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203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内机的空气净化模块是在进风口安置IFD净化模块,起到除尘、杀菌、除PM2.5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IFD除尘模块全覆盖成本太高,采用高效过滤网全覆盖则阻力大,进风速度缓慢,不利于室内空气快速换热,在空气质量本身较高或已达到净化效果后仍阻塞进风口,使用方式不够灵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采用空气净化器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其中空气净化模块与机壳顶部由实现空气净化模块与空调器进风口相对位置变化的驱动连接机构连接,空气净化模块具有遮挡空调器进风口位置和整体抬起离开空调器进风口位置,其能在只用空气调节功能时,方便使空气净化器离开顶部的进风口,从而不影响空调器的进风量。

但是上述技术手段仍然存在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面积仍然有限的缺陷、导致在不进行空气过滤时其换热效果仍然不是很佳,且空气净化模块整体抬起所耗费的成本和动力都较高,经济性不高。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过滤功能的空调室内机存在不进行过滤时阻力大、进风速度慢、换热效果不好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具有过滤功能的空调室内机存在换热效果不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面板和壳体;

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位置处;

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运动、以打开所述进风口,以及同时驱动所述面板运动、以打开所述面板所覆盖的进风区域。

优选地,还能驱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运动、以关闭所述进风口,以及同时驱动所述面板运动、以关闭所述面板所覆盖的进风区域。

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其中所述第一滤网通过所述第一滤网支架被支承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滤网通过所述第二滤网支架被支承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支架通过朝向斜向上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一滤网,所述第二滤网支架能被所述第一滤网支架驱动往上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二滤网。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连以驱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运动的从动齿条和与所述主动齿轮相连以驱动所述面板运动的从动齿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从动齿条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滤网支架上,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一滤网支架而做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滤网支架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滤网支架上,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二滤网支架而做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从动齿轮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面板上,以通过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面板而做运动。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盒盖,所述驱动盒盖内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滤网支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盒盖内部、且能沿着所述第一滑槽做运动;和/或,所述第二滤网支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盒盖内部、且能沿着所述第二滑槽做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能够用于将所述面板支承于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利用其在需要换热时同时打开空气净化装置和面板,能够通过打开空气净化装置打开进风口以减小空气流动的阻力、提高换热能力,同时通过打开面板还能进一步地打开面板处所覆盖的进风区域,能够通过该进风区域实现进一步有效地增大进风面积,进一步提高空气进气流量、提高换热效率,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在无需过滤时换热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通过打开空气净化装置打开进风口、打开面板所覆盖的进风区域,在提高空气进气流量、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还使得不用整体抬起净化装置,耗费的动力和成本都相对较低、提高了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净化装置关闭进风口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方向的内部结构的驱动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净化装置打开进风口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4的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方向的内部结构的驱动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面板;2、壳体;3、进风口;4、空气净化装置;41、第一滤网;42、第二滤网;43、第一滤网支架;44、第二滤网支架;5、驱动装置;51、主动齿轮;52、从动齿条;53、从动齿轮;54、第一连杆;55、第二连杆;56、第三连杆;57、驱动盒盖;571、第一滑槽;58、第一支撑杆;59、第二支撑杆;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面板1和壳体2;进风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2上;空气净化装置4,设置在所述进风口3位置处;

驱动装置5,能够在需要对空气进行换热时驱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4运动、以打开所述进风口3,以及同时驱动所述面板1运动、以打开所述面板1所覆盖的进风区域;还能在需要对空气进行净化时驱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4运动、以关闭所述进风口3,以及同时驱动所述面板1运动、以关闭所述面板1所覆盖的进风区域。

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利用其在需要换热时同时打开空气净化装置和面板,能够通过打开空气净化装置打开进风口以减小空气流动的阻力、提高换热能力,同时通过打开面板还能进一步地打开面板处所覆盖的进风区域,能够通过该进风区域实现进一步有效地增大进风面积,进一步提高空气进气流量、提高换热效率,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在无需过滤时换热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还通过打开空气净化装置打开进风口、打开面板所覆盖的进风区域,在提高空气进气流量、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还使得不用整体抬起净化装置,耗费的动力和成本都相对较低、提高了经济性。

