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3427发布日期:2018-11-09 18:2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大致涉及一种适于在蒸气压缩系统中使用的热交换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制冷剂分配器的热交换器。

背景信息

蒸气压缩制冷已是大型建筑物等的空气调节最常用的方法。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通常设置有蒸发器,该蒸发器是热交换器,其允许制冷剂从液体蒸发为蒸气,同时从流过蒸发器的待冷却液体吸收热量。一种类型的蒸发器包括管束,所述管束具有多个水平延伸的传热管,待冷却液体通过该传热管循环,并且管束容纳在柱状壳体内。在这种类型的蒸发器中,存在若干用于蒸发制冷剂的已知方法。在满液式蒸发器中,壳体充满液体制冷剂,并且传热管浸没在液体制冷剂池中,使得液体制冷剂沸腾和/或蒸发为蒸气。在降膜蒸发器中,液体制冷剂从上方沉积到传热管的外表面上,从而沿着传热管的外表面形成液体制冷剂层或薄膜。来自传热管壁的热量经由对流和/或传导通过液膜传递到蒸气-液体界面,在该界面处,部分液体制冷剂蒸发,因此,热量被从传热管内部流动的水去除。未蒸发的液体制冷剂通过重力从上部位置处的传热管朝向下部位置处的传热管竖直落下。还有一种混合降膜蒸发器,在该蒸发器中,液体制冷剂沉积在管束中的一些传热管的外表面上,而管束中的其它传热管浸没在已被收集在壳体底部的液体制冷剂中。

虽然满液式蒸发器具有高传热性能,但由于传热管浸没在液体制冷剂池中,因此,满液式蒸发器需要相当数量的制冷剂。随着最近开发出具有低得多的全球变暖潜值的新型高成本制冷剂(诸如r1234ze或r1234yf),希望减少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充注量。降膜蒸发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确保良好的传热性能的同时降低制冷剂的充注量。因此,降膜蒸发器具有替代大型制冷系统中的满液式蒸发器的巨大潜力。无论蒸发器是何种类型,例如,满液式、降膜或混合型,都设有分配器以将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到管束。美国专利公开第2015/0053378号公开了这种分配器的一个示例。分配器设计成将蒸气制冷剂从液体制冷剂分离,并将液体制冷剂分配到管束。特别是在降膜蒸发器的情况下需要这种分布。



技术实现要素:

在至少一个降膜蒸发器中,已经发现,希望尽可能多的液体制冷剂从分配器中的气体制冷剂分离,以使仅液体制冷剂被分配到管束。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分配器的蒸发器,该分配器充分地分离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

已进一步发现,若分配器中的气液分离不充分,则制冷剂的液滴会包含在气体制冷剂中。该液滴将不会被分配到管束中,而将与排出蒸气流一起排出蒸发器并返回到压缩机。这种现象称为液体携带。这种液体携带可能降低蒸发器和/或压缩机的性能,并因此降低整个制冷剂循环的性能。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分配器的蒸发器,该分配器将液体制冷剂分配到管束并减少制冷剂排出蒸气中的液滴含量(液体携带),从而提高蒸发器和/或压缩机的性能。

已经发现,在导管长、蒸气出口位于蒸发器的端部和/或蒸气速度变高的情况下,这种液体携带现象更为普遍。由于主体内的蒸气速度变得不均匀,因此,当蒸气出口侧附近的蒸气速度超过阈值时,分配器中的蒸气速度增大。换言之,在入口配置在分配器的一端处的情况下,蒸气出口配置在分配器的另一端处,并且分配器和导管都较长;已经发现,气体或蒸气速度可以从分配器和蒸发器的入口端增大到出口端。

因此,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分配器的蒸发器,即使在导管长、蒸气出口位于蒸发器的端部和/或蒸气速度变高时,该分配器也能够实现以上任一目的。

还发现,由于低压制冷剂可具有更低的蒸气密度,因此,在使用低压制冷剂lpr制冷剂的情况下,这种液体携带现象可能更普遍。

因此,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分配器的蒸发器,即使在使用lpr制冷剂时,该分配器也能减少液体携带。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分配器的蒸发器,该分配器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器适于在蒸气压缩系统中使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制冷剂分配器以及传热单元。壳体具有制冷剂入口和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至少带有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流过所述制冷剂入口。壳体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大致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延伸。制冷剂分配器连接到制冷剂入口并配置在壳体内。制冷剂分配器具有:至少一个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所述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分配液体制冷剂;以及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所述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与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纵向地间隔开。传热单元配置在制冷剂分配器下方的壳体内部,使得从制冷剂分配器排出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传热单元。

从以下结合附图公开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

附图简述

现在,参考构成本原始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蒸气压缩系统的简化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蒸气压缩系统的制冷回路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简化立体图;

图4是图1-图3所示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内部结构的简化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图4所示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简化分解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3中的剖面线6-6截取的图1-图3所示的热交换器的简化纵向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3中的剖面线7-7截取的图1-图3所示的热交换器的简化横向剖视图;

图8是图4中圈起部分8的进一步放大视图;

