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套管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2780发布日期:2018-06-08 22:1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套管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多套管支承结构,它适用于各行业中使用的多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特别是氧化铝生产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多套管来进行加热。对于现在使用的多套管的内部结构型式,现场反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设计进行分段施工安装的话,会大大增加施工周期,耽误施工进度。同时现在使用的套管支承结构型式,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蒸汽的流通面积,影响了蒸汽的流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套管支承结构,目的是使其结构简单、合理适用、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套管支承结构,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设在外管腔内,外管的两端与分别堵板一端连接,两个堵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出口和进口连接,出口和进口通过堵板与内管联通,在外管出口的一侧上设有蒸汽进口,在外管进口的一侧设有冷凝水出口和不凝汽出口,在外管的下面设有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

固定支架设在外管下面的中部。

滑动支架设在外管下面的两侧。

滑动支架和固定支架的距离为6-8米。

内管为三根,呈等边三角形,每两根内管之间通过固定板连接。

固定板的长度为100mm,两相邻之间固定板的距离为6-8m。

位于下面的两根内管通过导向板与外管的内壁连接。

导向板与水平成45°角,导向板与外管内壁接触的面倒圆角。

相邻两个外管之间通过弯头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本发明可以大大增加蒸汽在套管内的流通性,以及大大缩短现场的施工周期,并且结构简单、合理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出口;2、堵板;3、滑动支架;4、蒸汽进口;5、固定支架;

6、冷凝水出口;7、不凝汽出口;8、进口;9、内管;10、外管;11、固定板;12、导向板;13、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叙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多套管支承结构,包括外管10和内管9,内管9设在外管10腔内,外管10的两端与分别堵板2一端连接,两个堵板2的另一端分别与出口1和进口8连接,出口1和进口8通过堵板2与内管9连接,在外管10出口的一侧上设有蒸汽进口4,在外管10进口的一侧设有冷凝水出口6和不凝汽出口7,冷凝水出口6设置于外管10的下面,方便冷凝水的排出,固定支架5设在外管10下面的中部,以防止套管工作时滑动支架的移动量过大。

滑动支架3设在外管10下面的两侧,滑动支架3随着套管的膨胀可以相应移动。

滑动支架3和固定支架5的距离为6-8米。

内管9为三根,呈等边三角形,每两根内管9之间通过固定板11连接。

固定板11的长度以100mm,两相邻之间固定板11的距离为6-8m,以保证内管9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位于下面的两根内管9通过导向板12与外管10的内壁连接。

导向板12与水平成45°角,导向板12与外管10内壁接触的面倒圆角,以免划伤外管10的内壁。

相邻两个外管10之间通过弯头13连接。

本发明料浆从进口8流入,然后进入内管9,最后从出口1流出;蒸汽从蒸汽进口4进入,流入到外管10内,变成液体水的从冷凝水出口6流出,蒸汽从不凝汽出口7排出。料浆在多套管流动过程中,蒸汽会对料浆进行加热。本发明在施工时可以采用内、外管的整管安装,即整根外管10连接好后放于支承梁上,内管9、固定板11和导向板12固定连接成整体后,最后和放于支承梁上的外管10连接进行安装,而不必分段施工安装,这样可以节省一半左右的施工工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