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1996发布日期:2018-08-10 20:0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各种取暖类家用电器等加热装置的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家用取暖装置产品的不断出现及使用,取暖器已经成为一种居家必备之用品,包括热风床垫、热风坐垫、热风外套或电热毯以及利用热风取暖系统的各种装置等,所采用的加热系统大致分为有风和无风两种类型,有风类型被视为暖风机,无风类型则被视为电暖器。

本实用新型是面向各类日常家用取暖装置存在的缺陷提出的针对各种小型取暖器的加热方式的改进,这些存在的缺陷首先为,目前有很多电热暖风机通过电热丝通电后放出热量来取暖。

具体而言,若采用电热丝通电放出热量的加热方式,为提高加热效率,电热丝绝大部分均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的装置内部,同时,在与纤维制产品结合应用时容易产生着火,对使用者来说,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在电热丝停止供电的初期,温度仍然非常高,而在风扇停止工作的状况下,电热丝损耗较大,严重影响了暖风机的使用寿命。此外,该电热丝以及类似的结构还非常不利于人体健康问题,一些加热产品,如床垫、床褥里面,会产生电磁辐射,人体长期和这些电磁辐射紧密接触,免疫力容易受到外来干扰素刺激,最终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负面的影响。

针对上述电暖产品的加热方式,虽然市场上出现了水暖毯,能够克服如电热毯的高温、耗电和电磁辐射等问题,但在结构上也有诸多缺点,包括①采用隐藏式的硬质橡胶水管,造成水暖垫的表面不平整会硌人,睡觉时舒适感较差,需要铺上厚褥,因而降低了热传导的作用;②水暖垫在链接助剂设备,需人工注水,使用时间比较紧锁;③由于采用定温加热循环水,无法调控温度的升降,只能持续提供恒温的热量,容易加速人体中的水分蒸发而感到不舒适;④维护不容易。

还有一些取暖器采用纯加热风机,加热方式大都采用电热丝或双向的一头散热而一头加热的双风机为主,若采用这种双风机结构,则需要配备一头散热、一头加热的加热形式,最常见的结构便是具备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并且各自的通道相应位置处分别布置一部风机装置,然后,通过两个风道之间或其中一个风道设置的加热装置对空气加热,使之达到所需温度供取暖之用,这种加热结构需要在加热装置内布置风道的具体走向并且配置两个风机,双向风机耗能及占用空间大,增加了制造与使用成本,既不利于节能省电、也不便于装置体积的精简以及装置的维护。

与此同时,上述加热装置存在的缺陷还包括制热效果的不足,现有的各类风机装置的外壳部分无法使制热单元的内部与外部冷空气隔离,不利于制热效果的提升。

因而,采用目前的各类加热方式,但是由于在停止工作后,零部件基本仍然处于高温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实际缩短了电器的使用寿命,即便已有各类改进方案,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验证,对同一技术领域内的产品结构提出进一步研发与改进的技术方案,这些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完全能够满足对现有技术缺陷的弥补,同时也有利于同一技术领域的众多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提高技术方案的可拓展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使其节省至少一部风机装置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散热风使之成为加热的进风,达到节能省电、精简了风机体积,也进一步提升了制热效果,同时可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具有设置于壳体内部且使加热之后的热风从出风管引导至外界供使用的排风单元,所述加热风机包括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

所述散热式的加热单元具有若干散热片,每个散热片具有直接与引入壳体内的外界空气相接触的散热面,使经由散热面散发的热量对引入的外界空气升温并且形成加热风源;

所述散热片至少一面与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加热片接触形成加热面,使该加热面对所述加热风源加热形成供排风单元排出的热风。

对于上述主体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壳体包括采用保温纤维无纺布成型的保温纤维外壳体;

所述散热片采用两片上下位置固定,两片散热片之间的空隙处设置加热片并且使加热片直接对两片散热片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片与对应散热片的接触面作为加热面,从而在散热系统内部形成两个直接加热面,每个加热面将积累的热量通过对应的散热片传递至散热片外部。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以及具有任意一项附加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所述散热式的加热单元在启动电源之后进行预热,首次将引入的外界空气直接由加热片加热之后经过加热面传导至散热片,再与陆续进入进风口的外界空气结合使空气升温;所述排风单元与散热片之间的空间设置为形成热风排出区域。

所述散热面的散热越快则加热面的温度越高,通过所述加热面的空气温度越高则制热的温度越高。

相应地,所述散热式的加热单元设置于外壳体内部靠近进风口位置处,使从进风口进入的外界空气首先经过该加热单元,经过加热处理之后再导向排风单元。

另外,还可设置为,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引入外界空气的可分流进风通道,使从进风口进入的外界空气分流一部分直接经过散热片上表面与加热风源加热形成的热风混合由排风单元引导排出。

对于上述主体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电源部分上方与壳体之间形成单一的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直接将外界空气引至加热单元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的有益效果为:

