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鞋底烘干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59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鞋底烘干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智能机械设备的生产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化鞋底烘干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制鞋生产线上,喷涂完胶水和处理水的鞋底或鞋面都需要进行及时的烘干处理,才能进行进一步地后续制鞋生产,但是传统的制鞋生产线都是一字形流水线工作台,烘干设备一般都是直接罩设在输送带上的烘干箱体,不仅占用很大的工作空间,烘干箱进行烘干的操作距离比较有限,而且直接罩设在输送带上的烘干箱体其烘干效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温度不容易控制,容易产生胶水烘干不均匀、不充分,影响鞋品质量,同时,传统的烘干箱耗能大,工作环境比较艰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智能化鞋底烘干生产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智能化的制鞋烘干生产设备,它不仅可以智能化、自动化地完成鞋底的胶水或处理水的烘干处理,而且整台设备的即结构上更节省空间的占用,功能上又能够恒温节能,同时,该设备的烘干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烘干效果得到变革性地提升,使胶水的烘干效果几乎达到理想状态,提高了鞋子的质量与品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化鞋底烘干生产系统,包括操作台,该操作台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链条和第二输送链条,所述第一、第二输送链条分别沿水平方向输送设置,所述操作台的中部设有一烘干机构,该烘干机构上设有一沿上、下方向输送设置的的第三输送链条,该第一、第二和第三输送链条上分别可拆卸地配合装配有若干个用于运送鞋底的输送载板;所述烘干机构两侧的该操作台上分别装设有左、右两运载装置,该左运载装置用于将第一输送链条上的输送载板转运到所述第三输送链条上,该右运载装置用于将第三输送链条上的输送载板转运到所述第二输送链条上;所述操作台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装料台和一收料台。

更进一步,所述烘干机构包括一烘干箱体,该烘干箱体的中部设有相叠放的左、右两中空结构的隔板体,该左、右隔板体将所述烘干箱体的内部分隔成左、右两个烘干腔室,所述第三输送链条配合绕设于所述烘干箱体内;所述烘干箱体的内壁设有通风管体,该通风管体分别与左、右两隔板体的中空部相连通,并分别形成左、右两通风通道,该左、右两通风通道的内壁分别布设有发热装置,且该左、右两通风通道上分别装设有一吹风机。

更进一步,所述左通风通道的左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斜向上的第一出风口,所述左通风通道的右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斜向下的第二出风口,并形成一顺时针运动的独立烘干热风环境;所述右通风通道的左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斜向下的第三出风口,所述右通风通道的右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斜向上的第四出风口,并形成一逆时针运动的独立烘干热风环境。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出风口处分别设有一可上、下略摆动的摆风板。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和第四出风口与水平线夹角为30-45°,所述第二和第三出风口与水平线夹角为为45-60°。

更进一步,所述发热装置为炭纤维发热板、电磁发热膜或者陶瓷发热板中的任意一种。

更进一步,所述左、右两运载装置分别为一可左、右滑动设置的运载车体。

一种智能化鞋底烘干生产系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具体生产步骤:

步骤一:将喷涂完胶水和处理水的鞋底,从所述装料台上通过移动机械手或移动吸盘等设备转移运送到所述第一输送链条的输送载板上;

步骤二:所述第一输送链条将最右侧的输送载板整体转移到所述左部的运载车体上,该左部的运载车体将载设的输送载板水平移动到所述烘干箱体内,然后该输送载板配合自动装设于所述第三输送链条上;同时,所述右部的运载车体移动到所述烘干箱体内,将所述第三输送链条上的输送载板自动整体转移,并水平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链条的最左侧,然后将该输送载板配合自动装设于所述第二输送链条上;

步骤三:所述左部运载车体装入的输送载板随着所述第三输送链条的移动输送,依次经过所述左、右两个烘干腔室,该左、右两个烘干腔室通过调控该风机的风速变化,形成两个不同的烘干热风环境,使鞋底上的胶水及处理水全角度、更均匀、充分地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四:使用移动机械手或移动吸盘等设备,将第二输送链条最右端上输送载板上的鞋底收集转移到所述收料台上,完成鞋底的自动烘干收集处理。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左烘干腔室内的烘干环境温度高于所述右烘干腔室内的烘干环境温度。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变革性地改变了传统流水生产线一字排开的设置结构,在烘干箱内设置沿上、下方向输送设置的第三输送链条,使鞋子在经过烘干箱进行烘干时,整个烘干行程不会占用有限的空间位置,不仅节省了生产场地的占用,而且上、下行走的烘干行程更有利于胶水的烘干处理,使胶水更均匀、更充分地得到烘干。

二:本实用新型在烘干机构内通过设置左、右两个烘干腔室和设在该烘干腔室内壁的通风通道,利用风机的速度变化,改变烘干腔室内温度的大小与变化,智能化地调整不同的烘干环境,以适应不同鞋底产品的烘干技术需求,提高设备的适用性。

三: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不同烘干环境的烘干腔室,使依次通过的鞋底可以更好进行胶水烘干处理,该左烘干腔室先进行高温烘干处理,而该右烘干腔室再进行低中温的烘干补充辅助处理,以达到整体更均匀更充分地烘干处理;同时,该两个烘干腔室侧壁上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出风口,使得烘干腔室内分别形成一循环形式的烘干热风,且通过角度的设置,使两个烘干腔室的循环热风互不干扰,独立存在,更好地进行烘干处理操作。

