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58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工件处理的设备,具体来说涉及用于烘干的干燥炉。



背景技术:

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两个或多个不同部件通过粘合剂粘结在一起以形成工件。通常是在所要粘结部件的表面上涂敷固体粘合剂,然后将两个或多个部件送入干燥炉进行加热,使粘合剂熔化,将分开的部件粘结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冷却,使粘合剂固化,从而实现部件之间的固定。有时也需要将工件内的水分去除,从而送入干燥炉进行加热。

在现有的干燥炉中,为了缩短作业时间,优选在输送方向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载置工件的台座之间靠近配置。台座通常彼此相连形成输送链。输送链被多个支承轴支承,通过支承轴的旋转使输送链沿支承轴的旋转方向旋转。支承轴的两端由轴承支承。通常情况下,重力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干燥炉放入口侧的支承轴以及排出口侧的支承轴在重力方向上承受较大的负荷,容易造成支承轴的变形和故障,从而减少输送装置的寿命。而在入口侧与出口侧之间的位置设置更多的支承轴会造成干燥炉的成本增加且使结构复杂,且中间的支承轴可能由于输送路径上的高温而寿命缩短,需要经常更换。

因此,需要一种干燥炉,能够降低支承轴在放入口侧和排出口侧所经受的负载并延长输送装置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燥炉,其能够降低支承轴在放入口侧和排出口侧所经受的负载并延长输送装置的寿命。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燥炉,包括:

放入口;

排出口;

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具有加热器;

冷却室,所述冷却室设置在所述加热室下游;以及

输送机,所述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放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并用于从所述放入口朝向所述排出口输送干燥对象物并使所述干燥对象物相继穿过所述加热室和所述冷却室;

所述输送机具有:

输送链,所述输送链由设置在所述放入口和所述排出口处的支承轴支承,所述支承轴垂直于所述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延伸且两端由端部轴承支承,所述放入口和/或所述排出口处的所述支承轴在所述两端之间由中间轴承支承,所述中间轴承以位置可调整的方式安装。

放入口和排出口处的支承轴设置在加热室的外部,能够延长轴承的寿命。并且中间轴承的位置能够调整,因此能够调整轴承的同轴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延长轴承的寿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承固定于轴承支承板,所述轴承支承板垂直于所述支承轴延伸。

由于中间轴承固定于轴承支承板,且轴承支承板垂直于支承轴延伸,因此能够对中间轴承进行高度方向的调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支承板设有供所述支承轴穿过的贯通孔,并设有螺纹孔,

所述中间轴承具有轴承本体部和从所述轴承本体部向外突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在垂直于所述支承轴的平面延伸,并设有通孔,

所述中间轴承通过穿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通孔的螺栓固定到所述轴承支承板,

其中所述通孔的内部轮廓大于所述螺栓的外径,所述螺栓的螺纹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相啮合。

由于通孔的内部轮廓大于螺栓的外径,使得螺栓在通孔内的位置可进行调整,从而中间轴承的位置也可相应调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呈圆形,使得所述中间轴承的安装位置能够通过所述螺栓在所述通孔内的位置而沿各方向调整。

在通孔为圆形的情况下,使得螺栓在通孔内的位置沿各径向方向可调整,从而中间轴承的安装位置也可沿任意方向调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呈沿竖直方向的长圆孔,使得所述中间轴承的安装位置能够通过所述螺栓在所述通孔内的位置而沿竖直方向调整。

在通孔为沿竖直方向的长圆孔的情况下,螺栓仅能在通孔内沿竖直方向调整,因此中间轴承也仅能沿竖直方向调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链由相互枢转连接的链板组成,所述链板上设有用于接纳所述干燥对象物的接纳座。

使用由链板组成的输送链,且链板内设有接纳座,可以直接将干燥对象物放置在输送链上进行干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承轴的所述端部轴承的下部固定至所述干燥炉的台架。

所述支承轴的所述端部轴承的下部固定至干燥炉的台架,可使支承轴两端的轴承的位置固定不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室具有沿所述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加热器,距离入口最近的加热器的加热功率比距离冷却室最近的加热器的加热功率高。

由于温度在入口侧更高,因此干燥对象物在进入加热室时能够快速被加热,并尽可能长时间维持高温状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却室的所述支承轴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沿干燥炉的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冷却风扇。

所述布置使得冷却空气能够从冷却室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流出,从而高效地对冷却室内的干燥对象物进行冷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对象物是马达机壳。

该干燥炉可用于马达机壳制造。

本文所描述的干燥炉的额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的详细描述中陈述,并且通过下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或者从通过实践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这些描述包括下文的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以及附图。

应了解前文的一般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说明了各种实施例并且意图提供理解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性质和特征的概述或框架。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各种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合并于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清楚地描述,并且其优点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显而易见,附图以示例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放入口和/或排出口处支承轴的局部立体图。

图3A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放入口和/或排出口处支承轴在中间轴承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B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放入口和/或排出口处支承轴在中间轴承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上半部被剖开以示出其内部结构。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放入口和/或排出口处支承轴在中间轴承处沿支承轴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去除了部分支承轴。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的加热室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的冷却室的横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 干燥炉

200 加热室

300 冷却室

400 输送机

201 加热器

202 循环风扇

203 间隔板

204 上部加热室

205 下部加热室

206 空气通道

207 空气通道

210 导流板

301 冷却风扇

900 放入口

600 排出口

700 支承轴

701 链轮

702 端部轴承

703 中间轴承

704 轴承本体部

705 固定部

706 通孔

B 螺栓

802 螺纹孔

800 轴承支承板

801 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效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用于参考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的位置来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此外,竖直方向是与输送方向以及支承轴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100,包括:放入口900和排出口600;加热室200,该加热室200内设有加热器201(在图5中示出),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设置在加热室200下游的冷却室300,其中设有冷却风扇,用于对工件进行冷却;以及输送机400,该输送机400布置在放入口900与排出口600之间,用于将多个干燥对象物(工件)从放入口900沿输送方向相继穿过加热室200和冷却室300朝向排出口600传送。

