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回火装置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037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防回火装置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防回火装置及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家电家具走进千家万户。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家电家具的发展,不断丰富家居生活。

其中,燃气灶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家用设备。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使人们摆脱了传统炉灶的束缚,具有节约的空间与美观的造型,家庭下厨极为方便。

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传统的燃气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给燃气灶的使用造成困扰。燃气灶的回火现象即为一种困扰已久的现象。燃气灶回火是火焰缩回到灶具内腔,出现灶喷的“爆燃”的燃烧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炉灶爆裂,给燃气灶的安全使用造成很大的隐患。目前,对于回火保护的手段仍然十分缺乏,一般仅以简单的机械挡板进行防护,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回火导致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回火装置及灶具,实时检测炉腔内的温度而判断是否发生回火,并自动切断燃气供给,从根本上杜绝回火危害,具有显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回火装置,包括:

引射管,所述引射管分别与进气管、大气环境连通,用于实现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并将混合气体输送至炉头;

检测调控单元,所述检测调控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引射管内的温度值,根据检测值与预设保护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所述进气管的通断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气管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气路通断的电磁阀,所述检测调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电,所述电磁阀在工作电流下使所述进气管气路畅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调控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引射管内的热电阻,所述热电阻与所述电磁阀串联连接于电路中,所述热电阻具有正电阻温度系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预设保护温度值下,所述热电阻的阻值使所述电磁阀的实际电流小于所述工作电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调控单元包括机械式温度控制器,所述机械式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串联连接于电路中,当所述检测值不小于所述预设保护温度值时,所述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的内部电路断开而使所述电磁阀断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调控单元包括电子式温度控制器,所述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引射管内的温度值,根据所述检测值与预设保护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切换所述电磁阀的启闭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式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引射管内的温度值,并以可供传输的方式输出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值与预设保护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电磁阀发出控制信号,实现所述电磁阀的启闭切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射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管、混合管与扩散管,所述收缩管远离所述混合管的一端设有进风口与进气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大气环境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气路连通,所述扩散管与所述炉头气路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调控单元设于所述混合管上。

一种防回火灶具,包括炉头、进气管、电磁阀、点火器与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防回火装置,所述引射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所述炉头气路连通,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的气路通断,所述点火器设于所述炉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具有引射管与检测调控单元,引射管用于将燃气与空气混合后输送至炉头,引射管是回火危害的首要冲击部,检测调控单元用于检测引射管内的温度值,根据检测值与预设保护温度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即可判断炉腔内是否存在发生回火的危险,从而及时调节所述进气管的通断状态,自动切断燃气供给,从根本上杜绝回火发生的可能性,具有较为显著的时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回火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回火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防回火装置的应用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回火装置的应用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防回火装置的应用连接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防回火灶具,0100-防回火装置,0110-引射管,0111-收缩管,0112-混合管,0113-扩散管,0114-进风口,0115-进气口,0120-检测调控单元,0121-热电阻,0122-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3-电子式温度控制器,0123a-温度传感器,0123b-控制模块,0200-电磁阀,0300-进气管,0400-炉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防回火装置及灶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防回火装置及灶具的优选实施例。但是,防回火装置及灶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防回火装置及灶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防回火装置及灶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1~2,防回火装置0100包括引射管0110与检测调控单元0120,以引射管0110充当炉腔,以检测调控单元0120实时检测并调节燃气气路通断,预判切断燃气供给,使回火燃烧因缺少燃料而无以为继,从根本上杜绝回火危害。防回火装置0100的结构对其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以下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引射管0110分别与进气管0300、大气环境连通,用于实现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并将混合气体输送至炉头0400。具体而言,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质气等类型,一般以压缩气体形式通过进气管0300输入,具有较高的能量。引射管0110即以高能量的燃气引射低能量的空气,并使两种气体均匀混合后以一定的速度与流量输出至炉头0400,保证燃烧火焰稳定。

优选地,引射管0110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管0111、混合管0112与扩散管0113。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收缩管0111、混合管0112与扩散管0113一体成型或焊接成型,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其中,收缩管0111远离混合管0112的一端设有进风口0114与进气口0115,进风口0114与大气环境连通,进气口0115与进气管0300气路连通,扩散管0113与炉头0400气路连通。换言之,燃气自进气管0300经进气口0115进入收缩管0111,空气自大气环境经进风口0114进入收缩管0111,经混合管0112混合后经扩散管0113输入炉头0400。

其中,收缩管0111自进气口0115向混合管0112逐渐收缩,较优地,形成一倒锥形结构。收缩管0111的通流面逐渐收缩,使燃气与空气在射流作用下而喷射,高能燃气挟带低能空气迅速进入混合管0112,并于混合管0112内进一步均匀混合而形成平稳流动的混合气体。

其中,扩散管0113自混合管0112向炉头0400逐渐扩展,较优地,形成一锥形结构。扩散管0113的通流面逐渐增大,使混合气体的流速下降至理想范围,进而平缓地进入炉头0400,避免发生爆射。

