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350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钕铁硼材料的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钕铁硼毛坯烧结的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
背景技术
钕铁硼磁体在生产过程中,钕铁硼毛坯要通过真空烧结使磁体收缩并致密化,从而使密度和各项磁性能达到要求。真空烧结采用辐射方式传热,所以烧结炉热传递和保温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磁体的性能。目前,钕铁硼真空烧结炉采用的炉胆,包括自内向外布置的钥带加热层、钥反射层、硅酸铝保温层和不锈钢外壁,硅酸铝保温层填充于钥反射层和不锈钢外壁之间。这种炉胆的反射层为单层反射屏,反射热度不均匀、效果差,且硅酸铝不吸潮,只能起到单一的保温效果,长期使用后,由于湿度会使炉内的钥加热层和钥反射层结垢,影响加热和反射热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和反射热效果好、可避免加热层和反射层结垢的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包括自内向外布置的钥加热层、钥反射层、保温层和不锈钢外壁,钥加热层和钥反射层间隔布置且用连接件固定,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层间隔布置并且用连接件固定的钥反射层,所述的保温层由石棉构成。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钥反射层的外侧包裹一层石棉,使湿气被吸收,避免了钥加热层和钥反射层结垢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的加热和保温效果。钥反射层采用至少有两层钥反射层,可以增加炉胆的反射热效果,且炉膛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更均匀,有效地提高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传热效率高,可以减小耗电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包括自内向外布置的钥加热层2、钥反射层3、保温层4和不锈钢外壁5,钥反射层3至少包括两层,钥加热层2和各钥反射层3a、3b间隔布置且用连接件I固定,所述的保温层4由石棉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有三层钥反射层,与两层的结构一样,三层钥反射层3a、3b、3c间隔布置且用连接件I固定。多层钥反射层的结构可以增加炉胆的反射热效果,且炉膛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更均匀,有效地提高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所述的保温层4由石棉构成,石棉可使湿气被吸收,避免了钥加热层和钥反射层结垢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炉胆的加热和保温效果。本实施例中各层材料的横截面为圆环形,适用于圆形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层4填充于最外层的反射层3b和不锈钢外壁5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件I为螺杆,与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截面处设有连接件1,同一截面处的周向方向至少有四个连接件I均匀分布,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围成的炉腔为圆柱状,连接件I的长度方向与炉胆径向方向一致。在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同一截面处的连接件I安装了8个,可以对钥加热层2和各钥反射层3a、3b、3c之间起到更好的间隔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一种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包括自内向外布置的钥加热层2、钥反射层3、保温层4和不锈钢外壁5,钥反射层3至少包括两层3a、3b,钥加热层2和各钥反射层3a、3b间隔布置且用连接件I固定,所述保温层5由石棉构成,本实施例中优选方案是包括了第三层钥反射层3c。本实施例中与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为方形,适用于方形产品的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包括自内向外布置的钥加热层(2)、钥反射层(3)、保温层(4)和不锈钢外壁(5),钥加热层(2)和钥反射层(3)间隔布置且用连接件(I)固定,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层间隔布置并且用连接件(I)固定的钥反射层(3a、3b),所述的保温层(4)由石棉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4)填充于最外层的反射层(3b)和不锈钢外壁(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I)为螺杆,与烧结炉炉胆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截面处设有连接件(1),同一截面处的周向方向至少有四个连接件(I)均匀分布,所在同一截面处的周向切线方向与连接件(I)的长度方向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包括自内向外布置的钼加热层、钼反射层、保温层和不锈钢外壁,钼加热层和各钼反射层间隔布置且用连接件固定,所述的保温层由石棉构成。钼反射层的外侧包裹一层石棉,使湿气被吸收,避免了钼加热层和钼反射层结垢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炉胆的加热和保温效果。同时,钼反射层采用至少有两层钼反射层,可以增加钕铁硼真空烧结炉炉胆的反射热效果,且炉膛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更均匀,有效地提高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传热效率高,可以减小耗电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F27B5/08GK202853342SQ20122059079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黄秀莲, 彭磊, 陈静武, 钱海骏, 张未龙, 衣晓飞, 熊永飞 申请人: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