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454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器主要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散热片上通常设置若干散热翅片进行吸收热量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该种散热方式散热效果不理想,并且散热翅片吸收的热量无法排出去,当产品内部持续产生热量且散热翅片的温度已经很高时,散热片无法起到散热的目的,使用效果不满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驱动装置、移动框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框装置上方的遮板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位于其下方的若干第一固定块、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框体装置包括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散热翅片、收容于所述框体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片,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移动框装置包括移动框、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左右两侧的第三散热翅片,所述遮板装置包括遮板、位于所述遮板下方的过滤网、位于所述遮板上方的第二弹片、第三固定块。

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挡住所述方孔,所述固定板处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片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弹片挡住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片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电缸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翅片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一端与所述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移动框收容于所述框体内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框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弹片的上端上,所述第三散热翅片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散热翅片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框的上表面与所述遮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遮板顶靠在所述框体的上表面上,所述遮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遮板固定连接,所述遮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过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遮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挡住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三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遮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遮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片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遮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弹片挡住所述第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能够对产品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可以将热量散发出去,散热效果理想,并且可以防止热量持续沉积在产品内部,散热效果显著,能够对产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包括支撑板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上的框体装置2、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2内的驱动装置3、移动框装置4、位于所述移动框装置4上方的遮板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11、位于其下方的若干第一固定块12、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13。所述支撑板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方孔11呈方形,方便热量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12设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下方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一固定块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块1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1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1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2包括固定板21、位于所述固定板21上方的框体22、位于所述框体22左右两侧的第一散热翅片23、收容于所述框体22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片24。所述固定板21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2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板21与所述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1挡住所述方孔11,所述固定板21处于所述第二固定块13之间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2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框体22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21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2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框体22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221,所述第一通孔221呈方形。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3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3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片2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2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片2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弹片24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框体22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弹片24挡住所述第一通孔221,所述第一弹片24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片24的下端向内侧弯曲时,空气可以从第一通孔221进入到框体21的内部。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电缸31、位于所述电缸31上方的推动杆32、设置于所述推动杆32左右两侧的第二散热翅片33。所述电缸3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3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该开关设置于所述框体22的外侧,并且通过电线贯穿所述框体22的内外表面实现与电缸31连接,方便使用者操作,所述电缸31与所述固定板2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32的下端与所述电缸3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3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32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散热翅片33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3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散热翅片33的一端与所述推动杆32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框装置4包括移动框41、收容于所述移动框41内左右两侧的第三散热翅片42。所述移动框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移动框4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移动框41收容于所述框体22内且与所述框体22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框41可以在所述框体22内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框41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弹片24的上端上,对其起到限定的作用,防止其过度向下移动,所述移动框4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传递热量。所述第三散热翅片42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散热翅片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散热翅片42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遮板装置5包括遮板51、位于所述遮板51下方的过滤网52、位于所述遮板51上方的第二弹片53、第三固定块54。所述遮板51呈长方体,所述移动框41的上表面与所述遮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遮板51顶靠在所述框体22的上表面上,从而可以盖住所述框体22的上端,所述遮板5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511,所述第二通孔511呈圆形,所述推动杆32的上端与所述遮板51固定连接,所述遮板5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过滤网5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11的下方,所述过滤网52呈长方体,所述过滤网52与所述遮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52挡住所述第二通孔511。所述第三固定块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遮板5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固定块54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11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块54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块54的下端与所述遮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片5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11的上方,所述第二弹片5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弹片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片53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遮板5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弹片53挡住所述第二通孔511,所述第二弹片5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支撑板1安装在产品上,并且使得遮板51对准产品外壁的散热孔,然后打开电缸3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32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遮板51随之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遮板51向上移动时,所述移动框41随之向上移动,此时所述第一弹片24的下端向内侧弯曲,且外界温度高的空气经过第一通孔221进入到框体22的内部,所述遮板51向下移动时,框体22内温度高的空气经过过滤网52的过滤后且进入到所述第二通孔511内,然后第二弹片53的一端向上弯曲变形,然后温度高的空气穿过第二通孔511排出,进而起到散热的作用,并且空气在排出的过程中,所述框体22、第一散热翅片23、第二散热翅片33、移动框41、第三散热翅片42、遮板51可以吸收热量,起到散热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热量及时的排出,防止热量沉积在产品内部,影响产品的稳定性,散热效果显著。至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散热结构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