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51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是把室内的空气维持在所需要的最佳状态的装置。例如,夏天室内温度高时,它送出温度低的凉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冬天室内温度低时,它送出温度高的暖风来取暖。在空调室内机上,尤其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需要用到导风板,其设置的位置为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上,空调室内机所排出的风经导风板导向后,可以使气流可以导到更远的距离。然而,在空调内机运转过程中现有导风板方案一直处于张开的状态,此种状态下人体会感受到空调吹风。同时由于导风板处于张开的状态,内机风扇的噪音也会较大量的传导出来,引起使用者的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空调室内机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空调室内机,其能够对风向进行多方向的控制,实现输送微风和柔顺送风,降低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身,其具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身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和

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内;且

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导风板本体,所述导风板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导风板本体的第一透风孔;

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板体的第二透风孔。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透风孔在所述导风板本体上沿所述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透风孔被布置成多个透风孔组;

每个所述透风孔组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圈状透风孔子组,每个所述圈状透风孔子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透风孔,且每个所述圈状透风孔子组的多个所述第一透风孔沿所述圈状透风孔子组的周向方向均布;

多个所述透风孔组沿所述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二透风孔被布置成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的多个所述第二透风孔在所述板体上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所述第二孔组的多个所述第二透风孔在所述板体上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且

所述第一孔组的多排所述第二透风孔与所述第二孔组的多排所述第二透风孔沿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孔组的多列所述第二透风孔与所述第二孔组的多列所述第二透风孔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板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所述第一边缘为曲折延伸的边缘,且在垂直于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的参照平面内的投影为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曲折延伸的第一曲折线;

所述第二边缘为曲折延伸的边缘,且在所述参照平面内的投影为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曲折延伸的第二曲折线;

所述板体从所述第一边缘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二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曲折线和所述第二曲折线在一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参照直线的两侧均具有多个最远点,位于所述第一参照直线一侧的所述最远点为第一最远点,位于所述第一参照直线另一侧的所述最远点为第二最远点;

所述第二曲折线上的每个所述第一最远点与所述第一曲折线上的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二最远点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参照直线;

所述第二曲折线上的每个所述第二最远点与所述第一曲折线上的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最远点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参照直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曲折线与所述第二曲折线关于所述第一参照直线对称,且所述第一曲折线的多个所述第一最远点与所述第二曲折线的多个所述第一最远点均处于一平行于所述第一参照直线的第二参照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曲折线为波形线;或,所述第一曲折线包括波形线段,以及位于所述波形线段两端的两个直线段;或,所述第一曲折线包括波峰段、波谷段和直线连接段;所述直线连接段连接所述波峰段和所述波谷段。

可选地,所述波峰段和所述波谷段均为拐角圆化的梯形。

可选地,所述板体上开设多个所述第二透风孔的开孔率为75%至95%;

所述导风板本体上开设多个所述第一透风孔的开孔率为60%至90%。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因为具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两个导风板上都开设有透风孔,空调室内机工作时,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可引导气流,第一导风板上的透风孔可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且可防止第一导风板的下表面产生冷凝水,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导风,提高送风柔顺性,且可显著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特别地,当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气流可通过第一透风孔流出空调室内机,以形成微风,提高人体的舒适性,能够有效阻隔空调室内机风机运动等产生的噪音;且同时第二导风板转动导风,可持续改善风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导风板的板体的迎风侧边缘和出风侧边缘(即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为曲折延伸的边缘,这样可在空调出风时,可以使空气在出风过程中流向发生改变,通过低处进风高处出风以及高处进风低处出风等使得出风可以吹向不同的方向,能够扩大出风范围,在出风时也不再直吹用户,可以使空气流动更加柔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第二导风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例如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可包括机身20、位于机身20内的蒸发器、风机、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机身20的顶面、后面以及前面的上部的少部分可限定有进风口,机身20的前侧下部可限定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出风口。第一导风板30可转动地安装于机身20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40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内,例如,第二导风板40可转动地安装于机身20。

