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及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56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及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及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空调器这一类生活必需品,人们对它的外观和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噪声作为空调器运行时客户体验的重要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研究发现,蜗舌对空调器室内机运行时噪声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包括用于设置在室内机本体内且与蜗壳相对应的蜗舌本体,蜗舌本体朝向蜗壳内的中心的一面为导风面,该导风面为L形结构。虽然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且易于安装,但是由于其导风面为L形结构,使得蜗舌处风流动的对流环境较差,易出现出风不均匀或出风喘振等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出风噪音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包括蜗舌本体,所述蜗舌本体上设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为U形结构,其包括依次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曲面段、第二曲面段和第三曲面段。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曲面段、第二曲面段和第三曲面段的弧形半径分别为R1、R2和R3,R1:R2:R3=40~50:14~17:85~92。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曲面段的弧形半径R1为20mm~25mm,所述第二曲面段的弧形半径R2为7.0mm~8.5mm,所述第三曲面段的弧形半径R3为42.5mm~46mm。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曲面段包括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上曲面段和下曲面段,所述上曲面段和下曲面段的弧形半径分别为R21和R22,R21:R22=14~17:14~17。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曲面段的弧形半径R21为7.0mm~8.5mm,所述下曲面段的弧形半径R22为7.0mm~8.5mm。

进一步的是,所述蜗舌本体上还设有安装连接结构,所述安装连接结构包括蜗舌导风顶面、蜗舌顶部挂扣件以及蜗舌底端搭接面;所述蜗舌导风顶面与第一曲面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蜗舌底端搭接面与第三曲面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蜗舌顶部挂扣件的一端与蜗舌导风顶面连接,其另一端朝向蜗舌底端搭接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蜗舌顶部挂扣件的内侧面为夹角大于90°的“>”形配合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蜗舌顶部挂扣件为两个以上并沿蜗舌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出风噪音较小的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任意一种上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

进一步的是,该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蜗壳、室内机面板、贯流风扇、C形蒸发器和室内机盖板;

所述蜗壳与室内机面板相对设置,所述C形蒸发器设置在蜗壳与室内机面板之间,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在蜗壳与C形蒸发器之间,所述室内机盖板设置在室内机面板的底部,室内机盖板与蜗壳底部之间形成室内机出风口;

所述蜗舌本体设置在室内机盖板的内端上,其导风面朝向蜗壳内的中心部位,所述第一曲面段与C形蒸发器相对应,所述第二曲面段与贯流风扇相对应,所述第三曲面段与室内机出风口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蜗舌本体的导风面设置为由第一曲面段、第二曲面段和第三曲面段依次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U形结构,能够提高蜗舌的导风能力,改善了蜗舌处风流动的对流环境,避免了出风不均匀及出风喘振等问题,有效降低了空调器室内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并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能力。经测试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与采用现有结构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相比,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平均低2dB(A)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4是空调器室内机在转速档1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蜗舌与采用现有蜗舌的噪声频谱对比图;

图5是空调器室内机在转速档2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蜗舌与采用现有蜗舌的噪声频谱对比图;

