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7037发布日期:2018-11-02 22:44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炎炎夏日房屋内的降温方式大多采用空调散热系统,其会消耗相当多的不可再生能源进而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据调查,在数据中心的总能耗里,IT设备能耗占51%,通风空调系统占到35%,照明及其他能耗占14%,可见其环境控制系统即通风空调系统占用的能耗比重相当大。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34543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房屋降温装置,包括降温瓦片主管道和连接管,所述的降温瓦片主要由储水层和贯穿于储水层之间的注水管道构成,所述的注水管道上均布有渗水孔,相邻的降温瓦片的注水管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主管道上的软管与处于边缘的降温瓦片的注水管道相连,该主管道的进水口与水管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水管道给储水层蓄水,利用水汽化带走大量的热量,起到给房屋降温的作用,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

但是上述方案降温装置主要应用在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的屋顶温度往往在夏季达到60-70摄氏度的高温,需要提供大量的水资源气化吸热才能有效的降低环境温度,其冷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驱动室内外的空气循环对流,通过蒸发散热降低环境温度来保证其系统的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包括密布固定在楼板间的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相连通有注水管道,顶层楼板两侧开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相连通有室内出风风道与室内进风风道,且所述室内出风风道与室内进风风道贯通处设有蒸发散热器,所述蒸发散热器上方设有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另一端外接有抽风机构。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利用水冷和风冷相结合的方式组成此房屋散热系统,在抽风机构的抽吸力作用下,室内的热空气被抽至室内出风风道,经由贯通处的蒸发散热器,将蒸发吸热后完成热交换所形成的低温空气通过室内进风风道送入室内,达到降温效果,其形成的热空气送入连接风道进行下一步处理,驱动室内外的空气循环对流,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环境温度来保证其系统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调温装置包括若干调温管道,所述调温管道埋设于楼板间且首尾顺次连接,位于底层的调温管道进水口与注水管道出水口相通,所述注水管道进水口接在蓄水池上并通过水泵进水。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调温管道首尾顺次连通形成水循环,利用水在楼板间的循环流动,将房间内空气中的热量带走,进而给房屋降温,且不消耗能源,具有绿色节能的环保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抽风机构包括设于顶层楼板上方的太阳能吸热层,所述太阳能吸热层四周和顶部设有透明玻璃层且两者包围形成吸热空间。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太阳光透过上方的透明玻璃层投射至吸热空间后,由太阳能吸热层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加热形成内外压力差,即吸热空间中将空气热能转化为动能,形成驱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空间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吸热空间底部的抽风口贯通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内设有隔热透气层。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形成类似排风作用的抽吸力并通过连接风道为蒸发散热器提供免费清洁的驱动力,足够将室内热空气抽离出来,最后驱动热空气通过吸热空间顶部的出风口向外排出,同时,隔热透气层能有效减少太阳能吸热层对下层空间的传热,提高蒸发散热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散热器包括位于室内出风风道出风口一侧湿垫,所述湿垫的进风侧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从室内抽吸上来的热空气依次经过过滤网和湿垫,空气得到净化,其温度也在水蒸发过程中充分热湿交换,环境温度得以显著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湿垫的上方置有喷淋器,所述湿垫的下方设有水箱,所述喷淋器的入水口通过水管与水箱连接,所述水箱上方开口并置于湿垫下方,所述水箱与喷淋器之间设有循环水泵。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喷淋器是为了时刻保持湿垫的湿润程度,并且在湿垫下方放置开口水箱,利用循环水泵一定程度上可反复使用,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散热器还包括位于喷淋器上方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内安装有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的冷凝口设有回流管通入水箱。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经蒸发过后的水蒸气上升通入冷凝盘管,在制冷剂的作用下冷凝成液体,液体由回流管流入水箱内,实现整体的水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出风风道的上方设有室外进风风道,所述室外进风风道与蒸发散热器的湿垫进风侧相连。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由于室内空气的不断减少,气压降低,从而驱动室外进风风道导风,将室外的空气经蒸发散热器降温后送入室内,加强室内外的自然通风换气,形成室内外的空气循环对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水冷的方式,将调温管道连通形成水循环埋设于楼板间,利用水循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散热降温的效果好;

2、通过太阳能吸热层与透明玻璃窗所包围成的吸热空间,利用太阳能取代电能提供驱动力,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驱动室内外的空气形成循环对流;

