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70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市面上的开水器,品种繁多,但是普遍功能单一,尤其是开水器的核心部分发热体,大多采用循环式电加热的结构,即一种带进出口的加热储水管中插入集束电发热管结构,通过流体与集束式电发热管进行换热达到液体被加热的目的,但因其本身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等弊端,致使消费者在使用开水器工作时常常出现烧管、爆管等诸多问题。

根据目前技术,现有的发热管一般为U形发热管,通电时都整体加热,但发热丝外弯折的U形发热管管壁一般较薄,在弯折的端部因弯折形变使弯折点外端部变得更薄,发热丝在此处长期发热极易使发热管烧管,爆管等,损毁率极高。

且现有的发热体一般都从储水管下端管壁处导线连接装于发热管内部的发热丝,在储水管管壁开口连接进出水管,这样就使储水管的管壁上产生多个连接焊点,由于不锈钢储水管的管壁较薄,在管壁上的焊接极易对管壁产生损坏,以极大的降低了不锈钢储水管的耐蚀性,长期使用容易发生漏管,使开水器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且此种安装结构极为复杂,加工效率低,成本高,在高温、高压场合使用时问题尤其突出。

总之,现有发热管的发热丝冷端没有调制好、容易烧管;且发热丝、固定环和管壁都需要焊接,极大的损坏了不锈钢的耐蚀性;出水端与进水端都需要烧焊连接固定,安装极不方便,对目前开水器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怎样解决这一行业目前存在的困难,成为时下该领域新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连接方便,整个发热体发热管和储水管管壁无焊点,发热管两端具有冷端的高可靠性发热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热体装置,包括进水盒、储水管、发热管和出水组件,发热管安装于储水管内,出水组件安装于储水管上端的出水口处,进水盒安装于储水管下端的进水口处;所述发热管为采用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形的U型管体,U型管体内安装一体制成的用于发热管发热的环形螺旋状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的端部呈不发热的直线状并与U型管体配合组成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冷端,两个端部冷端上设置有发热管的导线连接端;所述发热丝与发热管的U型管体U形弯转配合处采用不发热直线U形弯曲的发热体,该发热丝上不发热直线U形弯曲的发热体与U型管体U形弯转配合组成发热管的U形冷端,所述U形冷端与两个端部冷端之间构成了该发热管直线状的发热区。

优选地,所述进水盒上设置有上进水插接端口和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发热管通过固定环安装于储水管内,储水管下端的进水口插套于进水盒的上进水插接端口上,储水管的上端出水口插套于出水组件的下端口形成一贯通的水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发热管的导线连接端连接导线后与出水组件连接处周边还设有便于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固定的耐高温绝缘密封胶。

优选地,所述进水盒和出水组件均为耐高温食品级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现有的发热体装置一般都从储水管下端管壁处导线连接装于发热管内部的发热丝,在储水管管壁开口连接进出水管,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控制方式为通过在储水管底端设置进水盒,进水盒上的上进水插接端口直接套接于储水管底端的进水口上,从而避免了在储水管的管壁上开口和焊接进水管,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丝的端部呈不发热的直线状并与U型发热管管体配合组成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冷端,两个端部冷端外设置发热管的导线连接端连接发热管电源,从而杜绝了在储水管下端管壁处焊接导线连接装置于电发热管内部的发热丝,使整个发热管和储水管的管壁无焊点和无开口,避免发热管的U形管壁处产生多个连接焊点,避免焊接极易对管壁产生损坏,从而保证了不锈钢管体的完整性,提高了不锈钢发热管和储水管的耐蚀性,使发热管的使用寿命大大的提高。

