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木式中央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30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积木式中央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积木式中央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央空调机组除了水冷机组的冷却泵冷却塔是分离的以外,系统的主机部分是通过焊接或紧固件组合成的一个整体,体积大,重量大,安装时必须动用起重机或大型载货电梯,不能通过狭窄通道,特别是高层大厦的大功率中央空调机组大多数需要安装在地下室,在建地基快封顶的时候,就要把中央空调机组通过起重机放到地下室再封顶,在安装好中央空调机组后高层大厦一般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建造,这样就会增加中央空调系统验收时间和推迟收款的时间,这样就会使安装中央空调机组的公司需要前期投入较多的资金,如果大厦在后期出现问题导致验收延迟或者不通过,这样都会增加安装公司的资金风险,这样的中央空调机安装困难,维修时很可能需要长时间停机,有时还需要进行破坏性拆解,使用寿命到期更换设备也很困难,资金成本高,从而从整体上增加了中央空调机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积木式中央空调机组,解决了中央空调机的使用成本高,安装维护困难,寿命到期更换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积木式中央空调机组,包括主机装置、冷凝器装置、管泵装置和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主机装置电连接;

所述主机装置包括多个积木式组合的主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框架、压缩机、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都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内;

所述冷凝器装置包括换热器、气态冷媒管路和液态冷媒回液管;

所述压缩机上设有压缩机排气管和压缩机吸气管,所述压缩机排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端口处设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气态冷媒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气态冷媒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吸气管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端焊接,所述膨胀阀安装在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端,所述膨胀阀上焊接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上设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液态冷媒回液管一端连接,所述液态冷媒回液管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所述管泵装置包括第二框架、冷冻水循环进水管、冷冻水循环出水管和冷冻水循环泵,所述冷冻水循环进水管、所述冷冻水循环出水管和所述冷冻水循环泵都设于所述第二框架内,所述第二框架设于多个主机之间,所述冷冻水循环进水管上设有第一岐管,所述第一岐管通过第三快速接头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冷冻水循环出水管上设有第二岐管,所述第二岐管通过第四快速接头与所述蒸发器的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冻水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冻水循环进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装置包括电源、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所述电源和所述传感器都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水循环泵的进水口与空调末端系统管路的回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冷凝盘管、板式换热器或板管换热器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主机与一个多个所述冷凝器装置连接,多个所述冷凝器装置为并联或串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所述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通过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水循环进水管、所述冷冻水循环出水管和所述冷冻水循环泵通过第二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主机为积木式组合的结构,压缩机、膨胀阀和蒸发器都固定在第一框架内,冷冻水循环进水管、冷冻水循环出水管和冷冻水循环泵都设于第二框架内,第二框架设于多个主机之间,通过第一快速接头使压缩机与气态冷媒管路连接,通过第二快速接头使蒸发器和液态冷媒回液管连接,通过第三快速接头使冷冻水循环进水管和蒸发器连接,通过第四快速接头使冷冻水循环出水管与蒸发器连接,这样的结构可以快速组装和快速拆卸维护,方便各组件的拆卸运输,减少安装工时,节省维修时间,降低资金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央空调机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积木式中央空调机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其说明:

1、主机;2、液态冷媒回液管;3、气态冷媒管路;4、换热器;5、管泵装置;6、电控装置;7、膨胀阀;8、压缩机;9、蒸发器;10、第一阀门;11、第一快速接头;12、第二阀门;13、第二快速接头;14、冷冻水循环泵;15、第一岐管;16、第三快速接头;17、第二岐管;18、第四快速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积木式中央空调机组,包括主机装置、冷凝器装置、管泵装置5和电控装置6,电控装置6与主机装置电连接;

主机装置包括多个积木式组合的主机1,主机1包括第一框架、压缩机8、膨胀阀7和蒸发器9,压缩机8、膨胀阀7和蒸发器9都固定在第一框架内;

冷凝器装置包括换热器4、气态冷媒管路3和液态冷媒回液管2;

压缩机8上设有压缩机排气管和压缩机吸气管,压缩机排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10,第一阀门10端口处设有第一快速接头11,第一快速接头11与气态冷媒管路3一端连接,气态冷媒管路3另一端与换热器4连接,压缩机吸气管与蒸发器9的冷媒出口端焊接,膨胀阀7安装在蒸发器9的冷媒入口端,膨胀阀7上焊接有第二阀门12,第二阀门12上设有第二快速接头13,第二快速接头13与液态冷媒回液管2一端连接,液态冷媒回液管2另一端与换热器4连接;

