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2992发布日期:2018-11-13 21:1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中的加热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



背景技术:

传统加热炉的结构设计及功能:

加热炉是石油化工中的龙头,包括常压炉、减压炉、制氢炉、重整炉、焦化炉、转化炉及裂解炉等。管式加热炉的作用是将介质(油料或气体)加热至工艺所需的温度。

加热炉一般由对流段和辐射段两大主要结构上下组装而成,对流段设置有相对的两面炉墙,炉墙包括工字钢、H型钢等型钢的立柱,和焊接固定在立柱上的钢质的炉壁板,钢板上分布焊接保温钉,在保温钉之间浇铸入隔热和耐磨材料。炉墙上安装的支架用于支持管板,管板设置有通孔,炉管穿过该通孔被支撑起来,炉管内流过的是需要加热的油料,炉管外面在炉膛内从下往上流过的是高温烟气或热风,热量通过管壁传给管内的油料或其它介质。

以上提到炉墙包含炉壁板和立柱,炉壁板的侧部与立柱局部层叠固定,立柱是各种型钢形成的相互连接的钢结构,是受力的框架,炉壁板焊接固定于立柱。炉壁板的内侧设置有很厚的衬里和隔热层(浇注料、隔热棉等形式)。安装时两组立柱相对布置,为了避免炉墙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变形,需要在炉墙设置拉杆来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现有的拉杆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图2为运输安装过程中,固定有拉杆的状态。对侧的炉壁板40朝内穿设有空心管20,空心管20贯穿衬里和隔热层,立柱10固定有H型的异形钢30,异型钢30的一侧板与炉壁板40固定,拉杆70的两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长两三米的拉杆穿过异形钢30和空心管20后,拉杆70的每个端部通过两组螺母(垫片)固定于异型钢30的另一侧板,这样的结构既能够朝外拉紧炉墙,也能够对炉墙施加朝内的锁紧力,达到平衡固定的作用。

当设备安装完之后,在加热炉进入工作状态之前,需要拧开拉杆两端部的螺母,把拉杆70抽出来,在空心管20内填充满芯料60,再用堵头50把空心管20的两端开口堵住,以及一系列的隔热措施,防止内部热量从这个通道溢出,形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

然而以上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炉壁板开了孔用于穿设空心管20和拉杆70,所以削弱了炉壁板的强度。由于加热炉在安装完成之后、进入工作状态之前需要拆除拉杆并安装隔热结构,整个过程较为繁杂,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保障炉墙的整体强度,安装过程便捷的带拉杆的加热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包括位于周侧用于围成腔室的炉墙,所述炉墙包括立柱和炉壁板,所述炉壁板固定于所述立柱,相对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拉杆和固定结构,拉杆固定于所述立柱且不穿过炉壁板,所述拉杆的两端部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立柱。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板和截面为“Ω”形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侧部通过第一螺柱、第一螺母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底板设置在连接座与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第一螺柱依次穿过立柱、底板和连接座,所述拉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

其中,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圈,所述第一螺柱依次穿过立柱、底板、隔热垫圈和连接座。

其中,所述拉杆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拉杆的端部穿过所述连接座后通过锁紧螺母来固定。

其中,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拉杆为一体化结构。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凸耳和“Y”形的过渡件,所述凸耳通过第二螺柱、第二螺母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过渡件的开口处通过第三螺柱、第三螺母来固定于所述凸耳,所述过渡件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过渡件与所述凸耳之间设置有套设于第三螺柱的隔热垫圈。

其中,所述拉杆与所述过渡件为一体化结构。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凸耳和“U”形的过渡件,所述凸耳通过第四螺柱、第四螺母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过渡件的开口处通过第五螺柱、第五螺母来固定于所述凸耳,所述过渡件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过渡件与所述凸耳之间设置有套设于第五螺柱的隔热垫圈。

其中,所述拉杆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拉杆的端部穿过所述过渡件后通过螺母来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的下方设置有一次浇注衬里,所述拉杆与所述固定结构的连接之处设置有二次浇注衬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包括位于周侧用于围成腔室的炉墙,炉墙包括立柱和炉壁板,炉壁板固定于立柱,相对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拉杆和固定结构,拉杆固定于立柱且不穿过炉壁板,拉杆的两端部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于立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无需在炉壁板开孔供拉杆穿过,而且固定结构固定在立柱上,因此该结构不会降低炉墙的强度,起到提高炉墙整体强度的作用。由于拉杆设置在炉墙内侧且不穿过炉壁板,因此在整体设备安装完成之后,无需拆除拉杆,省掉了以往要堵住开孔的工序。也由于无需拆除拉杆,因此可以在安装之前就做好内部的隔热结构,避免高空作业进行安装隔热结构,因此整个安装过程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炉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S1-S1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加热炉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的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1-A1方向的截面图。