图9是图7中圈起部分9的进一步放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内部结构的简化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简化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沿着图3中的例如剖面线6-6截取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0-图11所示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纵向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3中的例如剖面线7-7截取的图10-图12所示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横向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部分的进一步放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简化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简化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配器的局部放大的横向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配器的局部放大的横向剖视图;

图19是沿着图3中的例如剖面线6-6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纵向剖视图;

图20是沿着图19中的例如剖面线20-20截取的图19所示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横向剖视图;

图21是沿着图3中的例如剖面线6-6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纵向剖视图;

图22是沿着图21中的例如剖面线22-22截取的图21所示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横向剖视图;

图23是沿着图3中的例如剖面线6-6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纵向剖视图;

图24是沿着图3中的例如剖面线6-6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纵向剖视图;

图25是沿着图3中的例如剖面线6-6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纵向剖视图;

图26是沿着图3中的例如剖面线6-6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和分配器的简化纵向剖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修改的入口通道部分的立体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修改的入口通道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以下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仅被提供来用于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将对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蒸气压缩系统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蒸气压缩系统是可用于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hvac)系统的冷却器,其用于大型建筑物等的空气调节。第一实施方式的蒸气压缩系统构造和布置成经由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从待冷却的液体(例如,水、乙二醇、氯化钙盐水等)中去除热量。

如图1和图2所示,蒸气压缩系统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部件:蒸发器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设备4以及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可操作地联接到压缩机2和膨胀设备4的驱动机构,以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运行。

蒸发器1是热交换器,其从流过蒸发器1的待冷却液体(在该示例中为水)中去除热量,以使在蒸发器1中作为循环制冷剂蒸发的水的温度降低。进入蒸发器1的制冷剂通常处于两相气/液状态。制冷剂至少包括液体制冷剂。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1中蒸发为蒸气制冷剂,同时从水中吸收热量。

低压、低温蒸气制冷剂从蒸发器1排出并通过抽吸而进入压缩机2。在压缩机2中,蒸气制冷剂被压缩成更高压、更高温的蒸气。压缩机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常规压缩机,例如离心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往复压缩机和螺杆压缩机等。

接着,高温、高压蒸气制冷剂进入冷凝器3,该冷凝器3是另一个热交换器,其从蒸气制冷剂中去除热量,使该蒸气制冷剂从气态冷凝成液态。冷凝器3可以是气冷型、水冷型或任何合适类型的冷凝器。热量升高流过冷凝器3的冷却水或空气的温度,并且热量在由冷却水或空气携带的同时被排放到系统外部。

然后冷凝的液体制冷剂进入膨胀设备4,在该膨胀设备4处,制冷剂经受压力的突然降低。膨胀设备4既可以简单如孔板,也可以复杂如电子调节热膨胀阀。膨胀设备4是否连接到控制单元将取决于是否使用可控膨胀设备4。突然的压力降低通常导致液体制冷剂部分蒸发,因此,进入蒸发器1的制冷剂通常处于两相气/液状态。

在蒸气压缩系统中使用的制冷剂的一些示例为:氢氟烃(hfc)基制冷剂,例如r410a、r407c和r134a;氢氟烯烃(hfo);不饱和hfc基制冷剂,例如r1234ze和r1234yf;以及天然制冷剂,例如r717和r718。r1234ze和r1234yf是中密度制冷剂,其密度类似于r134a。r450a和r513a也是可能的制冷剂。所谓的低压制冷剂(lpr)1233zd也是合适类型的制冷剂。由于r1233zd具有比上述其它制冷剂更低的蒸气密度,因此,低压制冷剂(lpr)1233zd有时被称为低密度制冷剂(ldr)。r1233zd的密度低于所谓的中密度制冷剂r134a、r1234ze以及r1234yf。由于r1233zd具有比r134a略高的液体密度,因此,此处讨论的密度是蒸气密度而非液体密度。尽管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使用任何类型的制冷剂,但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使用诸如1233zd之类的lpr时特别有用。这是因为诸如r1233zd之类的lpr具有比其它选项相对更低的蒸气密度,这导致更高速的蒸气流。使用诸如r1233zd之类的lpr的常规设备中的更高速蒸气流会导致如以上发明内容所述的液体携带。虽然以上提到了单独的制冷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认识到,可以使用利用任何两种或多种上述制冷剂的组合制冷剂。例如,可以使用仅包括部分r1233zd的组合制冷剂。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认识到,常规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装设备可以分别用作压缩机2、冷凝器3以及膨胀设备4,以实施本发明。换言之,压缩机2、冷凝器3以及膨胀设备4是本领域公知的常规部件。由于压缩机2、冷凝器3以及膨胀设备4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本文将不再详细讨论或说明这些结构。蒸气压缩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蒸发器1、压缩机2和/或冷凝器3。

