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780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柜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空调柜机,一般只设置一个出风口,出风模式较为单一,出风量较少,无法满足出风面积和出风量的需求,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无法有效快速达到设置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旨在能够有效调节空调柜机的出风量和出风模式,增大空调柜机对空气的换热效果,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有效快速达到设置的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柜机,包括:

壳体,该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有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固定于所述壳体;

出风装置,该出风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出风装置包括于横向呈间隔设置的三个出风结构,三个所述出风结构均与所述风道连通,且相邻两出风结构之间设有风洞,该风洞沿前后方向贯穿该壳体;以及

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进风结构与所述风道连通;

所述板式换热器面对所述进风结构设置,空气由所述进风结构进入所述风道,经由所述板式换热器换热,由所述出风结构吹出。

优选地,所述进风结构包括进风框,所述进风框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进风框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第一进风口,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

优选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两连接壁,所述前侧壁、后侧壁和两连接壁围合形成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后侧壁。

优选地,所述板式换热器为两个,两个所述板式换热器层叠设置,且面对所述第一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进风框还设有两个第二进风口,每一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于一连接壁。

优选地,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主体板和两个侧板,每一侧板连接于所述主体板的一侧,所述主体板面对所述第一进风口,每一所述侧板面对一所述第二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两个相连接的主体板,两个所述主体板之间形成夹角,每一主体板面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和与其邻接的一所述第二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两个相连接的主体板,两个所述主体板之间形成夹角,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经由两个所述主体板,由所述出风结构吹出。

优选地,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两个相连接的主体板,两个所述主体板的连接处形成圆弧角,每一主体板面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和与其邻接的一所述第二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两个相连接的主体板,两个所述主体板的连接处形成圆弧角,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经由两个所述主体板,由所述出风结构吹出。

优选地,每一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出风框,该出风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出风框的下端连接于一导风筒,该导风筒固接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导风筒形成有三个连通所述风道的导风腔,所述导风腔的直径在所述风道至所述出风结构的空气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导风筒的上端形成有分别连通三个导风腔的三个出风让位口,每一所述出风结构连通一所述出风让位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端形成有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有三间隔设置的出风单元,相邻所述出风单元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风洞;

每一所述出风单元内形成有容置腔,每一容置腔均设有让位口,所述出风结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出风结构开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于出风状态时与所述让位口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柜机以及与该空调柜机连接的空调室外机,该空调柜机包括:

壳体,该壳体内形成有风道;以及

出风装置,该出风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出风装置包括三个出风结构,三个所述出风结构均与所述风道连通,且相邻两所述出风结构的出风口之间设有风洞,该风洞沿前后方向贯穿该壳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次检测环境温度;

当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使其中三个出风结构同时开启,进行出风控制;

第二次检测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关闭其中一出风结构。

优选地,在第二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关闭其中一出风结构的步骤后,还包括:

第三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再次关闭一出风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三个出风结构,并设置双风洞,当空调柜机运行时,外部空气进入风道内并从三个出风结构的出风口流出。风洞前端的临接出风口处的空气流速较快,压强较小,风洞后端与风洞前端就存在压强差,位于风洞后端的空气自后向前运动,并与三个出风口流出的空气汇流,从而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三个出风结构的出风口实行单独关闭,单独开启,实现分区域送风及控温的效果。在三出风结构同时工作时,三出风口,两风洞形成五条空气流道,五条空气流道之间形成扰流效应,可实现快速控温的效果,同时控制区域更加广阔。

另外,当空调柜机制冷工作时,从风洞吹出的是室内温度较高的热风,热风与冷风混合,提高了壳体前侧空气的温度,从而提高空调柜机出风的柔和性,进而提高了空调柜机的使用舒适度。当空调柜机制热工作时,三个出风口向前吹送温度较高的热风,从风洞吹出的是室内温度较低的冷风,冷风与热风混合,降低了壳体前侧空气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空调柜机出风的柔和性,进而提高了空调柜机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设置板式换热器,且该板式换热器面对进风结构,该板式换热器能将进风结构进入的空气全面换热,使得进入空调柜机的风道中的空气换热效率高,使空调柜机能够达到快速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再结合由双风洞吹出的室内温度的风,从而使室内温度凉而不冷、温而不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的后壳及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板式换热器与进风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板式换热器与进风结构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板式换热器与进风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的风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的出风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3,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柜机100,包括:

