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4303发布日期:2018-12-12 00: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主要用于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挂式空调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

现有的挂式空调一般由室外机与室内机组成,室内机通常挂于墙面,其出风口朝下设置,并由导风叶片控制其出风方向。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有时受限于室内空间布局,通常会将室内机安装于立柜上方。且空调的室内机中安装有温度检测单元,以根据室内温度调节空调的运行状态。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由于立柜顶部的阻挡,且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使得空调吹出的热空气无法快速下降,容易聚集于立柜上方,使得立柜上方的升温速度高于周围空间。当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立柜上方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单元就会控制空调室内机停止运行,以节省电能。此时,室内其他空间的温度还未上升至设定温度,大大降低了空调的使用效率,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空调系统,当空调室内机安装于立柜上方时,能有效避免温度检测单元的误判断而导致室内机的异常停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周围的温度变化以输出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空调室内机内设置有耦接于温度检测单元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控制空调室内机启停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判断空调室内机启停状态的开机检测模块,所述空调室内机的下方设置有耦接于控制单元输入端的距离检测单元,所述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与其下方隔挡物之间的距离值以输出相应的距离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内预设有一基准距离值;

当开机检测模块监测到空调室内机启动时,且距离检测单元检测到空调室内机与其下方的隔挡物之间的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时,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温度检测单元所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测得的温度值控制空调室内机进行相应启停;

反之,当开机检测模块监测到空调室内机启动时,且距离检测单元检测到空调室内机与其下方的隔挡物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基准距离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屏蔽温度检测单元发送的温度检测信号,并控制空调室内机保持运行状态。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空调室内机启动后,能预先通过距离检测单元监测下方的隔挡物与空调室内机之间的纵向距离;若该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则说明空调室内机下方无任何遮挡物,此时控制单元能正常接收温度检测单元所发送的温度检测信号,从而根据温度检测单元测得的温度变化控制空调室内机启停;反之,若空调室内机安装于立柜上方,则距离检测单元能够监测到空调室内机距离下方隔挡物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此时控制单元不接收温度检测单元所发出的温度检测信号,同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持续运行,以使室内温度能够逐渐升高,避免出现异常停机现象。

作为优选,还包括受控于控制单元的空气循环系统;

当开机检测模块监测到空调室内机启动时,且距离检测单元检测到空调室内机与其下方隔挡物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基准距离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以将空调室内机所处空间上方位置的热空气引导至空间下方,同时将空间下方位置的冷空气引导至空间上方,从而形成空气的逆向对流。

采用上述方案,空气循环系统能有效提升空调室内机所处空间的空气交换能力,通过将空间上方的热空气引导至空间下方,同时将空间下方的冷空气引导至空间上方,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空间热交换,使得空间的升温效率大幅提升,从而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能耗,更加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空调室内机同一空间内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置于空间下方并朝上设置;所述引流管内并于靠近其上端口的位置安装有排风扇叶,所述排风扇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以将引流管内的空气向上喷射的动力源;所述引流管的管壁并于排风扇叶的下方分布有若干贯穿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动力源驱动排风扇叶转动,能有效将引流管内的空气向上推,同时将空间下方的冷空气通过贯穿孔吸入至引流管内,从而使房间内的空气以大循环方式持续流动;向上喷射的空气冲至天花板,再沿着墙地面四散至整个房间,以形成屋内大循环;最终使空间内的热空气下降,而冷空气上升,从而形成逆向对流,大幅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贯穿孔呈倾斜设置,且贯穿孔向外的一端低于其向内的一端。

采用上述方案,贯穿孔能有效起引导作用,使得引流管外部的空气能够以向上倾斜的角度进入引流管的空腔,在排风扇叶的驱动下,能够使气流方向更快朝上,从而提升排风扇叶的喷射效率,以使房间内的升温速率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的上端口盖合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板面贯穿有多个排气孔。

采用上述方案,防护板能有效避免人体接触高速运转的排风扇叶,更加安全,排气孔能够使气流穿过防护板并向上喷射。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的下端口设置有封板。