现参照图3-图9,将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热交换器的蒸发器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蒸发器1基本上包括壳体10、制冷剂分配器20以及传热单元30。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传热单元30是管束。因此,在本文中,传热单元30也将被称为管束30。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可以使用传热单元30的其它结构,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制冷剂进入壳体10并供给至制冷剂分配器20。之后,制冷剂分配器20执行气液分离,并将液体制冷剂供给到管束30上,以下将进行更详细说明。蒸气将排出分配器20并流入壳体10的内部,以下也将进行更详细说明。

由图3、图6和图7可最佳理解,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壳体10大致呈柱状,其纵向中心轴线c(图6)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壳体10以大致平行于水平面p的方式延伸。壳体10包括:连接头部构件13,其限定出入口水腔13a和出口水腔13b;以及返回头部构件14,其限定出水腔14a。连接头部构件13和返回头部构件14都固定地联接到壳体10的柱状主体的纵向端部。入口水腔13a和出口水腔13b被挡水板13c分隔开。连接头部构件13包括:水入口管道15,水通过该水入口管道15进入壳体10;以及水出口管道16,水通过该水出口管道16从壳体10排出。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壳体10还包括:制冷剂入口11a,其连接到制冷剂入口管11b;以及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其连接到制冷剂出口管12b。制冷剂入口管11b流体连接到膨胀设备4,以将两相制冷剂引入壳体10。膨胀设备4可以直接联接在制冷剂入口管11b处。两相制冷剂中的液体组分在蒸发器1中沸腾和/或蒸发,并且该液体组分在从流过蒸发器1的水中吸收热量时经受从液体到蒸气的相变。蒸气制冷剂通过抽吸从制冷剂出口管12b抽到压缩机2。进入制冷剂入口11a的制冷剂至少包括液体制冷剂。进入制冷剂入口11a的制冷剂通常是两相制冷剂。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11a流入制冷剂分配器20,该制冷剂分配器20将液体制冷剂分配到管束30。

现参照图4-图9,制冷剂分配器20连接到制冷剂入口11a并配置在壳体10内。制冷剂分配器20构造和布置成用作气液分离器和液体制冷剂分配器。制冷剂分配器20以大致平行于壳体10的纵向中心轴线c的方式在壳体10内纵向延伸。如图4-图5最佳所示,制冷剂分配器20包括入口通道部21、第一托盘部22、第二托盘元件23以及第二顶盖部或第二盖部24。由图5-图7和图9可最佳理解,入口通道部21、第一托盘部22以及第二顶盖部24刚性地连接在一起。第二托盘元件23配置在第一托盘部22下方。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托盘元件23未附接到入口通道部21、第一托盘部22以及第二顶盖部24。相反,第二托盘元件23由管束30的一部分支承,以下进行更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入口通道部21以大致平行于壳体10的纵向中心轴线c和水平面p的方式延伸。入口通道部21经由制冷剂入口11a流体连接到制冷剂入口管11b,从而将两相制冷剂引入入口通道部21。入口通道部21具有倒u形矩形截面构造。更具体而言,入口通道部21呈倒u形,其自由端固定地连接到第一托盘部2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托盘部22具有与入口通道部21配合的结构,以与入口通道部21一起形成管状截面形状的一部分。

仍参照图4-图9,入口通道部21经由制冷剂入口11a流体连接到制冷剂入口管11b,从而如上所述将两相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管11b引入入口通道部21。入口通道部21优选包括入口顶板40和一对入口侧向侧板42、44。入口顶板40具有供制冷剂入口11a附接的孔。入口侧向侧板42、44从入口顶板40向下延伸以形成倒u形横截面。入口侧向侧板42、44可以分成没有孔的第一部分和带有孔46的第二部分。入口侧向侧板42、44附接到第一托盘部22。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入口顶板40和入口侧板42、44各自均由刚性金属片/板材料形成,除非在其中形成孔46,否则其防止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从中流过。另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入口顶板40和入口侧板42、44一起一体形成为单件整体构件。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认识到,这些板40、42、44可以构造为单独的构件,其使用诸如焊接之类的任何常规技术彼此附接。在任一种情况下,入口板42、44都附接到第一托盘部22的纵向中心。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认识到,侧向侧板42、44的至少多个部分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金属网材料构成,只要通过该侧向侧板42、44能够气液连通即可。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入口侧板42、44都具有沿着其整个高度但仅沿着比第二顶盖部24的长度短的预定长度连续形成的孔。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认识到,可以使用不同样式的孔。例如,可以仅在预定高度上方设置多个孔46,或者可以在第一托盘22中设置连续凸缘,使得液体制冷剂仅在一定水平上方排出入口通道部2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入口顶板40刚性地附接到制冷剂入口11a,而入口通道部21固定到第一托盘部22。第二顶盖部24附接到第一托盘部22以覆盖入口侧向侧板42、44的带孔区域,以下进行更详细说明。

仍参照图4-图9,现将对第一托盘部22进行更详细说明。第一托盘部22包括第一底板50、一对第一侧向侧板52、54,一对第一端板56、58以及通道部分60。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向侧板52、54从第一底板50向上延伸,以形成u形横截面。第一端板56、58都连接在第一底板50与第一侧板52、54相对的纵向端部处。通道部分60附接到第一底板50的侧向中心。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板50、一对第一侧向侧板52、54、一对第一端板56、58以及通道部分60中的每一个由金属片/板材料构成。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底板50和一对侧向侧板52、54一体形成为单件整体构件。另一方面,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端板56、58都形成为单独构件,其附接到底板50和一对侧向侧板52、54的纵向端部。

