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装置及电池材料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9180发布日期:2018-06-08 18:3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传送装置及电池材料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窖炉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及电池材料烧结炉。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池新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再加上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汽车等产品对新型、高效、环保电池材料的强劲需求,我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将不断扩大。

电池材料主要包括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2O4)和磷酸铁锂(LiFePO4)等,这些电池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液相共沉淀法、模版法等,考虑到工艺流程的简单程度、制备条件的易控程度以及易于产业化生产的特点,目前产业上生产选择的大多数为高温固相合成法:将锂盐、铁盐、磷盐等主要原料和一些添加剂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均匀后,在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保护下,于300℃左右使混合物初步分解,然后升温到600℃~800℃,保温适当时间,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电池材料。

现有的制造电池材料的电池材料烧结炉一般会先将盛装电池原材料的匣钵放入烧结炉的炉膛内,随后向炉膛内通入惰性气体将炉膛内的空气排出,电池材料烧制完成后,对电池材料进行冷却后输出,随后加入下一组匣钵进行烧制,如此循环对炉膛内进行加热冷却,由于向烧结炉炉膛内送入和输出电池材料时,烧结炉炉膛内的惰性气氛会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向烧结炉炉膛内重复充入惰性气体以制造惰性气氛,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即,现有的电池材料烧结炉的送料端和出料端送料和出料时会破坏烧结炉炉膛内的惰性气氛,致使烧结炉需要重复对炉膛中充入惰性气体,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及电池材料烧结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材料烧结炉的送料端和出料端送料和出料时会破坏烧结炉炉膛内的惰性气氛,致使烧结炉需要重复对炉膛中充入惰性气体,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送装置,包括两端开口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形成用于传送待加工材料的传送腔,所述传送腔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用于输送所述待加工材料;所述壳体顶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连通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炉门、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炉门、所述第三箱体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三炉门,所述第一炉门、所述第二炉门和所述第三炉门均与所述传送腔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炉门、所述第二炉门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二炉门、所述第三炉门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炉门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炉门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三箱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炉门升降的第三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所述第二炉门的侧壁靠近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三箱体上设置所述第三炉门的侧壁远离所述第二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腔内设置有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和第三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一炉门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槽与所述第二炉门相匹配,所述第三卡接槽与所述第三炉门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压紧装置、第二压紧装置和第三压紧装置,所述第一压紧装置用于压紧所述第一炉门贴紧所述第一卡接槽的侧壁,所述第二压紧装置用于压紧所述第二炉门贴紧所述第二卡接槽的侧壁,所述第三压紧装置用于压紧第三炉门贴紧所述第三卡接槽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装置、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和所述第三压紧装置均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所述气缸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气缸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部件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承辊,多根所述支承辊均水平枢接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个侧壁上;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驱动多根所述支承辊转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材料烧结炉,包括烧结炉体和上述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传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烧结炉体的输入端连通,另一个所述传送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烧结炉体的输出端连通,该电池材料烧结炉具有上述传送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及电池材料烧结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送装置及电池材料烧结炉,其中,传送装置包括形成传送腔的壳体、位于壳体内用于传送电池原材料的输送部件和用于将传送腔分隔为两个相对独立且密封设置的第一炉门、第二炉门和第三炉门;其中,电池材料烧结炉包括用于烧结电池原材料的烧结炉体和分别连接在烧结炉体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两个传送装置。生产过程中,一个传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烧结炉体的输入端,具体的,传送装置的开口两端其中一端可以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这里以壳体上靠近第三箱体的开口一端与烧结炉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为例。

初始时,炉体本体内始终处于惰性气体气氛,这里的惰性气体以氮气为例,第一炉门、第二炉门和第三炉门位于传送腔内,将传送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进气口分别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通入氮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部处于惰性气氛;将装好电池材料的匣钵从壳体上靠近第一箱体的开口一端放入传送腔内的输送部件上,开启输送部件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炉门上升,第一腔室与外部环境连通,输送部件将匣钵输送进入第一腔室,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炉门下降,重新对第一腔室进行密封隔离;随后开启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炉门上升,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输送部件将匣钵输送到第二腔室内,随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炉门回复到原来位置将第二腔室隔离为独立密封腔室;匣钵进入第二腔室后,开启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三炉门上升,输送部件将匣钵输送进入烧结炉体的内腔,随后烧结炉体对匣钵内的电池原材料进行烧结加工;电池原材料烧结加工完成后,匣钵进入烧结炉体输出端连接的传送装置内,并依次经过第二腔室、第一腔室最终传送到达烧结炉体输出端传送装置的末端开口处。

