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新型窑头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6434发布日期:2018-08-14 18:2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窑新型窑头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窑的窑头密封处密封效果直接会对系统操作、能源消耗、作业环境等造成影响,窑头密封装置与回转窑间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就会造成漏风严重、系统热耗升高、操作不稳定等缺陷,同时,还会从窑头密封处喷出飞砂料,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避免漏风和漏料、减少环境污染的回转窑新型窑头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窑新型窑头密封装置,其包括冷风套、密封片、窑头罩和窑头护铁,所述冷风套的一侧设有竖直向上的法兰,其另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窑头护铁相连接,所述密封片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冷风套的上方,且所述密封片的下端与所述冷风套之间还设有摩擦筒体,所述摩擦筒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片相接触,所述窑头罩的上端与所述密封片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窑头罩的下端与一窑头罩挡圈相连接,所述窑头罩挡圈中设有龟甲网,以及所述摩擦筒体向右延伸至所述窑头罩挡圈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龟甲网上还设有耐磨修补层。

进一步地,所述窑头罩挡圈的材质为Cr25Ni20。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片的下端设有一水平的延伸片,所述摩擦筒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延伸片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和所述摩擦筒体之间还设有高度调节块,所述高度调节块包括相互叠加的多个调节块单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窑头罩的下端增加窑头罩挡圈和龟甲网,并在冷风套和密封片之间增加摩擦筒体,然后通过调整冷风套的法兰和摩擦筒体的位置,可以使窑头罩挡圈、冷风套和摩擦筒体三者之间形成一迷宫状密封结构,从而有效保证了窑头密封处的密封效果,其减少了系统的漏风,延长了窑头密封的使用周期,同时,减少了窑头密封处的漏料扬尘,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窑新型窑头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窑新型窑头密封装置,其包括冷风套1、密封片2、窑头罩3和窑头护铁4,冷风套1的一侧设有竖直向上的法兰10,其另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窑头护铁4相连接,密封片2倾斜地设置在冷风套1的上方,且密封片2的下端与冷风套1之间还设有摩擦筒体5,摩擦筒体5的上表面与密封片2相接触,窑头罩3的上端与密封片2的上端相连接,窑头罩3的下端与一窑头罩挡圈6相连接,窑头罩挡圈6中设有龟甲网7,以及摩擦筒体5向右延伸至窑头罩挡圈6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摩擦筒体5向右延伸至窑头罩挡圈6的上方,主要是为了使窑头罩挡圈6、冷风套1和摩擦筒体5三者之间形成一迷宫状密封结构,从而提高窑头密封处的密封效果。

较佳地,为了达到防止高温损坏的目的,延长其使用寿命,龟甲网7上还设有耐磨修补层8。本实施例中的耐磨修补层8可以为陶瓷、碳化硅、金刚砂、钛合金等与改性增韧耐热树脂进行复合得到。

优选地,为了提高窑头罩挡圈6的使用周期,窑头罩挡圈6的材质为Cr25Ni2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窑头罩挡圈6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进行制作。

较佳地,密封片2的下端设有一水平的延伸片9,摩擦筒体5的上表面与延伸片9相接触。这样可以增加摩擦筒体5与延伸片9的密封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装置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法兰10和摩擦筒体5之间还设有高度调节块,高度调节块包括相互叠加的多个调节块单体11。摩擦筒体5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磨损,从而会与延伸片9之间产生间隙,本发明通过增加调节块单体11的叠加数量,即可消除摩擦筒体5与延伸片9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其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窑头罩3的下端增加窑头罩挡圈6和龟甲网7,并在冷风套1和密封片2之间增加摩擦筒体5,然后通过调整冷风套1的法兰10和摩擦筒体5的位置,可以使窑头罩挡圈6、冷风套1和摩擦筒体5三者之间形成一迷宫状密封结构,从而有效保证了窑头密封处的密封效果,其减少了系统的漏风,延长了窑头密封的使用周期,同时,减少了窑头密封处的漏料扬尘,保护了环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