通道部分60包括:平坦部62,其附接到第一底板50;以及侧向隔开凸缘部64、66,其从平坦部62向上延伸以在其间形成槽。槽和入口通道部21尺寸和形状设定成使入口通道部21容纳在凸缘部64、66之间的槽中,并且使由入口通道部21和第一底板50形成矩形截面形状。入口通道部21优选固定附接到平坦部6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每个凸缘部分64、66皆不连续,以包括从平坦部62向上延伸的多个凸缘突片。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托盘部22的配置有制冷剂入口11a的端部处的凸缘突片更长,因为在该位置处没有制冷剂流出入口通道部21。然而,其它凸缘突片相对较小,以在组装期间用于定位入口通道部21,而不会显著阻碍制冷剂在组装之后流出入口通道部21。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带有凸缘部64、66的通道部分60是与底板50分开的构件。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凸缘部64、66可以与第一底板50一体形成,或者可以是固定到第一底板50的单独凸缘(例如,通过焊接)。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凸缘部64、66也用于间接支承第二顶盖部24。以下将对第二顶盖部24进行更详细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通道部分60优选在其平坦部62中不设开口。横向中心的第一基板50也优选没有开口。因此,无论是否设置平坦部62,液体制冷剂都将必须从入口通道部21的孔46流出并流入第一托盘22。另一方面,第一基板50的、位于凸缘部64、66的相反侧向侧上的区域形成有孔68,以将液体制冷剂传递到第二托盘元件23,以下进行更详细说明。

优选端板56、58以密封(即,气密/液密)的方式连接到基板50和侧向侧板52、54。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认识到,只要由于泄漏引起的液体和/或气体流动不会影响性能,就可以允许来自连接点或接合这些部件的接缝的轻微泄漏。同样,入口通道部21优选以密封(即,气密/液密)的方式附接到通道部分60和端板56、58。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认识到,只要由于泄漏引起的液体和/或气体流动不会影响性能,就可以允许来自连接点或接合这些部件的接缝的轻微泄漏。一种用于实施这种连接的合适技术为焊接。因此,除了在从形成于侧向侧板42、44的孔46离开时之外,流入由入口通道部21和通道部分60形成的矩形通道的制冷剂将留存在其中。

仍参照图5-图8,现将对第二托盘段24进行更详细说明。第二顶盖部24是由实心片/板材料形成、优选由实心片/板金属形成的倒u形构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盖由焊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形成。换言之,在图中示出了接缝(未标号)。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认识到,第二顶盖部24可以由单个部分形成。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顶盖部24包括盖顶板70和一对盖侧向侧板72、74,该盖侧向侧板72、74从盖顶板70向下延伸,以形成倒u形横截面。一对盖侧向侧板72、74之间的宽度略大于第一托盘22的第一侧向侧板52、54之间的宽度,以使第二顶盖部24可以安装在第一托盘22上。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一对盖侧向侧板72、74与盖顶板70整体形成(例如,并且向下弯曲)。第二顶盖部24附接到第一托盘22以封闭该第一托盘22的顶部。具体而言,盖顶板70附接到第一端板58。另外,一对盖侧向侧板72、74分别附接到第一侧向侧板52、54。最后,一对盖侧向侧板72、74附接到第一端板58。更具体而言,由于一对盖侧向侧板72、74之间的宽度略大于第一托盘22的第一侧向侧板52、54之间的宽度,因此,盖侧向侧板72、74附接在第一侧向侧板52、54的侧向外侧的位置。

与上述其它连接相同,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优选为密封(即气密/液密)连接。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只要由于泄漏引起的液体和/或气体流动不会影响性能,就可以允许来自连接点或接合这些部件的接缝的轻微泄漏。一个合适的连接示例为焊接。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承桥25沿着制冷剂分配器20以纵向隔开布置的方式配置。每个支承桥25呈倒u形。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承桥25由诸如刚性金属片之类的三片刚性片/板材料构成。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每个桥支承件可以由单片材料构成和/或可以由不同材料构成。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支承桥25的自由端附接到凸缘部64、66的小凸缘突片。支承桥25尺寸设定成:在将第二顶盖部24连接到第一托盘之前,将第二顶盖部24定位在所需的竖直位置处。具体而言,在将第二顶盖部24连接到第一托盘22之前,盖定位成抵靠在支承桥25上。第二顶盖部24可以纵向移动,以使一端与第二托盘22的第一端板58对齐。之后,第二顶盖部24如上所述附接到第一托盘。盖可以包括凹口76,该凹口76可用于检查第二顶盖部24是否完全落座在支承桥25和第一托盘22上。更具体而言,在附接第二顶盖部24之前,操作者可以在凹口76处水平观察而确保第一侧向侧板52、54的上边缘位于凹口76的上端上方,从而确保制冷剂不会流出凹口76。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顶盖部24优选具有与入口通道部21的、具有孔46的第二倒u形部分一样长或更长的纵向长度。另外,第二顶盖部24优选具有比第一托盘22的侧向宽度略宽的侧向宽度,以及至少与第一托盘22的侧向侧壁一样高的高度。当第二顶盖部24附接到第一托盘22时,形成矩形的封闭腔,该腔从第一端板56延伸到第二顶盖部24的自由端。分配器20的、从第二顶盖部24的自由端延伸到第一端板56的区域形成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o,其中,该区域位于邻近入口通道部21和第一托盘22的上方。

