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826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冶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流槽是铸造冶金领域常用设备,通常作为金属液的流通渠道或者存容器。为了保证金属液的温度和质量,经常需要对流槽进行加热来达到预热或保持金属液温度。通常传统生产工艺是采用燃气开放式烧灼或电热丝辐射式加热,存在能耗高、升温慢,烧损严重等问题。

在申请号为201020289864.7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预熔锅系统,该专利文献将燃烧管沿流槽长度方向设置于流槽槽口,通过燃烧管上均布的燃气喷口进行加热,属于燃气开放式烧灼的方式。该方式简单方便、成本低廉。但开放式烧灼的方式容易造成工人烧烫伤,且能耗损失大,工作环境温度高,烟气无法集中回收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包含盛液装置与加热机构;

所述盛液装置包含保温盖与流槽;

所述保温盖盖在所述流槽槽口上;

所述保温盖与所述流槽之间存在工作空间;

所述工作空间包含燃烧空间与流槽的槽道形成盛液空间;

所述燃烧空间位于所述盛液空间上方

所述加热机构延伸至燃烧空间。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含燃烧器;

所述燃烧器包含燃烧器主体与燃烧器喷口;

所述燃烧器主体设置在保温盖外侧;

所述燃烧器喷口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主体连接,另一端贯穿保温盖延伸至燃烧空间。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喷口逆着金属液流动方向斜向下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还包含排烟管;

所述排烟管设置在保温盖上,并贯穿保温盖。

优选地,沿金属液流动方向,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燃烧器喷口延长线与槽口的交点的上游位置。

优选地,所述流槽包含耐火材料层、第一保温层、第一外壳层;

所述耐火材料层、第一保温层、第一外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保温盖包含第二保温层、第二外壳层;

所述第二保温层、第二外壳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保温盖与所述流槽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保温盖能够绕铰链开合。

优选地,还包含控温热电偶;

所述控温热电偶设置在所述保温盖上;

控温热电偶穿过保温盖延伸至所述盛液空间内。

优选地,沿金属液流动方向,所述控温热电偶位于燃烧器喷口的下游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整个加热过程处于封闭空间内,安全可靠,升温迅速、热效率高,环境温度更低。

2、本实用新型尾气集中排出,方便集中处理。

3、本实用新型外部空气不能进入流槽,减少了金属液的氧化烧损。

4、本实用新型可以重复或叠加使用,以满足生产现场的需求。

5、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

流槽1 控温热电偶4

保温盖2 燃烧器5

铰链3 排烟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液流槽燃气式加热装置包含盛液装置与加热机构。所述盛液装置包含流槽1与保温盖2,保温盖2盖在流槽1的槽口上,本实施例中保温盖2的下端面与流槽1的上端面密封贴合,优选地,两者还可以是凹凸面接触或者过渡配合的方式贴合。为减少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流槽1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耐火材料层、第一保温层、第一外壳层,保温盖2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二保温层、第二外壳层。流槽1与保温盖2之间通过铰链3连接,铰链3铰接保温盖2一侧端与流槽1的一侧端,使保温盖2可以绕铰链3开合。

如图2所示,流槽1与保温盖2之间的内部构成加热的工作空间,所述工作空间包含燃烧空间与流槽1的槽道形成的盛液空间,所述燃烧空间位于所述盛液空间上方。金属液在盛液空间内流动,加热机构延伸至燃烧空间。加热机构包含燃烧器5与排烟管6:燃烧器5包含燃烧器主体与燃烧器喷口,燃烧器主体设置在保温盖外侧,燃烧器喷口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主体连接,另一端贯穿保温盖延伸至燃烧空间;排烟管6设置在保温盖上,并贯穿保温盖。实施例中,燃烧器喷口逆着金属液流动方向斜向下设置,沿金属液流动方向,所述排烟管6位于所述燃烧器喷口延长线与槽口的交点的上游位置。优选地,燃烧器喷口方向还可以是沿金属液流动方向斜向下设置或者竖直向下设置,以适应不同工况的需要,但是会导致加热效率降低。优选地,排烟管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喷口延长线与槽口的交点的下游位置,优点在于当流槽长度较短时,各组件的布置更具有灵活性,但缺点在于,烟气与金属液接触的长度变小,不利于充分换热。

实施例中,在保温盖2上还设置了控温热电偶4,沿金属液流动方向,所述控温热电偶4位于燃烧器喷口的下游位置。控温热电偶4穿过保温盖2延伸至盛液空间中,测量金属流体的温度,并控制电路燃烧器5的加热功率。

工作原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金属液流槽浸入式加热装置时,流槽1与保温盖2通过铰链3连接,关闭时内部形成工作空间,金属液在槽1的槽道形成的盛液空间内流动。燃烧器5的燃烧器主体设置在保温盖外侧,燃烧器喷口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另一端贯穿保温盖延伸至盛液空间上面的燃烧空间。燃烧器喷口逆着金属液流动方向斜向下设置,工作时喷出火焰直接在金属热进行加热。沿金属液流动方向,燃烧器喷口延长线与槽口的交点的上游设置有排烟管6,烟气集中从排烟管6中排出。燃烧器喷口的下游设置控温热电偶4,控温热电偶4若检测到金属液温度过低,则由控制电路增加燃烧器5的功率给金属液加温,当控温热电偶4检测到金属液达到设定温度时,即通过控制电路降低燃烧器5的功率。加热过程中,金属液在入口端先被烟气初步加热,在出口端继续被火焰直接加热,充分利用能源,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