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顶置式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7249发布日期:2018-08-21 16:5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取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分体顶置式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顶置式取暖器。一种是取暖器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同一主机面板上,在面板上开设进风口通过风机部件运转将风量输送至面板出风口,形成诸如300×300,300×600等尺寸形式的电器安装于吊顶空间。有时候,为了弥补正面进风口进风量的不足,还会在主机箱体后部再开几条进风槽以抽取吊顶隔层空间里面的部分空气。这种结构的取暖器(1)面板进风口与出风口距离接近,出风口的风量会很快进入进风口,形成风力涡流,影响进风量;(2)由于面板进风口与出风口距离接近,出风口的热风刚出来就被进风口吸入,形成风道的短路现象,极大地降低了热效率;(3)取暖器安装时,用户习惯安装于正对人体部位以获取最佳取暖效果,但受空间格局所限,最佳取暖效果位置往往受吊顶高度、水管走向、线路布局等诸多影响,未必是产品最佳安装位置,甚至根本无法安装。

另一种取暖器,将取暖主机进风口和出风口分离,主机集合了进风、发热的功能,该热量在风压作用下通过铝箔风管或PVC风管吹向分体式出风口。该种结构取暖器虽然解决了上述一体式结构取暖器的三个问题,但是这种结构(1)因为进风和发热功能在主机上实现,热风要经过长长的铝箔风管的传递才能到达出风口,在此传递过程中,热量损失巨大,热效率低下;(2)柔软的铝箔风管在风压作用下变形非常厉害,在吊顶空间形成蜿蜒蛇状,通风不畅,风压减小,热量损失,同时不利于热风的输送,热效率再次降低。

上述两种取暖器,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发热系统和风机系统以及其他功能,比如照明功能,都是在同一主机内,由于发热系统产生的巨大热量使主机内部温度非常高,使机体的非金属材料寿命大大缩短,同时加快了电机、灯具、电子元件的老化,使用寿命大打折扣。电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很容易失油,造成运转不顺和噪声增加。长期使用,安全系数大打折扣,由于非金属材料老化和内部布线老化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酿成大事故。而为了抵抗高温升,许多生产厂家不断提高零部件和非金属材料的耐温等级,造成了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巨大浪费。

这两种顶置式取暖器虽然在一定形式上实现了结构的紧凑性或成本相对低廉,但如上所述,在取暖效果、安装方式、使用安全上却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顶置式取暖器,将送风主机与发热主机分离,并通过特殊的管道连接形成整机,送风主机产生的风经过特殊的通风管道后进入发热主机,混合热量后直接在发热主机端的出风口吹出,解决了现有顶置取暖器安装位置受限问题,大大降低了现场安装的难度,提高了取暖器的热效率和使用者的舒适度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顶置式取暖器,至少包括送风主机、发热主机、发热主机面板、送风主机面板和通风管道,所述送风主机面板与所述送风主机扣合,所述发热主机面板与所述发热主机扣合,所述送风主机与发热主机通过通风管道相连,所述发热主机中设有发热元件。通风管道将送风主机与发热主机分离,并通过该送风管道将送风主机和发热主机连接形成整机,安装无需受吊顶高度、水管走向、线路布局的影响,因此发热主机及出风口部分可根据用户需要安装在任何位置;送风主机则安装在吊顶任一适合位置。两者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将送风主机所产生的风量输送至发热主机及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为铝质伸缩管。通风管道为铝质伸缩管,根据使用长度可以拉长或缩短,但是在工作状态中管道形状不会因风的压力而改变。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通过抱箍与送风主机相连,所述通风管道2的另一端通过抱箍与所述发热主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发热元件为PTC加热器或红外石英管加热器或板式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送风主机为双向风轮结构。

优选的,所述送风主机面板包括照明模块和进风口,所述照明模块设置于所述送风主机面板的居中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管道连接后的进风口与出风口间距较整体式结构大大增加,从而避免风力涡流的出现,从而避免面板出风口热量过快进入面板进风口,因此达到整体空间温度快速均匀上升的效果;同时主机面板上进风口面积、照明区域面积都大大增加。

