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可靠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85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可靠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热水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磁热能的感应加热装置,利用高速度变化的电流通过感应线圈会产生高速度的磁场,当磁场内部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发热管时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发热管内的冷水得以加热,从而满足人们炊洗、洗浴等生活所需热水。

现有的电磁热水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自来水接口管、热水出口、进水流量阀与加热管,以及功率控制电路板和电源电路板等。现有电磁热水器具有如下缺陷:①各组件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干扰,降低了电磁热水器的工作可靠性;②不便于制造过程中的装配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感应加热装置,将各部件(模块)集成安装在壳体内,体积较小且可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可靠的感应加热装置,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下壳体,安装在下壳体上的上壳体,且下壳体的两相对内壁分别设有滑槽;设于下壳体内的隔离支架,该隔离支架包括用于将容纳腔分割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以及与隔板垂直相连的安装板,该隔板的两端部插设在滑槽中,该安装板位于上腔体内;设于上腔体内的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设于下腔体内的感应发热体、用于控制感应发热体工作的功率模块和用于给功率模块提供散热的散热装置。

其中,下壳体的一侧面设有走线槽,该走线槽与上腔体连通。

其中,该隔离支架呈T形。

其中,隔板及安装板上均设有若干走线孔。

其中,感应发热体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下壳体的下端部设有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而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从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外露出下壳体。

其中,感应发热体包括金属发热管、套设在金属发热管外侧的绝缘管,该绝缘管的外侧面缠绕有与功率模块电性相连的电磁感应线圈,且金属发热管与绝缘管之间具有加热腔,该加热腔连接进水管,而金属发热管的下末端连接出水管。

其中,该散热装置包括两块铝基板以及设于两块铝基板内的散热水管。

其中,下壳体1具有多个固定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通过隔离支架的隔壁将下壳体的容纳腔分为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将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设于上腔体内,将感应发热体、功率模块和功率模块的散热装置设置在下腔体内,这样的设置至少具有如下几方面优点:①充分利用了容纳腔的空间,便于将各模块(部件)集成装配在容纳腔中,不仅便于装配,还可以使感应加热装置的体积较小;②通过隔离支架的隔壁阻止了功率模块散发出的热量影响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从而提高了工作可靠性;③由于电源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感应发热体的上方,即使感应发热体被损坏出现漏水等,也不会导致电源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发生短路等风险,从而提高了安全性;④当需要维修时,打开上壳体即可对各模块(部件)进行更换或维修处理,从而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壳体及隔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感应加热装置,该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容纳腔10的下壳体1,安装在下壳体1上且与下壳体1共同组成壳体的上壳体2,该下壳体1具有多个用于将该感应加热装置固定在诸如墙壁等其他物体上的固定部19,该下壳体1的下端部设有第一槽孔11和第二槽孔12,该下壳体1的一侧面设有走线槽13,该走线槽13的槽口130朝下设置;设于下壳体1内的隔离支架3,该隔离支架3呈T形,包括竖直设置在下壳体1两相对内壁之间的隔板31、与隔板31垂直设置的安装板32,且隔板31、安装板32上均设有若干走线孔33,该隔板31将容纳腔10分割为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且安装板32位于上腔体101内,而走线槽13与上腔体101连通;设于上腔体101内的电源电路板7和控制电路板8,该电源电路板7固定在下壳体1上,该控制电路板8固定在安装板32上;设于下腔体102内的感应发热体(未画出)、用于控制感应发热体工作的功率模块7和用于给功率模块7提供散热的散热装置,功率模块7固定在散热装置上,该散热装置包括两块铝基板4以及设于两块铝基板4内的散热水管5。控制电路板8与功率模块7电性相连;电源电路板7与控制电路板8、功率模块7均电性相连。

其中,下壳体1的内壁设有一组滑槽14,该隔板31的两端部插设在滑槽14之中得以固定。

感应发热体包括金属发热管、套设在金属发热管外侧的绝缘管,该绝缘管的外侧面缠绕有与功率模块7电性相连的电磁感应线圈,且金属发热管与绝缘管之间具有加热腔。并且,加热腔与进水管91相连,而金属发热管的下末端设有出水管92,该进水管91、出水管92分别从第一槽孔11和第二槽孔12外露出下壳体1。冷水从进水管91进入加热腔内,当电磁感应线圈在功率模块7的控制下产生交变磁场,从而金属发热管发热,热量传导给加热腔的冷水使冷水得以加热变成热水,然后热水从出水管92排出。控制电路板8的控制线经过走线槽13后电性连接功率模块7。功率模块7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热量,经过铝基板4传导给散热水管5内的冷水,由散热水管5内的冷水将热量带走,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确保功率模块7能正常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由于通过隔离支架的隔壁将下壳体的容纳腔分为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将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设于上腔体内,将感应发热体、功率模块和功率模块的散热装置设置在下腔体内,这样的设置至少具有如下几方面优点:①充分利用了容纳腔的空间,便于将各模块(部件)集成装配在容纳腔中,不仅便于装配,还可以使感应加热装置的体积较小;②通过隔离支架的隔壁阻止了功率模块散发出的热量影响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从而提高了工作可靠性;③由于电源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感应发热体的上方,即使感应发热体被损坏出现漏水等,也不会导致电源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发生短路等风险,从而提高了安全性;④当需要维修时,打开上壳体即可对各模块(部件)进行更换或维修处理,从而方便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