如图4-图5最佳所示,现将对第二托盘元件23进行更详细说明。第二托盘元件23包括三个相同的托盘段23a,其沿着壳体10的纵向中心轴线c并排对齐。如图5所示,三个第二托盘段23a的总纵向长度与图5所示的第一托盘部22的纵向长度大致相同。如图7所示,第二托盘元件23的横向宽度设定成大于第一托盘部22的横向宽度,使得第二托盘元件23在管束30的大致整个宽度上延伸。第二托盘元件23布置成使得积聚在第二托盘元件23中的液体制冷剂不在第二托盘段23a之间连通。如图5-图6所示,每个第二托盘段23a具有多个第二排出孔口23b,液体制冷剂从该第二排出孔口23b朝向管束30向下排出。具体而言,第二托盘元件23优选具有比第一托盘部22的孔68更大数量的孔口23b。因此,制冷剂分配器20具有至少一个分配液体制冷剂的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23b。如下所述,第二托盘元件23优选由传热单元30支承。

再次参照图4-图9,现将对传热单元30(管束)进行更详细说明。管束30配置在制冷剂分配器20下方,使得从制冷剂分配器20排出的液体制冷剂被供给到管束30上。如图6所示,管束30包括多个传热管31,该传热管31以大致平行于壳体10的纵向中心轴线c的方式延伸。传热管31由诸如金属之类的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制成。传热管31优选设置有内部凹槽和外部凹槽,以进一步促进制冷剂与传热管31内流动的水之间的热交换。这种包括内部凹槽和外部凹槽的传热管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例如,可以使用维兰德铜制品有限公司(wielandcopperproducts,llc)制造的gewa-b管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传热管31。由图6-图7可最佳理解,传热管31由多个竖直延伸的支承板32支承,该支承板32固定联接到壳体10。支承板32还对固定地附接到支承板32的第二托盘进行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束30布置成形成双通道系统,在该双通道系统中,传热管31被分成:供给管线组,其配置于管束30的下部;以及返回管线组,其配置于管束30的上部。如图6所示,供给管线组中的传热管31的入口端经由连接头部构件13的入口水腔13a流体连接到水入口管道15,使得进入蒸发器1的水分配进供给管线组中的传热管31。供给管线组中的传热管31的出口端和返回管线管的传热管31的入口端与返回头部构件14的水腔14a流体连通。因此,在供给管线组中的传热管31内部流动的水被排进水腔14a,并重新分配进返回管线组中的传热管31。返回管线组中的传热管31的出口端经由连接头部构件13的出口水腔13b与水出口管道16流体连通。因此,在返回管线组中的传热管31内部流动的水通过水出口管道16排出蒸发器1。在一般的双通道蒸发器中,在水入口管道15处进入的水的温度可以是约54华氏度(约12℃),而水从水出口管道16排出时被冷却到约44华氏度(约7℃)。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器1布置成形成水在蒸发器1的相同侧进出的双通道系统,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可以使用诸如单通或三通系统之类的其它常规系统。另外,在双通道系统中,返回管线组可以配置在供给管线组的下方或与供给管线组并排配置来代替本文所示的布置。

将参照图7,对根据所示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的传热机构的更详细布置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处于两相状态或至少包括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入口11a经由入口管11b供给到制冷剂分配器20的入口通道部21。在图7中示意地图示了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流动,并且为了简洁起见而省略了入口管11b。供给到制冷剂分配器20的制冷剂的蒸气组分与第一托盘部22中的液体组分分离。两相制冷剂的液体组分积聚于第一托盘部22,之后积聚于第二托盘段23a,并从第二托盘元件23的排出孔口23b朝向管束30向下排出。由图6可最佳理解,制冷剂蒸气(气体)无法从第一托盘22直接流到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相反,气体(或蒸气)制冷剂必须通过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o朝向制冷剂入口11a(向左)回流,之后流向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该流动可以降低从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o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内的液体制冷剂液滴的广泛程度,以免该液体制冷剂液滴携带回压缩机2。