2)、进风口面积增加可增加风量循环效率,提升吹风取暖效果;照明区域面积增加,可提升照明亮度,实现大照明面积、高亮度照明效果。

3)、由于发热主机和送风主机的分体,使发热主机更加接近使用者和出风口,减少了热量在管道传输中的损失,提高了热效率。

4)、由于发热主机和送风主机的分体,使发热主机对原来整机的影响一分为二,送风主机一侧的箱体温度与传统风扇灯具箱体温度接近,极大地降低了对该主机侧材料的要求,降低了产品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该侧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而发热主机一侧由于热量较大,采用全金属箱体结构,随着该侧箱体总体缩小,金属板材用量大大减少;箱体内部所需耐高温零部件大大减少,产品成本直线下降。同时由于发热系统采用了全金属箱体,安全性能、热传导速度和热效率都大大提升,使用寿命也得到很好的保证。

5)、主机也可采用双向风轮等结构,形成2个乃至N个出风口。这些出风口均可通过管道单独连接出风口形成1个主机+N个出风口的取暖主机结构,也可形成1个风机主机+J个出风口+K个换气出口的结构(J+K=N)。换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将面板进风口吸入的浑浊空气排出室外达到清新空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顶置式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换气出口的双向风轮结构送风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送风主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4时实施例2的面板带照明功能送风主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发热元件为PTC类加热器时,发热主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发热元件为红外石英管加热器时,发热主机面板结构示意图:红外石英管加热器作为发热元件。

附图标记说明:1-送风主机;2-通风管道;3-发热主机;4-PTC加热器或红外石英管加热器;5-通风管道抱箍;6-送风主机面板中的照明模块;7-双向风轮主机;8-双向风轮主机换气出风口;9-进风口;10-送风主机面板;11-发热主机面板,12-发热主机面板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和实施例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分体顶置式取暖器,至少包括送风主机1、发热主机3、发热主机面板11、送风主机面板10和通风管道2,所述送风主机面板10与所述送风主机1扣合,所述发热主机面板11与所述发热主机3扣合,所述送风主机1与发热主机3通过通风管道2相连,具体为:所述通风管道2的一端通过抱箍5与送风主机1相连,所述通风管道2的另一端通过抱箍5与所述发热主机3相连。

所述通风管道2为铝质伸缩管。通风管道为铝质伸缩管,根据使用长度可以拉长或缩短,但是在工作状态中管道形状不会因风的压力而改变。上述通风管道2应避免使用又薄又轻的PVC伸缩管和柔软的铝箔伸缩管,PVC伸缩管和柔软的铝箔伸缩管易弯曲并产生较大噪声,也容易应变形而增大风阻,引起出风不畅,影响热效率。

如图3所示,为送风主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送风主机面板10上设置有进风口9。

如图5所示,所述发热主机3中设有发热元件4,所述发热元件4为PTC类加热器。

本实施例中,通风管道2将送风主机1与发热主机3分离,并通过该送风管道2将送风主机1和发热主机3连接形成整机,安装无需受吊顶高度、水管走向、线路布局的影响,因此发热主机3及出风口部分可根据用户需要安装在任何位置;送风主机1则安装在吊顶任一适合位置。两者之间通过通风管道2连接,将送风主机1所产生的风量输送至发热主机3及出风口。

如图2所示,送风主机1为双向风轮结构,送风主机1上设置有双向风轮主机换气出风口8,该结构形成2个乃至N个出风口。这些出风口均可通过管道单独连接出风口形成1个主机+N个出风口的取暖主机结构,也可形成1个风机主机+J个出风口+K个换气出口的结构(J+K=N)。换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将面板进风口吸入的浑浊空气排出室外达到清新空气的效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如图4所示,送风主机面板10上设置有照明模块10和进风口9,该照明模块10设置于所述进风口9之间。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发热主机3中设有发热元件4,所述发热元件4为红外石英管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顶置式取暖器安装时,该送风主机1可以选择在浴室顶棚任意合适位置安装,并将发热主机及出风口3安装在使用者通常需要取暖吹风的位置上方,用管道2连接送风主机1和发热主机及出风口3,并用两个抱箍5将管道2两端分别与送风主机和发热及出风口3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顶置式取暖器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顶置取暖器安装位置受限问题,大大降低了现场安装的难度,提高了取暖器的热效率和使用者的舒适度体验。由于采用了送风主机和发热主机相分离的结构,是材料寿命和材料成本大大降低,而产品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大大提升。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安全实用等特点,较好地解决居家使用者对取暖特别是对浴室取暖的需求问题。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