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09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窗机采用轴流风叶吹风冷却冷凝器的方式进行散热,这种吹风方式使得冷凝器的风阻非常大,极大降低了电机、风叶的效率,使整机功率偏高、噪音大、整机振动大。也有少数窗机为吸风式散热,采用双电机,冷凝器排布在两侧,轴流风叶取消打水圈,这种方式装配复杂,成本高,空调器散热效率低,无法有效清除空调器内的冷凝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散热部,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二散热部,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之间。

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设置于壳体内,驱动部驱动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转动。

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电机,设置于壳体内,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穿过第一换热器并与第二散热部相连接,第二输出轴与第一散热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部还包括:电机支架,电机支架设置于壳体内,电机支架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与第一换热器相连接,电机设置在安装部内。

进一步地,电机支架还包括基板,安装部朝向第一换热器突出于基板设置。

进一步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基板相连接,第一安装板与基板具有夹角;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板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安装板所在的平面与基板所在的平面相平行。

进一步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安装部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基板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接,第二基板卡设于第一换热器上。

进一步地,安装部还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第一端与第二安装板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安装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基板相连接,第三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安装部还包括:止挡部,止挡部设置于基板和安装部的连接处,止挡部沿竖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止挡部为多个,多个止挡部之间形成卡合部以防止电机从安装部中滑出。

进一步地,电机支架具有轴孔,轴孔处设置有护套,护套的一端设置于电机支架的表面上,护套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换热器内。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减振脚垫,设置于电机与电机支架之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空调器包括壳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散热部以及第二散热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散热部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二散热部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之间。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了空调器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空调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电机与电机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电机与电机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进风和出风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20、第一换热器;30、第二换热器;40、第一散热部;50、第二散热部;51、导流圈;52、格栅;53、蜗壳;60、驱动部;61、电机支架;611、安装部;6111、第一安装板;6112、第二安装板;6113、第三安装板;6114、护套;62、电机;621、第一输出轴;622、第二输出轴;63、基板;64、止挡部;70、减振脚垫;80、接水盘;90、电器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包括壳体10、第一换热器20、第二换热器30、第一散热部40以及第二散热部50。第一换热器20和第二换热器30设置于壳体10内。第一散热部4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并位于第一换热器20和第二换热器30之间,第二散热部5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第一换热器20位于第一散热部40与第二散热部5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了空调器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空调器的散热效率。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了空调器的噪音,增加了客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部60。驱动部60设置于壳体10内,驱动部60驱动第一散热部40和第二散热部50转动。这样设置使得该空调器能够只设置一个驱动器就能够驱动第一散热部40和第二散热部50对空调器进行散热,有效地节省了空调器内部的安装空间,同时有效地减少了设置多个驱动部60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如图2所示,驱动部60包括电机62。电机62设置于壳体10内,电机62具有第一输出轴621和第二输出轴622,第一输出轴621穿过第一换热器20并与第二散热部50相连接,第二输出轴622与第一散热部40相连接。这样设置能够使得该电机分别驱动第一散热部40和第二散热部50。优选地,第一散热部40为离心风机,第二散热部50为轴流风机。

为了增加电机62的稳定性,驱动部60还包括电机支架61。电机支架61设置于壳体10内,电机支架61上设置有安装部611,安装部611与第一换热器20相连接,电机62设置在安装部611内。

其中,电机支架61还包括基板63,安装部611朝向第一换热器20突出于基板63设置。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电机62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安装后的电机能通过安装部611与第一换热器20实现很好的贴合,减少了电机62在转动的过程中引起空调器的振动。

优选地,安装部611包括第一安装板6111和第二安装板6112。第一安装板6111的一端与基板63相连接,第一安装板6111与基板63具有夹角。第二安装板6112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板611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安装板6112所在的平面与基板63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将基板63沿竖直方向安装在壳体10的底部上,第一安装板6111朝向第一换热器20延伸,第二安装板611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二安装板6112的一个表面与第一换热器20的表面相贴合。这样设置同样起到对电机62的固定作用,增加了空调器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机62的安装稳定性,将基板63设置成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安装部611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基板与第一安装板6111相连接,第二基板卡设于第一换热器20上。

当然,该空调器的安装部611还可以包括第三安装板6113。第三安装板6113的第一端与第二安装板611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安装板6113的第二端与第二基板相连接,第三安装板6113与第一安装板6111相对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安装板6111、第二安装板6112和第三安装板6113形成容纳空间即用于安装电机62的安装部。

为了提高空调器的散热效率,在电机支架61上设置轴孔,轴孔处设置有护套6114,护套6114的一端设置于电机支架61的表面上,护套611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换热器20内。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换热器20内部的管路在护套6114的保护下不被电机62的转轴破坏,即避换热器内的免铜管被电机轴运动偏位时造成伤害,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器的安全性。优选地,第一换热器20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30为冷凝器。

其中,为了防止安装后的电机62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从安装部611中脱落出来,安装部还设置有止挡部64,止挡部64设置于基板63和安装部611的连接处,止挡部64沿竖直方向延伸,即止挡部64与第二安装板6112相平行。

为了进一步避免电机62在工作中不会发生偏移,将止挡部64设置为多个对其进行全方位限位,且多个止挡部64之间形成卡合部以防止电机62从安装部611中滑出。

为了降低电机62在转动中引起的振动,在电机轴上设置减振脚垫70,且减振脚垫70设置于电机62与电机支架61之间。

如图1至图5所示,空调器包括设置在轴流风机处的导流圈51、设置在空调器出风口处的格栅52、设置于离心风机上方的蜗壳53以及设置在蜗壳53下方的接水盘80、设置在壳体10内的电器盒90。该空调器可以实现沿壳体10的周向进风,壳体10的轴向出风的散热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为窗机式空调器,采用单电机实现室外侧调整为吸风式结构,提高电机、风叶、冷凝器的散热效率,降低电机转速,从而提高空调器整机能效,降低生产成本。电机支架增加橡胶垫结构即减振脚垫70,能够有效降低整机的振动,从而降低整机的噪音。

轴流风叶内侧增加打水圈,增加冷凝水的利用,并通过风叶打水排除空调器内的冷凝水,有效地解决因冷凝水长期蓄积与空调器内而发臭的问题。轴流风叶的打水圈,对冷凝器进行水冷,提高散热效果,同时能进行冷凝水雾化,通过风叶排除干净冷凝水。

本实用新型窗机采用单电机实现室外侧调整为吸风式结构,提高电机、风叶、冷凝器的散热效率,降低电机转速,从而提供整机能效,降低成本;同时新设计的电机支架增加橡胶垫结构,降低整机的振动,从而降低整机噪音。冷凝器上设置有工艺过孔,电机转轴通过工艺过孔与轴流风机相连接,这样设置能够避免铜管被电机轴运动偏位时造成伤害;且轴流风叶内侧增加打水圈,增加冷凝水的利用,对冷凝器进行水冷,提高散热效果,同时能进行冷凝水雾化,通过风叶排除干净冷凝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