子100的接线侧的绝缘部3和基板10的矩形孔3a、10b,能够容易地将矩形线端子4插入绝缘部3和基板10的各自的矩形孔3a、IOb内。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将矩形线端子4插入矩形孔3a、IOb内,因此能够缩小矩形线端子4与矩形孔3a、IOb的间隙,能够防止焊锡泄漏,能够提高钎焊的品质。实施方式2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图中所示的空调机200由如下部分构成,S卩:室内机201,其具有室内用换热器;室外机202,其经由制冷剂配管203与室内机201连接,具有室外用换热器。在室外机202内设有使风扇204旋转的送风机用电动机(未图示),在室内机201内也设有使风扇旋转的送风机用电动机(未图示)。上述的送风机用电动机使用实施方式I所述的具有品质优良的矩形线端子4的定子100。由此,能够实现空调机200的品质的提闻。附图标记说明I定子铁心,Ia齿,2绕组,3绝缘部,3a绝缘部的矩形孔,3b绝缘部的突起,4 矩形线端子,4a 矩形线端子的基板插入部,4b 矩形线端子的绝缘插入部,4c钩线部,5中性点用端子,10 基板,IOa基板的圆孔,IOb 基板的矩形孔,11底座,Ila矩形线保持部,Ilb引导部,Ilc 长孔,Ild折弯引导部,IleUlf 角部,12压块,12a狭缝,13、14弯曲块,13a、14a90°弯曲引导部,15折弯板,15a按压部,21、22停止块,21a、22a停止块的空隙部,30矩形线,31斜切部,32接触长度,33矩形线的板厚,200空调机,201室内机,202室外机,203制冷剂配管,204风扇,50矩形线端子制造装置,100定子。
权利要求
1.一种矩形线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工序: 在将棒状的矩形线切断成规定长度时,将该矩形线以相对于轴线倾斜的方式切断的工序; 在将切断后的矩形线的中央部固定了的状态下,使两个弯曲块相互向相反的方向同时前进而将上述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使该矩形线在同一面上成形为Z字状的工序; 利用折弯板将成形为上述Z字状的成形品的中央部向下方压入长孔内,由此将该成形品的中央部弯曲成U字状而形成矩形线端子的工序, 在利用两个弯曲块使上述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时,在该矩形线的切断部的近前使两个弯曲块停止并后退,使上述弯曲块的前进和后退反复进行多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分别与两个弯曲块相对地配置的停止块使上述弯曲块的前进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个弯曲块到停止为止的与上述矩形线的各端部的接触长度为上述矩形线的板厚的大致3倍以上。
4.一种矩形线 端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座,该底座具有供棒状的矩形线插入的槽状的引导部、在与该引导部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长孔、以及设有上述引导部和上述长孔的凸状的矩形线保持部; 压块,该压块与上述引导部一起固定上述矩形线的中央部; 两个弯曲块,该两个弯曲块在上述底座上相互向相反的方向同时前进,使切断成规定长度的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使该矩形线在同一面上成形为Z字状; 折弯板,该折弯板将成形为上述Z字状的成形品的中央部向下方压入上述长孔内,使该成形品的中央部弯曲成U字状而形成矩形线端子, 在利用两个弯曲块使上述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时,在该矩形线的切断部的近前使两个弯曲块停止并后退,使上述弯曲块的前进和后退反复进行多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停止块,上述停止块分别与两个弯曲块相对配置,用于使上述弯曲块的前进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弯曲块到停止为止的与上述矩形线的各端部的接触长度为上述矩形线的板厚的大致3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块分别在下表面的移动方向前部和与上述矩形线保持部的台阶相对的侧部具有L字状的90°弯曲引导部。
8.—种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具有: 定子铁心,上述定子铁心具有向轴心突出的多个齿; 绝缘部,上述绝缘部设于上述定子铁心的各齿; 三相单Y形接线的绕组,上述三相单Y形接线的绕组以集中绕线方式卷绕于上述齿; 矩形线端子,上述矩形线端子分别将一个端部插入到设置于上述绝缘部的接线侧的3个矩形孔内,用于向三相单Y形接线的绕组供电; 基板,上述基板具有供上述矩形线端子的另一端部分别插入的3个矩形孔,在从轴心方向安装于上述定子铁心时,将上述矩形线端子的另一端部分别插入到上述矩形孔内,上述矩形线端子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或者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装置制造而成。
9.一种送风机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该送风机用电动机使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
10.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上述室内机具有室内用换热器,上述室外机具有室外用换热器,在上述室内机及上述室外机中设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用电动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制造矩形线端子的制造装置,该矩形线端子为,即使将倾斜地切断了两端的矩形线折弯加工成Z字状,也不会在其切断部上产生毛刺的矩形线端子。具有如下工序在将棒状的矩形线切断成规定长度时,将矩形线以相对于轴线倾斜的方式切断的工序;在将切断后的矩形线的中央部固定了的状态下,使弯曲块相互向相反的方向同时前进而将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使矩形线在同一面上成形为Z字状的工序;利用折弯板将成形为Z字状的成形品的中央部向下方压入长孔内,由此弯曲成U字状而形成矩形线端子的工序,在利用弯曲块使矩形线的两端部弯曲大致90°时,在矩形线的斜切部的近前使弯曲块停止并后退,使弯曲块的前进、后退反复进行多次。
文档编号F24F1/00GK103178428SQ20121034712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加藤丈晴, 松田茂, 竹内康真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