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排风温度可控新风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16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设施,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风机组一般只控制送风温度,使得送到房间的新风温湿度满足使用需要,但房间排风则直接排放室外或经热回收交换后排出室外,因房间温度和环境温度存在温差,热回收交换存在效率问题,所以排风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般不能达到相近或相等,存在较大温差。这样就造成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不能达到防御外界红外侦察,实现隐蔽伪装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排风可控新风空调系统,使得的排风温度与环境温度相近,以防御外界红外侦察,实现隐蔽伪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送排风温度可控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管,排风管,制冷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管中的新风温湿度传感器,新风过滤网,蒸发器,高压微雾加湿器,新风机,送风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中的回风温湿度传感器,回风过滤网,冷凝器,排风机,排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水侧换热器,四通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贮液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冷凝器,气液分离器,水泵;

所述制冷系统制冷除湿循环路径为:从所述压缩机,经所述水侧换热器、所述四通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所述贮液器、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蒸发器、所述四通阀、所述气液分离器,至所述压缩机;

所述制冷系统制热加湿循环路径为:从所述压缩机,经所述水侧换热器、所述四通阀、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贮液器、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四通阀、所述气液分离器,至所述压缩机;

所述水泵联接所述水侧换热器,制冷除湿时,根据所述送风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信号调节所述水泵的流量,保证送风温度的恒定;制热加湿时,根据所述排风温湿度传感器信号调节所述水泵的流量,保证排风的干球温度;

所述高压微雾加湿器制热加湿时根据送风温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号进行调节,保证送风的湿度。

所述制冷系统根据新风温湿度传感器与排风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信号的比较,开启和关闭所述压缩机,保证排风的干球温度与环境干球温度的相等或相近。

本发明通过对排风温度的控制,实现了排风温度与环境温度的一致,满足了特定工程的需要;同时对排风中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附图1,一种送排风温度可控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管,排风管,制冷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管中的新风温湿度传感器t1,新风过滤网1,蒸发器2,高压微雾加湿器3,新风机4,送风温湿度传感器t2;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中的回风温湿度传感器t3,回风过滤网5,冷凝器6,排风机7,排风温湿度传感器t4;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1,水侧换热器12,四通阀14,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三单向阀23,第四单向阀24,贮液器16,第一节流阀17,第二节流阀18,冷凝器6,气液分离器19,水泵13;

所述制冷系统制冷除湿循环路径为:从所述压缩机11,经所述水侧换热器12、所述四通阀14、所述冷凝器6、所述第三单向阀23、所述第四单向阀24、所述贮液器16、所述第二节流阀18、所述蒸发器2、所述四通阀14、所述气液分离器19,至所述压缩机11;

所述制冷系统制热加湿循环路径为:从所述压缩机11,经所述水侧换热器12、所述四通阀14、所述蒸发器2、所述第一单向阀21、所述贮液器16、所述第二单向阀22、所述第一节流阀17、所述冷凝器6、所述四通阀14、所述气液分离器19,至所述压缩机11;

所述水泵13联接所述水侧换热器12,制冷除湿时,根据所述送风温湿度传感器t2温度信号调节所述水泵13的流量,保证送风温度的恒定;制热加湿时,根据所述排风温湿度传感器t4信号调节所述水泵13的流量,保证排风的干球温度;

所述高压微雾加湿器3制热加湿时根据送风温湿度传感器t2的湿度信号进行调节,保证送风的湿度。

所述制冷系统根据新风温湿度传感器t1与排风温湿度传感器t4温度信号的比较,开启和关闭所述压缩机11,保证排风的干球温度与环境干球温度的相等或相近。

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一种送排风温度可控新风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冷系统及所述蒸发器2、所述冷凝器6采用多组并联,以保证特定场合送风温度和排风温度都满足要求。

实施例3: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一种送排风温度可控新风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压缩机11为变频压缩机或带能量调节的压缩机,所述水泵13为变频水泵,所述高压微雾加湿器3为湿膜加湿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