该输送机400具有输送链(图中未示出)。较佳地,该输送链由相互枢转连接的链板组成,而链板上设有用于接纳干燥对象物的接纳座。由此,可将工件直接放置在链板上的接纳座内而无需其他对准或排列工具。

该输送链由设置在放入口900和排出口600处的支承轴700支承。如图2所示,支承轴700垂直于输送机400的输送方向延伸且两端由端部轴承702支承。具体来说,在支承轴700的支承输送链的位置固定地安装有链轮701。链轮701能够与输送链啮合,从而通过例如马达等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支承轴700的转动来带动链轮701转动。链轮701的转动进而带动输送链沿输送方向移动,从而将其所载置的工件输送穿过干燥炉100。此外,该支承轴700在两端之间还有中间轴承703支承,该中间轴承703的位置可适当调整。通过该中间轴承703的设置,可为支承轴700在中间位置提供额外的支承,能有效避免由于支承轴上负载过重造成的变形和失效。也避免了在干燥炉100内部设置额外的支承轴来支承输送链的需要。否则干燥炉100内设置的支承轴会由于干燥炉100内的高温而易于失效或损坏,增加生产成本。由于中间轴承703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因此能够调整中间轴承703与两个端部轴承702之间的的同轴度,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支承支承轴700并进一步延长各轴承的寿命。

图3是中间轴承703处的放大立体图,中间轴承703固定于轴承支承板800。该轴承支承板800垂直于支承轴700延伸。因此,中间轴承703能够进行高度方向的调整,从而与端部轴承702对准。而如图2所示,端部轴承701的下部固定至干燥炉100的台架。该布置使得两端的端部轴承702位置固定不动。因此,三个轴承的位置可通过中间轴承703的调整而线性对准。

具体来说,轴承支承板800上设有供支承轴700穿过的贯通孔801,并还在通孔801的两侧分别设有螺纹孔802。中间轴承703具有轴承本体部704和从轴承本体部704向外突出的两个固定部705,两个固定部705在垂直于支承轴700的平面延伸,并设有通孔706。中间轴承703通过穿过螺纹孔802和通孔706的螺栓B而固定到轴承支承板800,其中通孔706的内部轮廓大于螺栓B的外径,螺栓B的螺纹与螺纹孔802的螺纹相啮合。中间轴承703通过螺栓B的螺栓头与轴承支承板800之间的夹持力而保持在位。由于通孔706的内部轮廓大于螺栓B外径,使得螺栓B在通孔706内的位置可进行调整,从而中间轴承700的位置也可相应地进行调整。当需要对中间轴承703的位置重新进行调整时,仅需松开螺栓B,将中间轴承703重新定位,并再次将螺栓B拧紧即可。

通孔706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通孔706呈圆形。该形状使得螺栓B能够在通孔706内沿各方向调整位置。由此,中间轴承702的安装位置也可沿任意方向在竖直平面内进行调整。

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通孔706呈沿竖直方向的长圆孔。该形状使得螺栓B能够在通孔706内仅能沿竖直方向调整位置。由此,中间轴承702的安装位置也仅可沿竖直方向进行调整。

在图5所示的加热室200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中,加热室200具有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加热器201。其中距离入口最近的加热器201的加热功率比距离冷却室最近的加热器201的加热功率高。由于温度在入口侧更高,因此工件在进入加热室200时能够快速被加热,并尽可能长时间维持高温的状态。

此外,为了使得加热器201能够更高效地加热加热室内的空气,还设置有循环风扇202,循环风扇202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加热器201的上方。在附图5中的较佳实施例中,加热室200由间隔板203分为上部加热室204和下部加热室205,在上部加热室204和下部加热室205的支承轴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空气通道206和207用于将上部加热室204和下部加热室205连通,循环风扇202和加热器201设置在上部加热室204内,由输送机400传送的工件设置在下部加热室205内,在下部加热室205的支承轴的延伸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向上倾斜延伸的导流板210。

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被加热器201加热的空气被循环风扇202向上部加热室204的一侧(图5中是左侧)吹送,加热的空气通过该侧的空气通道206向下经过导流板210从一侧进入下部加热室205,从而穿过所要加热的工件,流过工件的空气流向下部加热室205的另一侧(图5中是右侧),并从该侧经过导流板210进入另一侧的空气通道207,进而从另一侧进入上部加热室204。这样的布置能够促使加热的空气在轴承轴的延伸方向上流通,更快速地加热下部加热室205内的工件。

在工件被传送出加热室200之后,进入下游的冷却室300。

在冷却室300的支承轴的延伸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沿干燥炉的高度方向排列的排列的多个冷却风扇301。在图1所示的冷却室300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冷却室300的支承轴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沿干燥炉的高度方向排列的两排冷却风扇301。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冷却风扇301用于将冷却室300外部的常温环境空气从一侧吸入,并将流过工件后的空气从冷却室300的另一侧送出。

更佳地,冷却室300的顶棚的高度被设置成在中部的高度相对于两侧的高度降低。这样,可以促进从一侧吸入的空气向下方更靠近待要冷却的工件的位置流动,从而穿过工件的冷却空气流量被增大,并在冷却工件后向高度方向上侧引导,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排出空气。

此外,在冷却室300的冷却空气送出侧还可设置空气通道用于送出流过工件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炉可根据需要用于干燥各种工件,例如马达、机壳等。

虽然以上结合了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示例仅是用来说明的,而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和变型,这些修改和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