图中标记为:蜗舌本体100、第一曲面段110、第二曲面段120、上曲面段121、下曲面段122、第三曲面段130、蜗舌导风顶面140、蜗舌顶部挂扣件150、蜗舌底端搭接面160、蜗壳200、室内机面板300、贯流风扇400、C形蒸发器500、室内机盖板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包括蜗舌本体100,蜗舌本体100上设有导风面;导风面为U形结构,其包括依次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曲面段110、第二曲面段120和第三曲面段130。通常情况下蜗舌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上后,第一曲面段110会与C形蒸发器500相对应,第二曲面段120会与贯流风扇400相对应,第三曲面段130会与室内机出风口相对应;为了保证导风的效果,一般需要使第一曲面段110的弧形半径大于第二曲面段120的弧形半径;为了减少风阻以增强空调的送风能力,应使第三曲面段130尽量平滑,因此一般需要使第三曲面段130的弧形半径大于第一曲面段110的弧形半径。通过将蜗舌本体100的导风面设置为由第一曲面段110、第二曲面段120和第三曲面段130依次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U形结构,能够减小风阻提高蜗舌的送风能力,利于使出风顺着导风面被导流至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并且避免了直接冲击在蜗舌本体100上的出风被反弹造成紊流,保证了出风的均匀性,同时也避免了出风喘振现象,有效降低了空调器室内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发明人发现并论证,构成导风面的第一曲面段110、第二曲面段120和第三曲面段130各自的弧形半径R1、R2和R3之比为40~50:14~17:85~92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对产生噪音的影响最低,即空调器室内机运行过程中因蜗舌引起的噪音能够降到非常低的程度。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使第二曲面段120包括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上曲面段121和下曲面段122,上曲面段121和下曲面段122的弧形半径分别为R21和R22,R21:R22=14~17:14~17。

优选的,蜗舌本体100上还设有安装连接结构,安装连接结构包括蜗舌导风顶面140、蜗舌顶部挂扣件150以及蜗舌底端搭接面160;蜗舌导风顶面140与第一曲面段110平滑过渡连接,蜗舌底端搭接面160与第三曲面段130平滑过渡连接;蜗舌顶部挂扣件150的一端与蜗舌导风顶面140连接,其另一端朝向蜗舌底端搭接面160。将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安装到空调室内机本体内时,通过蜗舌顶部挂扣件150挂扣在室内机盖板600的内端顶部,然后使蜗舌底端搭接面16与室内机盖板600的内端底部搭接在一起,并用连接件固定即可。

为了提高挂扣配合的稳固性,再如图1所示,蜗舌顶部挂扣件150的内侧面为夹角大于90°的“>”形配合结构。

具体的,如图2所述,蜗舌顶部挂扣件150为两个以上并沿蜗舌本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如图3所示,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蜗壳200、室内机面板300、贯流风扇400、C形蒸发器500和室内机盖板600,还包括任意一种上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

蜗壳200与室内机面板300相对设置,C形蒸发器500设置在蜗壳200与室内机面板300之间,贯流风扇400设置在蜗壳200与C形蒸发器500之间,室内机盖板600设置在室内机面板300的底部,室内机盖板600与蜗壳200底部之间形成室内机出风口;

蜗舌本体100设置在室内机盖板600的内端上,其导风面朝向蜗壳200内的中心部位,第一曲面段110与C形蒸发器500相对应,第二曲面段120与贯流风扇400相对应,第三曲面段130与室内机出风口相对应。

为了使空调器室内机出风更加顺畅自然,优选将蜗舌本体100与贯流风扇400之间的距离调节为10mm~20mm。

实施例1

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包括蜗舌本体100,蜗舌本体100上设有导风面;导风面为U形结构,其包括依次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曲面段110、第二曲面段120和第三曲面段130;其中,第一曲面段110的弧形半径R1为20mm~25mm,第二曲面段120的弧形半径R2为7.0mm~8.5mm,第三曲面段130的弧形半径R3为42.5mm~46mm。

结合图4和图5所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明显较小,同等运转状况下相对于采用了现有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能够降低2~3分贝的噪音。

实施例2

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包括蜗舌本体100,蜗舌本体100上设有导风面;导风面为U形结构,其包括依次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曲面段110、第二曲面段120和第三曲面段130,第二曲面段120包括平滑过渡连接在一起的上曲面段121和下曲面段122,上曲面段121与第一曲面段110平滑过渡连接,下曲面段122与第三曲面段130平滑过渡连接;其中,第一曲面段110的弧形半径R1为20mm~25mm,上曲面段121的弧形半径R21为7.0mm~8.5mm,下曲面段122的弧形半径R22为7.0mm~8.5mm,第三曲面段130的弧形半径R3为42.5mm~46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