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包括炉体、及与炉体连接的碳化硅炉用变压器,所述炉体包括由炉头、炉墙、炉底围成的至少一个炉腔,在每一个炉腔的两个炉头上分别设置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所述炉体还包括放置在炉腔内部的隔料装置和若干坩埚,所述隔料装置和若干坩埚均沿着炉体的长度方向置放在炉腔内,所述隔料装置包括第一组隔料板和第二组隔料板,第一组隔料板和第二组隔料板分别置放在所述若干坩埚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中,将物料盛放在坩埚内,在将坩埚置放至电阻炉的炉腔内,再将电阻料覆盖在坩埚周围和上方,实现对物料的加热。
【专利说明】
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
【背景技术】
[0002]石墨化生产中,需要将待石墨化的物料放置在电阻炉的炉腔内,再用电阻料和保温料将该物料覆盖,通过电阻料的发热来对物料进行升温加热,实现其石墨化转变。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电阻料发热的热量充分利用于对物料加热,直接将电阻料覆盖在物料的周围和上方,这样就存在物料被电阻料污染的缺陷,而且生产完毕后,物料和电阻料分离困难。
【发明内容】
[0004]有必要提出一种利用坩祸将物料和电阻料分离、避免物料污染的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
[0005]—种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包括炉体、及与炉体连接的碳化硅炉用变压器,所述炉体包括由炉头、炉墙、炉底围成的至少一个炉腔,在每一个炉腔的两个炉头上分别设置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所述正极电极的一端和负极电极的一端分别穿过炉腔的两个炉头,以与炉腔内部连通,所述正极电极的另一端和负极电极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所述炉体还包括放置在炉腔内部的隔料装置和若干坩祸,所述隔料装置和若干坩祸均沿着炉体的长度方向置放在炉腔内,所述隔料装置包括第一组隔料板和第二组隔料板,第一组隔料板和第二组隔料板分别置放在所述若干坩祸的两侧,第一组隔料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一外侧隔料板及若干连接筋,连接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一外侧隔料板之间,以将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一外侧隔料板相对固定,第二组隔料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外侧隔料板及若干连接筋,连接筋固定连接在第二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外侧隔料板之间,以将第二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外侧隔料板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相对设置在所述若干坩祸的两侧,所述第一外侧隔料板置放在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炉墙之间,所述第二外侧隔料板置放在第二内侧隔料板和炉墙之间,所述若干坩祸沿着炉体的长度方向置放在所述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之间,所述坩祸不与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接触,所述坩祸不与炉头上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接触。
[0006]优选的,在所述炉体的炉墙上和炉底上分别开设竖向出气通道和横向出气通道,所述竖向出气通道沿着炉墙的竖直方向设置在炉墙的内部,所述竖向出气通道的上开口穿过炉墙的顶部与外界连通,所述竖向出气通道的下开口与炉底连接,所述横向出气通道沿着炉底的水平方向设置在炉底的内部,横向出气通道的方向与炉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横向出气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侧炉墙内的竖向出气通道的下开口连通,以使炉底内部的热气沿着横向出气通道、竖向出气通道排出。
[0007]优选的,所述隔料装置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之间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横向拉筋和位于横向拉筋两个端部的卡槽,所述两个卡槽分别搭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的上沿,以将第一组隔料板和第二组隔料板相对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外侧隔料板和第一内侧隔料板之间间隔不小于1cm的距离,第二外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之间间隔不小于1cm的距离。
[0009]优选的,所述相邻坩祸之间间隔5cm?1cm的间隔。
[0010]优选的,所述坩祸与第一内侧隔料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坩祸与第二内侧隔料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 Cm O
[0011]优选的,所述炉体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分别与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正极端和负极端通过导电排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炉体的炉头、炉墙、炉底均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
[0013]本实用新型中,将物料盛放在坩祸内,在将坩祸置放至电阻炉的炉腔内,再将电阻料覆盖在坩祸周围和上方,实现对物料的加热。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的的主视图。
[0017]图4为图3沿A-A面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所述隔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5沿B-B面的剖视图。
[0020]图中:炉体1、碳化硅炉用变压器20、导电排30、炉头11、正极电极111、负极电极112、炉墙12、竖向出气通道121、炉底13、横向出气通道131、炉腔14、隔料装置15、第一组隔料板151、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第一外侧隔料板1512、第二组隔料板152、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第二外侧隔料板1522、连接筋153、夹具154、横向拉筋1541、卡槽1542、坩祸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包括炉体10、及与炉体10连接的碳化硅炉用变压器20。
[0023]炉体10包括由炉头11、炉墙12、炉底13围成的至少一个炉腔14,在每一个炉腔14的两个炉头11上分别设置正极电极111和负极电极112,正极电极111的一端和负极电极112的一端分别穿过炉腔14的两个炉头11,以与炉腔14内部连通,正极电极111的另一端和负极电极1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碳化硅炉用变压器20的正极端和负极端。
[0024]炉体10还包括放置在炉腔14内部的隔料装置15和若干坩祸16。
[0025]隔料装置15和若干坩祸16均沿着炉体10的长度方向置放在炉腔14内,隔料装置15包括第一组隔料板151和第二组隔料板152,第一组隔料板151和第二组隔料板152分别置放在若干坩祸16的两侧,第一组隔料板15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第一外侧隔料板1512及若干连接筋153,连接筋153固定连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第一外侧隔料板1512之间,以将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第一外侧隔料板1512相对固定,第二组隔料板15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和第二外侧隔料板1522及若干连接筋153,连接筋153固定连接在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和第二外侧隔料板1522之间,以将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和第二外侧隔料板1522相对固定,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相对设置在若干坩祸16的两侧,第一外侧隔料板1512置放在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炉墙12之间,第二外侧隔料板1522置放在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和炉墙12之间。