采用上述方案,封板能够封住引流管的下端口,以使气流只能通过贯穿孔进入引流管,从而保证气流的流向,同时封板能够增大引流管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使引流管的放置能够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排风扇叶的下方并于引流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上端面开设有供动力源容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台的外周面与引流管的内壁保持有间隔;所述安装台与引流管之间衔接有支撑杆。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支撑杆能有效将安装台设置于引流管的中心位置,安装台上的安装槽为动力源提供了容置空间,使得动力源能够稳定安装于引流管的内腔当中,并且气流能够通过安装台与引流管的空隙;支撑杆不仅能有效支撑起安装台,还能切开通过的气流,以使气流分割成多组,保证了出风均匀性,从而提升房间内的换气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动力源上耦接有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以使控制单元能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远程控制动力源启停。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控制单元能够远程控制动力源启停,更加高效便捷,同时省去了布线的麻烦,使得房间更加简洁。

作为优选,当开机检测模块监测到空调室内机停机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远程发送停机命令至第二无线收发模块,以使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控制动力源停机。

采用上述方案,当空调室内机停止运行后,控制单元能够远程控制动力源停机,以节省电能。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壁设置有耦接于动力源的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监测引流管周围的温度变化并预设有一温度基准值;

当控制器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控制动力源运行后,所述温度控制器开始监测引流管周围的温度变化,当测得的温度值高于温度基准值时,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动力源停机;反之,温度控制器控制动力源保持运行状态。

采用上述方案,空气循环系统启动后,室内空间的温度会加速上升,当温度上升至温度基准值时,温度控制器能够切断动力源,以使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进一步节省电能;反之,当室内温度下降至温度基准值以下时,温度控制器又能重新启动空气循环系统,以保证室内温度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得空调室内机启动后,能预先通过距离检测单元监测下方的隔挡物与空调室内机之间的纵向距离;若该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则说明空调室内机下方无任何遮挡物,此时控制单元能正常接收温度检测单元所发送的温度检测信号,从而根据温度检测单元测得的温度变化控制空调室内机启停;反之,若空调室内机安装于立柜上方,则距离检测单元能够监测到空调室内机距离下方隔挡物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此时控制单元不接收温度检测单元所发出的温度检测信号,同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持续运行,以使室内温度能够逐渐升高,避免出现异常停机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一;

图3为本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二;

图4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空调室内机;2、温度检测单元;3、控制单元;4、开机检测模块;5、距离检测单元;6、空气循环系统;7、引流管;8、排风扇叶;9、动力源;10、贯穿孔;11、防护板;12、排气孔;13、封板;14、安装台;15、安装槽;16、支撑杆;17、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8、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9、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空调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空调室内机1,该空调室内机1安装于室内墙面的高处位置。空调室内机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1周围的温度变化以输出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单元2,该温度检测单元2优选为温度传感器。空调室内机1内设置有耦接于温度检测单元2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控制空调室内机1启停的控制单元3,该控制单元3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芯片,包括但不仅限于cpu、arm、mcu、单片机、dsp等。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3包括用于判断空调室内机1启停状态的开机检测模块4,空调室内机1的下方设置有耦接于控制单元3输入端的距离检测单元5,该距离检测单元5包括但不仅限于激光雷达测距探头、超声波测距探头、距离传感器等。距离检测单元5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1与其下方隔挡物之间的距离值以输出相应的距离检测信号,控制单元3内预设有一基准距离值,该基准距离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当开机检测模块4监测到空调室内机1启动时,且距离检测单元5检测到空调室内机1与其下方的隔挡物之间的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时,说明空调室内机1下方没有任何物体,或者该物体不会遮挡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口。此时控制单元3用于接收温度检测单元2所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测得的温度值控制空调室内机1进行相应启停。即当室内温度到达设定值时,控制单元3控制空调室内机1停机;若室内温度仍未到达设定值,则控制单元3控制空调室内机1继续运行,以提升室内温度。

反之,当开机检测模块4监测到空调室内机1启动时,且距离检测单元5检测到空调室内机1与其下方的隔挡物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基准距离值时,说明空调室内机1下方存在隔挡物,且会影响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效果。此时,控制单元3屏蔽温度检测单元2发送的温度检测信号,并控制空调室内机1保持运行状态,避免空调室内机1异常停机。

智能空调系统还包括受控于控制单元3的空气循环系统6;当开机检测模块4监测到空调室内机1启动时,且距离检测单元5检测到空调室内机1与其下方隔挡物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基准距离值时,控制单元3控制空气循环系统6运行,以将空调室内机1所处空间上方位置的热空气引导至空间下方,同时将空间下方位置的冷空气引导至空间上方,从而形成空气的逆向对流,避免空调室内机1所在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同时能有效提升整个房间内的升温效率。