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风板30包括导风板本体,导风板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沿导风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导风板本体的第一透风孔31。第二导风板40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有多个沿板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板体的第二透风孔41。当空调室内机要输送较大量的冷风时,第一导风板30打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40转动导风,第一导风板30也可转动以引导气流,此时,第一透风孔31和第二透风孔41可显著降低空调室内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尤其是风机转动和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也可防止第一导风板30的外侧表面产生凝露。当用户不需要较大量的冷风时,第一导风板30可关闭出风口,第一透风孔31可允许空调室内机产生微风,甚至无风感觉,以满足用户需求,在用户没有被直吹的情况下感受到丝丝凉意,此时第二导风板40可转动导风也可静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透风孔31、第二透风孔41的孔径均为5mm至30mm,优选为15mm、20mm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本体上开设多个第一透风孔31的开孔率为60%至90%。优选为70%、75%。为了更好地出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透风孔31在导风板本体上沿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透风孔41也可被布置成第三孔组和第四孔组,第三孔组的多个第一透风孔31在导风板本体上沿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第二四孔组的多个第一透风孔31在导风板本体上沿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以使多个第一透风孔31在整体上呈矩形状布置。进一步地,第三孔组的多排第一透风孔31与第四孔组的多排第一透风孔31沿导风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三孔组的多列第一透风孔31与第四孔组的多列第一透风孔31沿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以使第三孔组和第四孔组交错设置,可使第三孔组的一个第一透风孔位于第四孔组的四个第一透风孔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透风孔31被布置成多个透风孔组。每个透风孔组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圈状透风孔子组,每个圈状透风孔子组包括多个第一透风孔31,且每个圈状透风孔子组的多个第一透风孔31沿圈状透风孔子组的周向方向均布。也就是说,每个透风孔组中的多个第一透风孔31的部分第一透风孔31围成一个圈状透风区域,这部分第一透风孔31构成了上述圈状透风孔子组。每个透风孔组的中央位置处也可设置一个第一透风孔31。多个透风孔组沿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导风板本体上的多个第一透风孔31的排列不限于上述的几种布局方式,也可以在整体上呈其它形状,如梯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板体上开设多个第二透风孔41的开孔率为75%至95%。优选为80%、85%。多个第二透风孔41被布置成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第一孔组的多个第二透风孔41在板体上沿板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第二孔组的多个第二透风孔41在板体上沿板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进一步地,第一孔组的多排第二透风孔41与第二孔组的多排第二透风孔41沿板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孔组的多列第二透风孔41与第二孔组的多列第二透风孔41沿板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以使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交错设置,可使第一孔组的一个第二透风孔位于第二孔组的四个第二透风孔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板体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42和第二边缘43。第一边缘42优选为迎风侧边缘,第二边缘43可优选为送风侧边缘。第一边缘42为曲折延伸的边缘,且在垂直于板体的宽度方向的参照平面内的投影为沿板体的长度方向曲折延伸的第一曲折线。第二边缘43为曲折延伸的边缘,且在参照平面内的投影为沿板体的长度方向曲折延伸的第二曲折线。板体从第一边缘42平滑过渡至第二边缘4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曲折线和第二曲折线在一沿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参照直线的两侧均具有多个最远点,位于第一参照直线一侧的最远点为第一最远点,位于第一参照直线另一侧的最远点为第二最远点。第二曲折线上的每个第一最远点与第一曲折线上的一个相应的第二最远点间的连线垂直于第一参照直线。第二曲折线上的每个第二最远点与第一曲折线上的一个相应的第一最远点间的连线垂直于第一参照直线。优选地,第一曲折线与第二曲折线关于第一参照直线对称,且第一曲折线的多个第一最远点与第二曲折线的多个第一最远点均处于一平行于第一参照直线的第二参照直线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曲折线为波形线,例如正弦波、余弦波、方波等。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曲折线包括波峰段、波谷段和直线连接段;直线连接段连接波峰段和波谷段。例如,波峰段和波谷段均为拐角圆化的梯形。第二导风板40的板体的特殊的形状,可在空调出风时,至少使气流可以吹向不同的方向,能够扩大出风范围,在出风时也不再直吹用户,可以使空气流动更加柔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另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曲折线包括波形线段,以及位于波形线段两端的两个直线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曲折线为波形线;或,第二曲折线包括波形线段,以及位于波形线段两端的两个直线段;或,第二曲折线包括波峰段、波谷段和直线连接段;直线连接段连接波峰段和波谷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曲折线的第一最远点和第二最远点之间的沿板体厚度方向延伸的距离为板体的宽度的1/6至1/3;第二曲折线的第一最远点和第二最远点之间的沿板体厚度方向延伸的距离为板体的宽度的1/6至1/3。这样设置可以使板体对空调出风的导向角度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空调出风能够吹到目标位置,同时避免空调出风直吹。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