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526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能够将气流吹至更远距离。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用于向室内吹出气流的出风口;导风板,该导风板枢设在所述出风口处,通过摆动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以及附壁面板,该附壁面板从所述出风口处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侧突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沿铅锤方向投影时,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z,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x,满足x≤z≤2x这样的关系。
【专利说明】空调机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空调机室内机包括:用于向空调空间即室内吹出气流的出风口;导 风板,该导风板枢设在出风口处,通过摆动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以及附壁面板, 该附壁面板从出风口处向空调机室内机的前侧突出,使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产生附壁效应 以增大送风距离。
[0003] 在从空调机室内机向室内的空调空间吹出气流时,气流经由导风板和附壁面板吹 出。虽然利用附壁效应能够增大送风距离,但是,随着现在的空调空间逐渐加大,希望能够 利用导风板和附壁面板将气流吹至更远距离,以使气流到达空调空间的远端。
[0004]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空调机室内机工作时,导风板一般大致处于附壁面板的正 下方,但这样会影响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气流吹至更远距离的 空调机室内机。
[0006]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用于向室内吹出气流的出 风口;导风板,该导风板枢设在所述出风口处,通过摆动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以 及附壁面板,该附壁面板从所述出风口处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侧突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 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沿铅锤 方向投影时,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z,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 下表面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X,满足X < z < 2x这样的关系。
[0007]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所述导风板的所述投影尺寸z与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投影尺寸X 满足z = 1.7x这样的关系。
[0008]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 机的基础上,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 面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附壁面板的后端与所述导风板的 前端之间的间隔为y,该间隔y与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投影尺寸X满足〇 < y彡0. 35x这样的关系。
[0009]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沿 铅锤方向投影时,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附壁面板的后端与所述导风板的前端之 间的间隔为y,该间隔y为零。
[0010]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沿 铅锤方向投影时,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投影与所述导风板的所 述投影重叠,两者重叠部分的尺寸为P,该重叠部分的尺寸P与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 的所述投影尺寸X满足0 < P < 0. 35X这样的关系。
[0011]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在所述室内机的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导风板处于封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并与所 述附壁面板抵接。
[0012]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在所述室内机的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导风板处于大致封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
[0013]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导风板大致呈水平状态。
[0014]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所述导风板的摆动范围为0?100度。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由于在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风板和附 壁面板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导风板在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 投影尺寸为Z,附壁面板的下表面在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X,满足X < Z < 2x 这样的关系,因此,能够使得导风板产生的风向变化效果与附壁面板产生的附壁效果都能 良好地成立,能将气流吹至更远距离,以适应大的空调空间的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口附近的结构的局 部侧剖图。
[0017]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口附近的结构的局 部侧剖图。
[0018]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口附近的结构的局 部侧剖图。
[0019] (符号说明)
[0020] 100 空调机室内机
[0021] 111 出风口
[0022] 113 附壁面板
[0023] 1131附壁面板的下表面
[0024] 1132附壁面板的后端
[0025] 114 导风板
[0026] 1141导风板的前端
[0027] 120 热交换器
[0028] 130 送风风扇
[0029] X 附壁面板的下表面的投影尺寸
[0030] y 导风板与附壁面板的下表面的间隔尺寸
[0031] z 导风板的投影尺寸
[0032] p 导风板与附壁面板的下表面的重叠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4]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 "侧"、"顶"、"底"等方位用语是以空调机室内机正常安装使用时所采取的朝向为基准的。
[0035] (1)实施方式1
[0036]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7]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出风口 111附近的 结构的局部侧剖图。
[0038] 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1所示,空调机室内机100包括:用于向空调空间即室内 吹出气流的出风口 111 ;导风板114,该导风板114枢设在出风口 111处,通过摆动来对气流 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以及附壁面板113,该附壁面板113从出风口 111处向空调机室内机 100的前侧突出,使从出风口 111吹出的气流产生附壁效应以增大送风距离。
[0039]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1所示,导风板114大致形成为平板状,枢设在 出风口 111的下部。导风板114通过转动而能打开或封闭出风口 111。在空调机室内机100 的非工作状态下,导风板114处于大致封闭出风口 111的位置。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 作状态下,导风板114大致呈水平状态。导风板114的摆动范围为0?100度。
[00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1所示,附壁面板113形成为截面大致呈L字状,设 置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最前侧。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附壁面板113的底 部与导风板114大致平行。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调机室内机100运转时,通过驱动送风风扇130工作,可将 外部的空气经由未图示的吸风口吸入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内部,使其与制冷剂回路中的流 经热交换器120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将对温度进行了调节的空气从出风口 111经由 导风板114和附壁面板113吹出至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外部即室内的空调空间。
[0042]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100中的导风板114和附壁面板 113的尺寸关系进行说明。
[0043] 如图1所示,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风板114和附壁面板113 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1131 (S卩,附壁面板113的底部的下表面)沿铅锤方向(即, 空调机室内机100的上下方向)投影时,导风板114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前后方向上的投 影尺寸为z,附壁面板113的下表面1131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 X,满足X < z < 2x这样的关系,优选地,满足z = 1. 7x这样的关系。
