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7239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



背景技术:

受空气质量和气候影响,近年来喷雾降温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目前在大型露天体育馆、公园、广场和加油站等户外活动场所采取的喷雾降温措施更是必不可少,通常是安装喷雾降温设备,通过喷出水雾来有效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从而改善人们的活动环境。但目前的喷雾降温设备结构和功能单一,喷雾范围受限,无法根据天气、人流量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能满足喷雾现场的不同需求,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其结构形成有内喷雾模块、外喷雾模块和照明模块,喷雾降温效果好,喷雾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且具有照明功能,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包括内喷雾模块、外喷雾模块、照明模块以及呈闭合环状的喷雾外壳,所述喷雾外壳内形成有空心容腔,所述喷雾外壳具有相对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以及相对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喷雾外壳靠近其内侧面的空心容腔内设置有所述内喷雾模块,所述内喷雾模块包括至少一条内喷雾管道,所述内喷雾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内喷雾头,所述喷雾外壳靠近其外侧面的空心容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内喷雾模块并排分布的所述外喷雾模块,所述外喷雾模块包括至少一条外喷雾管道,所述外喷雾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外喷雾头,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多条LED灯管,各条所述LED灯管设置在所述喷雾外壳相对的两内侧面之间,所述喷雾外壳上设置有电线入口。

所述喷雾外壳呈方环状,所述喷雾外壳的内侧面、外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长方形,所述内喷雾模块包括四条相互密封连接呈四边形的内喷雾管道,此四条所述内喷雾管道沿着所述喷雾外壳的周沿设置,所述外喷雾模块包括四条相互密封连接呈四边形的外喷雾管道,此四条所述外喷雾管道也沿着所述喷雾外壳的周沿设置。

所述喷雾外壳的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供各个所述外喷雾头和各个所述内喷雾头伸出的喷雾口。

所述喷雾外壳内还设置有多个微型风机,所述喷雾外壳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各所述出风口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微型风机的送风范围内,且各所述喷雾口分别对应位于各所述出风口的送风范围内。

所述内喷雾管道和所述外喷雾管道分别与一喷雾机主机连接,且所述内喷雾管道的进水方向上和所述外喷雾管道的进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各所述电磁阀与一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喷雾外壳相对的两内侧面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各条所述LED灯管的LED灯管接头。

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多个深照灯,各个所述深照灯安装在所述喷雾外壳的下端面上。

所述喷雾外壳的空心容腔内还设置有为所述照明模块应急供电的蓄电池组。

所述喷雾外壳的上端面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喷雾外壳的吊杆或者吸顶件。

所述内喷雾头和所述外喷雾头均为微雾喷头,所述内喷雾头的数量是所述外喷雾头的数量的2~4倍,各个所述外喷雾头之间的间距是各个所述内喷雾头之间的间距的2~4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其结构形成有内喷雾模块、外喷雾模块和照明模块,喷雾降温效果好,喷雾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且具有照明功能,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

进一步,所述喷雾外壳内还设置有多个微型风机,所述喷雾外壳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各所述出风口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微型风机的送风范围内,且各所述喷雾口分别对应位于各所述出风口的送风范围内。微型风机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将内喷雾头和外喷雾头喷出的雾气吹送至更远处,实现大范围喷雾降温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多个深照灯,各个所述深照灯安装在所述喷雾外壳的下端面上。设置深照灯可提升照明效果。

进一步,所述喷雾外壳的空心容腔内还设置有为所述照明模块应急供电的蓄电池组,蓄电池组可在停电时工作,保证照明模块继续正常照明。

进一步,所述内喷雾头和所述外喷雾头均为微雾喷头,所述内喷雾头的数量是所述外喷雾头的数量的2~4倍,各个所述外喷雾头之间的间距是各个所述内喷雾头之间的间距的2~4倍。这样设置,可以扩大喷雾范围,提高喷雾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的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喷雾外壳 1 喷雾口 11

管道入口 12 灯管接头 13

电线入口 14 出风口 15

内喷雾管道 2 外喷雾管道 3

LED灯管 4 深照灯 5

蓄电池组 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喷雾外壳1以及内喷雾模块、外喷雾模块和照明模块,喷雾外壳1呈闭合的方环状,喷雾外壳1的内侧面、外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长方形。

