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0320发布日期:2019-03-19 23:2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轧钢加热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去除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厂优特钢棒材生产,加热炉高温段因钢坯表面温度高、硬度低、氧化层厚,水梁垫块易与钢坯粘渣产生结瘤,尤其是生产高含硫钢时结瘤问题突出,导致钢坯(尤其加热时间长品种如gcr15等)在炉内步进时产生压坑,随后轧成圆钢后表面出现裂纹,漏磁检验合格率低。因此,为保证成品表面质量,必须经常去除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

当前去除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停产停炉时间,人员进入炉内使用工器具人工敲除垫块结瘤。这种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高,并且在饱和生产时难以做到停炉作业,导致产品质量风险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的方法,既能去除水梁垫块结瘤,又能保证不停炉作业,实施灵活性高,安全得到保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去除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的方法,它使用若干支相对低温的中低碳连铸坯跑炉压平水梁垫块结瘤,即控制数支低温钢坯在炉内连续步进并反复几次,把凸起的水梁垫块结瘤压平,防止凸起的结瘤对正常生产时的钢坯造成压坑缺陷;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挑选几支中低碳钢连铸方坯,在加热炉预热段预热钢坯温度至600℃左右,并保温一段时间释放应力,防止钢坯进入高温段产生应力裂纹;同时加热炉二加段维持1100℃左右温度,均热段维持1200℃左右温度,软化水梁垫块结瘤;

第二步:操作控制加热炉步进梁把连铸坯从预热段快速连续步进至炉门出钢位,随后快速连续步进返回至加热炉预热段,如此压平高温段水梁垫块结瘤;

第三步:待钢坯温度降低至600℃左右,重复步骤二动作;

第四步:退出钢坯,恢复正常生产。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既能有效去除加热炉高温段水梁垫块结瘤,又能避免停炉作业,作业方法安全、灵活性高,改善了产品表面质量,提高了漏磁初探合格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去除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的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挑选几支中低碳钢连铸方坯,在加热炉预热段预热钢坯温度至600℃左右,并保温一段时间释放应力,防止钢坯进入高温段产生应力裂纹;同时加热炉二加段维持1100℃左右温度,均热段维持1200℃左右温度,软化水梁垫块结瘤;

第二步:操作控制加热炉步进梁把连铸坯从预热段快速连续步进至炉门出钢位,随后快速连续步进返回至加热炉预热段,如此压平高温段水梁垫块结瘤;

第三步:待钢坯温度降低至600℃左右,重复步骤二动作;

第四步:退出钢坯,恢复正常生产。

实施例

第一步:各挑选6支45钢连铸坯,断面280mm×280mm,装入加热炉预热段并保温60min,设定步距396mm,同时加热炉二加段保持1100℃左右温度,均热段保持1200℃左右温度。每次装炉及参数设定如表1;

表1每次装炉情况

第二步:以60s/步的节奏,控制加热炉步进梁连续步进,直至钢坯到达加热炉炉门出钢位,随后以60s/步的节奏控制步进梁返回钢坯至预热段;

第三步:保持钢坯在预热段停留60min,降低钢坯表面温度后,重复上述第二步动作;

第四步:操作该6支45钢连铸坯退出加热炉,恢复正常生产。

本实施例中,每隔15天利用计划检修时间空炉后进行1次去除结瘤作业,合计共3次。对每次去除水梁垫块结瘤后期间生产的φ50规格gcr15漏磁初探合格率数据(见表2)进行跟踪,合格率由未除瘤前65%左右,稳定提升至90%左右。

表2gcr15漏磁初探合格率情况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的方法,它使用若干支相对低温的中低碳连铸坯跑炉压平水梁垫块结瘤,即控制数支低温钢坯在炉内连续步进并反复几次,把凸起的水梁垫块结瘤压平,防止凸起的结瘤对正常生产时的钢坯造成压坑缺陷;既能去除水梁垫块结瘤,又能保证不停炉作业,实施灵活性高,安全得到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蒋国强;邱雄文;张宝华;莫杰辉;陈建洲;刘厚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钢特钢韶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05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