以与烧结炉体的输入端连接的传送装置为例说明,首先,外界供气装置不断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通入氮气,电池原材料从外界依次经过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后才进入烧结炉体内,电池原材料进入第一腔室内时,外界环境的空气会随之进入第一腔室内,降低第一腔室的氮气含量,第一腔室内的电池原材料进入第二腔室时,第一腔室的气体随之会有一部分进入第二腔室,但是由于第一腔室内不断输入氮气且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的空气量较小,所以第二腔室内氮气浓度远大于第一腔室;类似的,电池原材料从第二腔室进入烧结炉体内时,第二腔室内的空气进入烧结炉体内的量更小,对烧结炉体内氮气浓度的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与烧结炉体的输出端连接的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与上述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传送装置的设置可以确保烧结炉体内的惰性气氛,进而确保烧结炉体内电池材料的质量;此外,烧结炉体内始终处于惰性气氛,可以对电池原材料连续烧制生产,不需要每次烧结都要对烧结炉体内充入氮气制造惰性气氛,从而有效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标:1-壳体;2-输送部件;3-第一箱体;4-第二箱体;5-第三箱体;6-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31-第一炉门;32-第一驱动装置;33-第一压紧装置;41-第二炉门;42-第二驱动装置;43-第二压紧装置;51-第三炉门;52-第三驱动装置;53-第三压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两端开口设置的壳体1,壳体1内腔形成用于传送待加工材料的传送腔,传送腔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输送部件2,输送部件2用于输送待加工材料;壳体1顶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连通有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和第三箱体5,第一箱体3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炉门31、第二箱体4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炉门41、第三箱体5的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三炉门51,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均与传送腔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一腔室6,第二炉门41、第三炉门51和壳体1的内壁形成第二腔室7;第一箱体3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炉门31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32,第二箱体4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炉门41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42,第三箱体5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三炉门51升降的第三驱动装置52。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材料烧结炉,包括烧结炉体和上述传送装置,传送装置为两个,其中一个传送装置的输出端与烧结炉体的输入端连通,另一个传送装置的输入端与烧结炉体的输出端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及电池材料烧结炉,其中,传送装置包括形成传送腔的壳体1、位于壳体1内用于传送电池原材料的输送部件2和用于将传送腔分隔为两个相对独立且密封设置的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其中,电池材料烧结炉包括用于烧结电池原材料的烧结炉体和分别连接在烧结炉体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两个传送装置。生产过程中,一个传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烧结炉体的输入端,具体的,传送装置的开口两端其中一端可以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这里以壳体1上靠近第三箱体5的开口一端与烧结炉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为例。

初始时,炉体本体内始终处于惰性气体气氛,这里的惰性气体以氮气为例,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位于传送腔内,将传送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通过进气口分别向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内通入氮气,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得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内部处于惰性气氛;如图2和图3所示,将装好电池材料的匣钵从壳体1上靠近第一箱体3的开口一端放入传送腔内的输送部件2上,开启输送部件2和第一驱动装置32,第一驱动装置32驱动第一炉门31上升,第一腔室6与外部环境连通,输送部件2将匣钵输送进入第一腔室6,第一驱动装置32驱动第一炉门31下降,重新对第一腔室6进行密封隔离;随后开启第二驱动装置42,第二驱动装置42驱动第二炉门41上升,第二腔室7与第一腔室6连通,输送部件2将匣钵输送到第二腔室7内,随后第二驱动装置42驱动第二炉门41回复到原来位置将第二腔室7隔离为独立密封腔室;匣钵进入第二腔室7后,开启第三驱动装置52,第三驱动装置52驱动第三炉门51上升,输送部件2将匣钵输送进入烧结炉体的内腔,随后烧结炉体对匣钵内的电池原材料进行烧结加工;电池原材料烧结加工完成后,匣钵进入烧结炉体输出端连接的传送装置内,并依次经过第二腔室7、第一腔室6最终传送到达烧结炉体输出端传送装置的末端开口处。