空气循环系统6包括设置于空调室内机1同一空间内的引流管7,该引流管7优选为圆柱状,并呈竖直设置。更具体的,引流管7置于空间下方并朝上设置,引流管7内并于靠近其上端口的位置安装有排风扇叶8,该排风扇叶8优选设置于引流管7的中心线位置。排风扇叶8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以将引流管7内的空气向上喷射的动力源9,该动力源9优选为电机,电机的转轴竖直向上并固定连接于排风扇叶8的中心位置。电机上电连接有供电电源,供电电源上设置有受控于控制单元3的电控开关,使得控制单元3能通过改变电控开关的启闭状态来控制动力源9的启停状态。

更进一步的,排风扇叶8的下方并于引流管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台14,该安装台14优选呈竖直设置的圆柱状。安装台14的上端面开设有供动力源9容置的安装槽15,该安装槽15优选设置于安装台14的端面中心。安装台14的外周面与引流管7的内壁保持有间隔,从而保证气流能够顺利通过。安装台14与引流管7之间衔接有支撑杆16,即支撑杆16的一端固定于安装台14的外周面,另一端固定于引流管7的内周面。支撑杆16的数量优选为三根,三根支撑杆16呈等间隔周向排列,且每根支撑杆16均优选呈水平设置。

引流管7的管壁并于排风扇叶8的下方分布有若干贯穿孔10。贯穿孔10呈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优选呈45°,且贯穿孔10向外的一端低于其向内的一端。引流管7的上端口盖合有防护板11,防护板11的板面贯穿有多个排气孔12,每个排气孔12呈竖直设置。引流管7的下端口设置有封板13,该封板13优选呈圆盘状,并与引流管7的下端口形状相一致。

控制单元3还包括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7,动力源9上耦接有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7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以使控制单元3能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7远程控制动力源9启停,电控开关耦接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并受控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进行启停。其中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7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可以为蓝牙模块、远程红外控制器等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无线传输模块。

更进一步的,引流管7的外侧壁设置有耦接于动力源9的温度控制器19,温度控制器19用于监测引流管7周围的温度变化并预设有一温度基准值;当控制器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7控制动力源9运行后,温度控制器19开始监测引流管7周围的温度变化,当测得的温度值高于温度基准值时,温度控制器19控制动力源9停机;反之,温度控制器19控制动力源9保持运行状态。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空调室内机1开机后,距离检测单元5开始监测空调室内机1与其下方物体之间的纵向距离。当检测到距离值大于基准距离值,则说明空调室内机1下方不存在隔挡物或者隔挡物不会遮挡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口;此时控制单元3能够接收温度检测单元2所发送的温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测得的温度变化控制空调室内机1的运行状态。

如图4所示,若距离检测单元5检测到空调室内机1距离下方隔挡物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说明空调室内机1下方的隔挡物顶部已经遮挡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口;此时控制单元3拒绝接收温度检测单元2发送的温度检测信号,并控制空调室内机1持续运行;同时控制单元3能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7远程发送启动命令至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由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控制动力源9启动,以驱动排风扇叶8转动,从而将引流管7内的空气向上抽,使得气流能够穿过防护板11的排气孔12向上喷射;同时动力源9下方的空间内气压减小,以使房间下方的冷空气能通过引流管7四周的贯穿孔10吸入至引流管7内,得益于贯穿孔10的倾斜角度,外部气流能够以45°斜角方向进入引流管7内部,使得气流能够同时拥有水平向内以及向上的速度;当气流进入引流管7内部后,在排风扇叶8的驱动下,能够快速将流向调整至竖直状态,然后向上运行,从而提升排风扇叶8的抽风效率。向上喷射的气流冲至天花板,再沿着墙地面四散至整个房间,以形成屋内大循环;最终使室内的热空气下降,冷空气上升,以加速冷空气与热空气的热交换,从而使屋内温度加速上升,进而大幅降低空调室内机1的运行成本。

空气循环系统6在运行过程中,温度控制器19能够实时监控引流管7周围的温度变化;若引流管7周围的温度值到达温度基准值时,则温度控制器19能够切断动力源9的供电回路,以使空气循环系统6停止运行,从而节省电能;反之,若引流管7周围的温度值低于温度基准值时,则温度控制器19能够控制动力源9运行,以提升室内温度。

当开机检测模块4监测到空调室内机1停机时,控制单元3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7远程发送停机命令至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以使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8控制动力源9停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