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2134发布日期:2018-09-11 21:2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作为一种常见的厨房电器,目前已经被广为应用。在现有技术中,燃气灶的面板和底壳的连接方式通常为,先将炉头固定在底壳上,然后将面板支撑于底壳四周,然后将盛液盘安装于面板上开设的盛液盘安装孔内,最后用螺栓将盛液盘与炉头的支撑部件固定,从而使得面板和底壳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溢出的汤汁容易在螺栓处集聚,从而腐蚀螺栓,造成维修的不可拆卸性,另外在盛液盘上存在卫生死角,不易于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件易被腐蚀以及盛液盘不易清洁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灶,包括导液盘,其为环形结构,并设置于盛液盘的上端面,所述导液盘的内圆面套设在炉头外,所述导液盘的环形主体的厚度由内圆面至外圆面逐渐减小,所述环形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炉头上的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盛液盘上的过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

通过环形主体的斜面设计,一方面使溢出的汤汁能够顺着斜面流下,而不会回流至连接件处,保护连接件不受腐蚀;另一方面在清洁时很容易沿着斜面对导液盘进行擦拭,不存在卫生死角,清洁容易。

作为燃气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作为燃气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沉孔。

作为燃气灶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的顶面低于所述环形主体靠近内圆侧的顶面,且高于所述环形主体靠近外圆侧的顶面。

作为燃气灶的优选方案,所述炉头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耳板,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支撑耳板上。

作为燃气灶的优选方案,所述炉头固定于底壳内,面板支撑于所述底壳上,所述面板上开设有盛液盘安装孔,所述盛液盘固定于所述盛液盘安装孔内,所述盛液盘上设置有所述过孔。

作为燃气灶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壳内还固定有点火针和热电偶,所述盛液盘和所述导液盘上均开设有供所述点火针和热电偶穿过的通孔。

作为燃气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火盖座,所述炉头的外周面具有火盖座支撑面,所述导液盘的内圆面的上端与所述火盖座支撑面平齐,所述火盖座支撑于所述火盖座支撑面和所述导液盘靠近所述内圆面的顶面上。

作为燃气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设置于所述火盖座上,所述内环火盖位于所述外环火盖内部,并支撑于所述炉头的内环火盖支撑面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导液盘,其为环形结构,并设置于盛液盘的上端面,导液盘的內圆面套设在炉头外,导液盘的环形主体的厚度由內圆面至外圆面逐渐减小,环形主体上设置有与炉头上的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盛液盘上的过孔后与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通过环形主体的斜面设计,一方面使溢出的汤汁能够顺着斜面流下,而不会回流至连接件处,保护连接件不受腐蚀;另一方面在清洁时很容易沿着斜面对导液盘进行擦拭,不存在卫生死角,清洁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的底壳和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液盘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装配后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底壳;20-炉头;30-面板;40-盛液盘;50-导液盘;60-火盖座;70-外环火盖;80-内环火盖;

21-支撑耳板;211-第二连接孔;22-火盖座支撑面;

51-内圆面;52-外圆面;53-环形主体;531-第一连接孔;532-点火针穿过孔;533-热电偶穿过孔;54-螺栓;

91-点火针;92-热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炉头20、底壳10、面板30、盛液盘40和导液盘50,其中,炉头20固定于底壳10内,在炉头20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耳板21,支撑耳板2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11;面板30支撑于底壳10上,面板30上开设有盛液盘安装孔,盛液盘40固定于盛液盘安装孔内,盛液盘40上开设有过孔,支撑耳板21能够对面板30和盛液盘40起到支撑作用;导液盘50为环形结构,并设置于盛液盘40的上端面,导液盘50的内圆面51套设在炉头20外,导液盘50的环形主体53的厚度由内圆面51至外圆面52逐渐减小,环形主体53上设置有与炉头20上的第二连接孔211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531,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531和盛液盘40上的过孔后与第二连接孔211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孔531和第二连接孔211均为螺纹孔,连接件为螺栓54。

通过环形主体53的斜面设计,一方面使溢出的汤汁能够顺着斜面流下,而不会回流至螺栓54处,保护螺栓54不受腐蚀;另一方面在清洁时很容易沿着斜面对导液盘50进行擦拭,不存在卫生死角,清洁容易。

进一步地,参见图4,为避免在斜面上固定螺栓54,本实施例将第一连接孔531设计为沉孔,便于固定螺栓54。更进一步地,参见图6,螺栓54紧固后,螺栓54的顶面低于环形主体53靠近内圆侧的顶面,且高于环形主体53靠近外圆侧的顶面。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螺栓54的顶面更好的融合到导液盘50的斜面中,避免溢出的汤汁在顺着斜面流下时对其形成阻挡,使汤汁不会在螺栓54处停留,一方面能进一步避免对螺栓54造成腐蚀,另一方面也使清洁更加容易。

进一步地,底壳10内还固定有点火针91和热电偶92,相应的,导液盘50上设置有供点火针91和热电偶92穿过的通孔,环形主体53上也设置有供点火针91穿过的点火针穿过孔532和供热电偶92穿过的热电偶穿过孔533。

此外,参见图1、图5以及图6,本实施例还包括火盖座60、外环火盖70以及内环火盖80。炉头20的外周面具有火盖座支撑面22,环形主体53的内圆面51的顶端与火盖座支撑面22平齐,火盖座60支撑于火盖座支撑面22和环形主体53靠近内圆面51的顶面上。外环火盖70设置于火盖座60上。内环火盖80位于外环火盖70内部,并支撑于炉头20的内环火盖支撑面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在安装时,先将炉头20固定在底壳10上,然后安装面板30,面板30由底壳10的四周和炉头20的支撑耳板21共同支撑;然后将盛液盘40安装于面板30的盛液盘安装孔内,热电偶92和点火针91均穿过盛液盘40上的通孔;然后安装导液盘50,使炉头20穿过导液盘50的内圆孔、点火针91穿过点火针穿过孔532、热电偶92穿过热电偶穿过孔533,并使第一连接孔531与支撑耳板21上的第二连接孔211一一对齐,然后用螺栓54连接第一连接孔531和第二连接孔211,从而将导液盘50、盛液盘40和炉头20固定连接;然后将火盖座60放置在炉头20的火盖座支撑面22和环形主体53靠近内圆面51的顶面上;最后将外环火盖70放置在火盖座60上,内环火盖80放置在外环火盖70的内部,并支撑于炉头20的内环火盖支撑面上。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