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楝种子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00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楝种子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太阳能为辅助能源的印楝种子干燥装置,属于林产品初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楝是一种耐旱性很强的多用途乔木树种。印楝果种是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的重要原料,其对防止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和食品、保障食品安全,增进人类健康有着积极功用。

印楝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引种我国,已在云南、四川、海南推广种植,面积已达十多万亩,发展潜力很大。印楝果为表面光滑的浆果。印楝种子是脱去外果皮,洗除果肉后留下的果核。种子长约1.0~2.0厘米,宽约0.5~1.0厘米,印楝种子的外壳(内果皮)需在干燥后方能去除,从而获得工业原料种仁。

印楝种子初加工干燥作业,目前多采用晾干法,存在场地占用大,时间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干燥质量不均匀稳定等因素制约。印楝种仁中的印楝素不能受高温作用,否则易挥发,因此也不能采用干燥温度大的高温干燥装置。针对于此,本实用新型以太阳能为辅助能源,串接电加热能源,采用立式干燥塔,对印楝种子进行低温干燥,能为印楝种子加工干燥作业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装备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印楝初加工中印楝种子的干燥问题,提供一种以太阳能为辅助能源的印楝种子干燥装置;该装置以太阳能空气集热板提供辅助能源,串接电加热能源,采用立式塔型干燥器,构成错流热交换工艺,可在低温条件下有效干燥印楝种子,结构合理,操作可控方便,节能,环境友好,干燥质量良好。

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太阳能辅助部、电加热部、干燥部;其中太阳能辅助部包括太阳能空气集热板、支架Ⅰ、集汽桶、汇汽缸、管路,电加热部包括风机、汇风三通、软管、电加热器、送风管,干燥部包括干燥塔、进料斗、支架Ⅱ、流量调节板、集料池、斗提机,太阳能空气集热板铺设在支架上形成太阳能空气集热板阵列,太阳能空气集热板通过管道与2个以上的集汽桶相连,集汽桶与汇汽缸通过管路法兰连接,汇汽缸通过管路与汇风三通的进风端连接,管路上设置有阀门Ⅰ,汇风三通的另一端为新风进口,其上设置有阀门Ⅱ,汇风三通的出风端与风机进风口连接,风机出风口通过软管与电加热器相连;干燥塔通过支架Ⅱ固定在地面上,干燥塔包括外筒和内筒,内筒设置在外筒内且共轴,外筒和内筒的筒壁上开有孔,进料斗安装在干燥塔顶端,流量调节板一端设置在干燥塔底端的出料口上,其上设置有调节阀,流量调节板另一端设置在集料池上且与其连通,集料池出料口通过斗提机与进料斗连通,电加热器通过管道与干燥塔的内筒底部连通。

所述电加热器与内筒连接的官道上设置有阀门Ⅲ,阀门Ⅲ为蝶阀;阀门Ⅰ为蝶阀。

所述风机采用中低压离心风机,风量1000~3000m3/h,风压200~400pa。

所述电加热器由10根以上的电加热管组成,功率为25-35kw。

所述干燥塔的内筒、外筒均是由孔板卷制而成横截面为圆形的筒,筒壁上开圆孔,孔隙率30-40%,孔径φ4-6 mm。

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包括常规电控装置,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控制;在汇风三通的进风端管道上、电加热器出风管道上、外筒和内筒间设置有热电偶传感器,监测的数据供烘干工艺参照,由可控硅无级调功控制电加热器加热功率。

斗提机将集料池内的物料提至进料斗后,在重力作用下,物料沿着内筒和外筒之间的夹层由上而下移动,热空气则由内筒下部吹入,穿过内筒壁上的孔进入外筒的物料层,对物料进行烘干,然后再穿过外筒壁上的孔排出干燥塔外。热风为水平方向吹,物料在垂直方向移动,两者互成90°角,构成错流式烘干工艺。物料层向下移动速度由干燥塔出口处的流量调节板上的调节阀控制,流出的物料进入集料池后再被斗提机提升的过程也是缓苏的过程,能有效提高烘干质量和效率,干燥→出料→缓苏→再干燥,直至含水率达标(≤12%)。