如图7所示,所示实施方式的管束30是包括降膜区域和满液式区域的混合管束。降膜区域中的传热管31构造和布置成执行液体制冷剂的降膜蒸发。更具体而言,降膜区域中的传热管31布置成使得从制冷剂分配器20排出的液体制冷剂沿着每个传热管31的外壁形成层(或膜),在该层(或膜)处,液体制冷剂蒸发为蒸气制冷剂,同时从在传热管31内流动的水中吸收热量。如图7所示,当沿平行于壳体10(如图7所示)的纵向中心轴线c的方向观察时,降膜区域中的传热管31布置成彼此平行延伸的多个竖直列。因此,在每列传热管31中,制冷剂借由重力从一个传热管向下落到另一个传热管。传热管31列关于第二托盘元件23的第二排出开口23b配置,使得从第二排出开口23b排出的液体制冷剂沉积在每列中的最上方的一个传热管31上。

在降膜区域中未蒸发的液体制冷剂继续借由重力向下落入满液式区域。满液区域包括多个传热管31,多个该传热管31配置于毂壳体11底部处的降膜区域下方的组。例如,取决于系统中充注的制冷剂量,管31的底部一、二或三排可以配置成满液式区域的一部分。虽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混合管束,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其它管束设计可以与本发明的蒸发器1中的分配器20一起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导管8流体连接到壳体10内的满液式区域。具体而言,壳体10包括与导管8流体连通的底部出口管道17。泵设备(未示出)可以连接到流体导管8,以使流体从壳体10的底部返回到压缩机2,或者可以分支到入口管道11b以反供回到制冷剂分配器20。当积聚于满液式区域的液体达到规定水平时,泵可以选择性地运行,以将液体从其中排出到蒸发器1外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流体导管8连接到满液式区域的最底部点。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流体导管8'可以代替流体导管8在与满液式区域的最底部点间隔开的位置处联接到满液式区域。在任何情况下,流导管8或8'优选在满液式区域的最底部点与对应于满液式区域中的液体水平的位置之间(例如,在最底部点与满液式区域中的顶层管31之间)的位置处流体连接到满液式区域。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泵设备(未示出)可以被替代为喷射器(未示出)。在泵设备被喷射器替换的情况下,喷射器还从压缩机2接收压缩制冷剂。喷射器之后可以将来自压缩机2的压缩制冷剂与从满液式区域接收的液体混合,使得特定的油含量可以被供回到压缩机2。如上所述的泵和喷射器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本文将不再进一步详细说明或图示。

仍参照图4-图9,现将对制冷剂分配器20整体的运行以及蒸发器1的部件之间的配合进行更详细说明。如上所述,由图5可最佳理解,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纵向地形成在第二顶盖部24的自由端部与第一端板56之间,并且侧向地形成在第一侧向侧板52、54之间。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与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纵向地间隔开。另外,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与分配器20的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分离,使得排出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的制冷剂蒸气在流出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之前流入壳体10内部。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的纵向长度l1小于制冷剂分配器20的总纵向长度l2的一半。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的纵向长度l1小于制冷剂分配器20的总纵向长度l2的四分之一(例如15-20%)。

除了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的纵向尺寸之外,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与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之间的纵向间隔s为制冷剂分配器20的总纵向长度l2的至少25%。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与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之间的纵向间隔s为制冷剂分配器20的总纵向长度l2的至少50%(例如55-60%)。另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入口11a纵向配置在相对于制冷剂分配器20的第二纵向端部更靠近制冷剂分配器20的第一纵向端部处。另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纵向配置在比制冷剂分配器20的第一纵向端部更靠近制冷剂分配器20的第二纵向端部处。因此,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比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更靠近制冷剂入口11a。

仍参照图4-图9,如上所述,制冷剂分配器20在壳体10内纵向延伸。另外,制冷剂分配器20包括第一内分配器外壳,该第一内分配器外壳由入口通道部21以及通道部分60的平坦部62或基板50形成(例如,与入口通道部21一起形成管状截面的部分。制冷剂分配器20还包括第二外分配器外壳,该第二外分配器外壳由第二顶盖构件24和第一托盘部22的一部分形成。更具体而言,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基板50、侧向侧板52、54、端板56、58、盖顶板70、以及盖侧向侧板72、74,它们一起形成分配器的、由端板56、58终止的外管状截面。由图5和图7可最佳理解,第一内分配器外壳配置在第二外分配器外壳内,第一内分配器外壳连接到制冷剂入口11a,并且第一内分配器外壳沿着第二外分配器外壳的纵向长度将制冷剂分配进第二外分配器外壳的内部空间,其中,在该内部空间中形成孔46。

第二外分配器外壳具有:分配液体制冷剂的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68,以及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多个开口68可以被更少的开口、甚至单个开口替换。在任何情况下,第二外分配器包括至少一个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68。第一内分配器外壳具有多个分配开口46。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多个开口46可以被更少的开口、甚至单个开口替换。在任何情况下,第一内分配器外壳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内分配开口46,该第一内分配开口46形成于第一内分配器外壳的底部(例如平坦部62)、一对侧部(42和/或44)和顶部中的至少一个。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内分配开口46形成于每个侧板42、44。因此,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内分配开口46形成于第一内分配器外壳的一对侧部42、44。