图6为图5中A2-A2方向的截面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1-B1方向的截面图。

图9为图8中B2-B2方向的截面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1-C1方向的截面图。

图12为图10中C2-C2方向的截面图。

图13为实施例四中的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D1-D1方向的截面图。

图15为图14中的D2-D2方向的截面图。

图1至图3的附图标记:

立柱10、空心管20、异型钢30、炉壁板40、堵头50、芯料60、拉杆70。

图4至图15的附图标记:

炉墙1、立柱11;

拉杆2;

连接座21、第一螺柱22、第一螺母23、隔热垫圈24、锁紧螺母25、底板26;

凸耳31、“Y”形的过渡件32、第二螺柱33、第二螺母34、第三螺柱35、第三螺母36、隔热垫圈37;

“U”形的过渡件41、第四螺柱42、第四螺母43、第五螺柱44、第五螺母45、隔热垫圈46。

一次浇注衬里区域51、二次浇注衬里区域5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之一,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位于周侧用于围成腔室的炉墙1,所述炉墙1包括立柱11和炉壁板,所述炉壁板的周侧部局部层叠焊接固定于所述立柱11,相对的立柱11之间设置有拉杆2和固定结构,拉杆2设置在炉墙的内侧且不穿过炉壁板,所述拉杆2的两端部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立柱11,即立柱11的不被炉壁板覆盖之处。具体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板26和截面为“Ω”形的连接座21,所述连接座21的两侧部通过第一螺柱22、两个第一螺母23固定于所述立柱11,所述底板26设置在连接座21与所述立柱11之间,所述第一螺柱22依次穿过立柱11、底板26和连接座21,第一螺母23分别锁紧第一螺柱22的两端部,所述拉杆2的端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座21中间的顶部,这样的固定结构在横向纵向受力都很均衡,整体平衡稳定,工作状态下,拉杆2即使受到热浪的冲击也不会有松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无需在炉壁板开孔供拉杆2穿过,而且固定结构固定在立柱11上,因此该结构不会降低炉墙的强度,起到提高炉墙1整体强度的作用。由于拉杆2设置在炉墙内侧且不穿过炉壁板,因此在整体设备安装完成之后,无需拆除拉杆2,省掉了以往要堵住开孔的工序。也由于无需拆除拉杆2,因此可以在安装之前就做好内部的隔热结构,避免高空作业进行安装隔热结构,因此整个安装过程较为便捷。

具体的,所述连接座21与所述底板26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圈24,所述第一螺柱22依次穿过立柱11、底板26、隔热垫圈24和连接座21。隔热垫圈24可以减少拉杆2和连接座21的热量传递到炉壁板上,提高隔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拉杆2的端部穿过所述连接座21后通过锁紧螺母25来固定,拉杆2和连接座21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安装便捷。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的下方设置有一次浇注衬里区域51,所述拉杆2与所述固定结构的连接之处设置有二次浇注衬里区域5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二,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见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连接座21与所述拉杆2为一体化结构,可以是一体铸造成型或者焊接固定成型,一体式的结构可以先把拉杆2和安装座固定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整体安装到炉墙内侧,安装亦非常便捷。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拉杆2的加热炉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三,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设计了不同的固定结构,参见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凸耳31和”Y”形的过渡件32,所述凸耳31通过第二螺柱33、第二螺母34固定于所述立柱11,所述过渡件的开口处通过第三螺柱35、第三螺母36来固定于所述凸耳31,所述过渡件32与所述拉杆2固定连接,所述过渡件32与所述凸耳31之间设置有套设于第三螺柱35的隔热垫圈37。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与所述过渡件32为一体化结构。一体式的结构可以先把拉杆2和安装座固定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整体安装到炉墙内侧,安装亦非常便捷。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拉杆的加热炉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四,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设计了不同的固定结构,参见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凸耳31和”U”形的过渡件41,所述凸耳31通过第四螺柱42、第四螺母43固定于所述立柱11,所述过渡件41的开口处通过第五螺柱44、第五螺母45来固定于所述凸耳31,所述过渡件41与所述拉杆2固定连接,所述过渡件41与所述凸耳31之间设置有套设于第五螺柱44的隔热垫圈46。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拉杆2的端部穿过所述过渡件后通过螺母来固定,拉杆2和连接座21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安装便捷。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