优选地,进气管0300设有用于控制进气管0300气路通断的电磁阀0200,检测调控单元0120用于控制电磁阀0200的通断电,电磁阀0200在工作电流下使进气管0300气路畅通。换言之,当电磁阀0200的实际电流不小于工作电流时,电磁阀0200的阀门打开使燃气得以进入进气管0300;当电磁阀0200的实际电流小于工作电流直至断电时,电磁阀0200的阀门关闭而切断燃气供给。

其中,电磁阀0200可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直动式电磁阀0200、分步直动式电磁阀0200、先导式电磁阀0200等类型。

检测调控单元0120用于检测引射管0110内的温度值,根据检测值与预设保护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进气管0300的通断状态。换言之,检测调控单元0120兼具检测与控制功能,一般而言,应包括温度传感器0123a与控制器;检测调控单元0120并可进一步兼具调节执行功能,例如以电磁阀0200集成于其中的方式实现,又如以伸缩闸门的方式切换进气管0300的气路通断。

其中,预设保护温度值为温度阈值。当检测值小于预设保护温度值时,检测调控单元0120判断灶具未发生回火现象,进气管0300保持通流状态;当检测值不小于预设保护温度值时,检测调控单元0120判断灶具已濒临回火危险边缘,从而控制执行机构切断进气管0300的燃气供给,杜绝回火发生的危险。

优选地,检测调控单元0120设于混合管0112上,更为直接地检测炉腔的温度情况,精确判断发生回火的可能性,从而及时做出干预切换,避免发生回火,进一步提高精确性与及时性。

请结合参阅图2,在此一并介绍一种防回火灶具1000,包括炉头0400、进气管0300、电磁阀0200、点火器与以上的防回火装置0100。其中,引射管0110两端分别与进气管0300、炉头0400气路连通;电磁阀0200用于控制进气管0300的气路通断;点火器设于炉头0400上,用于点燃炉头0400的燃气。

在此,检测调控单元0120检测引射管0110内的温度值,根据检测值与预设保护温度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即可判断炉腔内是否存在发生回火的危险,从而及时调节所述进气管0300的通断状态,自动切断燃气供给。防回火灶具1000可从根本上杜绝回火发生的可能性,具有较为显著的时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区别之处在于检测调控单元0120的结构形式。

请结合参阅图1与图3,检测调控单元0120包括设于引射管0110内的热电阻0121,热电阻0121与电磁阀0200串联连接于电路中。其中,热电阻0121是一种感温元件,主要包括金属热电阻0121与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热电阻0121基于电阻的热效应,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此,热电阻0121具有正电阻温度系数。换言之,热电阻0121的阻值随温度上升而增大,随温度下降而减小。

优选地,在预设保护温度值下,热电阻0121的阻值使电磁阀0200的实际电流小于工作电流。由于热电阻0121具有正电阻温度系数,即在不小于预设保护温度值的温度环境下,热电阻0121的阻值均足以使电磁阀0200的实际电流小于工作电流,使电磁阀0200的阀门保持关闭,进气管0300的燃气供给被切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区别之处在于检测调控单元0120的结构形式。

请结合参阅图1与图4,检测调控单元0120包括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与电磁阀0200串联连接于电路中,当检测值不小于预设保护温度值时,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的内部电路断开而使所述电磁阀0200断电。

其中,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一般包括蒸气压力式温控器、液体膨胀式温控器、气体吸附式温控器、金属膨胀式温控器等类型。

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内部具有触点开关。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与引流管直接接触,持续感应引流管的温度变化,并具有随温度而发生物理变形的形变部。

当检测值小于预设保护温度值时,形变部保持电性导通,触点开关保持导通,使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的内部电路及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与电磁阀0200组成的串联电路均保持通电,电磁阀0200保持打开状态使燃气气路畅通;

当检测值不小于预设保护温度值时,形变部发生物理变形而断开,触点开关断开,使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的内部电路及机械式温度控制器0122与电磁阀0200组成的串联电路均保持断开,电磁阀0200关闭而使燃气气路切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区别之处在于检测调控单元0120的结构形式。

请结合参阅图1与图5,检测调控单元0120包括电子式温度控制器0123,电子式温度控制器0123用于检测引射管0110内的温度值,根据检测值与预设保护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切换电磁阀0200的启闭状态。

优选地,电子式温度控制器0123包括温度传感器0123a与控制模块0123b,温度传感器0123a与控制模块0123b电性连接。

其中,温度传感器0123a用于检测引射管0110内的温度值,并以可供传输的方式输出至控制模块0123b。温度传感器0123a品种繁多,包括热电阻0121温度传感器0123a与热电偶传感器等类型。

其中,控制模块0123b用于根据检测值与预设保护温度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电磁阀0200发出控制信号,实现电磁阀0200的启闭切换。控制模块0123b具有比较运算能力,可采用比较运算电路、微处理器等形式实现。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0123b可采用脉冲控制器实现,根据比较结果对电磁阀0200发出脉冲信号而实现控制。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