还通过驱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4运动、以关闭所述进风口3,以及同时驱动所述面板1运动、以关闭所述面板1所覆盖的进风区域,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在需要净化空气时使得空气从被净化装置覆盖的进风口处进入,以完成空气的净化过滤作用,并且关闭面板覆盖的进风区域能够防止此时空气进入室内机内部,从而最大程度地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作用。

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4包括第一滤网41和第二滤网42,其中所述第一滤网41通过所述第一滤网支架43被支承在所述壳体2上、所述第二滤网42通过所述第二滤网支架44被支承在所述壳体2上。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的两层滤网的形式,能够对空气起到两级过滤的作用和效果,提高过滤的纯度和精度,并且通过两个滤网支架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将第一和第二滤网分别牢固地固定于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支架43通过朝向斜向上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一滤网41,所述第二滤网支架44能被所述第一滤网支架43驱动往上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二滤网42。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和第二滤网支架的优选驱动方式,通过第一滤网支架能够带动第二滤网支架进而带动第二滤网朝上运动,第一滤网支架带动第一滤网朝上运动,实现两个滤网的相互联系式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主动齿轮51、与所述主动齿轮51相连以驱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4运动的从动齿条52和与所述主动齿轮51相连以驱动所述面板1运动的从动齿轮53。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优选驱动结构,通过主动齿轮提供转动的动力(优选可以连接至电机),通过从动齿条能够被主动齿轮驱动以进一步地带动空气净化装置运动、通过从动齿轮能够被主动齿轮驱动以进一步地带动面板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5还包括第一连杆54,所述第一连杆5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从动齿条52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滤网支架43上,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杆54带动所述第一滤网支架43而做运动。通过第一连杆能够起到连接和传动的作用,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从动第一滤网支架运动,从而通过第一滤网支架而带动第一滤网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5还包括第二连杆55,所述第二连杆5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滤网支架43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滤网支架44上,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杆55带动所述第二滤网支架而做运动。通过第二连杆能够起到连接和传动的作用,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从动第二滤网支架运动,从而通过第二滤网支架而带动第二滤网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5还包括第三连杆56,所述第三连杆5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从动齿轮53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面板1上,以通过所述第三连杆56带动所述面板1而做运动。通过第三连杆能够起到连接和传动的作用,通过第三连杆连接从动第三滤网支架运动,从而通过第三滤网支架而带动第三滤网运动。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盒盖57,所述驱动盒盖57内设置有第一滑槽571和第二滑槽(未示出);

所述第一滤网支架4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盒盖57内部、且能沿着所述第一滑槽571做运动;和/或,所述第二滤网支架44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盒盖57内部、且能沿着所述第二滑槽(未示出)做运动。通过设置驱动盒盖以及滑槽的结构形式,能够将第一和/或第二滤网支架设置于驱动盒盖内部、并沿着滑槽的方向进行滑动,这样能够对第一和/或第二滤网支架的运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使其沿着指定的方向运动,以满足所需控制所期望能达到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5还包括第一支撑杆58和第二支撑杆59,所述第一支撑杆58和所述第二支撑杆59能够用于将所述面板1支承于所述壳体2上。通过设置两个支撑杆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对面板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将面板支承并固定于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全部覆盖所述进风口。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全部覆盖的形式,能够增大进风空气净化的作用和效果,提高空气净化的纯度和精度。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室内机。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优选种类和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上设置驱动装置、利用其在需要换热时同时打开空气净化装置和面板,能够通过打开空气净化装置打开进风口以减小空气流动的阻力、提高换热能力,同时通过打开面板还能进一步地打开面板处所覆盖的进风区域,能够通过该进风区域实现进一步有效地增大进风面积,进一步提高空气进气流量、提高换热效率,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在无需过滤时换热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还通过打开空气净化装置打开进风口、打开面板所覆盖的进风区域,在提高空气进气流量、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还使得不用整体抬起净化装置,耗费的动力和成本都相对较低、提高了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使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对其进行换热非净化模式、净化非换热模式和净化加换热模式之间的切换调节控制。

