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664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



背景技术:

贫化电炉的熔炼过程靠电弧和电阻加热熔化物料,炉内的气氛为还原性气氛,炉内温度较高,炉渣对耐火材料的化学侵蚀特别严重,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熔体在炉内做环流运动,熔融尘渣会对保护套冲刷侵蚀电极保护套应用于45000KV-A至60000KV-A铜熔炼贫化电炉炉顶直径800mm的电极四周,其主要功能是在熔炼过程中要经得起高温环境下对保护套的侵蚀,经得起熔体对 保护套的冲刷磨蚀,经得起高温下的体积变化,从而达到保护套完整的形状,来控制硫等气体不从电极孔跑出,确保热能量的最大利用率,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等等,保护套的使用条件比较苛刻,既要承受高温环境使用下体积稳定,又要长时间经受熔体、尘渣的冲刷、侵蚀,目前,常规使用的高铝质、镁铝质及铬渣质等已满足不了长时间熔炼的使用要求,而且满足不了灰尘长时间的侵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包括保护装置本体,所述保护装置本体的内侧设有电极,所述保护装置本体在电极的上方设有电极入口护套法,所述电极的外侧固定安装内保护套,所述内保护套的外侧设有减振保护套,所述减振保护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保护套,所述保护装置本体在电极的外侧设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外侧设有电极护套法兰,所述保护装置本体在电极护套法兰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保护套定位端,所述保护套定位端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检测器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定位端设有两组,且对称的设置在外保护层的两侧,所述保护套定位端由玻璃钢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通过内保护套的设计使用氮化硼材料,使得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承受高温,而且在高温状态下不变形;通过防振保护套的设计,使得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稳定的工作;通过外保护套的设计,使用玻璃纤维、石英砂和树脂材料,具有抗高温、耐腐蚀和耐摩擦的性能;通过温度检测器的设计,可以方便观察电极的使用状态;通过控制装置的设计,使得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在使用中更方便和高效;该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保护效果好、安全实用等优点,可以在高温的状态下使用,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保护装置本体、2电极、3电极入口护套法兰、4内保护套、5防振保护套、6外保护套、7温度检测器、8电极护套法兰、9保护套定位端、1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包括保护装置本体1,所述保护装置本体1的内侧设有电极2,所述保护装置本体1在电极2的上方设有电极入口护套法兰3,所述电极2的外侧固定安装内保护套4,内保护套4由氮化硼材料组成,所述内保护套4的外侧设有减振保护套5,所述减振保护套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保护套6,外保护套6由玻璃纤维、石英砂和树脂组成,所述保护装置本体1在电极2的外侧设有温度检测器7,所述温度检测器7的外侧设有电极护套法兰8,所述保护装置本体1在电极护套法兰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保护套定位端9,所述保护套定位端9设有两组,且对称的设置在外保护层6的两侧,所述保护套定位端9由玻璃钢组成,所述保护套定位端9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10,所述温度检测器7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10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该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电极入口护套法兰3和电极护套法兰8来确定电极2的位置,通过内保护套4的使用,使用氮化硼材料,使得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承受高温,而且在高温状态下不变形,通过防振保护套5的使用,使得电极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稳定的工作,通过外保护套6的使用,使用玻璃纤维、石英砂和树脂材料,具有抗高温、耐腐蚀和耐摩擦的性能,通过温度检测7的使用,可以方便观察电极2的使用状态,通过控制装置10的使用,使得贫化电炉用电极保护套在使用中更方便和高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