以与烧结炉体的输入端连接的传送装置为例说明,外界供气装置不断向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内通入氮气,电池原材料从外界依次经过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后才进入烧结炉体内,电池原材料进入第一腔室6内时,外界环境的空气会随之进入第一腔室6内,降低第一腔室6的氮气含量,第一腔室6内的电池原材料进入第二腔室7时,第一腔室6的气体随之会有一部分进入第二腔室7,但是由于第一腔室6内不断输入氮气且第一腔室6进入第二腔室7的空气量较小,所以第二腔室7内氮气浓度远大于第一腔室6;类似的,电池原材料从第二腔室7进入烧结炉体内时,第二腔室7内的空气进入烧结炉体内的量更小,对烧结炉体内氮气浓度的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与烧结炉体的输出端连接的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与上述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传送装置的设置可以确保烧结炉体内的惰性气氛,进而确保烧结炉体内电池材料的质量;此外,烧结炉体内始终处于惰性气氛,可以对电池原材料连续烧制生产,不需要每次烧结都要对烧结炉体内充入氮气制造惰性气氛,从而有效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分别设置于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和第三箱体5内部,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上下升降过程均处于箱体内部,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和第三箱体5内部与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连通(实质上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和第三箱体5的内部空间也是第一腔室6或第二腔室7的一部分),三个箱体内部也是惰性气氛,所以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升降过程中不会影响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内的氮气浓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外界空气对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内氮气浓度的影响,提高烧结炉体内电池材料的加工质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箱体4上设置第二炉门41的侧壁可以为靠近第一箱体3的侧壁,第三箱体5上设置第三炉门51的侧壁可以为远离第二箱体4的侧壁。这里是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设置的一种具体方式,此方式时,第二箱体4内部、第三箱体5内部与第二腔室7连通,为第二腔室7的一部分,外部向第二腔室7内通入氮气,第二腔室7内的气体从第二箱体4和第三箱体5的排气口排出。炉门的设置位置仅仅决定了箱体内部空间与外界、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的连通状况,这里仅仅是一种具体形式,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在箱体侧壁上的其他设置形式均可以。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传送腔内设置有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和第三卡接槽,第一卡接槽与第一炉门31相匹配,第二卡接槽与第二炉门41相匹配,第三卡接槽与第三炉门51相匹配。以第一炉门31和第一卡接槽为例,第一炉门31对传送腔进行密封分隔时,第一炉门31卡入第一卡接槽内,以增强第一炉门31与壳体1内壁的密封性;另外,第一驱动装置32驱动第一炉门31上下升降时,第一炉门31的侧边可以沿第一卡接槽运动,第一卡接槽对第一炉门31的行程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确保第一炉门31对传送腔的密封隔离。第二卡接槽和第三卡接槽的工作原理的作用与第一卡接槽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壳体1上设有第一压紧装置33、第二压紧装置43和第三压紧装置53,第一压紧装置33用于压紧第一炉门31贴紧第一卡接槽的侧壁,第二压紧装置43用于压紧第二炉门41贴紧第二卡接槽的侧壁,第三压紧装置53用于压紧第三炉门51贴紧第三卡接槽的侧壁。以第一压紧装置33为例,第一炉门31下降卡入第一卡紧槽内后,开启第一压紧装置33,第一压紧装置33推动第一炉门31与第一卡接槽的侧壁紧贴,从而增强第一炉门31与第一卡接槽的密封性,减少外界环境中空气进入第一腔室6内对第一腔室6内氮气浓度的影响,第一炉门31需要上升时,关闭第一压紧装置33,第一压紧装置33回复原位,停止压紧第一炉门31;第二压紧装置43、第三压紧装置53与第一压紧装置33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压紧装置33、第二压紧装置43和第三压紧装置53均可以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分别位于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气缸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以第一压紧装置33为例,气缸的活塞杆对第一炉门31进行压紧,第一炉门31垂直传送腔的长度方向设置,壳体1上靠近第一炉门31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均设置有多个气缸,且靠近上侧边的多个气缸沿上侧边的长度方向(即,壳体1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对第一炉门31上侧边进行均匀压紧;靠近下侧边的多个气缸沿下侧边的长度方向(即,壳体1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对第一炉门31下侧边进行均匀压紧,增强第一炉门31与第一卡紧槽的密封性。第二压紧装置43和第三压紧装置53与第一压紧装置33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具体的,每排气缸可以为五个。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输送部件2可以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承辊,多根支承辊均水平枢接于壳体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壳体1上设有用于驱动多根支承辊转动的第四驱动装置。通过开启或关闭第四驱动装置控制支承辊的转动与否,多根支承辊通过自身转动对匣钵内的电池原材料进行输送,第一炉门31、第二炉门41和第三炉门51均可以穿过两个相邻支承辊之间的缝隙插入壳体1内。输送部件2除选用支承辊的形式外,还可以选用机械手等能够传送匣钵的部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