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湿分控的低露点除湿系统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2367发布日期:2018-06-08 22:0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湿分控的低露点除湿系统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温、湿分控的低露点除湿系统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生产对车间环境相对湿度的要求很高,在一些生产工艺环节,产品对环境湿度的要求甚至低至露点温度-40℃以下。目前,针对这种环境要求,只能采用转轮除湿机来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条件。转轮除湿机是一种成熟可靠的低湿度环境控制产品,广泛应用于对环境湿度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为了维持连续运行,转轮除湿机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比如电力和蒸汽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改善,大量的全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逐渐替代了人工的操作,但是在一些关键工艺环节,还需要人工辅助。在某些生产环节,机器设备体积较大,由此需要控制温湿度的车间体积也相应的增大,但是在车间中常驻的工人数量又很少,而该车间对温湿度的要求又极为严格。如果采用常规的解决方案,为满足该车间的温湿度控制要求,转轮除湿机需要处理的风量极大,而在这些经过处理的送风中,绝大部分用于抵消车间内的冷/热负荷,以控制车间的温度;仅有一小部分送风,用于处理车间内的湿负荷。由此不仅造成转轮除湿机组选型较大,大幅提高了设备初投资,还大大增加了转轮除湿机后期的能耗和运行费用。另外,转轮除湿机选型的增大,必然导致回风管道漏风量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湿分控的低露点除湿系统节能装置,以解决低露点空间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和节能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温、湿分控的低露点除湿系统节能装置,它包括转轮除湿机单元和空气处理单元,转轮除湿机单元的送风端通过第二模块式送风管连接到模块式总送风管,空气处理单元的送风端通过第一模块式送风管连接到模块式总送风管,模块式总送风管通过高效送风口连接到车间内;

车间内设置有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和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

转轮除湿机单元的回风端通过第二模块式回风管与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连接,空气处理单元的回风端通过第一模块式回风管与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间有严格的温湿度控制要求;转轮除湿机单元用于处理室内的湿负荷,空气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室内的冷/热负荷,正压回风柜单元用于保证模块式回风管始终维持在微正压运行,有效降低了模块式回风管的漏风率,从而减少了转轮除湿机承担的湿负荷和空气处理单元承担的冷/热负荷,在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要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装置的运行能耗。

进一步地,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回风口;

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包括第二风机和第二回风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中第一风机和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中第二风机的作用,使第一模块式回风管和第二模块式回风管中的空气压力始终高于环境空气压力,即维持正压水平。由于这一正压,避免了环境中未经处理的潮湿空气进入第一模块式回风管和第二模块式回风管中,从而有效降低了转轮除湿机单元的除湿负荷和空气处理单元的冷/热负荷,有利于降低转轮除湿机单元和空气处理单元的运行能耗。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制冷盘管和加热盘管。

进一步地,第一模块式送风管和第二模块式送风管上均设置有送风防火阀;

第一模块式回风管和第二模块式回风管上均设置有回风防火阀。

进一步地,高效送风口内设置有高效过滤器。

有益效果:

1.采用正压回风柜单元代替传统的负压回风墙(柱),确保模块式回风管内部始终维持微正压,有效避免了环境中未经处理的潮湿空气进入模块式回风管,进而增加转轮除湿机单元的湿负荷和空气处理单元的冷/热负荷,从而有效降低转轮除湿机单元和空气处理单元的运行能耗。

2.采用转轮除湿机单元和空气处理单元分别承担超低露点控制区域的湿负荷和冷/热负荷,不仅能有效发挥不同设备的技术优势,还能避免转轮除湿机单元选型过大,既能降低运行能耗,又能减少项目的初投资。

3.转轮除湿机单元、空气处理单元、正压回风柜单元、模块式回风管、模块式送风管、模块式总送风管、高效送风口和高效过滤器,并包括配套的回风防火阀和送风防火阀均采用工厂预制化生产,加工质量有保障,模块化设计有利于施工现场实现快速组装。

4.该装置应用于净化干燥车间内温、湿负荷相差较大的场合;由于湿负荷较小,除热风量或净化风量远大于除湿风量,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净化空调机组负压回风管泄漏问题,就会增加额外的湿负荷,而额外增加的湿负荷就需要更大的除湿机组来解决,相应的系统运行能耗也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轮除湿机单元,2—空气处理单元,3—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4—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5—第一模块式回风管,6—第一模块式送风管,7—第二模块式回风管,8-第二模块式送风管,9-模块式总送风管,10-高效送风口,11-高效过滤器,12-回风防火阀,13-送风防火阀,14-车间,15-制冷盘管,16-加热盘管,17-第一风机,18-第二风机,19-第一回风口,20-第二回风口,21-回风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湿分控的低露点除湿系统节能装置,它包括转轮除湿机单元1和空气处理单元2,转轮除湿机单元1的送风端通过第二模块式送风管8连接到模块式总送风管9,空气处理单元2的送风端通过第一模块式送风管6连接到模块式总送风管9,模块式总送风管9通过高效送风口10连接到车间14内;

车间14内设置有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3和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4;

转轮除湿机单元1的回风端通过第二模块式回风管7与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4连接,空气处理单元2的回风端通过第一模块式回风管5与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3连接;

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3包括第一风机17和第一回风口19;

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4包括第二风机18和第二回风口20;

空气处理单元2包括制冷盘管15和加热盘管16;

第一模块式送风管6和第二模块式送风管8上均设置有送风防火阀1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车间14中自动化工艺设备发热量大,但常驻的操作工人数量极少,室内湿负荷较小。针对这种冷负荷大、湿负荷小的典型空间,该温湿分控装置将车间14内的回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由第一回风口19,在第一风机17的作用下,进入第一正压回风柜单元3,随后以一定的压头进入第一模块式回风管5,并流经回风防火阀12,最后进入空气处理单元2。在空气处理单元2中经过制冷盘管15(或加热盘管16)处理后,再流经送风防火阀13,经由第一模块式送风管6进入模块式总送风管9。车间14内的另一部分回风经由第二回风口20,在第二风机18的作用下,进入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4,随后以一定的压头进入第二模块式回风管7,并流经回风防火阀12,最后进入转轮除湿机单元1。在转轮除湿机单元1中经过除湿处理后,再流经送风防火阀13,经由第二模块式送风管8进入模块式总送风管9。经由转轮除湿机单元1处理后的送风和经由空气处理单元2处理后的送风在模块式总送风管9内混合后,经由高效送风口10中的高效过滤器11进行过滤处理,随后以一定的风速进入车间14内。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湿分控的低露点除湿系统节能装置,该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转轮除湿机单元1的第二模块式回风管7,不再直接连接第二正压回风柜单元4,而是直接与回风立柱21连接,该种方式主要针对转轮除湿单元1的安装位置距离车间14较近,第二模块式回风管7长度较短的应用场合。由于第二模块式回风管7内部为微负压,湿空气会从第二模块式回风管7外渗漏进入管内,增大转轮除湿机单元1的除湿负荷,但是由于第二模块式回风管7采用工厂预制,加工质量有保障,且长度较短,漏风量可控;另外,该种方式对于车间14新风量需求大的场合,有利于调控转轮除湿机单元1的新风量。

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