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9906发布日期:2019-03-02 02:1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是厨房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吸油烟机的机箱内设置有风机,通过风机转动时产生的负压将油烟吸入机箱内,然后再将油烟从风机的出风口处的油烟管道排出。在吸油烟机工作过程中,油烟也会在机箱内部发生冷凝并形成油滴,当油烟在机箱顶部发生冷凝形成油滴时,油滴会直接滴落,从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当未设置其他承接结构时,油滴也会直接从机箱下侧的油烟吸入口滴落到灶台上。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现有方案通常采用设置密油网等结构接油,阻止油滴的下落路径,从而阻止油滴滴落灶台。然而,在采用密油网接油时,密油网则会带来较大的进气阻力,进而使吸油烟机风量减小,噪音上升,不利于吸油烟机性能的发挥;而且密油网接油时,仍旧无法解决油滴滴落飞溅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吸油烟机,旨在防止油滴滴落飞溅,也利于将油滴收集至油杯内、以避免油滴直接滴落至灶台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吸油烟机包括:

机箱,具有一容置腔,所述机箱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油烟吸入口;

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一侧形成有由风机和机箱围合形成的进风腔;以及

导油件,设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导油件具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覆盖所述进风腔的顶部,所述导流面的最高点不低于所述进风口的最高点,所述导流面的最低点与所述进风腔的侧壁抵接,以将冷凝形成于所述导流面的油滴导引至所述进风腔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导油件包括呈倒v形连接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导流面包括第一导流斜面和第二导流斜面,所述第一斜板的下板面形成所述第一导流斜面,所述第二斜板的下板面形成所述第二导流斜面;所述导流面的最高点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和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和所述第二导流斜面彼此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进风腔的侧壁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最小值不小于5°;和/或

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的最小值不小于5°。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具有最大值;和/或

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具有最大值;

当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所述进风口的边缘相切时,所述夹角α为最大;

当所述第二导流斜面与所述进风口的边缘相切时,所述夹角β为最大。

优选地,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处设有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具有内环侧和外环侧;

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所述内环侧的边缘相切,以使所述夹角α为最大;

所述第二导流斜面与所述内环侧的边缘相切,以使所述夹角β为最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和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界线与所述风机的轴线平行,且所述交界线位于所述风机的轴线的正上方;或者

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和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界线与所述风机的轴线平行,且所述交界线与所述风机的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呈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彼此远离的一端分别具有沿竖向延伸安装翻边,所述安装翻边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进风腔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的前侧,所述导油件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前侧,所述进风腔形成于所述风机的前侧和所述机箱的前侧之间;

所述导油件的左端与所述机箱的左侧内壁抵接,所述导油件的右端与所述机箱的右侧内壁抵接;和/或

所述导油件的前侧与所述机箱的前侧内壁抵接,所述导油件的后侧与所述风机的前侧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导流面设有疏油层。

优选地,导油件与所述机箱的顶壁为一体设置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通过设置导油件,以覆盖进风腔的顶部,阻止油烟与进风腔的顶壁接触,此时油烟在导油件的导流面上冷凝并形成油滴,油滴沿着导流面流至进风腔的侧壁上,最后使得油滴沿着进风腔的侧壁流下、并最终流入油杯;倾斜设置的导流面可使得导流面上的冷凝形成的油滴更加顺畅地流向进风腔的侧壁;另一方面,导流面的最高点可与进风口的最高点等高,或者导流面的最高点高于进风口的最高点,从而保证进风口的各个位置均能有效地将油烟吸入风机内,保证风机的油烟吸入量。如此一来,设置导油件,可避免在进风腔的顶部产生油滴,并使得导油件的导流面上的油滴流至进风腔的侧壁,从而避免油滴滴落飞溅,也利于将油滴收集至油杯内、以避免油滴直接滴落至灶台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吸油烟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油烟机的导油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吸烟烟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吸油烟机在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吸油烟机的风机与导油件的装配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中风机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7为图5导油件的导流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吸油烟机。下面以吸油烟机的实际使用姿态为基准,建立空间坐标系,其中以吸油烟机面向用户一侧为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该吸油烟机1包括:

机箱10,具有一容置腔110,所述机箱10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110连通的油烟吸入口130;

风机2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0内,所述风机20的进风口230的一侧形成有由风机20和机箱10围合形成的进风腔120;以及

