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装置及红外线反射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1961发布日期:2020-03-10 10:4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燃烧装置及红外线反射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特别是指一种使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的燃烧装置红外线反射板。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加热设备中,提供热源的装置通常是藉由明火产生的热能作用于被加热物。然而,热的传导是经由被加热物表面传导至被加热物内部,因此,将导致被加热物受热不均。例如: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明火产生的热能将优先作用于食物表面,接着热能才逐渐传导至食物内部。因此,食物经常会出现表面过熟而内部未熟透的情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一般方式是藉由红外线波长可穿透物体表面的特性,使用红外线热源对食物加热,使食物内外部受热趋于一致。目前常见产生红外线热源的方式为使用红外线炉头,其原理是利用火焰之热能加热于以陶瓷板为例的红外线产生组件,使陶瓷板受热产生红外线。然而,陶瓷板受热后转换成红外线热源之效率有限,并且无法产生明火加热,因此无法达到使食物表面产生焦化之火候。

因此,现有的加热装置其设计仍未完成,尚有待完善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板,可以增加红外线产生组件产生红外线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装置可以有效的产生红外线及明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以反射红外线,所述反射面具有一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含多个凸部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凸部之间的多个压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烧装置,包含至少一燃烧器,具有一出火口,所述至少一燃烧器燃烧瓦斯并经由所述出火口产生火焰;一红外线产生网,对应所述出火口,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具有相背对的一前侧面与一后侧面;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受所述至少一燃烧器产生之火焰加热而产生红外线;一红外线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红外线产生网之后侧面的外侧,所述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面面对所述后侧面,所述反射面具有一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含多个凸部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凸部之间的多个压纹。

本发明之效果在于藉由红外线反射板的反射结构,使火焰可以更加均匀的加热于红外线产生网,维持红外线产生网的高温,使燃烧装置产生出强度更高且更均匀之红外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上述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呈矩阵排列的红外线反射板其反射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a-a’方向剖视图。

图6为呈错位排列的红外线反射板其反射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燃烧装置射出红外线时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红外线反射板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红外线反射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100,该燃烧装置100包含一支撑组件10、一以红外线产生网20为例的红外线产生组件、一红外线反射板40与至少一燃烧器30,其中:

如图3所示,该支撑组件10包含一前遮罩12与一后遮罩14,其中,该前遮罩12呈倾斜设置且为金属材质。该前遮罩12具有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罩板121,该罩板121具有多个孔洞124连通该罩板121之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该前遮罩12呈倾斜设置,且该前遮罩12包含有一环壁13,该环壁13具有一上侧壁151连接于该罩板124的顶缘、一下侧壁152连接于该罩板的下缘与两旁侧壁133连接于该罩板121的两侧缘,且该上侧壁151、该下侧壁152及该两旁侧壁133皆具有多个孔洞124连通该环壁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该前遮罩12的环壁向外延伸形成多个第一延伸部135,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延伸部135分别位于上侧壁151及下侧壁152。该罩板121具有一个开口122位于接近该罩板121的下缘处,且开口122贯穿该罩板121的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

该后遮罩14呈倾斜设置且为金属材质。该后遮罩14具有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后板141;该后遮罩14更包含有一环壁15连接于该后板141的周缘,该环壁15具有一上侧壁151与一下侧壁152,该后遮罩14的环壁15具有一上侧壁151连结于该后板141之顶缘,该上侧壁151具有多个孔洞154连通该后遮罩14的环壁15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该后遮罩14的环壁15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二延伸部155,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二延伸部155分别位于上侧壁151及下侧壁152。

如图2所示,该红外线产生网20设置于该支撑组件10的该前遮罩12与该后遮罩14之间且面对该罩板121的该内表面121a。该红外线产生网20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固定部22(参照图3),各该固定部22、各该第一延伸部135与各该第二延伸部155相对应,且各该固定部22夹设于各该第一延伸部135与各该第二延伸部155之间,夹设的方式可采用螺栓、螺母结合之方式,或是以焊接结合,让前遮罩12及红外线产生网20固定于后遮罩14。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受火焰加热产生红外线并经由该前遮罩12的这些孔洞154透出;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可以是陶瓷、金属、合金等材质,于本实施例中为铁铬铝合金。