壳体10,该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未标示),风道内设有板式换热器50,板式换热器50固定于壳体10;

出风装置,该出风装置固定于壳体10,出风装置包括于横向呈间隔设置的三个出风结构90,三个出风结构90均与风道连通,且相邻两出风结构90之间设有风洞40,该风洞40沿前后方向贯穿该壳体10;以及

进风结构20,进风结构20固定设于壳体10,进风结构20与风道连通;

板式换热器50面对进风结构20设置,空气由进风结构20进入风道,经由板式换热器40换热,由出风结构90吹出。出风结构90包括出风框91,出风框91具有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91a。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三个出风结构90,并设置双风洞40,当空调柜机100运行时,外部空气进入风道内并从三个出风结构90的出风口91a流出。风洞40前端的临接出风口91a处的空气流速较快,压强较小,风洞40后端与风洞40前端就存在压强差,位于风洞40后端的空气自后向前运动,并与三个出风口91a流出的空气汇流,从而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100的出风量。三个出风结构90的出风口91a实行单独关闭,单独开启,实现分区域送风及控温的效果。在三出风结构90同时工作时,三出风口91a,两风洞40形成五条空气流道,五条空气流道之间形成扰流效应,可实现快速控温的效果,同时控制区域更加广阔。

另外,当空调柜机100制冷工作时,从风洞40吹出的是室内温度较高的热风,热风与冷风混合,提高了壳体10前侧空气的温度,从而提高空调柜机100出风的柔和性,进而提高了空柜机100的使用舒适度。当空调柜机100制热工作时,三个出风口91a向前吹温度较高的热风,从风洞40吹出的是室内温度较低的冷风,冷风与热风混合,降低了壳体10前侧空气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空调柜机100出风的柔和性,进而提高了空调柜机100的使用舒适度。

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该风道内安装有风机30和板式换热器50。在风机30的驱动下,外部空气由进风结构20进入风道,经过板式换热器50的换热后,由出风结构90吹出。

进一步地,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面对进风结构20设置的板式换热器50可增大换热面积,保证进入风道的空气能充分经该板式换热器50进行换热,提高空调柜机100的换热性能,使室内空气的温度能快速有效的达到设置的温度,同时,板式换热器50方便加工和维护,进一步提高了空调柜机100的性能。

参见图2,进风结构20包括进风框21,进风框21设于壳体10的侧壁,进风框21设有连通风道的第一进风口211,空气由第一进风口211进入风道。

结合图2和图4,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壁10a和后侧壁10b,以及相对设置的两连接壁10c,前侧壁10a、后侧壁10b和两连接壁10c围合形成壳体10。其中,前侧壁10a和后侧壁10b相平行,两连接壁10c可以为平行设置或倾斜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为两连接壁10c平行设置,使得该壳体10大体呈方形筒体设置,第一进风口211设于后侧壁10b,并可呈长方形设置,该空调柜机100由后侧壁10b处进风,进入空调柜机100的风流对空调柜机100吹出的风流影响较小,使得空调柜机100的出风量大且风速均匀,能够使室温快速、有效的达到设置温度。

壳体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11、后壳13和底座12,具体的,前壳11包括前侧壁10a及由前侧壁10a的两侧向后侧壁10b方向延伸的部分连接壁10c,后壳13包括后侧壁10c及由后侧壁10b的两侧向前侧壁10a方向延伸的部分连接壁10c,前壳11及后壳13上的连接壁10c相扣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前壳11和后壳13,将连接后的前壳11和后壳13安装于底座12上,使得该空调柜机100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风道形成于前壳11和后壳13之间。板式换热器50安装固定在壳体10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后壳13上设置紧固装置如螺栓连接件进行固定安装。板式换热器50的下端安装有接水盘53,用于接收冷凝水,该接水盘53呈长方形设置。

参见图4,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50为两个,两个板式换热器50层叠设置,且面对第一进风口211。两个层叠设置的板式换热器50不仅能使进入风道的空气充分的换热,而且层叠设置的板式换热器50将空调柜机100的重心前移,增加空调柜机100使用时的稳定性,使空调柜机100不容易倾倒。

