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73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领域,适用于室内送风,具体涉及一种动态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将更多地活动转入到室内环境中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的高低不仅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因此,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以及热舒适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空调的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室内的热湿环境,实现了人为控制室内环境参数的目的。

传统空气调节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持稳定的室内热湿环境,它以稳定送风这一策略为基础。稳态热环境是室内热环境常规的设计目标,它以人的主观热感觉处于热中性、风速不大于0.15m/s及相对湿度50%左右为控制条件。稳态热环境虽然易于实现和控制,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两个问题:由于缺乏环境刺激而产生的空调综合症和为维持人体舒适性必须保持较低环境温度而导致的能耗问题。此外,现有空调系统的舒适性仅考虑在稳定送风的情况下,风速、温度及湿度变化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但近年来的实践及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不但风速的大小影响人的舒适感,而且风速的频率、振幅、湍流度等对舒适感也有影响。因此,有效的空调送风系统是提高室内工作人员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冻动态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可以产生近似自然风的通风环境,时强时弱的脉动气流给人以爽快的风感,进而消除稳定送风所带来的气流沉闷感,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动态送风装置,该装置设于气流通道处,包括进风口、出风口、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位于出风口处;

所述的第一挡板可转动,所述的第二挡板固定;

所述的第一挡板包括多个圆形板,所述的第二档板上设有圆形通风口,所述的圆形通风口有多个,所述的圆形板的形状与圆形通风口的形状匹配。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第一挡板的一侧边上连接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的从动轮与主动轮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步进电机连接,所述的步进电机上连接有控制器。

所述的步进电机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送风通道壁上。

所述的主动轮的直径小于从动轮的直径。

所述的第一档板还包括由细丝组成的框架,所述的多个圆形板固定在框架上。

所述的多个圆形板呈阵列分布。

所述的通风口的直径为出风口截面较小边长的1/8~1/4。

所述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外部轮廓与送风通道的形状匹配。

所述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档板的竖向边长度的一半加0~2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当第一挡板运动至与进风口轴线相平行位置时,送风气流将不受阻碍地通过第二档板的通风口,形成孔口射流;当第一挡板转动至与进风口轴线相垂直时,由于圆形板的阻碍作用,会形成绕流,类似于一种叠加环形射流,达到速度和方向均呈周期性变化的动态送风。周期性的脉动气流给人一爽快的风感,进而消除稳定送风所带来的气流沉闷感,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同时,动态送风形成的速度场较为均匀。

(2)满足人体舒适感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进风口,2-出风口,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转轴,6-从动轮,7-主动轮,8-电机,9-控制器;

(3-1)-圆形板,(3-2)-框架,(4-1)-通风口。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动态送风装置,包括进风口1、出风口2、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位于出风口2处。

第一挡板3可360°转动,第一档板3包括圆形板3-1和框架3-2,框架3-2由细丝组成,多个圆形板3-1固定在框架3-2上,多个圆形板3-1呈阵列分布。

第二挡板4固定,第二档板4上设有圆形通风口4-1,圆形通风口4-1有多个,圆形板3-1的直径与圆形通风口4-1的直径相同,随着第一挡板3的周期性旋转,形成速度和方向均呈周期性变化的动态送风。通风口4-1的直径为出风口2截面较小边长的1/8~1/4。如果直径太长,形成的送风动态特征不明显,达不到动态送风的目的;如果直径太小,送风的阻力就过大。

所述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档板的竖向边长度的一半加0~2cm,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的外部轮廓与送风通道的形状匹配。

第一挡板3的一侧边上连接有转轴5,转轴5上连接有从动轮6,从动轮6与主动轮7连接,主动轮与步进电机8连接,步进电机8上连接有控制器9。步进电机8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送风通道壁上,为了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主动轮7的直径小于从动轮6的直径。

控制器9向步进电机8输入不同的脉冲信号,使得第一挡板3实现周期性转动,形成周期性脉动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控制器9向步进电机8输入不同的脉冲信号,控制电机8的转动,经处理的室外新风经过进风口流入动态送风装置,电机8带动主动轮、从动轮和转轴转动,使得第一挡板3周期性转动,当第一挡板3运动至与进风口轴线相平行位置时,送风气流将不受阻碍地通过第二档板4的通风口4-1,形成孔口射流;当第一挡板3转动至与进风口轴线相垂直时,截面面积减小,速度增大,同时由于圆形板3-1的阻碍作用,会形成绕流,类似于一种叠加环形射流,达到速度和方向均呈周期性变化的动态送风。

在保证所要求的等效温度不变(即满足人体舒适感)的前提下,在夏季采用动态送风装置可使干球温度升高,即假设夏季满足人体舒适感的室内温度为26℃,那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动态送风装置,在27℃甚至更高温度下便能满足人体舒适感;同理,冬季送风时使干球温度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动态送风装置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以下给出具体的实验结果:在夏季,将室内送风温度提高1℃可节约能量10%~20%;而在冬季,将室内送风温度降低1℃可节约能量5%~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