四: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新颖独特,具有实质性地改进设计,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烘干处理效果,使得鞋面的胶水烘干处理水平达到行业内的领先水平,提高了鞋制品的质量与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出风口及摆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智能化鞋底烘干生产系统,包括操作台1,该操作台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链条2和第二输送链条3,所述第一、第二输送链条(2、3)分别沿水平方向输送设置,且它们(2、3)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操作台1的中部设有一烘干机构4,该烘干机构4上设有一沿上、下方向输送设置的的第三输送链条5,该第一、第二和第三输送链条(2、3、5)上分别可拆卸地配合装配有若干个用于运送鞋底的输送载板6;所述烘干机构4两侧的该操作台1上分别装设有左、右两运载装置(7、8),该左运载装置7用于将第一输送链条2上的输送载板6转运到所述第三输送链条5上,该右运载装置8用于将第三输送链条5上的输送载板6转运到所述第二输送链条3上;所述操作台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装料台9和一收料台10。

更进一步,所述烘干机构4包括一烘干箱体41,该烘干箱体41的中部设有相叠放的左、右两中空结构的隔板体(42、43),该左、右隔板体(42、43)将所述烘干箱体41的内部分隔成左、右两个烘干腔室(44、45),所述第三输送链条5配合绕设于所述烘干箱体41内;所述烘干箱体41的内壁设有通风管体,该通风管体分别与左、右两隔板体(42、43)的中空部相连通,并分别形成左、右两通风通道(46、47),该左、右两通风通道(46、47)的内壁分别布设有发热装置,且该左、右两通风通道(46、47)上分别装设有一吹风机48。

更进一步,所述左通风通道46的左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斜向上的第一出风口461,所述左通风通道46的右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斜向下的第二出风口462,并形成一顺时针运动的独立烘干热风环境;所述右通风通道47的左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斜向下的第三出风口471,所述右通风通道47的右侧上开设有若干个斜向上的第四出风口472,并形成一逆时针运动的独立烘干热风环境。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出风口(461、462、471、472)处分别设有一可上、下略摆动的摆风板49。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和第四出风口(461、472)与水平线夹角为30-45°,所述第二和第三出风口(462、471)与水平线夹角为为45-60°。

更进一步,所述发热装置为炭纤维发热板、电磁发热膜或者陶瓷发热板中的任意一种。

更进一步,所述左、右两运载装置(7、8)分别为一可左、右滑动设置的运载车体。

一种智能化鞋底烘干生产系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具体生产步骤:

步骤一:将喷涂完胶水和处理水的鞋底,从所述装料台9上通过移动机械手或移动吸盘等设备转移运送到所述第一输送链条2的输送载板6上;

步骤二:所述第一输送链条2将最右侧的输送载板6整体转移到所述左部的运载车体7上,该左部的运载车体7将载设的输送载板6水平移动到所述烘干箱体41内,然后该输送载板6配合自动装设于所述第三输送链条5上;同时,所述右部的运载车体8移动到所述烘干箱体41内,将所述第三输送链条5上的输送载板6自动整体转移,并水平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链条3的最左侧,然后将该输送载板6配合自动装设于所述第二输送链条3上;

步骤三:所述左部运载车体7装入的输送载板6随着所述第三输送链条5的移动输送,依次经过所述左、右两个烘干腔室(44、45),该左、右两个烘干腔室(44、45)通过调控该风机48的风速变化,形成两个不同的烘干热风环境,使鞋底上的胶水及处理水全角度、更均匀、充分地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四:使用移动机械手或移动吸盘等设备,将第二输送链条3最右端上输送载板6上的鞋底收集转移到所述收料台上,完成鞋底的自动烘干收集处理。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左烘干腔室44内的烘干环境温度高于所述右烘干腔室45内的烘干环境温度。

一: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变革性地改变了传统流水生产线一字排开的设置结构,在烘干箱内设置沿上、下方向输送设置的第三输送链条,使鞋子在经过烘干箱进行烘干时,整个烘干行程不会占用有限的空间位置,不仅节省了生产场地的占用,而且上、下行走的烘干行程更有利于胶水的烘干处理,使胶水更均匀、更充分地得到烘干。

二:本实用新型在烘干机构内通过设置左、右两个烘干腔室和设在该烘干腔室内壁的通风通道,利用风机的速度变化,改变烘干腔室内温度的大小与变化,智能化地调整不同的烘干环境,以适应不同鞋底产品的烘干技术需求,提高设备的适用性。

三: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不同烘干环境的烘干腔室,使依次通过的鞋底可以更好进行胶水烘干处理,该左烘干腔室先进行高温烘干处理,而该右烘干腔室再进行低中温的烘干补充辅助处理,以达到整体更均匀更充分地烘干处理;同时,该两个烘干腔室侧壁上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出风口,使得烘干腔室内分别形成一循环形式的烘干热风,且通过角度的设置,使两个烘干腔室的循环热风互不干扰,独立存在,更好地进行烘干处理操作。

四: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新颖独特,具有实质性地改进设计,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烘干处理效果,使得鞋面的胶水烘干处理水平达到行业内的领先水平,提高了鞋制品的质量与品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