导油件30,设于所述进风腔120内,所述导油件30具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300,所述导流面300覆盖所述进风腔120的顶部,所述导流面300的最高点不低于所述进风口230的最高点,所述导流面300的最低点与所述进风腔120的侧壁抵接,以将冷凝形成于所述导流面300的油滴导引至所述进风腔120的侧壁。

具体的,机箱10的下侧设置有油烟吸入口130,风机20安装在机箱10的容置腔110内,风机20的进风口230位于风机20的一侧,风机20与机箱10围合形成的进风腔120与进风口230相连通,且该进风腔120与油烟吸入口130连通。在风机20转动时,风机20在进风腔120内产生负压,从而将吸油烟机1下方的油烟从油烟吸入口130吸进进风腔120内,此时油烟在经过风机20的进风口230进入风机20内部,然后从风机20的出风口处的油烟管道排出。

当油烟进入进风腔120后,高温的油烟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进风腔120腔壁时,会发生冷凝现象。此时,油烟会在进风腔120的顶壁发生冷凝形成油滴。为了避免油滴滴落飞溅和滴落至灶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油件30,以覆盖进风腔120的顶部,阻止油烟与进风腔120的顶壁接触,此时油烟在导油件30的导流面300上冷凝并形成油滴,油滴沿着导流面300流至进风腔120的侧壁上,最后使得油滴沿着进风腔120的侧壁流下、并最终流入油杯。

如此一来,设置导油件30,可避免在进风腔120的顶部产生油滴,并使得导油件30的导流面300上的油滴流至进风腔120的侧壁,从而避免油滴滴落飞溅,也利于将油滴收集至油杯内、以避免油滴直接滴落至灶台上。

对于上述导油件30而言,其具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300,导流面300的最高点不低于进风口230的最高点,导流面300的最低点与进风腔120的侧壁抵接。如此一来,倾斜设置的导流面300可使得导流面300上的冷凝形成的油滴更加顺畅地流向进风腔120的侧壁;另一方面,导流面300的最高点可与进风口230的最高点等高,或者导流面300的最高点高于进风口230的最高点,从而保证进风口230的各个位置均能有效地将油烟吸入风机20内,保证风机20的油烟吸入量。

上述风机20优选为离心风机20,其能产生较大的负压,对油烟的吸入效果更佳。该风机20包括蜗壳210和离心风轮220,蜗壳210的相对两侧设置分别开有一个开口,该两个开口均能实现风机20的进风,但是其中一个开口处安装有电机。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案中,该未设置电机的开口处优选为风机20的进风口230,此时风机20与机箱10围合形成一个进风腔120,此时也仅需要设置一个导油件30;在本实施例另一实施方案中,该风机20的两个开口均为进风口230,此时风机2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进风腔120,继而该导油件30也对应设置有两个。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导油件30的具体形式有多种,例如导油件30可以呈直板状设置,导油件30呈倾斜设置,导油件30的下板面即为导流面300,从而可将导流面300上的油滴引导至进风腔120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油件30优选呈倒v形设置,其具体结构如下:

导油件30包括呈倒v形连接的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板320,导流面300包括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第一斜板310的下板面形成第一导流斜面311,第二斜板320的下板面形成第二导流斜面321;导流面300的最高点位于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的连接处;

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彼此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进风腔120的侧壁抵接。

具体的,呈倒v形设置的导油件30可在其下方夹角位置处形成稳流空间340,从而使得油烟在经过油烟吸入口130进入进风腔120后,部分油烟被直接吸入风机20的进风口230,而部分的油烟会上升至稳流空间340,从而在稳流空间340内形成对油烟气流的稳流效果,然后更利于油烟气流被引导吸入风机20的进风口230内。此时,该导油件30对于油烟气流具有导向、稳流的作用,从而可改善吸油烟机1的空气性能。此外,由于吸油烟机1的烟气更容易被吸入风机20的进风口230,也可降低烟气流产生的噪音,从而有利于改善吸油烟机1的降噪效果。

其中,上述导油件3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即该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板320可以是一体设置的,也可以是相互连接于一起的。本实施例中,该导油件30优选为一体设置的钣金件,此时该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板320可通过钣金弯折形成,其结构简易、制作成本相对低廉。

进一步地,参照图7,并结合图2至图5,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导流件对油滴的导流效果、以及对油烟气流的缓冲和导向效果,第一导流斜面311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其中:夹角α过小时,第一导流斜面311的斜度太小,不利于油滴在第一导流斜面311的流动;夹角α过大时,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之间的夹角过小,所形成的稳流空间340很小,不利于油烟气流在稳流空间340内稳流和导向,且第一斜板310也会遮挡进风口230,从而增大风机20进风口230处的进风阻力。

