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罐过渡层厚度的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7680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罐的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蓄热罐过渡层厚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蓄热罐作为蓄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在热电厂的供热系统中。蓄热罐可以加强热电厂的经济运行,稳定热电厂运行。使用蓄热系统的主要效益是在同样热负荷状态下能够提高热电厂的发电生产(减少热电厂的凝汽运行),减少热电厂部分负荷运行。此时蓄热罐可被看作为热源与热用户之间的缓冲器,主要用于平衡热负荷(消除峰值)并为热源(与输配)提供灵活性。考虑峰谷电价,在热电厂应用蓄热罐实现发电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性。

蓄热罐尤其对背压机组与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的稳定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它充分地利用了热电厂的供热。它将热电厂廉价的热能蓄存于蓄热罐内,在热网尖峰负荷状态下,蓄热罐与热电厂联合供热,可降低高价尖峰热源的供热量,优化系统的运行。

蓄热罐是热网安全运行的保障。当供热系统水泵因意外原因而突然停止运行时,将产生水击,使电厂内部与热力管网遭到很大的破坏。如果供热系统装备有蓄热罐,它将大大缓解水击造成的高压振荡,减轻水击造成的破坏与灾难。

蓄热罐是供热系统的备用热源。某热源因故而停止供热时,蓄热罐可以及时运行补充供热,防止造成大面停热状态。

蓄热罐内部储存热水,因为工作压力为常压,最高工作温度不高于98℃。水温不同,水的密度不同,在一个足够大容器中,热水在上为热水层,冷水在下为冷水层,中间为过渡层,这就是蓄热罐内水的分层原理。蓄热罐就是根据水的分层原理设计和工作的,并使其工作保持在高效率。蓄热时,热水从上部水管进入,冷水从下部水管排出,过渡层下移;放热时,热水从上部水管排出,冷水从下部水管进入,过渡层上移。当蓄热罐内的水储存长时间后,会使过渡层的厚度增加,造成热能源的浪费,影响蓄热罐的蓄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蓄热罐内过渡层的厚度过厚,导致能源浪费,影响蓄热效果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蓄热罐过渡层厚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热水进出管、冷水进出管、热水布水盘、冷水布水盘、温控装置、热水抽水泵和冷水抽水泵,热水布水盘和冷水布水盘分别设置在罐体的内部,热水布水盘固定在罐体的上端,冷水布水盘固定在罐体的下端,热水进出管和冷水进出管分别插装在罐体上,热水进出管的内侧端与热水布水盘连接,冷水进出管的内侧端与冷水布水盘连接,热水布水盘和冷水布水盘上分别均布设有多个喷嘴,温控装置设置在罐体的内侧壁上,温控装置通过电源线分别与热水抽水泵和冷水抽水泵连接,温控装置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沿罐体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均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蓄热罐中设置温控装置,对蓄热罐中过渡层的厚度进行实时监控,当过渡层的厚度过大时,温控装置控制热水抽水泵和冷水抽水泵进行工作,使蓄热罐中的水循环起来,有效防止由于过渡层过厚而造成蓄热罐内的能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蓄热罐的蓄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蓄热罐过渡层厚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罐体1、热水进出管2、冷水进出管3、热水布水盘4、冷水布水盘5、温控装置6、热水抽水泵10和冷水抽水泵11,热水布水盘4和冷水布水盘5分别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热水布水盘4固定在罐体1的上端,冷水布水盘5固定在罐体1的下端,热水进出管2和冷水进出管3分别插装在罐体1上,热水进出管2的内侧端与热水布水盘4连接,冷水进出管3的内侧端与冷水布水盘5连接,热水布水盘4和冷水布水盘5上分别均布设有多个喷嘴,温控装置6设置在罐体1的内侧壁上,温控装置6通过电源线分别与热水抽水泵10和冷水抽水泵11连接,温控装置6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12,多个温度传感器12沿罐体1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均布设置。

过渡层14的温度为60°至90°左右,罐体1的内侧壁上沿高度方向均布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12,过渡层14的理想厚度为1m,温度传感器12即时测量过渡层14内各处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12监测出的温度在60°至90°的范围大于1m时,即过渡层14的厚度大于既定理想范围,此时温控装置6自动控制热水抽水泵10和冷水抽水泵11开始工作,使罐体1内的水循环起来,降低过渡层14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温控装置6设置在罐体1中过渡层14 所在的区域内。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设计过渡层14的位置会发生剩下移动,将温控装置6设置在过渡层14的所有移动区域范围内,能够实现对过渡层14的全方位监测。

当有超过四个温度传感器12的温度在60°至90°时,过渡层14的厚度即大于既定理想范围,温控装置6自动控制热水抽水泵10和冷水抽水泵11开始工作,使罐体1内的水循环起来,降低过渡层14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罐体1的容积为8000m3。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工作原理

蓄热罐内部储存热水,因为工作压力为常压,最高工作温度不高于98℃。水温不同,水的密度不同,在一个足够大容器中,热水在上为热水层13,冷水在下为冷水层15,中间为过渡层14,这就是蓄热罐内水的分层原理。蓄热罐就是根据水的分层原理设计和工作的,并使其工作保持在高效率。蓄热时,热水从上部热水进出管2进入,冷水从下部冷水进出管3排出,过渡层14下移;放热时,热水从上部热水进出管2排出,冷水从下部冷水进出管3进入,过渡层14上移。

蓄热罐工作过程的实质就是其蓄热放热过程,在用户低负荷时,将多余的热能吸收储存,等负荷上升时再放出使用。蓄热罐工作时,应保证其进出口水量平衡,保持其液面稳定,使其处于最大工作能力。

过渡层14的温度为60°至90°左右,罐体1的内侧壁上沿高度方向均布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12,过渡层14的理想厚度为1m,温度传感器12即时测量过渡层14内各处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12监测出的温度在60°至90°的范围大于1m时,即过渡层14的厚度大于既定理想范围,此时温控装置6自动控制热水抽水泵10和冷水抽水泵11开始工作,使罐体1内的水循环起来,降低过渡层14的厚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