复如图1所示,该至少一燃烧器30具有一出火口32,该出火口32位于该罩板121之开口下方,且该红外线产生网20对应该出火口32;该至少一燃烧器30燃烧瓦斯经由该出火口32产出火焰,作用于该红外线产生网20;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30数量为多个,且各该燃烧器30的各该出火口32产生之火焰通过该前罩板121之开口122使对应于各该出火口32的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受火焰加热。然而,在实务上只要火焰可以作用于红外线产生网20即可,因此,该燃烧器30亦可伸入开口122中,使出火口32的位置亦可位于该前遮罩12与该后遮罩14构成的一容室之中且接近该红外线产生网20之处。

如图2所示,该红外线反射板40位于该后遮罩14与该红外线产生网20之间,该红外线反射板40具有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一主板401(参照图3),该红外线反射板40呈倾斜设置且该红外线反射板40更包含有一环壁41连接于该主板401的周缘,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环壁41具有一上侧壁411连结于该主板401之顶缘,且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环壁41高度小于该后遮罩14的环壁15高度;该红外线反射板40具有一反射面401a与一外表面401b,该反射面401a面对该红外线产生网20,该反射面401a用以反射该红外线产生网20产生之红外线,使被反射的红外线通过该红外线产生网20并经由该前遮罩12的这些孔洞124透出。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材质为金属,例如不锈钢。

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该反射面401a具有一反射结构42,该反射结构42包含多个凸部421及位于这些凸部421之间的多个压纹422,这些凸部421及压纹422由金属板经滚压形成,再将具有反射结构42的金属板折成具有主板401及环壁41之形状,让整个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皆布满该反射结构42。本实施例中,这些凸部421呈锥状且呈矩阵排列(参照图4、5)或呈错位排列(参照图6)。其中该反射结构42用于反射入射于该反射面401a的红外线,使经由该红外线产生网20入射于该反射面401a的红外线能够再次的散射于该红外线产生网20,让该红外线产生网20接收反射回来之红外线,使该红外线产生网20温度更加上升并蓄积更多的热能,以增加该红外线产生网20产生红外线的效能。

本实施例的该燃烧装置更包含一支架50,如图3所示,该支架50具有一上支撑板52、一中间支撑板54、一下支撑板56及一固定件58,该支架50用以固定该前遮罩12、该后遮罩14、与该多个燃烧器30的相对位置。该中间支撑板54固定于该上支撑板52与该下支撑板56之间,该固定件58藉由穿过该上支撑板中心附近的一固定孔59固定该后遮罩14于该上支撑板52上,该多个燃烧器30固定于该下支撑板56上。

因此,如图7所示,当该多个燃烧器30之出火口32产生的火焰加热于红外线产生网20时,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受热并产生红外线,一部分的红外线经由该前遮罩12的这些孔洞124穿透射出,另一部分的红外线朝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该反射面401a射去,且该反射面401a藉由其反射结构42让反射的红外线可均匀散射到红外线产生网20上,使红外线产生网20可再次被反射回的红外线加热,以蓄积更多红外线产生之热能于该红外线产生网20,使该红外线产生网20温度上升,并产生更多红外线往该前遮罩12的方向行进,再经由该前遮罩12的这些孔洞124穿出,以增加燃烧装置100作用于受热物上的红外线强度。实务上,反射面401a亦可不具有反射结构42而呈平面,反射面401a以具有反射结构42为佳,以达到均匀反射红外线至红外线产生网20的效果。另外,该前遮罩12亦接受该出火口32产生之火焰加热,因此会有红外线产生且该火焰亦会由孔洞124穿出形成明火。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前遮罩12呈平板状,因此该前遮罩12产生之红外线散射方向可实质上垂直于呈平板状的该罩板121,使得该燃烧装置100散射出的红外线往同一方向作用于物体,物体于单位面积上受到的红外线强度更加均匀一致,以有效解决习用的燃烧装置100其网状结构42为弧状而衍生出散射出的红外线其强度不平均的问题。