[0044]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谓"投影尺寸"是指: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空调机室 内机1〇〇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00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1所示,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 风板114和附壁面板113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1131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空调机 室内机100的前后方向上,附壁面板113的后端1132与导风板114的前端1141之间的间 隔大致为零,即,附壁面板113的后端1132与导风板114的前端1141在空调机室内机100 的前后方向上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0046]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4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风 板114和附壁面板113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1131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导风板114 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z,附壁面板113的下表面1131在空调机 室内机100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X,满足X < z < 2x这样的关系,因此,能够使得导 风板114产生的风向变化效果与附壁面板113产生的附壁效果都能良好地成立,能将气流 吹至更远距离,以适应大的空调空间的需求。
[004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优选地,满足z = 1. 7x这样的关系,因此,能够使得导风 板114产生的风向变化效果与附壁面板113产生的附壁效果都能更加良好地成立,能将气 流吹至更远距离。
[004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风板114 和附壁面板113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1131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空调机室内机 100的前后方向上,附壁面板113的后端1132与导风板114的前端1141之间的间隔大致为 零,即,不需使导风板114处于附壁面板113的正下方,因此,能提高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外 观设计自由度。
[00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导风板114大致呈 水平状态。在制冷模式时,由于冷空气较重,需要将冷空气吹至更高更远的距离来实现更佳 的制冷效果。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导风板114大致呈水平状态,因此,在气流吹出 时,能将冷空气吹至更高更远的距离来实现更佳的制冷效果。此外,在室内空间较大时,由 于导风板114大致呈水平状态,因此,在气流吹出时,能将气流吹出更远的距离,从而能尽 可能地覆盖整个房间的纵深。
[0051] (2)实施方式2
[0052] 下面,参照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室内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0053]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室内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变形例,在此,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用相 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54]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出风口 111附近的 结构的局部侧剖图。
[005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室内机中,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 室内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空调机室内机1〇〇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风板114和附壁面板 113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1131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前后方 向上,附壁面板113的后端1132与导风板114的前端1141之间的间隔不为零,S卩,两者为 间隔状态。并且,该间隔为y,该间隔y与附壁面板113的下表面1131的投影尺寸X满足0 < y彡0. 35x这样的关系。
[005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风板114 和附壁面板113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1131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空调机室内机 100的前后方向上,附壁面板113的后端1132与导风板114的前端1141之间的间隔y与附 壁面板113的下表面1131的投影尺寸X满足0 < y < 0. 35x这样的关系,S卩,不需使导风 板114处于附壁面板113的正下方,因此,能提高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外观设计自由度。
[0057] (3)实施方式3
[0058] 下面,参照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室内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0059]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室内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变形例,在此,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内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用相 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60]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出风口 111附近的 结构的局部侧剖图。
[006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室内机中,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 室内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风板114和附壁面板 113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1131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前后方 向上,附壁面板113的投影与导风板114的投影部分重叠,S卩,两者为部分重叠状态。并且, 两者重叠部分的尺寸为P,该重叠部分的尺寸P与附壁面板113的下表面1131的投影尺寸 X满足0 < P < 0. 35x这样的关系。
[0062]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室内机中,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非工作 状态下,导风板114处于封闭出风口 111的位置,并与附壁面板113(具体来说,是附壁面板 113的后端1132)抵接。
[0063]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3中,由于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在将导风板114 和附壁面板113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下表面1131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空调机室内机 100的前后方向上,附壁面板113的投影与导风板114的投影重叠,两者重叠部分的尺寸为 P,该重叠部分的尺寸P与附壁面板113的下表面1131的投影尺寸X满足0 < ρ < 0. 35x 这样的关系,即,不需使导风板114处于附壁面板113的正下方,因此,能提高空调机室内机 100的外观设计自由度。
[006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由于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非工作状态下,导风板114 处于封闭出风口 111的位置,并与附壁面板113抵接,因此,能够有效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 空调机室内机100内。
[〇〇65]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 改,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 用于向室内吹出气流的出风口; 导风板,该导风板枢设在所述出风口处,通过摆动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以及 附壁面板,该附壁面板从所述出风口处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侧突出,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与吹出气流相接触的 下表面沿铅锤方向投影时,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Z,所述附 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投影尺寸为X,满足X < Z < 2x这样的 关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投影尺寸z与所 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投影尺寸X满足z = 1. 7x这样的关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 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 所述附壁面板的后端与所述导风板的前端之间的间隔为y,该间隔y与所述附壁面板的所 述下表面的所述投影尺寸X满足〇 < y < 〇. 35x这样的关系。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 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 所述附壁面板的后端与所述导风板的前端之间的间隔为y,该间隔y为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在将 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沿铅锤方向投影时,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 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投影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投影重叠,两者重叠部分的尺寸为P,该重叠 部分的尺寸P与所述附壁面板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投影尺寸X满足0 < P < 0. 35x这样的 关系。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非工作状态下,所 述导风板处于封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并与所述附壁面板抵接。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非工作状态下,所 述导风板处于大致封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所述 导风板大致呈水平状态。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摆动范围为0?100 度。
【文档编号】F24F13/10GK203837094SQ20142007423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0日
【发明者】金野悟, 堀川喜照, 芮明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