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管炉自动进出舟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0967发布日期:2018-08-28 23:3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管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管炉自动进出舟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碳管炉设备的上下料过程一般通过手工完成,人工把舟皿推进或拉出炉体,人工操作过程难以把舟皿控制在匀速移动状态,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碳管炉自动进出舟皿装置,其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上下料速度均匀。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碳管炉自动进出舟皿装置,包括有底座,底座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炉体、横向设置的丝杆、与丝杆配合连接的移动块、驱动丝杆的电机;移动块上设有横杆,横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设有可拆卸的舟皿,移动块临近炉体的一侧设有炉盖,炉盖与移动块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移动块临近炉体的一侧设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连接移动块,伸缩气缸的活动端可拆卸地连接炉盖;横杆贯穿炉盖。

进一步地,伸缩气缸至少具有两个,伸缩气缸围绕横杆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导轨,移动块的一端与导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炉体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底座,底座远离炉体的一端设有固定座,电机设于固定座临近炉体的一侧,丝杆的一端与支杆转动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电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炉盖临近炉体的一侧设有环形凸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机器代替人工进行上下料过程,通过丝杆带动移动块,使移动块移向炉体,从而带动舟皿匀速进入或移出炉体,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移动匀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料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底座100,导轨101,固定座102,炉体200,炉盖201,丝杆300,电机301,舟皿400,横杆401,移动块500,丝杆套501,伸缩气缸5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附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碳管炉自动进出舟皿装置,包括有底座100,底座100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管状的炉体200、横向设置的丝杆300、通过丝杆套501与丝杆300配合连接的移动块500、驱动丝杆300的电机301。优选地,丝杆套501与移动块500一体成型。移动块500为竖向条状,移动块500的上端设有横杆401,横杆401的轴线与炉体200的轴线重合。横杆401远离移动块500的一端设有可拆卸的舟皿400,优选通过螺丝连接,加工不同的加工材料时,可以更换不同的舟皿400,设备兼容性高;移动块500临近炉体200的一侧设有炉盖201,炉盖201与移动块500可拆卸连接,优选通过螺丝连接,移动块500可以与不同规格的炉盖201连接,设备兼容性高。本实用新型由机器代替人工进行上下料过程,通过丝杆300带动移动块500,使移动块500移向炉体200,从而带动舟皿400匀速进入或移出炉体200,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移动匀速,提高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移动块500临近炉体200的一侧设有伸缩气缸502,伸缩气缸502的伸缩方向与炉体200的轴向平行,伸缩气缸50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移动块500,伸缩气缸502的活动端可拆卸地连接炉盖201,优选通过螺丝连接;横杆401贯穿炉盖201,伸缩气缸502推动炉盖201,炉盖201可沿着横杆401移动。工作时,丝杆300转动,带动移动块500,使移动块500横向移动,当舟皿400移动到炉体200内适当位置时,伸缩气缸502启动,把炉盖201推向炉体200,起到密封作用。操作方便,移动匀速。

进一步地,伸缩气缸502至少具有两个,伸缩气缸502围绕横杆401等间距设置,这可以提高炉盖201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底座100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导轨101,导轨101的长度方向与移动块500的移动方向平行,移动块500的下端与导轨101滑动配合,这可以提高移动稳定性,提高移动速度均匀性。

进一步地,炉体200通过多个支杆固定连接底座100,底座100远离炉体200的一端的上侧壁设有固定座102,电机301设于固定座102临近炉体200的一侧,丝杆300的一端与临近固定座102的支杆转动连接,丝杆300的另一端与电机301固定连接,由电机301带动丝杆300转动,丝杆300带动移动块500横向移动,结构简单,移动速度均匀。

进一步地,炉盖201临近炉体200的一侧设有环形凸条,环形凸条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与密封作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