此外,该红外线反射板40其反射面401a的凸部的密度亦可不同,其中该环壁41的这些凸部的密度大于该主板104的这些凸部的密度。如此一来,该燃烧装置100也更能因为该环壁41的这些凸部的密度而使该环壁41附近的红外线蓄积能力更加增强,进而使红外线产生网20产生的红外线强度更加趋于平均。

更进一步,亦可使该主板401的一中间区域的这些凸部的密度小于该主板401的一侧边区域的这些凸部的密度,令红外线蓄积能力由该主板401的该中间区域向该侧边区域逐渐增强,以加强侧边区域红外线产生网20的受热程度,使红外线产生网20产生的红外线强度更趋于平均。

本发明还有另外一个第二实施例,如图8与图9所示,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第二实施例没有设置该第一实施例中的该前遮罩12,而是红外线产生网20直接裸露于外;于此实施例中,由于没有设置该前遮罩12,因此,各该燃烧器30的各该出火口32只作用于该红外线产生网20,使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受火焰加热并产生红外线;其中一部分的红外线没有前遮罩12的阻挡,直接由该红外线产生网20散射出,另一部分的红外线朝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该反射面401a射去,该反射面401a反射此另一部分的红外线往该红外线产生网20射回,以蓄积更多红外线产生之热能于该红外线产生网20,使该红外线产生网20温度上升,并产生更多红外线,以增加燃烧装置100作用于受热物上的红外线强度;因此,藉由此不设置该前遮罩12的设计,不仅可降低该燃烧装置100制作成本,亦不影响该燃烧装置100其红外线热源之效能。

另外,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红外线反射板60,该红外线反射板60的构造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该红外线反射板40相同,其中不同的地方在于该红外线反射板60的该上侧壁411或该主板601之顶缘附近具有多个孔洞614。如此一来,当该出火口32产生的火焰顺着该红外线反射板60的反射面601a往该红外线反射板60的顶缘附近流动时,这些孔洞614可帮助已流动至该红外线反射板60之顶缘附近的火焰顺着这些孔洞614窜出而形成明火,让瓦斯的流动更顺畅。藉由这些孔洞614,火焰可以更均匀地使该红外线产生网20与该前遮罩12受热,使该燃烧装置100射出的红外线强度更加均匀。附加一提的是,该红外线反射板60的该上侧壁611及该主板601之顶缘附近亦皆可同时具有多个孔洞。

此外,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红外线反射板90,在实际实施上,红外线反射板90的反射结构92凸部921亦可为并列的长条形,且凸部921的长轴向与这些压纹922的长轴向由该红外线反射板90的一端90a沿一预定方向延伸至相对的另一端90b。

透过上述结构之设计,藉由红外线反射板的反射结构,使火焰可以更加均匀的加热于红外线产生网20与该前遮罩12之上,维持红外线产生网的高温,使燃烧装置产生出强度更高且更均匀之红外线。

另外,红外线由前遮罩12的孔洞124与前遮罩12本身散射出时,将会由于前遮罩12的平板状的罩板121朝同一方向射出,使得受红外线加热的物体其单位面积受热的强度更加均匀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燃烧装置

10支撑组件

12前遮罩121罩板

121a外表面121b内表面122开口124孔洞

13环壁

131上侧壁132下侧壁

133旁侧壁134孔洞135第一延伸部

14后遮罩141后板

15环壁

151上侧壁152下侧壁154孔洞

155第二延伸部

20红外线产生网

22固定部

30燃烧器

32出火口

40红外线反射板

401主板401a反射面401b外表面

41环壁411上侧壁

42反射结构421凸部422压纹

50支架

52上支撑板54中间支撑板56下支撑板

58固定件59固定孔

60红外线反射板

601主板601a反射面601b外表面611上侧壁

614孔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