为了兼顾油滴的导流效果以及油烟在稳流空间340内的稳流和导向效果,该夹角α优选在一定的范围值内,其中:夹角α的最小值不小于5°;夹角α具有最大值,且当第一导流斜面311与进风口230的边缘相切时,夹角α为最大。

基于同样的理由,第二导流斜面321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该夹角β也优选在一定的范围值内,其中:夹角β的最小值不小于5°;夹角β具有最大值,且当第二导流斜面321与进风口230的边缘相切时,夹角β为最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油烟气流被更好地吸入风机20的进风口230,风机20的进风口230处设有导风圈240,导风圈240具有内环侧和外环侧;第一导流斜面311与内环侧的边缘相切,以使夹角α为最大;第二导流斜面321与内环侧的边缘相切,以使夹角β为最大。

可以理解的是,该导风圈240可以与风机20的蜗壳210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导风圈240安装于进风口230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由于康达效应的作用,油烟气流沿着导风圈240的表面流向进风口230内,即进风腔120内的油烟沿着导风圈240外环侧的表面流向导风圈240内环侧的表面,进而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分别与内环侧的边缘相切。其中,对于上述导风圈240而言,其导风圈240的外环侧的边缘存在与蜗壳210的进风口230边缘大小一致的可能性,此时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分别与导风圈240的外环侧的边缘相切时,存在油烟气流顺着蜗壳210表面流动的缺陷,进而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流斜面311与水平面的夹角α最大时,第一导流斜面311与导风圈240内环侧的边缘相切,以保证油烟气流不会向蜗壳210表面流动;同理,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导流斜面321与水平面的夹角β最大时,第二导流斜面321与导风圈240内环侧的边缘相切,以保证油烟气流不会向蜗壳210表面流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相交所形成的交界线与风机20的轴线平行,且交界线位于风机20的轴线的正上方;或者

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相交所形成的交界线与风机20的轴线平行,且交界线与风机20的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呈间隔设置;其中,该交界线与风机20的轴线在水平方向内的间距h可随意调整。

本实施例中,上述导油件30是可拆卸地安装在进风腔120的侧壁上,其中: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板320彼此远离的一端分别具有沿竖向延伸安装翻边330,安装翻边330可拆卸地固定于进风腔120的侧壁。该安装翻边330可通过卡扣、螺钉锁附等方式固定于进风腔120的侧壁。

在本实施例一较佳实施方案中,参照图1至图6,进风口230位于风机20的前侧,导油件30位于进风口230的前侧,进风腔120形成于风机20的前侧和机箱10的前侧之间;

导油件30的左端与机箱10的左侧内壁抵接,导油件30的右端与机箱10的右侧内壁抵接;和/或

导油件30的前侧与机箱10的前侧内壁抵接,导油件30的后侧与风机20的前侧相抵接。

此时,上述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面对应与机箱10的左右两侧的内壁连接,以使得第一导流斜面311和第二导流斜面321分别与对应的机箱10左右两侧的内壁连接,以将油滴导流至机箱10左右两侧的内壁。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面的前侧与机箱10的前侧内壁连接,防止油烟从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面的前侧与机箱10的前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向上蔓延;同理,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面的后侧与风机20的前侧连接,防止油烟从第一斜板310和第二斜面的后侧与风机20的前侧之间的间隙向上蔓延。

为了提高导油件30对油滴的导流效果,本实施例中,该导油件30的导流面300设有疏油层,从而避免油滴粘附于导流面300,提高了油滴在导流面300的流动性。

进一步地,为了使油烟能够更好地在导油件30上冷凝,该导油件30上设置有制冷片,制冷片通电后会产生制冷效果,从而对导油件30进行降温冷却,使得高温的油烟更容易在导油件30的导流面300上冷凝产生油滴。其中,制冷片为常见的制冷元器件,此处不再具体赘述。

在一些等效变换的实施方案中,机箱10的顶壁或其他吸油烟机1原有结构可能设计为如同导油件30的形状,从而简化了吸油烟机1的内部结构。例如,导油件30与机箱10的顶壁一体成型,即导油件30直接为机箱10顶壁的一部分,如此一来,在避免油滴飞溅和滴落至灶台的同时,也能简化吸油烟机1的内部结构,降低吸油烟机1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