如上所述,第二外分配器外壳包括:第一托盘部22,其在第一内分配器外壳下方和/或沿着第一内分配器外壳的底部纵向延伸;以及第二顶盖部24,其在第一内分配器外壳上方纵向延伸。同样如上所述,第一托盘部22与第二顶盖部24在制冷剂分配器20的侧向侧上彼此连接,且第二顶盖部24的纵向长度比第一托盘部22的纵向长度短,从而形成制冷器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如上所述,第一托盘部22形成有至少一个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68。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托盘部22包括多个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68,所有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68都配置在制冷器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竖直位置下方的位置处。如上所述,入口通道部21呈倒u形。因此,倒u形通道(例如,入口通道部21)纵向附接到第一托盘部22以形成第一内分配器外壳,且倒u形通道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内分配开口46。

制冷剂分配器20的布置不限于图7所示的布置。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可以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下将对若干修改例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10-图14,现将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制冷剂分配器220的蒸发器201进行更详细说明。除了包括修改的制冷剂分配器220之外,蒸发器2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相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二实施方式。另外,本第二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二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分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二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220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有部件,但还包括附加部、护罩板226,该护罩板226至少部分地覆盖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具体而言,护罩板226覆盖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的顶部。护罩板226具有护罩顶板280和一对护罩侧板282、284,一对该护罩侧板282、284从护罩顶板向下延伸以形成大致倒u形的构造。另外,护罩板优选包括端板286、288,每个端板286、288包括位于护罩顶板280的相反侧向侧上的部分。每个护罩侧板282、284包括:倾斜部分282a、284a,其从护罩顶板280伸出;以及垂直部分282b、284b,其分别从倾斜部分292a、282b向下延伸。由于护罩板226的这种构造,制冷剂蒸气将不会竖直向上流出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而必须在流到壳体蒸气出口12a之前以横向侧路流动并向下流出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

护罩板226的元件优选由诸如金属片之类的刚性片/板材料构成。护罩顶板280和一对护罩侧板282、284可以构造为弯曲成本文所示形状的单个构件。然而,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端板286、288优选构造成单独的构件,该单独的构件使用任何合适的、诸如焊接之类的常规技术附接到护罩顶板280和一对护罩侧板282、284。另外,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护罩板226以气密/液密布置沿着交界处(例如,接缝)焊接到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20的部件。护罩板226可以辅助限制液体携带到壳体蒸气制冷剂出口12a。

第三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15,现将对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320进行更详细说明。制冷剂分配器320设计成用于代替前述实施方式的分配器20或分配器220,以形成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然而,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蒸发器的所有部件进行说明和图示,因为这会很冗余。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三实施方式。

除了分配器320包括修改的护罩326之外,本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32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220相同,其中,上述护罩326具有修改的护罩侧板382、384,该护罩侧板382、384包括突片392、394,该突片392、394从其下端向上延伸以在该突片392、394的底端处形成v形通道。除此之外,护罩板326与护罩板226相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三实施方式。另外,本第三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三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

第四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16,现将对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420进行更详细说明。制冷剂分配器420设计成用于代替前述实施方式的分配器20或分配器220,以形成根据本第四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然而,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蒸发器的所有部件进行说明和图示,因为这会篇幅过长。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四实施方式。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四实施方式。另外,本第四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四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另外,本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可以应用于第三实施方式。

除了分配器420包括配置在该分配器420中的至少一个横向挡板427之外,本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42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220相同。具体而言,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多个横向挡板427(例如两个)以纵向间隔开的布置配置在入口通道部21内。因此,第一内分配器外壳配置有至少一个横向挡板427。挡板或多块挡板427的高度低于入口通道部21内部的高度。因此,这些挡板427可阻碍其中的制冷剂流动,但仍允许流动。

第五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17,现将对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420进行更详细说明。制冷剂分配器520设计成用于代替前述实施方式的分配器20或分配器220,以形成根据本第五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然而,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蒸发器的所有部件进行说明和图示,因为这会使篇幅过长。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五实施方式。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五实施方式。另外,本第五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五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五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另外,本第五实施方式的修改可以应用于第三实施方式和/或第四实施方式。

除了分配器520包括配置在第一内分配器外部且配置在第二外分配器外壳内部的除雾器528之外,本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52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220相同。具体而言,除雾器528配置成使得其底部配置成与入口通道部21的顶部大致对齐,并且除雾器528不延伸到入口通道部21的顶板50。因此,除雾器528配置于液体蒸气界面区域而无需配置于整个蒸气区域。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除雾器528包括网状板材。这种除雾器的材料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不再进行更详细说明。除雾器528优选从制冷剂入口11a纵向连续地延伸到端板58,并且如图17所示从一侧侧向连续地延伸到另一侧。

第六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18,现将对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620进行更详细说明。制冷剂分配器620设计成用于代替前述实施方式的分配器20或分配器220,以形成根据本第六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然而,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蒸发器的所有部件进行说明和图示,因为这会使篇幅过长。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六实施方式。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六实施方式。另外,本第六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六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六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另外,本第六实施方式的修改可以应用于第三实施方式和/或第四实施方式。