[0026]若干坩祸16沿着炉体10的长度方向置放在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之间,坩祸16不与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接触,坩祸16不与炉头11上的正极电极111和负极电极112接触。
[0027]为了将电阻料的热量充分利用,避免其散失,将保温料覆盖在电阻料上实现保温,由于电阻料和保温料均是颗粒状或粉末状,为了将二者充分接触又避免保温料混入到电阻料内,影响电阻料的导电性,在布料时,使用隔料板将炉腔14内的空间划分为电阻料填充的区域和保温料填充的区域,在分别在指定区域填充电阻料和保温料,之后在取出隔料板,开设送电升温。
[0028]为了实现上述电阻料填充的区域和保温料填充的区域的划分,现有技术中隔料板选用单独的一块块金属板,依次按照指定位置放置,这种隔料板需要一个一个逐次放置,操作繁琐,而且单个隔料板不能稳定放置,需要人工或工具辅助才能稳定放置,使得相邻隔料板之间的间距也不能被精确控制,填料完成后又要一个一个逐次取出,使得操作非常麻烦。
[0029]本实用新型中,隔料装置15的第一组隔料板151和第二组隔料板152都是相对稳定的一个整体,可以一次放置、一次取出,操作简单方便,而且第一组隔料板151、第二组隔料板152之间采用夹具154活动连接,相对定位准确。
[0030]进一步,在炉体10的炉墙12上和炉底13上分别开设竖向出气通道121和横向出气通道131,竖向出气通道121沿着炉墙12的竖直方向设置在炉墙12的内部,竖向出气通道121的上开口穿过炉墙12的顶部与外界连通,竖向出气通道121的下开口与炉底13连接,横向出气通道131沿着炉底13的水平方向设置在炉底13的内部,横向出气通道131的方向与炉体10的长度方向垂直,横向出气通道131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侧炉墙12内的竖向出气通道121的下开口连通,以使炉底13内部的热气沿着横向出气通道131、竖向出气通道121排出。
[0031]进一步,隔料装置15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之间的夹具154,夹具154包括横向拉筋1541和位于横向拉筋1541两个端部的卡槽1542,两个卡槽1542分别搭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和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的上沿,以将第一组隔料板151和第二组隔料板152相对固定。
[0032]进一步,第一外侧隔料板1512和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之间间隔不小于1cm的距离,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和第二外侧隔料板1522之间间隔不小于1cm的距离,此距离用于填充保温料。
[0033]进一步,相邻坩祸16之间间隔5cm?1cm的间隔。此间隔用于填充电阻料,使得电阻料将坩祸16的周围充分包围。同理,坩祸16与第一内侧隔料板151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坩祸16与第二内侧隔料板152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cm0
[0034]进一步,炉体10的正极电极111和负极电极112分别与碳化硅炉用变压器20的正极端和负极端通过导电排30连接。
[0035]进一步,炉体10的炉头11、炉墙12、炉底13均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003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及与炉体连接的碳化硅炉用变压器,所述炉体包括由炉头、炉墙、炉底围成的至少一个炉腔,在每一个炉腔的两个炉头上分别设置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所述正极电极的一端和负极电极的一端分别穿过炉腔的两个炉头,以与炉腔内部连通,所述正极电极的另一端和负极电极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所述炉体还包括放置在炉腔内部的隔料装置和若干坩祸,所述隔料装置和若干坩祸均沿着炉体的长度方向置放在炉腔内,所述隔料装置包括第一组隔料板和第二组隔料板,第一组隔料板和第二组隔料板分别置放在所述若干坩祸的两侧,第一组隔料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一外侧隔料板及若干连接筋,连接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一外侧隔料板之间,以将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一外侧隔料板相对固定,第二组隔料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外侧隔料板及若干连接筋,连接筋固定连接在第二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外侧隔料板之间,以将第二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外侧隔料板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相对设置在所述若干坩祸的两侧,所述第一外侧隔料板置放在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炉墙之间,所述第二外侧隔料板置放在第二内侧隔料板和炉墙之间,所述若干坩祸沿着炉体的长度方向置放在所述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之间,所述坩祸不与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接触,所述坩祸不与炉头上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的炉墙上和炉底上分别开设竖向出气通道和横向出气通道,所述竖向出气通道沿着炉墙的竖直方向设置在炉墙的内部,所述竖向出气通道的上开口穿过炉墙的顶部与外界连通,所述竖向出气通道的下开口与炉底连接,所述横向出气通道沿着炉底的水平方向设置在炉底的内部,横向出气通道的方向与炉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横向出气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侧炉墙内的竖向出气通道的下开口连通,以使炉底内部的热气沿着横向出气通道、竖向出气通道排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料装置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之间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横向拉筋和位于横向拉筋两个端部的卡槽,所述两个卡槽分别搭接在第一内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的上沿,以将第一组隔料板和第二组隔料板相对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隔料板和第一内侧隔料板之间间隔不小于1cm的距离,第二外侧隔料板和第二内侧隔料板之间间隔不小于1cm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坩祸之间间隔5cm?I Ocm的间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坩祸与第一内侧隔料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坩祸与第二内侧隔料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cm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分别与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正极端和负极端通过导电排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的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炉头、炉墙、炉底均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
【文档编号】F27B14/08GK205690878SQ201620576486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公开号201620576486.8, CN 201620576486, CN 205690878 U, CN 205690878U, CN-U-205690878, CN201620576486, CN201620576486.8, CN205690878 U, CN205690878U
【发明人】肖凤银, 邓华强
【申请人】宁夏昊联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