参见图5,进风框21还设有两个第二进风口212,每一第二进风口212开设于一连接壁10c。

进一步地,壳体10的后侧壁10b和两连接壁10c的连接处还可设置倒角部10d,第二进风口212还可以形成于该倒角部10d。

增设第二进风口212,使得空调柜机100的进风量增大,进一步提高空调柜机100的出风量。

继续参见图5,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50包括主体板51和两个侧板52,每一侧板52连接于主体板51的一侧,主体板51面对第一进风口211,每一侧板52面对一第二进风口212。

使得由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二进风口212进入到风道的空气由板式换热器50充分换热,从而提高空调柜机100的出风量,进而提升空调柜机100的使用性能。

优选地,两个侧板52为板式换热器沿主体51的两侧弯折而成,该弯折成型的结构使得板式换热器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

参见图6,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50包括两个相连接的主体板51,两个主体板51之间形成夹角,每一主体板51面向第一进风口211和与其邻接的一第二进风口212。

两个主体板5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沿两者相邻的侧边进行连接,该两个主体板51可以为两个单独的板式换热器,也可以为由一个板式换热器对称的弯折而成。

将板式换热器50设置为两个主体板51相连接并形成夹角的结构,使得板式换热器50在用料少且结构简单的基础上达到充分换热的目的,使得空调柜机100的结构简单、使用性能提高。

可以理解地,将板式换热器50设置为两个主体板51形成夹角的结构,空气由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二进风口212进入风道,经由两个主体板51,由出风结构90吹出。两个主体板51连接后,能够使得由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二进风口212进入到风道内的空气完全的经过该板式换热器50进行换热,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参见图7,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两个主体板51的连接处形成圆弧角,每一主体板51面向第一进风口和与其邻接的一第二进风口212。该圆弧角的设置,使得两个主体板51的连接部位过渡更加自然,使得该板式换热器50过滤效果好,提升空调柜机100的使用性能。

可以理解地,在设有该圆弧角的同时,空气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风道,经由两个主体板51,由出风结构90吹出。使得该板式换热器50在对进入风道内的空气充分换热的同时,换热效果好,进一步加大空调柜机100的出风量,提升其使用性能。

两个主体板51由板式换热器50弯折而成,以形成该圆弧角,弯折成型的结构使得板式换热器100的结构简单、紧凑,且弯折而成的一体式结构之间的温度可以相互传递,进一步提高了板式换热器50的换热性能,提高了空调柜机100的使用性能和性价比。

进一步地,参见图2,进风结构20还包括栅格板22,该栅格板22形成于出风框21,并将出风框21的对侧进行连接,可以调整进风方向,使气流分布均匀,还对进入风道的空气进行过滤,并进一步地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加该进风结构20的强度。外部空气由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二进风口212进入到风道内的板式换热器50之前,还可以设置防尘过滤网(未图示)对空气进行过滤,该防尘过滤网位于壳体10内且罩盖所述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二进风口212,以保证进入到风道内的空气的洁净度。同时还可以设置灰尘传感器(未图示)对防尘过滤网进行灰尘度检测,防止灰尘过滤网中的灰尘过而堵塞风道。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洞40沿上下方向延伸呈条状设置。在加工形成该风洞40过程中,曲面的部位越多,越容易在曲面处形成应力集中,内部产生微裂纹,因风洞40处需要不停的过风,该微裂纹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失稳扩展,导致壳体10破损,因此,将该风洞40长条状,其只在上下连接的折弯处产生曲面,增强壳体10的使用寿命。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也方便壳体10的加工成型。同时,通过该长条状的风洞40,可使得该风洞40的前后端形成较高的压强差,能够从该风洞40的风力较为集中的送出。

当然,所述风洞40还可以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呈圆形设置(未图示)。通过圆形设置的风洞40,可降低风阻,提高空气的通过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风洞40的上端腔壁呈圆滑曲面设置。

空气在经过风洞40时,风阻主要来源于风洞40的腔壁的折弯处,而通过将上端腔壁设置成圆滑的曲面,可降低风洞40的风阻。当然,也可以将风洞40的下端腔壁设置成圆滑的曲面以降低风阻。

此处,将风洞40的后侧入口和前侧出口均呈扩口状设置。前后均设置成扩口状,通过扩口状的风洞40,使得空气在流经该风洞40时,通过性能提高,提高风量。

另外,该风洞40处还设有风洞40开启关闭装置。具体的,可通过一块纵向封盖板(未图示),通过电机驱动该纵向封盖板在风洞40内旋转以封堵或开启该风洞40,此处设置纵向封盖板也是为了考虑到控制出风量,当出风量过大时,可考虑将其中一风洞40进行封盖关闭。