除了分配器620包括配置在第一内分配器外部且配置在第二外分配器外壳内部的除雾器628之外,本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62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配器220相同。具体而言,除雾器628配置成使得其底部配置成与入口通道部21的顶部大致对齐,并且除雾器628延伸到入口通道部21的顶板50。因此,除雾器628配置于液体蒸气界面区域和整个蒸气区域。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除雾器628包括网状板材。这种除雾器的材料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不再进行更详细说明。除雾器628优选从制冷剂入口11a纵向连续地延伸到端板58,并且如图18所示从一侧侧向连续地延伸到另一侧。

第七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19-图20,现将对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蒸发器701进行更详细说明。除了包括纵向居中配置的修改的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712a之外,蒸发器701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蒸发器201相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七实施方式。另外,本第七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七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七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另外,本第七实施方式的修改可以应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和/或第六实施方式。

由于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712a纵向居中配置,因此,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712a与制冷剂分配器的第一纵向端部及第二纵向端部大致等距地纵向间隔开。另外,由于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712a的该修改部位,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与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712a之间的间隔较小。然而,尽管图19可能未按比例绘制,但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o与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之间的纵向间隔仍优选为制冷剂分配器20的总纵向长度的至少25%。

第八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1-图22,现将对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蒸发器801进行更详细说明。除了包括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且侧向移动到侧面的修改的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812a之外,蒸发器801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相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八实施方式。另外,本第八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八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八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另外,本第八实施方式的修改可以应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和/或第六实施方式。

第九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3,现将对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蒸发器901进行更详细说明,其中,上述蒸发器901具有一对制冷剂分配器220、一对制冷剂入口11a以及一对壳体蒸气制冷剂出口12a。除了蒸发器901是包括修改的分配器220的双分配器蒸发器之外,蒸发器901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蒸发器201相同,其中,上述双分配器蒸发器带有修改的细长管束930、修改的细长壳体910以及并排配置的一对分配器220。在两半部之间配置有分隔件933。由于延长的缘故,一些部件不相同但在功能上相同。为简洁起见,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九实施方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九实施方式。另外,本第九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九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九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

第十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4,现将对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001进行更详细说明,其中,上述蒸发器1001具有挡板1029,该挡板1029配置在最中心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下方。除了存在挡板1029且去除分隔件933之外,蒸发器1001与第九实施方式的蒸发器901相同。挡板1029降低从相邻分配器流出的制冷剂的广泛程度,以免该制冷剂直接流向配置在挡板1029上方的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12a。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九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十实施方式。另外,本第十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十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十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

第十一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5,现将对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101进行更详细说明。除了分配器220定位成彼此成镜像,即制冷剂入口11a配置在相反的两端处而壳体制冷剂出口12a大致居中配置并去除分隔件933之外,蒸发器1101与第九实施方式的蒸发器901相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九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十一实施方式。另外,本第十一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十一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十一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

第十二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6,现将对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201进行更详细说明。除了分配器220定位成彼此成镜像,即制冷剂入口11a居中配置而制冷剂出口12a配置在壳体的相反的两端处并去除分隔件933之外,蒸发器1201与第九实施方式的蒸发器901相同。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相对镜面。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除非本文说明和图示,否则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九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示也适用于本第十二实施方式。另外,本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或将不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清楚认识到,仅需要对本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修改和/或新加部件赋予附图标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将仅包括在理解第十二实施方式所需的范围内。

第十三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7,图示了带有修改的孔样式的修改的入口通道部1321。该修改的入口通道部1321可用于代替任何前述实施方式的入口通道部21。这些孔仅形成于远端处的顶部。

第十四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8,图示了带有修改的孔样式的修改的入口通道部1421。该修改的入口通道部1421可用于代替任何前述实施方式的入口通道部21。孔形成于两侧(仅示出一侧)和顶部。

术语的一般解释

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旨在表示开放式术语,其指定表述的特征、元件、零件、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它未表述的特征、元件、零件、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上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诸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其派生词之类的术语。而且,当以单数形式使用时,术语“部件”、“部”、“部分”、“构件”或“元件”可以具有单个部件或多个部件的双重含义。如本文中用以描述以上实施方式的那样,以下方向术语“上”、“下”、“上方”、“向下”、“竖直”、“水平”、“下方”、“横向”以及任何其它类似的方向术语是指当蒸发器的纵向中心轴线如图6和图7所示大致水平定向时蒸发器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当针对在正常操作位置中使用的蒸发器加以解释。最后,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大致”、“约”以及“大约”之类的程度术语是指修改后的术语的合理偏差量,而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

尽管仅选择了选定的实施方式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从本公开中应当明白,在本文中,能够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各种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方向能够根据需要和/或期望来进行改变。直接连接或彼此接触地示出的零件能够具有配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元件来执行,反之亦然。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所有优点不需要同时出现在特定实施方式中。现有技术中每个唯一的特征单独或与其它特征相结合,也应当被认为是申请人对进一步发明的单独描述,包括由这些特征所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概念。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仅被提供用于说明,并不旨在限制由随附权利要求书及它们的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