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4129阅读:2337来源:国知局
风干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干箱。



背景技术:

目前,温室大棚中生产的农产品如果需要烘干,则大多利用风干机进行烘干或风干,现有的风干机结构设计不合理,风干的效率低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干箱,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干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中心为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内部从上到下顺序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网状置物层,所述置物腔的底部设置有向上送风的风机,所述置物腔的外部套设有回风腔,所述回风腔的上部设置有与置物腔相连通的入风口,所述回风腔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风机与置物腔之间设置有变向板,所述变向板的中心设置有直风道,所述变向板以直风道为中心、四周呈反射状设置有若干斜风道。

优选的,所述置物腔呈两端小、中间大的纺锤形。

优选的,所述置物腔的侧壁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置物腔的侧壁内侧从上到下顺序间隔设置有若干与网状置物层相配合的插槽。

优选的,所述置物腔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回风腔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回风片,所述回风片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壁外侧设置有黑色吸热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风干效率高,易于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向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置物腔,3-网状置物层,4-风机,5-回风腔,6-入风口,7-出风口,8-变向板,9-电加热丝,10-插槽,11-温度传感器,12-回风片,13-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一种风干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腔中心为置物腔2,所述置物腔2的内部从上到下顺序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网状置物层3,所述置物腔2的底部设置有向上送风的风机4,所述置物腔2的外部套设有回风腔5,所述回风腔5的上部设置有与置物腔2相连通的入风口6,所述回风腔5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风机4与置物腔2之间设置有变向板8,所述变向板8的中心设置有直风道,所述变向板8以直风道为中心、四周呈反射状设置有若干斜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置物腔2呈两端小、中间大的纺锤形,所述变向板8与纺锤形的置物腔2相配合,使得所述风机4送出的风体能够到达置物腔2的各个部位,避免局部过热,大大提高风干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置物腔2的侧壁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置物腔2的侧壁内侧从上到下顺序间隔设置有若干与网状置物层3相配合的插槽10,根据实际需要,安装适量的网状置物层3,易于拆装,高效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置物腔2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1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电加热丝9电性连接,从而根据温度传感器11反馈的温度控制电加热丝9的加热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回风腔5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回风片12,所述回风片12倾斜设置,所述回风片12阻碍出风,延长带有热量的风体在所述回风腔5内的滞留时间,加强对所述置物腔2的保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13,所述太阳能板13与两个并联的蓄电池电性连接,交替对两个并联的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两个并联的所述蓄电池与风机4电性连接,交替对所述风机4进行供电,实现不间断供电,绿色环保,特别适用于温室大棚中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侧壁外侧设置有黑色吸热层,利于保温。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风干箱。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