参照图1和图9,出风框91连接有旋转机构(未图示),该旋转机构驱动出风框91相对于壳体10旋转。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旋转机构可以是电机、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或者齿条相配合的结构,其中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或者齿条啮合,从动齿轮或者齿条固定连接出风结构90。

结合图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出风框91设置在壳体10内,具体的,壳体10的上部形成有出风部15,出风部15设有三间隔设置的出风单元151,相邻出风单元151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风洞40;

每一出风单元151内形成有容置腔(未标示),每一容置腔的腔壁均设有让位口151a,出风结构90位于容置腔内,且出风结构90的出风口91a于出风状态时与所述让位口151a连通。也即,壳体10的上端形成三个出风单元151,每一出风结构90对应容置在一出风单元151的容置腔内,出风框91在该容置腔内旋转。当需要出风时,通过旋转机构驱动旋转,驱动该出风框91,使其出风口91a正对让位口151a,风机30驱动外部空气由进风结构20处进入风道,经过板式换热器50换热,然后经由出风口91a和让位口151a吹出。当需要关闭出风结构90时,旋转机构驱动出风框91旋转,使出风口91a与让位口151a处于不导通的状态,即可使关闭该出风结构9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出风框91呈圆筒状设置,该出风框91的侧壁具有关机面(未标示)和出风面(未标示),该出风口91a设于出风面,出风框91的下端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贯通口91b。

该圆筒状的出风框91的侧壁形成出风面和关机面,旋转机构驱动该圆筒状的出风框91,使得出风口91a正对让位口151a即可完成出风结构90的开启,驱动该关机面封堵让位口151a即可完成出风结构90的关闭。

当然,该出风框还可以设置呈支架型(未图示),如,设置多个横向安装柱和纵向安装柱,一该纵向安装柱形成转动轴线,多个横向安装柱呈放射状固定于该纵向安装柱的两端,多个横向安装柱的背离纵向安装柱的一端连接有圆弧连接件。再通过几条纵向安装柱作为连接件,连接上下两端,从而形成支架型的的出风框。由此,下端的横向安装柱之间的间隙形成的贯通口。然后再竖向安装柱之间设置一挡风板,该挡风板临接出风口设置,该出风口由两条相邻的纵向安装柱形成。出风结构处于关闭状态时,旋转机构驱动出风框旋转以使挡风板封堵让位口。当室内空气调节过程中,不需要三个出风结构的其中某一个进行出风时,旋转机构驱动对应的出风框旋转,使得出风框旋转过程中挡风板正对让位口即可实现对出风结构的闭合操作,如此使得出风结构的整体结构简单,空调柜机的成本得到降低。

当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出风结构90的出风框91呈圆筒状设置,下端设置贯通口91b,侧壁设置出风口91a,出风口91a处设置有横向导风板911,横向导风板911水平设置有多块,并且多块横向导风板911的同一侧与一连杆转动连接,连杆上可通过电机驱动进而拉动横向导风板911上下摆动,实现出风口91a的上下扫风。该横向导风板911既可以起到引导风向的作用,又可以通过该横向导风板911的关闭封堵该出风口91a。如此,即可将该出风框91设置在壳体10外,固定于壳体10的上端。

结合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出风框91整体呈圆筒状,使得旋转机构驱动出风结构90的过程更顺畅,并且出风框91内部具有圆柱形内腔,风机30驱动空气由壳体10的风道进入出风框91的内腔后,在圆筒形内腔进行回旋,并由开设于侧壁的出风口91a吹出,如此可以提高出风结构90的出风效率。

该出风口91a还设有纵向导叶913,该纵向导叶913与横向导风板911形成出风格栅。通过纵向导叶913的设置,可增大出风结构90的左右方向扫风的范围,本实施例通过横向导风板911和纵向导叶913的配合,使得出风结构90具有多种出风模式,适应室内空气调节的多种需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让位口151a设于壳体10的前侧壁10a,空调柜机100在安装时,为了使风道的设置更加合理,将作为主进风口的第一进风口211设置在空调柜机100的壳体10的后面,让位口151a与出风框91的出风口91a连通,因此,该让位口151a设置在壳体10的前面。如此设置,也使得空调柜机100的壳体10更加美观。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出风部15呈楔形设置。因风洞40设置在出风部15,出风部15呈楔形设置,使得风洞40自下端向上端的长度呈逐渐缩小设置。因此,在空调柜机100的空气在流通时,可由该风洞40的侧边被吸入,以增大进风量。