喷雾外壳1内形成有空心容腔,喷雾外壳1靠近其内侧面的空心容腔内设置有内喷雾模块,内喷雾模块包括四条相互密封连接呈四边形的内喷雾管道2,此四条内喷雾管道2沿着喷雾外壳1的周沿设置,各条内喷雾管道2上设置有多个内喷雾头(图中未示出),喷雾外壳1的下端面上对应各个内喷雾头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内喷雾头伸出的喷雾口11。

喷雾外壳1靠近其外侧面的空心容腔内设置有环绕内喷雾模块分布的外喷雾模块,外喷雾模块也包括四条相互密封连接呈四边形的外喷雾管道3,此四条外喷雾管道3也沿着喷雾外壳1的周沿设置,每条外喷雾管道3上设置有多个外喷雾头(图中未示出),喷雾外壳1的下端面上对应各个外喷雾头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外喷雾头伸出的喷雾口11。

各条内喷雾管道2上的内喷雾头和对应的外喷雾管道3上的外喷雾头错开设置,内喷雾头和外喷雾头均为微雾喷头,内喷雾头的数量是外喷雾头的数量的2~4倍,各个外喷雾头之间的间距是各个内喷雾头之间的间距的2~4倍。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内喷雾模块和外喷雾模块的喷雾范围不重叠,提高喷雾降温效果。

其中一条内喷雾管道2和其中一条外喷雾管道3分别通过进水管道(图中未示出)与一喷雾机主机(图中未示出)连接,具体地,此条内喷雾管道2上通过一管道接头(图中未示出)与进水管道连接,同样地,此条外喷雾管道3上通过另一管道接头(图中未示出)与相应的进水管道(图中未示出)连接,喷雾外壳1上分别设置有供各管道接头的进水端伸出的管道入口12,用于引入相应的进水管道。喷雾机主机可以为一个,同时为内喷雾管道2和外喷雾管道3供水,也可以为两个,分别为内喷雾管道2和外喷雾管道3供水。且与内喷雾管道2连接的进水管道上和与外喷雾管道3连接的进水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图中未示出),各电磁阀均与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内喷雾管道2和喷雾机主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外喷雾管道3和喷雾机主机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电磁阀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公知的连接方式。

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和关闭,从而使内喷雾头和外喷雾头开始或者停止喷雾。一般情况下,可只采用内喷雾管道2的内喷雾头进行降温除尘,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当天气十分干燥和炎热(如夏季或者干燥地区),可同时采用内喷雾管道2的内喷雾头和外喷雾管道3的外喷雾头进行降温除尘,增大喷雾范围。

照明模块包括多条LED灯管4,喷雾外壳1相对的两内侧面上对应设置有多个LED灯管接头13,灯管接头13的数量是LED灯管4的数量的两倍,各条LED灯管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灯管接头13上。喷雾外壳1上设置有电线入口14,用于引入为LED灯管4供电的电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双喷雾系统,其结构形成有内喷雾模块、外喷雾模块和照明模块,喷雾降温效果好,喷雾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且具有照明功能,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

进一步,喷雾外壳1内对应各侧边还设置有一个微型风机(图中未示出),喷雾外壳1对应各侧边的下端面分别对称开设有两个出风口15,各出风口15均位于对应的微型风机的送风范围内,且各喷雾口11分别对应位于各出风口15的送风范围内。微型风机从出风口15吹出的风能够将内喷雾头和外喷雾头喷出的雾气吹送至更远处,实现大范围喷雾降温的目的。

进一步,照明模块还包括两个深照灯5,各个深照灯5对称安装在喷雾外壳1的两下端面上,可提升照明效果。

进一步,喷雾外壳1的空心容腔内还设置有为照明模块应急供电的蓄电池组6,蓄电池组6与照明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常规的电路连接方式,蓄电池组6可在停电时工作,保证照明模块继续正常照明。

进一步,喷雾外壳1的上端面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安装喷雾外壳1的吊杆或者吸顶件(图中未示出),从而能够将该双喷雾系统安装在天花板上。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