3、通过蒸发散热器,使热空气在水蒸发过程中充分热湿交换后送入室内,环境温度得以显著降低,且构成水循环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中调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中室内出风风道、室内进风风道及室外进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中抽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温装置;11、调温管道;12、注水管道;13、蓄水池;14、水泵;21、室内出风风道;22、室内进风风道;23、连接风道;3、蒸发散热器;31、湿垫;32、过滤网;33、喷淋器;34、水箱;35、冷凝器;36、冷凝盘管;37、回流管;38、循环水泵;4、抽风机构;41、太阳能吸热层;42、透明玻璃层;43、吸热空间;44、出风口; 5、隔热透气层;6、室外进风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导风蒸发式房屋散热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埋设在楼板之间的调温管道11,调温管道11首尾顺次连接相互连通形成水循环,位于最底层的调温管道11相连通有注水管道12,其注水管道12的进水口一端接在设置在地表下的蓄水池13,蓄水池13中的水通过水泵14打入调温管道11,利用水在楼板间的循环流动,将房间内空气中的热量带走,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如图1至图3所示,在顶层楼板两侧开有通风口,该通风口相连通有室内出风风道21和室内进风风道22,实现室内外的通风换气,并且在两者风道贯通处设置有蒸发散热器3,蒸发散热器3的上方连通有连接风道23,此连接风道23的另一端外接有抽风机构4。在抽风机构4的抽吸力作用下,室内的热空气被抽吸进入室内出风风道21,经由贯通处蒸发散热器3的散热功能,将蒸发吸热后完成热交换所形成的低温空气通过室内进风风道22送入室内,以此进一步降低室内温度。

如图1、图4、图5所示,抽风机构4包括设置在顶层楼板上的太阳能吸热层41,太阳能吸热层41上设置有可完全包罩的透明玻璃层42,两者围成一个大面积的吸热空间43,其顶部中央开有出风口44且底部中央开有抽风口与连接风道23贯通。当太阳光透过最上方的透明玻璃层42投射入吸热空间43后,通过太阳能吸热层41吸收大量热量,使吸热空间43内的空气加热形成内外温度差,从而导致吸热空间43的内外空气形成压力差,即吸热空间43中空气热能转化为动能,然后就能构成空气对流,驱动热空气通过吸热空间43顶部中央的出风口向外释放,这种类似排风作用的抽吸力通过连接风道23为蒸发散热器3提供免费清洁的驱动力,足以将室内热空气抽吸进室内出风风道21。在连接风道23内安置有隔热透气层5隔绝吸热空间43与蒸发散热器3,是为了有效地减少太阳能吸热层41对蒸发散热器3的传热,能提高蒸发散热器3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如图3和图4所示,蒸发散热器3包括位于室内出风风道21出风口一侧的湿垫31,湿垫31的进风侧装有过滤网32,从室内抽吸上来的热空气依次经过过滤网32和湿垫31后,其温度在水蒸发过程中得以显著降低,一般能降低5-10摄氏度,过滤网32也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充分热湿交换后,蒸发的水蒸气上升通入连接风道23,所净化的低温空气下沉通过室内进风风道22被送入室内。为保证湿垫31的湿润程度,在湿垫31的上方安置有喷淋器33,湿垫31的下方安置有水箱34,水箱34开口朝上置于湿垫31下方,喷淋器33的入水口通过水管与水箱34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循环水泵38用于水循环。

如图4所示,蒸发散热器3还包括位于喷淋器33上方的冷凝器35,冷凝器35内安装固定有冷凝盘管36,冷凝盘管36的冷凝口连有回流管37将冷凝过的水通入水箱34。经蒸发过的水蒸气上升通入冷凝盘管36,之后在制冷剂的作用下冷凝成液体,液体在由回流管37流入水箱34中,实现整体的水循环。

如图3和图4所示,室内出风风道21上方贯通有室外进风风道6,其室外进风风道6与蒸发散热器3的湿垫31进风侧相连,由于室内空气的不断减少,气压降低,从而驱动室外进风风道6导风,将室外的空气经蒸发散热器3降温后送入室内,加强室内外的自然通风换气,实现整体的空气循环对流。

工作原理:太阳光投射至吸热空间43,通过太阳能吸热层41吸收大量热量,形成内外压力差,即形成类似排风效果的抽吸力用来为蒸发散热器3提供驱动力,从室内室外抽吸的热空气经过过滤网32和湿垫31后,利用水汽化带走大量的热,最后设置冷凝器35将水蒸气冷凝回流,实现水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