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0184发布日期:2018-08-07 12:4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矿工企业,科研单位研究中,需使用高温炉对物料进行高温处理,以便进一步研究理化性质,高温炉的炉壁结构与炉体的使用性能息息相关,因此,对炉壁结构的研究和改进较为重要;现有的炉壁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炉壁空间划分不明显,给各个填充室的合理设置造成麻烦,降低了对炉体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炉腔通过电加热的形式进行升温控温,加热管容易氧化,降低了加热效果,给炉壁结构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包括炉体与一号隔板,所述炉体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炉盖,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炉腔,且加热炉腔的外表面一侧靠近炉体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炉壁,所述炉壁与炉体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隔板的一侧设置有二号隔板,且一号隔板与二号隔板均与炉壁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隔板与二号隔板的中间固定安装有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所述一号隔板的另一侧靠近炉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号隔板,且一号隔板与三号隔板的中间靠近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浇筑料填充室,所述三号隔板的另一侧靠近炉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四号隔板,且三号隔板与四号隔板的中间靠近浇筑料填充室的另一侧设置有陶瓷纤维填充室,所述四号隔板的另一侧靠近加热炉腔的一侧设置有电极加热室,且电极加热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外表面一侧靠近玻璃管的一端设置有S型电极冷却水套,且加热管通过S型电极冷却水套与玻璃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的输出端与操作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炉座,且炉座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凹槽,防滑凹槽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炉盖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把手,所述二号隔板的另一侧靠近炉壁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保护钢板。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腔的内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炉体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电源接线。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与S型电极冷却水套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的内部设置有陶瓷棉。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增设的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内填充有陶瓷棉,陶瓷棉具有耐高温性,同时,提高了整个炉结构的保温效果,通过对增设的一号隔板的使用,将炉壁的空间进行划分,使得各个空间能够合理设置,提高了炉体的使用安全性,增设的S型电极冷却水套在对加热管进行固定的同时,可保护加热管电极在没有玻璃覆盖的过渡部位不被氧化,延长了加热管的使用寿命,S型电极冷却水套对周围环境的吸收热量少,整个炉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的局部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的图2中A的剖析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的图2中B的剖析图。

图中:1、炉体;2、炉座;3、炉盖;4、加热炉腔;5、炉壁;6、一号隔板;7、二号隔板;8、三号隔板;9、保护钢板;10、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11、浇筑料填充室;12、陶瓷纤维填充室;13、电极加热室;14、四号隔板;15、玻璃管;16、加热管;17、S型电极冷却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包括炉体1与一号隔板6,炉体1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炉盖3,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炉腔4,且加热炉腔4的外表面一侧靠近炉体1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炉壁5,炉壁5与炉体1固定连接,一号隔板6的一侧设置有二号隔板7,且一号隔板6与二号隔板7均与炉壁5固定连接,一号隔板6与二号隔板7的中间固定安装有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10,一号隔板6的另一侧靠近炉壁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号隔板8,且一号隔板6与三号隔板8的中间靠近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浇筑料填充室11,三号隔板8的另一侧靠近炉壁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四号隔板14,且三号隔板8与四号隔板14的中间靠近浇筑料填充室11的另一侧设置有陶瓷纤维填充室12,四号隔板14的另一侧靠近加热炉腔4的一侧设置有电极加热室13,且电极加热室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管15,玻璃管1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6,加热管16的外表面一侧靠近玻璃管15的一端设置有S型电极冷却水套17,且加热管16通过S型电极冷却水套17与玻璃管15固定连接。

炉体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的输出端与操作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炉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炉座2,且炉座2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凹槽,防滑凹槽交错分布;炉盖3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把手,二号隔板7的另一侧靠近炉壁5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保护钢板9;加热炉腔4的内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炉体1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电源接线;加热管16与S型电极冷却水套17的数量均为两组,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10的内部设置有陶瓷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安全耐高温炉壁结构,在使用时,炉体1、炉座2和炉盖3构成整个高温炉装置,加热炉腔4内用于放置待反应或待高温加热的物料,一号隔板6、二号隔板7、三号隔板8以及四号隔板14将炉壁5的空间进行划分,使得各个空间能够合理设置,提高了炉体1的使用安全性,保护钢板9设置在最外层,提高了炉体1的结实度和耐压性,由一号隔板6隔出的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10内填充有陶瓷棉,陶瓷棉具有耐高温性,同时,提高了整个炉结构的保温效果,浇筑料填充室11内注入浇注料,使整个炉结构合理,陶瓷纤维填充室12内填充的纤维和耐高温陶瓷棉填充室10内填充的陶瓷棉共同提高了炉体1的保温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电极加热室13内的加热管16通电运行开始加热,将加热炉腔4的温度提升至设定炉温,玻璃管15为加热管16的运行提供给空间和保护,S型电极冷却水套17在对加热管16进行固定的同时,可保护加热管16电极在没有玻璃覆盖的过渡部位不被氧化,延长了加热管16的使用寿命,S型电极冷却水套17对周围环境的吸收热量少,较为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