优选地,当仅需要对空气进行换热时,调节空调室内机运行于换热非净化模式下:调节驱动装置驱动空气净化装置运动、以打开所述进风口,且同时驱动面板运动、以打开面板覆盖的进风区域。这样能够不仅从进风口进风以进行换热、还能从面板覆盖的进风区域进行进风,有效地增大了进风面积,从而增大了换热效率。

优选地,当仅需要对空气进行净化时,调节空调室内机运行于净化非换热模式下:调节驱动装置驱动空气净化装置运动、以关闭所述进风口,且同时驱动面板运动,以关闭面板覆盖的进风区域。这样能够仅仅从进风口进风、并优先通过净化装置以对空气进行净化作用,提高了空气的净化效率。

优选地,当同时需要对空气进行换热和净化时,调节空调室内机运行于净化加换热模式下:调节驱动装置驱动空气净化装置运动、以关闭所述进风口,且同时驱动面板运动,以打开面板覆盖的进风区域。这样能够从进风口进风并经过净化装置以进行净化作用,并通过面板覆盖的进风区域进行进风,以在起到净化作用时还能尽可能地提高室内机的换热面积、增大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机进风口处设置高效过滤网空气净化装置4,净化装置通过齿轮、齿条、连杆的运动机构带动实现推出与闭合,同时面板1通过连杆也可实现旋转打开与闭合的状态,增大进风面积。如图1-3所示,空调启动净化除尘功能模块时,净化装置闭合,覆盖整个进风口3,当仅需要空调正常过滤换热时,净化装置打开(如图4-6),整个进风口3全打开。

驱动盒机构采用电机、齿轮、齿条、连杆等元件组成(如图7),可根据控制器指令调节。

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空调在非净化模式下,全覆盖高效过滤网阻力太大,影响空调整体风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新设计一种运动机构,在内机进风口处设置高效过滤网净化模块,净化模块可通过齿轮连杆机构带动实现推出与闭合,即可调节净化模块在进风口的覆盖面积,最大限度发挥空调内机空气净化和换热功能,实现换热快、净化效率高、进风量大、方便灵活等优点,提高用户体验。

有益效果:

外形美观,换热速度快,净化效率高,使用方便灵活

具体实施方式:

室内空气质量较差时,如图1-3,电机带动主动齿轮51逆时针旋转,所有连杆收回,使净化装置保持较大覆盖面积,快速净化室内空气;

室内空气质量较好时,电机驱动主动齿轮51顺时针旋转,可实现:

1)主动齿轮51带动从动齿轮53逆时针旋转,从而驱动第三连杆56,使面板1打开,面板1可通过第一支撑杆58、第二支撑杆59实现固定;

2)主动齿轮51驱动从动齿条52顺时针旋转,从动齿条带动第一连杆54,第一连杆54再驱动第一滤网支架43斜向上运动,实现第一滤网41打开,其中第一滤网支架43可在驱动盒盖57的第一滑槽571内运动;

3)第一连杆54带动第一滤网支架43运动的同时,由于第一滤网支架43有一部分与第二滤网支架44接触,会被其带动往斜上方运动,当两者脱离接触后,第二滤网支架44会在第二连杆55的驱动下往上运动,第二滤网支架44可在驱动盒盖57的第二滑槽内运动;

4)最终第一滤网支架43与第二滤网支架44可实现运动到图2所示位置;

控制器根据外部指令调节运动机构的齿条行程,使支架和净化装置保持在合适的位置。面板与净化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局限于图3、图6所示的状态,可以在两者之间的任意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