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蒸炒热水节能型一体化多功能单锅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434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食堂蒸炒热水节能型一体化多功能单锅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食堂蒸炒热水节能型一体化多功能单锅机组,它包括有蒸汽柜、自动补水器、热水箱,其中,炉体底部出灰室由保温砖砌筑成型,出灰室前侧预留有出灰口,出灰室上方为燃烧室和灶膛,炒锅置于灶膛顶部,燃烧室和灶膛外侧均包覆有相应的燃烧室水套和灶膛水套;燃烧室水套和灶膛水套均与自动补水器连接,自动补水器顶部与蒸汽柜连接供热;燃烧室后侧设有烟气交换器,烟气交换器外侧包覆有烟气交换器水套,烟气交换器水套与热水管连接提供热水;本方案的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功能全、在做饭的同时能全天提供大量热水。
【专利说明】食堂蒸炒热水节能型一体化多功能单锅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节能型食堂蒸炒热水节能型一体化多功能单锅机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灶具多采用单功能非节能炭灶,其缺点是占用空间大、热利用率低、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室内污染大,使用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功能全、在做饭的同时能全天提供大量热水的多功能单锅机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食堂蒸炒热水节能型一体化多功能单锅机组,它包括有蒸汽柜、自动补水器、热水箱,其中,炉体底部出灰室由保温砖砌筑成型,出灰室前侧预留有出灰口,出灰室上方的燃烧室内腔通过耐火层包覆形成上宽下窄的梯形;燃烧室与出灰室之间通过炉桥分隔,燃烧室前侧设有进料口,燃烧室顶部设有漏斗状的灶膛,灶膛顶部四周设有灶台面板,炒锅置于灶膛顶部的灶台面板上;燃烧室外侧包覆有环形的燃烧室水套,燃烧室水套顶部与包覆在灶膛外侧的灶膛水套底部连通;燃烧室水套外侧包覆有U型烟气腔,U型烟气腔通过烟气分支管与灶膛内腔连通;u型烟气腔外侧设有烟道口,燃烧室水套一侧设有水套排污管,另一侧通过水套补水管连接至自动补水器内;灶膛水套内设有螺旋形的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缠绕在灶膛外侧壁上;热交换管一端通过交换器进水管与循环加热管连接,另一端设有交换器连接管,灶膛水套上部预留水位形成蒸汽腔,蒸汽腔通过蒸汽过道管与自动补水器上部连通;自动补水器侧壁上设有水位电板,自动补水器底部设有补水器排污管,自动补水器底部一侧通过两条并联的补水器连接管与给水管连接,其中一条补水器连接管由自动补水电磁阀控制,另一条补水器连接管由手动补水阀控制;自动补水器顶部通过蒸汽连接管分别与蒸汽放散管、蒸汽输送管连接;蒸汽放散管上设有蒸汽安全放散阀;蒸汽输送管出口与蒸汽柜底部连通;蒸汽柜底部设有蒸汽柜排水管,蒸汽柜顶部设有蒸汽柜过溢排汽口。
[0005]所述的灶台面板通过外壳支架固装在地面上,灶台面板后侧紧贴挡水墙,挡水墙上设有水嘴,水嘴一端通过水管与给水管连接,另一端伸至炒锅上方;挡水墙后侧设有与燃烧室连接的烟气交换器,烟气交换器顶部设有排烟管,烟气交换器外侧包覆有烟气交换器水套,烟气交换器水套通过热水管与热水箱顶部连通;热水箱上部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另一侧设有水位计,热水箱底部一侧通过循环泵与循环加热管一端连接,循环加热管另一端与交换器进水管连接后再连接至给水管上,循环加热管与给水管之间设有热交换器给水阀;热水箱底部另一侧设有热水输送管,热水箱底部设有垂直向下的热水箱排污管。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07]第一、在炉灶使用的同时,炉膛及燃烧室侧壁多余的热量被相应的水套吸收,对水套内的水进行加热,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第二、水套又与热水箱连接,并由给水管供水,自动补水器内的水还可以直接通过蒸汽过道管内的蒸汽加热,方便实用;第三、自动补水器内多余的热能通过蒸汽输送管输送至蒸汽柜内,使多余的热能全部被利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食堂蒸炒热水节能型一体化多功能单锅机组包括有蒸汽柜27、自动补水器6、热水箱15,其中,炉体底部出灰室由保温砖30砌筑成型,出灰室前侧预留有出灰口 32,出灰室上方的燃烧室35内腔通过耐火层31包覆形成上宽下窄的梯形;燃烧室35与出灰室之间通过炉桥33分隔,燃烧室35前侧设有进料口 34,燃烧室35顶部设有漏斗状的灶膛47,灶膛47顶部四周设有灶台面板37,炒锅38置于灶膛47顶部的灶台面板37上;燃烧室35外侧包覆有环形的燃烧室水套9,燃烧室水套9顶部与包覆在灶膛47外侧的灶膛水套48底部连通;燃烧室水套9外侧包覆有U型烟气腔41,U型烟气腔41通过烟气分支管36与灶膛47内腔连通;U型烟气腔41外侧设有烟道口 42,燃烧室水套9 