本空调柜机100的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时,该风道由一个入风腔构成,风机30也设置有一个,三个出风结构90均与同一入风腔连通。如,外部空气由风道的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二进风口212进入,经由风机30驱动,经过板式换热器50后进入到入风腔,经由出风结构90下端的贯通口91b进入到出风结构90中,经由该出风结构90的出风口91a吹出。在一个入风腔的情况下,本空调柜机100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并且成本较低。

参照图2和图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风道内形成有两入风腔(未标示),空调柜机100设有两离心风机30,每一入风腔内均设有一离心风机30。

离心风机30通过蜗壳19固定,该蜗壳19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蜗壳191和后蜗壳193,后蜗壳193与板式换热器50连接。风道内还设置有导风筒17,该导风筒17的上端连接出风框91,该导风筒17的下端连接于蜗壳19。通过该导风结构17可引导风的流向,减小风阻。且通过两个离心风机30驱动,使得入风量更大,通过两个离心风机30也可以避免其中一离心风机30损坏时,空调柜机100无法工作的现象。

进一步地将两所述离心风机30沿上下方向呈间隔设置。通过将离心风机30设置成上下间隔设置,使得空调柜机100的进风更加均匀,板式换热器50的使用效率更高。

具体地,导风筒17形成有三个连通风道的导风腔173,导风腔173的直径在风道至出风结构90的空气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导风筒17的上端形成有分别连通三个导风腔173的三个出风让位口17a,每一出风结构90连通一出风让位口17a。

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风筒17的形状大致呈圆锥台状,导风筒17可通过一体注塑方式制成,使得导风筒17的内腔具有平滑壁面,使得经过该导风筒17的空气阻尼小。

参见图2,导风筒17内部形成有连通风道的导风腔173,导风腔173的直径在风道至出风结构90的空气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以此可以消除风机30吹出的风因风道形状不规则产生的漩涡,并且导风筒17对风道吹向出风结构90的风进行汇聚提速,使得出风结构90吹出的风风速稳定,并且速度也得到提升,如此空调柜机100的出风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风道吹出的风经过导风筒17调节后,分成三路进入分别进入三个出风结构90,如此,相邻出风结构90工作过程中相互干扰影响更小,每一出风结构90吹出的风的风速更稳定。此外,该导风筒17便于控制三个出风结构90的相对位置,且结构紧凑稳定,可进一步提高空调柜机100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未图示),该空调器包括空调柜机100以及与该空调柜机100连接的空调室外机(未图示),该空调柜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柜机100的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次检测环境温度;

当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使其中三个出风结构90的出风口91a同时开启,进行出风控制;

第二次检测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关闭其中一出风结构90的出风口91a。

本空调柜机100可在进风口结构20处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第一次温度检测,当室内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可通过旋转机构旋转使得三个出风口91a打开,并且风机30启动,在此过程中,旋转机构驱动出风结构90转动,实现不同出风角度。实现对室内环境快速稳定的调节。三个出风口91a加两个风洞40,五空气流道的作用下,使得室内温度被快速调节,达到预设温度,同时,因两风洞40的设置,使得出风口91a处吹出的风较为柔和。在空调柜机100工作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进行第二次温度检测,当环境的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旋转机构旋转其中一个出风结构90,使出风口91a处于封堵状态。如此,可节省空调柜机100的耗电量,避免空气温度出现过冷的现象。

进一步地,在第二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关闭其中一出风结构90的出风口91a的步骤后,还包括:第三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再次关闭一出风结构90的出风口91a。

也即,仅通过一个出风结构90进行温控的调节控制,延长空调柜机100的使用寿命。

开启出风口91a和关闭出风口91a的方式可以采用旋转出风框91,使出风口91a和让位口151a连通进行开启出风结构90,将出风口91a与让位口151a不导通而进行关闭出风结构90。或者,通过出风口91a处的横向导风板911进行出风口91a的开启或关闭出风结构90。

同时,在出风结构90具有旋转机构时,还可以通过旋转来控制扫风的面积,增大空调柜机100的扫风控制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