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网带控温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110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网带控温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温炉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网带控温炉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控温炉是对工件进行退火处理的一个加工设备,传统的控温炉在工作过程中,都是靠人放置炉子的进料传送带上,因此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件的分布不均;传统的控温炉中一般只设置一条宽的网带,因此控温炉在使用久了网带的支撑架很容易受力变形,从而减少控温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双网带控温炉,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在减少劳动强度的同时,又提高了温控炉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网带控温炉,包括控温炉、上料装置、导轨、风机、热电偶、网带、密封软帘、出料口、辐射管、控制装置和风冷却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安装在控温炉的一侧,所述控温炉的内部安装有导轨、风机、热电偶、网带、密封软帘和辐射管,所述网带安装在导轨上,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风机、热电偶以及网带的控制电机相连,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料斗、摆动支撑架、摆动销轴、连接曲柄、主动盘、涡轮蜗杆减速机,支架、旋点支撑架、旋转盘、轴承、行走轮、下料通道、支撑脚、滚轮和凹槽,所述料斗直接与下料通道相连,所述摆动支撑架直接安装在料斗上,所述连接曲柄的一端通过摆动销轴与摆动支撑架相连,所述连接曲柄的另一端与主动盘相连,所述主动盘安装在涡轮蜗杆减速机上,所述涡轮蜗杆减速机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料斗下还安装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上设置有滚轮,所述下料通道的下方安装有旋点支撑架,所述旋点支撑架固定在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固定在轴承中,所述轴承安装在支架上,所述下料通道的下方还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滚轮与凹槽直接配合,所述风冷却装置包括风机、连接法兰、冷风主通道、冷风分流道、冷风进风管、热风出风管、热风分流管、热风主通道和排风管,所述控温炉直接与冷风进风管和热风出风管相连通,所述风机通过连接法兰直接与冷风主通道相连通,所述冷风分流道的一端与冷风主通道相连通,所述冷风分流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直接与冷风进风管相连通,所述热风分流管的一端与热风主通道相连通,所述热风分流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直接与热风出风管相连通,所述排风管直接与热风主通道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控温炉内部分为若干个加热区,且每个加热区中安装有一个风机和一个热电偶。

作为优选,所述网带的数量为两套且这两套网带对称的安装在控温炉的内部,所述网带设置在下料通道的落料端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通道落料端的左右摆动的最大位移大于两条网带6的宽度,所述下料通道距两条网带距离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通道呈一端向下倾斜状态,所述下料通道的倾斜角度为30°-60°。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凹槽和滚轮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与旋转盘连接杆之间也为间隙配合,所述旋点支撑架的安装高度应满足行走轮能够接触到支架的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曲柄呈水平状态,所述连接曲柄与摆动销轴的连接端和连接曲柄与主动盘的连接端在同一水平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排风管分布在热风主通道的中心位置,所述排风管和热风主通道之间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冷风进风管和热风出风管均为L形的中空管状体,所述冷风主通道的内径大于冷风分流道的内径,所述热风主通道的内径大于热风分流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温炉上增设了自动布料装置,从而使工件自动落在进料传送带上,进而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又使工件能够均匀落在控温炉的进料传送带上;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温控炉中的宽网带,改为用两条窄的网带进行代替,从而减少了网带中间部分所受的压力,进而减少了网带的受力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