本装置采用错流式干燥+缓苏的技术方案,以太阳能为辅助能源,使物料在干燥过程得以流动、交错、缓苏,从而达到低温干燥的工艺要求,有效保证了干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干燥温度可控可调,节能,环境友好,能适应不同含水批次的物料,保证干燥质量,既满足低温干燥加工工艺要求,防止印楝素逸出,又操控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辅助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加热部结构示意图;A图为侧视图;B图为俯视图;

图4为干燥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空气集热板,2-支架Ⅰ,3-集汽桶,4-汇汽缸,5-管路,6-阀门Ⅰ;7-风机,8-新风进口,9-汇风三通,10-软管,11-电加热器,12-阀门Ⅲ,13-外筒,14-内筒,15-进料斗,16-挂索,17-支架Ⅱ,18-流量调节板,19-集料池,20-斗提机;21-阀门Ⅱ,22-调节阀,23-干燥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印楝种子干燥装置包括太阳能辅助部、电加热部、干燥部;其中太阳能辅助部包括太阳能空气集热板1、支架Ⅰ2、集汽桶3、汇汽缸4、管路5,电加热部包括风机7、汇风三通9、软管10、电加热器11、送风管12,干燥部包括干燥塔23、进料斗15、支架Ⅱ17、流量调节板18、集料池19、斗提机20,太阳能空气集热板1铺设在支架2上形成太阳能空气集热板阵列,太阳能空气集热板通过黑胶管与4个的集汽桶3相连,集汽桶3与汇汽缸4通过管路法兰连接,汇汽缸4通过管路5与汇风三通9的进风端连接,管路5上设置有阀门Ⅰ6,汇风三通9的另一端为新风进口8,其上设置有阀门Ⅱ21,汇风三通9的出风端与风机7进风口连接,风机7出风口通过软管10与电加热器11相连;干燥塔包括外筒13和内筒14,内筒,14设置在外筒13内且共轴,内筒14下端与地面用膨胀螺栓固联,上端由挂索16与外筒13连接,外筒13在其重心处通过外耳与支架17螺栓连接支撑,外筒13和内筒14的筒壁上开有圆孔,进料斗15安装在干燥塔顶端,流量调节板18一端设置在干燥塔底端的出料口上,其上设置有调节阀22,流量调节板18另一端设置在集料池19上且与其连通,集料池19出料口通过斗提机20与进料斗15连通,电加热器通过管道与干燥塔的内筒底部连通;

其中太阳能空气集热板1是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板,每块板面积约为2m2,两两串联再并联而成,选用面积24 m2,安装倾角为25°,为避免气流短路或紊流,设置集气桶3、汇汽缸4两级集(汇)气;汇汽缸4两端设有排汽(水)孔,阀门Ⅰ6采用蝶阀,集汽桶尺寸φ200×2000,汇汽缸尺寸φ400×8000;风机采用中低压离心风机,风量1000~1500m3/h,风压200~250pa;电加热器11由15根电加热管(每根2kw)组成,功率为30kw,阀门Ⅲ12为蝶阀;干燥塔内筒14、外筒13均是是由孔板卷制而成横截面为圆形的筒,孔隙率35%,孔径φ5mm,外筒13高3.6m,截面积0.785m2;内筒14高3.3m,截面积0.283m2, 内筒、外筒之间形成的夹层是物料通道,夹层厚度200mm。

干燥作业时,启动斗提机20将倒入集料池19中的物料提升至干燥塔上部的进料斗15,打开阀门Ⅰ6和阀门Ⅲ12,关闭阀门Ⅱ21(阳光下),或关闭阀门Ⅰ6,打开阀门Ⅱ21和阀门Ⅲ12(夜间),启动风机7和电加热器11,将热风送至干燥塔的内筒14下部,热风由干燥塔内筒14向上吹,经内筒壁上孔水平穿过料层进行烘干,湿空气经干燥塔外筒13壁上小孔散出塔外,料层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流速由流量控制板18控制;由此构成错流烘干工艺,流出的物料在集料池19内由斗提机20再次提升,这一阶段构成干燥缓苏;如此循环,直至物料干燥至达标含水率(≤12%)。

实施例2:本实施例装置结构同实施1,不同在于还包括常规电控装置,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控制;电控装置与风机7、斗提机20连接并控制其启停,在汇风三通的进风端管道上、电加热器出风管道上、外筒和内筒间设置有热电偶传感器,并根据传感器所显温湿度参照干燥工艺路线,用可控硅调功器进行控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