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526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能在不加大噪音且不会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提高出风速度。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用于向室内吹出气流的出风口;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所述出风口相连地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内部,使气流向所述出风口流动;以及附壁面板,该附壁面板从所述出风口处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侧突出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由上壁面和下壁面构成,所述气流通道的上壁面形成为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下部倾斜,且该上壁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在20°至30°的范围内。
【专利说明】空调机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10-12187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空调机室内机。 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空调机室内机1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空调机室内机 10包括:用于向室内吹出气流的出风口 11 ;以及两个导风板21、22,这两个导风板21、22枢 设在出风口 11的下部处,通过摆动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
[0003] 另外,如图2所示,在空调机室内机10的内部设有热交换器12和送风风扇13。
[0004] 在空调机室内机10运转时,通过驱动送风风扇13工作,可将外部的空气经由未图 示的吸风口吸入空调机室内机10的内部,使其与制冷剂回路中的流经热交换器12的制冷 剂进行热交换,然后,将对温度进行了调节的空气从出风口 11吹出至空调机室内机10的外 部即室内的空调空间。
[0005] 在空调机室内机10启动时,为了提升出风口 11处的出风速度,通常采用的手段是 增加送风风扇13的转数,或者如专利文献1那样运用两个导风板21、22来缩减空气流通通 道。但是,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均有弊端,前者会增加送风风扇13的转数而加大噪音,后者则 需要使用两个马达来驱动两个导风板21、22,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加大噪音且不会导致 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提高出风速度的空调机室内机。
[0007]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用于向室内吹出气流的出 风口;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所述出风口相连地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内部,使气流向所述 出风口流动;以及附壁面板,该附壁面板从所述出风口处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侧突出设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由上壁面和下壁面构成,所述气流通道的上壁面形成为向所述室 内机的前下部倾斜,且该上壁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在20°至30°的范围内。
[0008]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上壁面与构成所述室内机的前部的前面板一体形成。
[0009]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上壁面是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内部的、用于分隔热交换器与 所述气流通道的隔板。
[0010]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上壁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为25°。
[0011]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 的基础上,在所述出风口处枢设有通过摆动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的导风板,在所 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该导风板的位置大致呈水平状态。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由于气流通道由上壁面和下壁面构成,气流通 道的上壁面形成为向空调机室内机的前下部倾斜,且该上壁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在 20°至30°的范围内,因此,通过该气流通道能够形成缩流效果,提升气流的吹出速度,使 气流吹出的更远,提升空调效果。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由于不需像现有 技术那样,增加风扇的转数,或者如专利文献1那样运用两个导风板来缩减空气流通通道, 就能提高出风速度,因此,能在不加大噪音且不会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提高出风速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室内机的侧剖图。
[0014] 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5] (符号说明)
[0016] 10、100 空调机室内机
[0017] 11、111 出风口
[0018] 12、120 热交换器
[0019] 13、130 送风风扇
[0020] 112 气流通道
[0021] 1121 上壁面
[0022] 1122 下壁面
[0023] 113 附壁面板
[0024] 21、22、114 导风板
[0025] 140 隔板
[0026] 150 前面板
[0027] Θ 上壁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9]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 "侧"、"顶"、"底"等方位用语是以空调机室内机正常安装使用时所采取的朝向为基准的。
[0030]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
[0031]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侧剖图。
[00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空调机室内机100包括:用于向空调空间即室内吹 出气流的出风口 111 ;气流通道112,该气流通道112与出风口 111相连地设置在空调机室 内机10 0的内部,使气流向出风口 111流动;以及附壁面板113,该附壁面板113从出风口 111处向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前侧突出设置,使从出风口 111吹出的气流产生附壁效应以增 大送风距离。
[0033] 另外,如图1所示,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内部设有热交换器120和送风风扇130, 在出风口 111处枢设有通过摆动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的导风板114。附壁面板113 形成为截面大致呈L字状,设置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最前侧。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 作状态下,附壁面板113的底部与导风板114大致平行。
[003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导风板114大致形成为平板状,枢设在出风口 111的下部。导风板114通过转动而能打开或封闭出风口 111。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非 工作状态下,导风板114封闭出风口 111,并与附壁面板113的后端抵接。在空调机室内机 100的工作状态下,该导风板114的位置大致呈水平状态。
[003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调机室内机100运转时,通过驱动送风风扇130工作,可将 外部的空气经由未图示的吸风口吸入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内部,使其与制冷剂回路中的流 经热交换器120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将对温度进行了调节的空气从出风口 111经由 导风板114和附壁面板113吹出至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外部即室内的空调空间。
[0036]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室内机100中的气流通道112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7]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气流通道112由上壁面1121和下壁面1122构成, 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形成为向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前下部倾斜,且该上壁面1121 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Θ在20°至30°的范围内。
[0038] 作为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Θ,之所以选择在20° 至30°的范围内的原因是:当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Θ小于 20°时,缩流效果会受到影响,从而可能无法有效提高出风速度。另一方面,当气流通道112 的上壁面112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Θ大于30°时,会导致气流通道112内的气流产生 一定程度的扩散而无法集中,影响附壁效果的产生。
[003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Θ,优选25°。此时,能够产生缩流效果的构造达到最大临界点,并且,吹出的气流能够沿气 流通道112全部吹出。
[00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作为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是设置在 空调机室内机100内部的、用于分隔热交换器120与气流通道112的隔板140。不过,作为 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也可以与构成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前部的前面板150 -体形 成。该前面板150位于附壁面板113的后侧。
[0041]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4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形成为向空调机室内机100 的前下部倾斜,且该上壁面112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Θ在20°至30°的范围内,能缩 小吹出气流的通道,提升气流的吹出速度,使气流吹出的更远,提升空调效果。这样,在本实 施方式中,由于不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增加风扇的转数,或者如专利文献1那样运用两个导 风板来缩减空气流通通道,就能提高出风速度,因此,能在不加大噪音且不会导致成本上升 的情况下提高出风速度。
[004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Θ,优选25°。此时,能够产生缩流效果的构造达到最大临界点,并且,吹出的气流能够沿气 流通道112全部吹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出风速度。
[004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出风口 111处枢设有通过摆动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 行调整的导风板114,在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下,该导风板114的位置大致呈水平 状态。在制冷模式时,由于冷空气较重,需要将冷空气吹至更高更远的距离来实现更佳的制 冷效果。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大致呈水平状态的导风板114与气流通道112的上壁 面1121形成20°至30°的夹角,因此,在气流吹出时,这样的夹角可产生更好的缩流效果, 从而提升气流吹出速度,使气流通道112内的全部气流均沿着导风板114吹出。此外,在室 内空间较大时,由于大致呈水平状态的导风板114与气流通道112的上壁面1121形成20° 至30°的夹角,因此,在气流吹出时,能将气流吹出更远的距离,从而能尽可能地覆盖整个 房间的纵深。
[0045]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 改,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 用于向室内吹出气流的出风口; 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所述出风口相连地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内部,使气流向所述 出风口流动;以及 附壁面板,该附壁面板从所述出风口处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侧突出设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通道由上壁面和下壁面构成,所述气流通道的上壁面形成为向所述室内机的 前下部倾斜,且该上壁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在20°至30°的范围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上壁面与构 成所述室内机的前部的前面板一体形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上壁面是设 置在所述室内机内部的、用于分隔热交换器与所述气流通道的隔板。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上壁面与水 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为25°。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口处枢设有通过摆动 来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的导风板,在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下,该导风板的位置大 致呈水平状态。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3837213SQ20142007426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0日
【发明者】金野悟, 堀川喜照, 芮明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