网带控温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网带控温炉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却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1-控温炉、2-上料装置、3-导轨、4-风机、5-热电偶、6-网带、7-密封软帘、8-出料口、9-辐射管、10-控制装置、11-风冷却装置、21-料斗、22-摆动支撑架、23-摆动销轴、24-连接曲柄、25-主动盘、26-涡轮蜗杆减速机,27-支架、28-旋点支撑架、29-旋转盘、210-轴承、211-行走轮、212-下料通道、213-支撑脚、214-滚轮、215-凹槽、111-风机、112-连接法兰、113-冷风主通道、114-冷风分流道、115-冷风进风管、116-热风出风管、117-热风分流管、118-热风主通道、119-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网带控温炉,包括控温炉1、上料装置2、导轨3、风机4、热电偶5、网带6、密封软帘7、出料口8、辐射管9、控制装置10和风冷却装置11,所述上料装置2安装在控温炉1的一侧,所述控温炉1的内部安装有导轨3、风机4、热电偶5、网带6、密封软帘7和辐射管9,所述网带6安装在导轨3上,所述控制装置10分别与风机4、热电偶5以及网带6的控制电机相连,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料斗21、摆动支撑架22、摆动销轴23、连接曲柄24、主动盘25、涡轮蜗杆减速机26,支架27、旋点支撑架28、旋转盘29、轴承210、行走轮211、下料通道212、支撑脚213、滚轮214和凹槽215,所述料斗21直接与下料通道212相连,所述摆动支撑架22直接安装在料斗21上,所述连接曲柄24的一端通过摆动销轴23与摆动支撑架22相连,所述连接曲柄24的另一端与主动盘25相连,所述主动盘25安装在涡轮蜗杆减速机26上,所述涡轮蜗杆减速机26安装在支架27上,所述料斗21下还安装有支撑脚213,所述支撑脚213上设置有滚轮214,所述下料通道212的下方安装有旋点支撑架28,所述旋点支撑架28固定在旋转盘29上,所述旋转盘29固定在轴承210中,所述轴承210安装在支架27上,所述下料通道212的下方还安装有行走轮211,所述滚轮214与凹槽215直接配合,所述风冷却装置11包括风机111、连接法兰112、冷风主通道113、冷风分流道114、冷风进风管115、热风出风管116、热风分流管117、热风主通道118和排风管119,所述控温炉1直接与冷风进风管115和热风出风管116相连通,所述风机111通过连接法兰112直接与冷风主通道113相连通,所述冷风分流道114的一端与冷风主通道113相连通,所述冷风分流道1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112直接与冷风进风管115相连通,所述热风分流管117的一端与热风主通道118相连通,所述热风分流管11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112直接与热风出风管116相连通,所述排风管119直接与热风主通道118相连通,所述控温炉1内部分为若干个加热区,且每个加热区中安装有一个风机4和一个热电偶5,所述网带6的数量为两套且这两套网带6对称的安装在控温炉1的内部,所述网带6设置在下料通道212的落料端的正下方,所述下料通道212落料端的左右摆动的最大位移大于两条网带6的宽度,所述下料通道212距两条网带6距离相同,所述下料通道212呈一端向下倾斜状态,所述下料通道212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凹槽215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凹槽215和滚轮214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滚轮21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滚轮214与旋转盘29连接杆之间也为间隙配合,所述旋点支撑架28的安装高度应满足行走轮211能够接触到支架27的表面,所述连接曲柄24呈水平状态,所述连接曲柄24与摆动销轴23的连接端和连接曲柄24与主动盘25的连接端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排风管119分布在热风主通道118的中心位置,所述排风管119和热风主通道118之间相互垂直,所述冷风进风管115和热风出风管116均为L形的中空管状体,所述冷风主通道113的内径大于冷风分流道114的内径,所述热风主通道118的内径大于热风分流管117的内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网带控温炉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需要处理的工件倒入料斗21中,然后启动涡轮蜗杆减速机26、风机4和热电偶5,料斗21和下料通道212在连接曲柄24、主动盘25的作用下,以轴承210为中心,沿着凹槽215进行左右摆动,进而使下料通道212中的工件进行左右摆动,从而均匀的落在控温炉的网带6上,然后工件在风机4、热电偶5和辐射管9的作用下进行退火处理,当处理完毕后,工件在通过出料口8进行出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温炉上增设了自动布料装置,从而使工件自动落在进料传送带上,进而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又使工件能够均匀落在控温炉的进料传送带上;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温控炉中的宽网带,改为用两条窄的网带进行代替,从而减少了网带中间部分所受的压力,进而减少了网带的受力变形。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