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01395阅读:1128来源:国知局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管是只具备单一导热功能的热管,外部没有一体化的散热翅片,散热能力很弱。通常解决所述热管的散热方式是另外增加散热器,再将散热器和热管机械连接,但是方法散热热阻大,导致其散热效果差,而且成本高,维护不方便。难以达到用户的期望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和所述冷凝端相互连通;所述蒸发端连接热源;所述冷凝端包括多个散热肋片,多个散热肋片沿冷凝端的外表面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散热肋片自冷凝端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每个散热肋片包括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连接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之间形成一钝角;所述第一散热面直立所述冷凝端的外表面;多个散热肋片的第二散热面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散热肋片的数量至少为8个。

优选地,所述热管本体的管芯的直径至少为0.2mm。

优选地,所述热管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换热的工质。

优选地,所述热管本体的形状包括柱状;所述散热肋片的形状包括片状、柱状或者针状。

优选地,所述热管本体和散热肋片一体化设置,所述热管本体和散热肋片的材料为铁或者铝。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之间转动连接;

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之间通过金属弹性片连接,沿所述金属弹性片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和所述金属弹性片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嵌有记忆合金;

当温度变化时,所述记忆合金带动金属弹性片产生形变,进而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

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上还设置有若干散热通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加工步骤:通过对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型材拉伸加工形成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其中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型材拉伸的最大长度为4m,形成的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槽道芯的最小内径为0.2mm;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清洗步骤:通过超声波清洗设备,实现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内部的有机溶剂浸泡、碱洗、热水冲洗以及纯水冲洗;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焊接步骤: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蒸发端和热源采用全自动氩弧焊接;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冷凝端和散热肋片采用半自动氩弧焊接;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检漏步骤:通过高精度检漏仪实现漏率小于5x10-8pa·m3/s的高精度检漏;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工质充装步骤:采用全自动高精度工质充装装置,实现气液混合状态工质的精准定量充装,充装精度可达±0.01g;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封口步骤:通过冷焊装置实现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管口的密封,并且至少能够承压8mpa的压力;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性能检测步骤:采用复合型流水线测试设备,测试每根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导热及散热性能,保证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等温性能不大于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精良,美观大方;

2、本发明通过槽道热管和散热肋片的一体化的设计,导热和散热性能均得到巨大的改善,整体热阻小;

3、本发明通过槽道热管和散热肋片的一体化的设计,在节省材料的同时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4、本发明提供的制作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制作方法,操作方便,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散热肋片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中:

热管本体1;散热肋片2;第一散热面201;第二散热面202;金属弹性片203;纵向隔板204;记忆合金205;热源3;蒸发端4;冷凝端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包括热管本体1,热管本体1通过型材拉伸加工形成,热管本体1的槽道芯处最小直径为0.2mm,热管本体1优选为圆柱状,所述热管本体1一端为蒸发端4,蒸发端4连接有热源3;热管本体1的另一端为冷凝端5,蒸发端4和冷凝端5相互连通,保证热管本体1内部的工质的高效导热;所述冷凝端5包括多个散热肋片2,散热肋片2与冷凝端5一体化设置,散热肋片2自冷凝端5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详细地,每个散热肋片2包括第一散热面201和第二散热面202,所述第一散热面201连接第二散热面202;所述第一散热面201和第二散热面202之间形成一钝角;所述第一散热面201直立所述冷凝端5的外表面;多个散热肋片2的第二散热面202相互平行。所述设计能够保证有限的散热空间内,最大化散热肋片2的散热效率。为保证散热效率,散热肋片2的数量至少为8个,多个散热肋片2沿冷凝端5的外表面的周向均匀设置,既美观又节约空间。散热肋片2的形状包括片状、柱状或者针状。通常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选择。

更为具体地,热管本体1和散热肋片2的材料为铁或者铝。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加工步骤:通过对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型材拉伸加工形成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其中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型材拉伸的最大长度为4m,形成的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槽道芯的最小内径为0.2mm;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清洗步骤:通过超声波清洗设备,实现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内部的有机溶剂浸泡、碱洗、热水冲洗以及纯水冲洗,确保肋片式内槽道热管高效的导热、散热性能及长寿命,且在清洗过程中必须确保每一个细凹槽不能有杂质残留;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焊接步骤: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蒸发端和热源采用全自动氩弧焊接;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冷凝端和散热肋片采用半自动氩弧焊接,其中:散热肋片的数量优选为8个;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检漏步骤:通过高精度检漏仪实现漏率小于设定值的高精度检漏,所述设定值为5x10-8pa·m3/s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工质充装步骤:采用全自动高精度工质充装装置,实现气液混合状态工质的精准定量充装,充装精度能够达到设定精度,所述设定精度为±0.01g;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封口步骤:通过冷焊装置实现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管口的密封,并且至少能够承压最低阈值的压力,所述最低阈值为8mpa;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性能检测步骤:采用复合型流水线测试设备,测试每根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导热及散热性能,保证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等温性能不大于设定温度值,所述设定温度值为1℃。

肋片式内槽道热管的工作原理如下:蒸发端4的热源3对蒸发端4加热,处于蒸发端4的工质吸热后蒸发相变,将热量传导至冷凝端5,进而通过冷凝端5的散热肋片2进行热交换。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