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舌以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9421发布日期:2018-07-11 02:56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一般都包括箱体、管路系统、换热器、风机、摆叶和横向风板。在工作时,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压缩冷媒形成低温气体后流入蒸发器,风机驱动气流经过蒸发器进行换热,通过摆叶、横板等出口部件排入房间,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改善环境的目的。但因空调滤网长时间未清洗,空气过滤器以及蒸发器上会吸附较多灰尘,以致进风阻力较大,致使风机进风不畅,导致出风口的出风量减少,风速分布不均匀,从而诱发室内机产生“啾啾”阵音或者忽大忽小的喘气噪音。

现有技术中极少考虑贯流风道的偏心涡在叶轮长度方向上因外观壁面的粘性阻力导致其偏心位置的不同,从而导致在灰尘较多情况下,出风口流动风速分布不均匀,产生喘气异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舌以及空调室内机,该实用新型在涡舌上设置有可对风道出口部位气流起到快速堆积作用的堆积部,气流在堆积部快速堆积后,对进风滤网以及蒸发器气流扰动不明显,有利于提高抗风阻性,配合控制摆叶位置的设置,使得空调室内机在灰尘较多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喘气噪音,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涡舌,对应于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所述涡舌自风扇的出风口处至风扇风道内部方向上顺次设置有回风部和堆积部,其中,所述回风部为半径为R的圆弧段,所述堆积部为半径为R1的圆弧段,所述堆积部相对于所述回风部向风扇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堆积部的半径R1大于所述回风部的半径R。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堆积部靠近风扇风道内部的一端,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堆积部远离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延伸部为弧形或线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堆积部上两端点之间的距离m与所述延伸部上两端点之间的距离n的比值不小于1.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堆积部上两端点之间的距离m为13mm-16.5mm。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贯流风扇,以及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出风口处的涡舌,所述涡舌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涡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上排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摆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贯流风扇上安装有电机,所述出风通道对应于所述电机的一侧为第一端,所述出风通道的另一侧为第二端,其中,所述出风通道的总长度为S,所述出风通道的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摆叶,所述第一摆叶至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距离为S1,所述出风通道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摆叶,所述第二摆叶至所述第二端的端部距离为S2;所述S、S1与S2的关系为:0.17≤S1/S≤0.18,0.18≤S2/S≤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内安装有蒸发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蜗舌处设置堆积部,使在风道出口部位的气流快速堆积,对进风滤网以及蒸发器气流扰动不明显,有利于提高抗风阻性,配合控制摆叶位置的设置,即使在空调室内机灰尘较多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喘气噪音,实现了高抗风阻性,达到了在高灰尘情况下出风气流的顺畅度,从而改善了噪音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H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以上各图中:10、本体;20、出风通道;30、摆叶;301、第一摆叶;302、第二摆叶;1、蒸发器;2、贯流风扇;3、涡壳;4、涡舌;41、回风部;42、堆积部;43、延伸部;5、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内包括贯流风扇2、蒸发器1、蜗壳3、涡舌4以及风板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涡舌4,对应于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所述涡舌4自风扇的出风口处至风扇风道内部方向上顺次设置有回风部41和堆积部42,则如图1中所示,风扇的出风口至风扇的风道内部方向即为自下而上的方向,其中,所述回风部41为半径为R的圆弧段,所述堆积部42为半径为R1的圆弧段,所述堆积部42相对于所述回风部41向风扇凸出。

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中堆积部42的设置,因其向风扇方向凸出,气流通过风道出口部位时,气流快速堆积,对进风滤网以及蒸发器气流扰动不明显,有利于提高抗风阻性,即使在空调室内机灰尘较多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喘气噪音,实现了高抗风阻性,达到了在高灰尘情况下出风气流的顺畅度,从而改善了噪音舒适性。

为了使堆积部与回风部形成光滑的过渡,所述堆积部的半径R1大于所述回风部的半径R。

另外,继续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涡舌4上进一步设置有延伸部43,所述延伸部43一体成型于所述堆积部42靠近风扇风道内部的一端,所述延伸部43相对于所述堆积部42远离风扇。即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回风部41、所述堆积部42以及所述延伸部43三者为自风扇出风口至风扇风道内部顺次设置,三者中,所述堆积部42与风扇的间距最小,向风扇凸出的堆积部42正好使气流快速堆积,有利于提高抗风阻性。

上述中,所述延伸部43可为弧形或线段。当延伸部为弧形时,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圆心的位置与风扇的涡心处于同一直线。

进一步地,为了使堆积部42发挥更好的抗风阻性,所述堆积部42上两端点之间的距离m与所述延伸部43上两端点之间的距离n的比值不小于1.5倍。优选地,所述堆积部42上两端点之间的距离m为13mm-16.5mm。当所述堆积部42上两端点之间的距离m小于13mm时,因其距离太短,对气流起不到抗风阻的作用;但是如果距离大于16.5mm时,将影响风道的出风效果。

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部设置有贯流风扇2,以及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2出风口处的涡舌4,所述涡舌4为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涡舌。另外,所述本体10内还安装有蒸发器1。

如图3所示,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出风通道20,所述出风通道20上排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摆叶30。所述贯流风扇2上安装有电机,所述出风通道20对应于所述电机的一侧为第一端,所述出风通道20的另一侧为第二端,即在图3中右侧为第一端,左侧为第二端,其中,所述出风通道20的总长度为S,所述出风通道20的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摆叶301,所述第一摆叶301至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距离为S1,所述出风通道20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摆叶302,所述第二摆叶302至所述第二端的端部距离为S2;所述S、S1与S2的关系为:0.17≤S1/S≤0.18,0.18≤S2/S≤0.19。上述中,S1、S2的距离均大于现有技术中摆叶至出风通道端部的距离,其原因在于,由于避免粘性阻力以及摆叶的影响,导致贯流风扇的风道偏心涡在该两段比中部文职更偏向于叶轮旋转中心,导致出风减少,流动不畅,进而导致这两处在灰尘多时易发生“啾啾”阵音或者忽大忽小的喘气风声。通过增大摆叶至出风通道端部的距离,可减小出风通道两侧壁面的粘性阻力,改善风口风速分布不均,从而改善了出风通道两侧出风的顺畅度。同时,在本方案中,S1不大于S2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端的内侧对应设置有电机,而电机所在对应的出风通道形成假风口,因此该部分距离需相对较小。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凸出设置的堆积部,不仅具备了稳流作用,使得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快速堆积,增强抗进风气流扰动性;而且通过控制摆叶的位置减小了出风通道两侧的壁面粘性阻力,改善风口风速分布不均,改善两侧出风顺畅度。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吸附灰尘多情况下出风气流的顺畅度,达到改善室内机“啾啾”阵音或者忽大忽小的喘气风声,提高了用户噪音舒适满意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