⑴通过合理实施散热式的加热单元,利用进风口、散热片、加热片、以及排风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使用预热方式启动单风机,利用吸入的外界空气进行散热形成散热风,而散热风通过加热使其温度提高再成为热风,如此不断的重复,可使加热的温度提升更高;

⑵该结构设计除可节省一部风机之外,在散热的同时,又使散热风被利用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

⑶在上述效果产生的效果基础上,利用保温纤维的外壳可使制热的内部与外部冷空气隔离,最终使制热效果又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单风道制热效果极佳的制热风机产品。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的风向示意图。

图中:

1、排风单元;2、出风管;3、加热片;4、散热片;5、电源部分;6、进风口;7、加热面;8、保温纤维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所实施技术手段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启动单风机以吸入的空气作为散热的进风源,而散热后的散热风通过提高温度成为加热片进行加热的风源,从而形成连贯的加热与散热一体化模式,形成提升更高的加热单元,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包括排风单元1、以及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

针对上述设置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结构进一步分析:

所实施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设置于外壳体内部靠近进风口6位置处,具体在位置上的设置为,该加热单元的位置能够使从进风口6进入的外界空气首先经过该加热单元,经过加热处理之后再导向排风单元1,从而在外界空气进入至壳体内部之后仅经过一个排风单元便可使加热的风导出;同时,所实施的排风单元1包括风扇、风机、带有翼片的扇叶或其它任意的抽风装置;

进一步地,所实施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具体结构包括设置于散热系统内部的加热片3,所实施的散热系统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两片散热片4,若采用两片散热片4与加热片3相结合的方式,则将散热片3布置于上下位置关系的两片散热片4之间的空隙处,使加热片3能够直接对两片散热片4进行加热,并且以加热片3与对应散热片4接触面作为加热面7,从而在散热系统内部形成两个直接加热面7,每个加热面7均可将积累的热量通过对应的散热片3传递至散热片4的其它部位,包括每个散热片4的外壁面;

相应地,对于散热式的加热单元与排风单元1的进一步结合,包括所实施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在启动电源之后进行预热,首次将引入的外界空气直接由加热片3加热之后经过加热面7传导至散热片4各个表层,再与陆续进入进风口6的外界空气相结合并使空气升温之后,散热片4自身因散热作用降低了温度,但陆续引入的空气则成为加热片3进一步加热的加热风源。

综上所述,所实施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工作原理为:经过预热之后,加热过程中,散热片4不断与外界空气相结合降低温度且向外排放热量,升温后的外界空气则作为加热风源进一步被加热提升温度,从而使加热后的热风经过排风单元1引导至出风管2导出供取暖使用,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散热片4起到的作用实则为两方面,即散热作用与导热作用,结合实际应用效果,靠近进风口6的散热片4表面成为向外排放热量与外界空气相结合的主要位置,再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靠近排风单元1的散热片4区域则为形成热风排出供取暖使用的主要位置。

针对上述散热式的加热单元的加热原理来分析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根据启动顺序的设置,首先使加热片先启动预热数分钟,再使风机启动,风机启动后吹出的热风完全由散热风升温之后提供,而升温后的散热风则由外部空气提供并且形成单一风道;在整个加热过程中,散热面风散热越快则加热面的温度越高,通过加热面的空气温度越高则能制热的温度就越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还包括保温纤维外壳体8,该外壳体采用保温纤维无纺布成型技术形成。

相应地,在以上所实施的保温纤维外壳体8内部布置电源部分5,该电源部分5设置于靠近进风口6的适当位置处以便于避免电源安装部位的温度升高而影响电源性能,优选地,所述电源部分5上方与壳体之间形成单一的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能直接将外界空气引至加热单元内,以提高对外界空气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是在实施例基础上进行的变形,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包括排风单元1、以及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该散热式的加热单元包括设置于散热系统内部的加热片3,其中的散热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两片散热片4。

针对上述设置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结构进一步分析:

所实施的散热式的加热单元设置于外壳体内部靠近进风口6位置处,具体在位置上的设置为,该加热单元的位置能够使从进风口6进入的外界空气至少三分之二的空气量直接经过该加热单元,经过加热处理之后再导向排风单元1,从而在外界空气进入至壳体内部之后仅经过一个排风单元便可使加热的风导出;同时,所实施的排风单元1包括风扇、风机、带有翼片的扇叶或其它任意的抽风装置;

相应地,为实施进风口6进入的空气分为两部分走向,可在壳体内部合理设置进风通道进行分别引导,从进风口6进入的外界空气的三分之一的空气量直接经过散热片4上表面与加热后的空气混合由排风单元1引导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所实施散热式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该基础上增加进风口6两个走向的通道,当需要降低供暖温度时,可配合不同加热风机另外拓展的进风调节组件,如进风盖板等,对空气的导入进行调整,将三分之一空气量的进风通道关闭时,则恢复正常升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新型单风道加热风机,其余的实施手段包括外壳体、电源部分等,可参照实施例一或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或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具有”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或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①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例如,将散热式的加热单元应用于其它供暖产品之外的加热装置;②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对排风单元的装置进行相同作用的替换;③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可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④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