一侧设有水套排污管43,另一侧通过水套补水管8连接至自动补水器6内;灶膛水套48内设有螺旋形的热交换管11,热交换管11缠绕在灶膛47外侧壁上;热交换管11 一端通过交换器进水管10与循环加热管17连接,另一端设有交换器连接管12,灶膛水套48上部预留水位形成蒸汽腔22,蒸汽腔22通过蒸汽过道管23与自动补水器6上部连通;自动补水器6侧壁上设有水位电板5,自动补水器6底部设有补水器排污管7,自动补水器6底部一侧通过两条并联的补水器连接管与给水管I连接,其中一条补水器连接管由自动补水电磁阀4控制,另一条补水器连接管由手动补水阀3控制;自动补水器6顶部通过蒸汽连接管49分别与蒸汽放散管25、蒸汽输送管26连接;蒸汽放散管25上设有蒸汽安全放散阀24 ;蒸汽输送管26出口与蒸汽柜27底部连通;蒸汽柜27底部设有蒸汽柜排水管29,蒸汽柜27顶部设有蒸汽柜过溢排汽口 28。灶台面板37通过外壳支架44固装在地面上,灶台面板37后侧紧贴挡水墙40,挡水墙40上设有水嘴39,水嘴39 —端通过水管与给水管I连接,另一端伸至炒锅38上方;挡水墙40后侧设有与燃烧室35连接的烟气交换器46,烟气交换器46顶部设有排烟管45,烟气交换器46外侧包覆有烟气交换器水套13,烟气交换器水套13通过热水管14与热水箱15顶部连通;热水箱15上部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19,另一侧设有水位计18,热水箱15底部一侧通过循环泵16与循环加热管17 —端连接,循环加热管17另一端与交换器进水管10连接后再连接至给水管I上,循环加热管17与给水管I之间设有热交换器给水阀2 ;热水箱15底部另一侧设有热水输送管20,热水箱15底部设有垂直向下的热水箱排污管21。本实施例的炉灶在使用的同时,炉膛及燃烧室侧壁多余的热量被相应的水套吸收,对水套内的水进行加热,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水套又与热水箱连接,并由给水管供水,自动补水器内的水还可以直接通过蒸汽过道管内的蒸汽加热,方便实用;自动补水器内多余的热能通过蒸汽输送管输送至蒸汽柜内,使多余的热能全部被利用。
【权利要求】
1.食堂蒸炒热水节能型一体化多功能单锅机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蒸汽柜(27)、自动补水器(6)、热水箱(15),其中,炉体底部出灰室由保温砖(30)砌筑成型,出灰室前侧预留有出灰口(32),出灰室上方的燃烧室(35)内腔通过耐火层(31)包覆形成上宽下窄的梯形;燃烧室(35 )与出灰室之间通过炉桥(33 )分隔,燃烧室(35 )前侧设有进料口( 34 ),燃烧室(35)顶部设有漏斗状的灶膛(47),灶膛(47)顶部四周设有灶台面板(37),炒锅(38)置于灶膛(47)顶部的灶台面板(37)上;燃烧室(35)外侧包覆有环形的燃烧室水套(9),燃烧室水套(9 )顶部与包覆在灶膛(47 )外侧的灶膛水套(48 )底部连通;燃烧室水套(9 )外侧包覆有U型烟气腔(41),U型烟气腔(41)通过烟气分支管(36 )与灶膛(47 )内腔连通;U型烟气腔(41)外侧设有烟道口(42),燃烧室水套(9) 一侧设有水套排污管(43),另一侧通过水套补水管(8)连接至自动补水器(6)内;灶膛水套(48)内设有螺旋形的热交换管(11),热交换管(11)缠绕在灶膛(47 )外侧壁上;热交换管(11) 一端通过交换器进水管(10 )与循环加热管(17)连接,另一端设有交换器连接管(12),灶膛水套(48)上部预留水位形成蒸汽腔(22 ),蒸汽腔(22 )通过蒸汽过道管(23 )与自动补水器(6 )上部连通;自动补水器(6 )侧壁上设有水位电板(5),自动补水器(6)底部设有补水器排污管(7),自动补水器(6)底部一侧通过两条并联的补水器连接管与给水管(I)连接,其中一条补水器连接管由自动补水电磁阀(4)控制,另一条补水器连接管由手动补水阀(3)控制;自动补水器(6)顶部通过蒸汽连接管(49)分别与蒸汽放散管(25)、蒸汽输送管(26)连接;蒸汽放散管(25)上设有蒸汽安全放散阀(24);蒸汽输送管(26)出口与蒸汽柜(27)底部连通;蒸汽柜(27)底部设有蒸汽柜排水管(29),蒸汽柜(27)顶部设有蒸汽柜过溢排汽口(28);灶台面板(37)通过外壳支架(44)固装在地面上,灶台面板(37 )后侧紧贴挡水墙(40 ),挡水墙(40 )上设有水嘴(39 ),水嘴(39) —端通过水管与给水管(I)连接,另一端伸至炒锅(38)上方;挡水墙(40)后侧设有与燃烧室(35)连接的烟气交换器(46),烟气交换器(46)顶部设有排烟管(45),烟气交换器(46)外侧包覆有烟气交换器水套(13),烟气交换器水套(13)通过热水管(14)与热水箱(15)顶部连通;热水箱(15)上部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19),另一侧设有水位计(18),热水箱(15)底部一侧通过循环泵(16)与循环加热管(17) —端连接,循环加热管(17)另一端与交换器进水管(10)连接后再连接至给水管(I)上,循环加热管(17)与给水管(I)之间设有热交换器给水阀(2 );热水箱(15 )底部另一侧设有热水输送管(20 ),热水箱(15 )底部设有垂直向下的热水箱排污管(21)。
【文档编号】F24B9/04GK203964025SQ20142042417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沈新辉 申请人:湖南老虎头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