管泵装置5包括第二框架、冷冻水循环进水管、冷冻水循环出水管和冷冻水循环泵14,冷冻水循环进水管、冷冻水循环出水管和冷冻水循环泵14都设于第二框架内,第二框架设于多个主机1之间,冷冻水循环进水管上设有第一岐管15,第一岐管15通过第三快速接头16与蒸发器9的进水管连通,冷冻水循环出水管上设有第二岐管17,第二岐管17通过第四快速接头18与蒸发器9的出水管连通,冷冻水循环泵14的出水口与冷冻水循环进水管连通。

本技术方案不改变传统中央空调机组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工作原理,区别之处在于对中央空调机组的结构采用积木式设计,如图1采用的是左右排列以及上下都是两个叠加的积木式结构,整个机组按功能分成可以通过快速接头组合或分离的主机装置、冷凝器装置、管泵装置5和电控装置6;生产时各装置分别制造并组合检测出厂,运输或安装时可分解成独立的部分,不必动用大型起重设备都可以方便地运抵安装地点,在现场把各装置通过快速接头连接,组合成可运行的完整系统。维修时可将故障部分快速分离并更换,需要增加供冷供热量时,可直接加入相应的装置,实现即插即用。通过第一快速接头11、第二快速接头13、第三快速接头16、第四快速接头18可以不用切割或焊接就可以实现将气体管路和/或液体管路可靠连接或分离。

本技术方案的主机装置的功能是将气态冷媒压缩到适当压力,通过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并经过气态冷媒管路输送到冷凝器装置。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为长方形框体,第一框架内所有的部件的垂直投影都不超出第一框架的边框范围,第二框架内所有的部件的垂直投影都不超出第二框架的边框范围,这样可避免多个装置组合时发生干涉。

出厂检测组合时,第一阀门10和第二阀门12打开,并充装冷媒。分解时关闭第一阀门10和第二阀门12两个阀门,保持主机装置内的冷媒压力。

冷凝器装置的功能是把来自压缩机排气口的高压气态冷媒与冷却介质(包括但不局限于空气、水或土壤)进行热交换,使高压气态冷媒降温冷凝成液态冷媒,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液态冷媒回液管2进入蒸发器9的膨胀阀7。换热器7的气态冷媒入口端安装有第三阀门,换热器9的液态冷媒出口端安装有第四阀门。出厂检测组合时,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与气态冷媒管路3和液态冷媒 回液管2连接并充装冷媒,分解时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两个阀门,保持冷凝器装置内的冷媒压力。

电控装置6包括电源、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电源和传感器都与控制系统连接,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通过电控装置6来控制中央空调机组的运行。

冷冻水循环泵14的进水口与空调末端系统管路的回水管连通,冷冻水循环泵14的出水口通过第三岐管与蒸发器9的进水口相连,经过蒸发器9冷冻水出水口与空调末端系统管路的进水管连通形成闭路循环。

换热器4为包括但不仅限于冷凝盘管、板式换热器或板管换热器中的一种。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使用适当的换热器。

每个主机1与一个多个冷凝器装置连接,多个冷凝器装置为并联或串联结构。在需要提高冷凝效果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地增加对应的冷凝器装置,提高中央空调机组的工作效率。

压缩机8、膨胀阀7和蒸发器9通过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第一框架内。这样方便运输、安装,防止各部件松动,提高使用寿命。

冷冻水循环进水管、冷冻水循环出水管和冷冻水循环泵14通过第二固定支架固定在第二框架内。这样方便运输、安装,防止各部件松动,提高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主机为积木式排列的结构,压缩机、膨胀阀和蒸发器都固定在第一框架内,冷冻水循环进水管、冷冻水循环出水管和冷冻水循环泵都设于第二框架内,第二框架设于多个主机之间,通过第一快速接头使压缩机与气态冷媒管路连接,通过第二快速接头使蒸发器和液态冷媒回液管连接,通过第三快速接头使冷冻水循环进水管和蒸发器连接,通过第四快速接头使冷冻水循环出水管与蒸发器连接,这样的结构可以快速组装和快速拆卸维护,方 便各个组件的拆卸运输和安装维护,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安装公司的资金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央空调机的使用性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