另外,相比于目前发热体装置中发热管U型管体U形弯转处采用一体环形螺旋状的发热丝,通电时发热管整体加热,但因发热丝外的发热管管壁一般较薄,在发热管U形弯折处,弯折部外顶端由于弯折形变变得更薄,发热丝在此处长时间加热致使发热管此处极易产生烧管,损坏率极高;本实用新型发热丝由于在U形弯转处采用了不发热直线U形弯曲的发热丝,并与U型发热管管体U形弯转配合组成发热管的U形冷端,从而使此处弯折部外顶端由于弯折形变变得更薄的部分变为冷端不发热,对发热管管壁此处薄弱处不产生高热损坏,进一步的保护了发热管的U形弯转处,防止局部过热,能更好保护发热管、延长发热管使用寿命,很好的控制了目前开水器容易烧管,使用寿命短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出水端的出水组件与进水端的进水盒都是采用耐高温的食品级塑料件,安全卫生,生产安装简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水管和发热管装配后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发热体装置,参见图1至图3所示,包括进水盒1、储水管2、发热管3和出水组件4,发热管3安装于储水管2内,出水组件4安装于储水管2上端的出水口处,进水盒1安装于储水管2下端的进水口处;进水盒1上设置有上进水插接端口11和进水口12,其中,进水盒1和出水组件4均为耐高温食品级塑料件,安装简捷方便;发热管3的导线连接端32连接导线后与出水组件4连接处周边设有便于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固定的耐高温绝缘密封胶(图中未示);装配时,发热管3通过固定环5安装于储水管2内,储水管2下端的进水口插套于进水盒1的上进水插接端口11上,储水管2的上端出水口插套于出水组件4的下端口41上形成一贯通的水流通道。

继续如图1至图3所示,发热管3为采用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形的U型管体,U型管体内安装一体制成的用于发热管发热的环形螺旋状的发热丝30;发热丝30的端部呈不发热的直线状并与U型管体配合组成发热管3的两个端部冷端31,两个端部冷端31上设置有发热管3的导线连接端32;且在发热丝30与发热管3的U型管体U形弯转配合处采用不发热直线U形弯曲的发热体301,该发热丝30上不发热直线U形弯曲的发热体301与U型管体U形弯转配合组成发热管的U形冷端33,U形冷端33与两个端部冷端31之间构成了该发热丝直线状的发热区34。

相对于现有的发热体装置在储水管下端管壁处导线连接装于电发热管内部的发热丝,在储水管管壁开口连接进出水管,本发热体装置的连接控制方式为,通过发热管3底端设置进水盒1,进水盒1上的上进水插接端口11直接套接于储水管2底端的进水口上,从而避免了在发热管3的管壁上开口和焊接进水管,另外本发热体装置的发热丝30的端部呈不发热的直线状并与U型发热管3管体配合组成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冷端31,两个端部冷端31上设置有发热管3的导线连接端32连接发热管电源,从而杜绝了在储水管2下端管壁处焊接导线连接装置于电发热管内部的发热丝30,使整个发热管3和储水管2的管壁无焊点和无开口,避免发热管3的U形管壁处产生多个连接焊点,避免焊接极易对管壁产生损坏,从而保证了不锈钢管体的完整性,提高了不锈钢发热管的耐蚀性,使发热管的使用寿命大大的提高。

另外,相比于目前发热体装置中发热管U型管体U形弯转处采用一体环形螺旋状的发热丝,通电时发热管整体加热,但因发热丝外的发热管管壁一般较薄,在发热管U形弯折处,弯折部外顶端由于弯折形变变得更薄,发热丝在此处长时间加热致使发热管3此处极易产生烧管,损坏率极高;本发热体装置的发热丝30由于在U形弯转处采用了不发热直线U形弯曲的发热体,并与U型发热管管体U形弯转配合组成发热管的U形冷端,从而使此处弯折部外顶端由于弯折形变变得更薄的部分变为冷端不发热,对发热管3管壁此处薄弱处不产生高热损坏,进一步的保护了发热管的U形弯转处,防止局部过热,能更好保护发热管、延长发热管使用寿命,很好的控制了目前开水器容易烧管,使用寿命短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显而易见的变动,以及其他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改动,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